经藏网

涪江两岸生态城——看潼南如何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10 04:06:52作者:经藏网
涪江两岸生态城——看潼南如何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张国勇 王翔 编辑 张国勇)“潼南生态资源富集,涪江穿城而过,景区与城区紧密相连,发展旅游可说是得天独厚。”11月1日,来自四川德阳的数十家旅行社负责人组团来到潼南,踏勘潼南旅游线路的开通事宜。整整一天的考察,除了景区带给他们惊喜外,更让他们心动的是,潼南景区与城市的高度融合,为特色旅游线路的开通提供了更多可能。

“‘产城景’融合,今后将成为潼南城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潼南区委负责人表示,而今,潼南加快了产城融合发展步伐,以“一园三区”为载体,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

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潼南按照中央和市委的决策及部署,充分运用历史人文、山水自然,促进“产城”与“景”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一座美丽宜居的涪江两岸生态城正在崛起。

实施库岸整体打造,景区城市深度交融

▲大佛寺景区掩映在绿茵下。记者 王翔 摄

潼南大佛寺位于潼南老城定明山下、涪江边,拥有世界第一大室内装金摩岩大佛、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等十八胜景,还保存有延续时间长达1400多年的佛、道二教摩崖造像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

“为了加速旅游产业、景区与城市深度融合,我们实施了施涪江库岸的整体打造。”潼南旅游局局长唐凡云说,作为大佛寺涪江库岸整体打造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们投入7000多万元,在滩涂上修建起330多亩的大佛寺湿地公园,一方面丰富了大佛寺景区的功能,另一方面,完善了城市功能,将城市的人气集聚了过来,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

“大佛寺,我们从小到大经常在这里玩耍。”11月1日下午,家住老城区潼南中学家属院的刘登明正和孙儿一道,在大佛寺外的公园里兴奋游玩,由于住家和原本工作的地方都离大佛寺不远,因此,他对大佛寺有很特别的感情。

刘登明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那时城市小,没什么玩的地方,他们家离大佛寺走路需要二十多分钟,所以,他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来玩。后来,大佛寺成为了一个景区,滨江路也通了,景区和城市几乎连接在了一起,但“孤零零”的大佛寺人气却并不高。

“现在大佛寺外建起了休闲公园。”刘登明说,特别是修建的“大佛寺湿地公园”,让这里成为了周边群众闲时的好去处,大佛寺也一下火了起来,每天,都有上千市民来这休闲娱乐。

其实景区与城市相融,大佛寺的尝试对潼南来说仅仅是个开始。目前,潼南区正加快城市修编,着力依托“一江两岸、山水相依”的地理优势,在加强库岸护堤整治、沿岸景观打造、城市灯饰装扮的基础上,沿涪江整体打造大佛寺—双江古镇片区、金福岛、金福新区、两桥片区等重点区域,力争将涪江两岸打造成为潼南“产城景”融合发展核心区。

城边菜地变景区,群众有了休闲新去处

▲潼南城市旁的双坝蔬菜基地,新建的花海成了市民赏花拍照的好去处。记者 王翔 摄

潼南城因涪江而兴起,位于涪江边的双桂街道双坝社区也因涪江,成为了潼南著名的蔬菜基地。而让人惊讶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双坝却因为“花”火了起来。

细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潼南区在蔬菜基地外的滩涂上,撒播花籽。短短时间里,这里就形成了一片近300亩的花海。这几天,随着硫华菊、波斯菊、孔雀草、百日草、矢车菊等相继盛开,这片花海成了城区市民争相赏花拍照的“一大景点”。

“虽然双坝原本是蔬菜基地,但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产城景融合过程中,大有可为。”唐凡云说,双坝与潼南城市紧密相连,如果利用好了,其完全能够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因此,他们尝试着在双坝蔬菜基地外建起了“花海”这一景观,并开始着手完善其配套的旅游设施,鼓励农户开设民宿,转型种植可采摘蔬菜。

