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慧祥法师:《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七讲

发布时间:2024-03-09 04:06:25作者:经藏网
慧祥法师:《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七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9月24日

讲别:第四十七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经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寧为多不?”

【释经】须菩提!如果肯上进的男士及肯上进的女士,将这个银河系的一切,都弄得像原子那么碎小。您认为如何呢?这些原子们,能够形容说很多吗?

【说明】众佛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银河系”。至于为什么?在过去的章节中,我已经说明过了,现在就不重复说明了。

众佛友!为什么我将“微尘”解释为“原子”,这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我来说明。

如《首楞严经》:“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CBETA,T19,no.945,p.127,b16~18)。

众佛友!依现代的科学,我们知道,世界一切物质都是“原子”所组合而成的。如果要仔细说,还可以说是“电子、中子、质子”所组合而成的。但是,如果说成“电子、中子、质子”则是三个词。而“微尘”只有一个词,在分类上是不相应的,所以我不採用。也许有人认为可以说成是“分子”,而“分子”是“原子”的集合体,所以,我也不採用。因此,众佛友!我经如此理解后,将“微尘”一词理解为“原子”。“微尘众”一词,理解为“分子”。

众佛友!

如《首楞严经》:“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CBETA, T19,no.945, p.117, b29~c2)。

众佛友!这“微尘众”在地球上最大的集合体,就是“大地”,所以,经典中佛说“粗为大地”。这“微尘众”在地球上最小的单位,就是“一个微尘”,所以说“细为微尘”。

但是,众佛友!“最小的单位”不是指最小的物质。因为经文中,从佛陀的用词,我们就可以知道,对“微尘”还可以再细分。将“微尘”再细分,其中,有个阶段叫“邻虚尘”。如《宝星陀罗尼经》:“释迦如来,悉能令彼一切地界,入一最细邻虚尘中。”(CBETA,T13,no.402,p.562,b10~11)。从这经文中,我们又可以知道,“邻虚尘”,也还可以再细分,所以,经文中才会出现“最细邻虚尘”。

因此,我们就知道,以“大地(地球)”来观察,最大就是“大地(地球)”,最小就是“最细邻虚尘”。这中间当然还有很多由“最细邻虚尘”组合而成的种种物质体。而这“最细邻虚尘”是什么呢?依现代科学,可能还未能确定。因为这“最细邻虚尘”,就如经典所载:“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从经文中知道,将“邻虚尘”再细分到最小(析彼极微),是由“色边际相,七分所成”。而什么叫“色边际相,七分所成”呢?依我们现代的科学知识,也还未确定。将这“色边际相,七分所成”,也就是“最细邻虚尘”再细分,则为“空性”。因此经典说:“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众佛友!虽然依现代科学对佛经的用词,还有很多是属于未知的领域,但这不会妨碍我们学习佛法。我们只要依现在可以知道的来学习,将来必然会有机会学到那么细的。

众佛友!《首楞严经》中载:“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以此,再来比对我们现代的科学知识,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微尘”是指“原子”。因为“原子”正好完全附合经典所描述的特质。原子与原子,在组合为分子之时,其间的距离如果放大来看,就如地球与月亮,或地球与太阳,根本就是“微尘自性,不相触摩”。

如果将刀械,兵器,接触在一起之下来看原子(微尘),其中的原子(微尘)也真地是“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很大胆地将“微尘”理解为“原子”。

众佛友!现在回到《金刚经》的经文,来看该句经文“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寧为多不?”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为:“将整个银河系的一切,都弄得象原子那么碎小。您认为如何呢?这些原子们,能够形容说很多吗?”

【经文】“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这些由原子组合而成的一切是实有的的话,佛陀就不会说这是原子所组合而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陀说过,被原子组合而成的,有时则可以同样用这些原子组合成不同的东西。所以,才说是由原子所组合而成的。世尊!如来所说被组合而成的这个‘银河系’,也可以不被组合成现在的这个样子。为什么呢?假如真有哪一个世界实际存在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整体的大总相。如来说过,被组合而成的大总相,也可以不被组合成这样子的一个大总相,所以才说被组合成一个大总相。”

【经文】“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释经】佛陀说:“须菩提!被组合的一个大总相,则是不可被肯定说一定会是什么的。但是,没有智慧的凡夫之人,贪著真地有这件事情。”

【说明】以身体为例!身体是被组合的一个总相。因此,身体不一定要被组合。当我们组合了这个身体,既然是被组合的,我们就要知道,这组合的身体,就不一定是美的,也不一定是丑的。这个被组合的身体,既然可以被组合,也就可以被分散。当我们一念无明而投生时,就是组合身体的开始。当我们死亡之时,则是分散身体的开始。这中间,我们是如何从组合到分散的呢?佛陀开示了“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十二因缘的道理。有关这“十二因缘”的道理,我们要深入瞭解,就会学到如何组合与分散身体,及如何不要组合身体。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有能力要或不要身体,于身体自在解脱。如果我们要组合身体,要学习如何造业,来组合各式各样的身体。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如何组合,应当先从现在开始,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得到的组合能力。有关这个是在“念处经”中就有教我们的了,见《中阿含经》(九八)中阿含因品念处经第二(第二小土城诵)(CBETA,T01,no.26,p.582,b7)。

我们先观察这身体,如何组合则能“行”,如何组合则能“住”,如何组合则能“坐”,如何组合则能“卧”。如此,一步一步深入观察各种组合的方式,直到可以神通妙用的变化组合。如果我们懂得,常常去观察这身体是如何组合来组合去的,就会如《中阿含经》:“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甚至,佛陀还说:“若有比丘、比丘尼,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

众佛友!“四念住”就是要学随时观察“身、受、心、法”是如何被组合来组合去的。当我们完全瞭解了以后,就能解脱自在,变化万端,而又自知本无变异。只是不修行的人,贪爱现况,执著现况,以为就只有目前这样,而不去学习变化,所以很难解脱,很难自在。因此,佛陀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众佛友!我们学佛,千万别贪著其事。要懂得“无常”,深入缘起,观察如何变,可以将好,变为好或不好,如何将不好,变为好或不好,从而可以解脱一切不好,只往好的来变,又不会害怕不好。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将不好变好,也不会害怕好的消失。我们也可以将之变回来。这“学会变化之”,就是真地懂“无常”。这“学会变化之”就是真地学会“转”。如《首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则同如来。”(CBETA,T19,no.945,p.111,c26~27)。

好了!今天就说明到此,下课。祝愿大家“转识成智”,下课。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