“真没想到,我们这蔬菜基地也能发展起旅游来。”姜虎是双坝的名人之一,因为早在几年前,他就开起了双坝第一家农家乐,其美味可口的农家菜,成就了“姜家院子”的美名。而这几天,姜虎也开始不淡定了,原因无它,短短几天时间,几十米外的花海,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慕名而来,小车沿着公路停到了一公里外,让他看到了浓浓的商机。“以前大家来我这,无外乎就是尝尝农家菜,”姜虎说,平时他的生意不好也不坏,一般一天也就几桌客人,周末多的时候有十多桌客人,但如果按照现在的这种人流量来看,他一天摆三十桌都忙不过来。“所以我决定了,将我家改造成为民宿,将现在种植的大宗蔬菜改为采摘蔬菜,让城里人能就近的享受田园风光和美景。”姜虎信心十足地说道。

据介绍,双坝田园综合体的打造已是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进一步加速“产城景”融合步伐,实现双坝“景区—生态—文化—乡村—城市”的有机融合,潼南区将在双坝沿涪江滩涂陆续扩大花海面积,并加快民宿等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涪江水上运动中心及沙滩浴场等一批休闲娱乐项目的招商引资,将双坝打造成为一个城市“新景”,以及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带动当地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立体造绿种花,让城市本身也成为一“景”

▲潼南城市旁的双坝蔬菜基地,新建的花海成了市民赏花拍照的好去处。记者 王翔 摄

“今天跑步的报名集合了。”11月1日傍晚时分,市民曹先生的微信群又响了起来,今天,他们这个有20多人的“跑友群”,将前往“时光长廊”夜跑。说起这条“时光长廊”,小曹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曹先生介绍说,这条“时光长廊”位于城区莲花大桥和涪江大桥之间,原本其所在是一片陡峭的山坡,后来,政府在半山腰上,硬是悬空建起了一条长1.3公里、宽3.5米的跑道和自行车道,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城市景观“腰带”。

“你想啊,夜晚在这条跑道上跑步,吹着江风,看着不远处的城市,配合着柔和的灯光,‘时光长廊’可是名副其实啊。”曹先生高兴地说。 “不仅是‘时光长廊’,现在,潼南的公园、广场也都处处是景。”潼南城投集团总工程师工程杨躜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产城景”融合,让城市本身也成为一“景”,潼南对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不管是新建还是改造,都进行了“旅游化”的景观打造。

正在改造的人民生态公园就投入了上亿元,全面整治原有水体,修建亲水平台、广场步道、旅游公厕,突出亲水和园林景观特色;新建的音乐百花园则突出花卉景观、音乐漫步特色等等。

“除了公园广场外,我们的街道房屋也处处是景。”杨躜说,按照“满城鲜花、四季有花”的要求,潼南全面实施涪江、运河两岸和城市节点花卉景观提升工程,并在街道护栏、隔离带、边坡、房屋阳台屋顶等处,进行立体造绿、见缝插花。

“我们就是要让城市更加优美、更加生态、更富吸引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潼南区委负责人如是说道。

记者手记

“产城景”融合发展

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是新时代对执政者新的要求。让人高兴的是,潼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是在“发展质量”上做文章,在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走上了“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路子。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就深刻感受到了“产城景”融合发展,为城市带来的变化——依托“一江两岸、山水相依”地理优势,大佛寺湿地公园不仅提升了景区功能,聚集了人气,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景区化的改造让蔬菜基地和城市有机相融;立体造绿种花,更让城市处处是景。这也难怪,不管是公园广场,还是景区、乡村,市民、游客、农民都对其交口称赞,整个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活力。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潼南“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路子开始越走越宽。在采访中记者就了解到,近期,潼南的金福岛片区发展已提上日程,作为潼 南城市两岸的中心区域,金福岛被涪江与潼南运河所围,是潼南的“朝天门”,对很多人来说,是城市中央最后一片未开发的“宝地”。

对于这1300亩的“宝地”,如果按照传统的城市发展路子,那么,其将为政府提供巨额的土地“收入”,要说没有诱惑是不可能的。但潼南硬是顶住了压力,宁肯发展慢一点,也没有一味的走传统老路,而是按照“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路子,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休闲的“禅养小镇”,使其成为提升潼南城市品质的又一“景”,以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魂”。相信,在“产城景”这条路子上越走越远的潼南,将收获更多高质量发展的硕果、收获更多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点赞,这座涪江两岸的生态城,也将因此而显得更加的宜居宜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