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上)
发布时间:2023-08-31 04:04:47作者:经藏网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上)
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笔者早期译《大日经》时只说明十缘六句是修行的过程,没有详细说明,愿今日能略知一二的说明。
(1)十缘
十缘是指幻、阳焰、梦、影、干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花、旋火轮。十缘是大乘密法修本尊及渡生的过程,最后由本尊修成一个佛身。自己的前行功课如须具清净心、有渡生愿、并得佛力加持下可修本尊。本尊会进入一些境界,应如是观、如是修、以不贪、不执着、不放逸、不攀缘为戒律。由此可以学习渡生、入空性、住空起相用种种变化,包括了三观的修行。这是大乘不可思义的成就,小乘及学者无法证到。
(2)六句
六句即大乘句、心句、无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觉句、渐次大乘生句。六句是由十缘法本尊成就为庄严佛身相时,对佛的一种赞叹。无法用人间词,只能以六句赞叹其实在如此的成就。
(3)功德成就
由十缘法本尊修成佛身相时,此时圆满具足指空性、渡生成就,其功德包括了福成就、慧成就、佛身庄严成就、阿阇梨成就。
下文由经中叙出修本尊时与十缘显现时,须以清净心且发大悲心,用各种方便法渡生,由此入法界及其他国土世界,唯有如来能穷此十喻。此时进入法界不可思议幻。最后明白本尊、空性,修成佛身具有一切种智,是要渡法界一切众生的修持。愿同修及有缘大众参考并感恩佛的教导及一行阿阇梨大师的说明。
经云,秘密主。若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深修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乃至如实遍知一切心相着,是略答前问中修行句也。如下文万行方便中。无不藉此十缘生句净除心垢(修清净心)。是故当知最为旨要。真言行着特宜留意思之。……(须有渡众生的愿,由真言三密加持法,以十缘现象除心垢。此时以所有相皆虚妄,不可有执着、贪法的心)且如行着于瑜伽中。以自心为感佛心为应(修本尊)。感应因缘。实时毗卢遮那。现所喜见身说所宜闻法。然我心亦毕净。佛心亦毕竟净(因心清净、本尊相应,于定中得毗卢遮那开示教导,修一切种智)。若望我心为自。即佛心为他。今此境界。为从自生耶。他生耶。共生无因生耶。以中论种种门观之(即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生不可得。而形声宛然即是法界。论幻即幻。论法界即法界。论遍一切处即遍一切处。论幻故名不可思议幻也。(进入渡生时要如是观,如是修)。
复次言深修者。谓得净心已去。从大悲生根。乃至方便究竟。其间一一缘起。皆当以十喻观之。由所证转深故……直示娑婆世界已有无量无边差别名。又况无尽法界中逗机方便。何可穷尽(如此依佛教导,一一世界,一一各道中觉知一切无可穷尽)。
今行者于一念净心中。通达如是尘沙四谛。空则毕竟不生(空性现光不现相,属空观修行方式)。有则尽其性相(相显现,属假观修行方式)。中则举体皆常(中观则是内观本心,外观本尊,体性常在)。以三法无定相,故名不思议幻(用三观方式修持最后互用,随众生因缘入法界,现各种相名不思议幻)。如四谛者。余一切法门例耳。是故唯有如来。乃能穷此十喻。达其源底。此经所以次无垢菩提心。即明十喻者。包括始终综该诸地。既触缘成观。不可纬说(菩萨道50阶位。最后十个果位修行者应了解十喻修行境界,地指心的状态,也表示心的阶段)。今且依释论明其大归耳(今依佛的教导明白本尊成佛其实修道理)。
(一)十缘又名十缘生句法
今且依释论。明其大归耳。经云。云何为十。谓如幻阳焰梦影。干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花旋火轮。
◎今且依释论,明其大归耳,经云,云何为十:由十缘句的修证过程认知,可以入法界渡生,入空性及可成就佛身、佛心,但须不执着、不生疑、不骄慢。
大归:归入空性,成就佛身佛心。
云何为十:乃指1.幻 2.阳焰 3.梦 4.影 5.干闼婆城 6.响 7.水月 8.浮泡 9.虚空花 10.旋火轮。指修本尊有十种境界中某一种现象出现,皆是修行过程。
(1)幻:幻即不真实的现象
1.众生以神识轮回时,人界觉知神识,神识无法有实体的众生,此种感觉即曰幻。
2.佛菩萨大悲心,为渡众生也幻化各种身相,此为由空性显现的佛身是实相,以幻化之佛身渡生也叫幻。
乃至云何为幻。谓如?术药力。能造所造种种色像。惑自眼故见稀有事。辗转相生往来十方。然彼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净故。如是真言幻。持诵成就能生一切者。佛说药力不思议。如人以药力故。升空隐形履水蹈火。此事非诸论师等。能建立因量出其所由。亦非可生疑。谓定应尔或不应尔。过如是筹度境界。唯亲行此药执持行用者。乃证知耳。又如药术因缘。示现能造所造种种色像。虽于众缘中一一谛求都无生处。而亦五情所对明了现前。虽辗转相生。往来十方。然亦非去非不去。是事亦非筹度思量之境。
◎云何为幻。谓如?术药力。惑自眼故见稀有事:幻是什么?就好像以咒术及药力,迷惑障碍眼所见一些不可证之事。
◎辗转相生往来十方。然彼非去非不去:但众生轮回,以自心业力轮回时,不是自己去与不去的问题。
辗转相生往来十方:指轮回,轮回是由自心业力,由此形成各道众生。
◎何以故本性净故。如是真言幻。持诵成就能生一切者:为什么以清净心修持真言入如幻三昧时,则因持诵真言,可以幻化各种相入各道渡生。如因需佛身渡即现佛身,需菩萨渡即现菩萨身。
能生一切者:由空性中现各种相,指幻化各种相,如光中化佛无数亿之佛身。
◎佛说药力不思议。如人以药力故。升空隐形履水蹈火。此事非诸论师等。能建立因量出其所由。亦非可生疑:佛说以药力方式入如幻,此药力也是不可思议。如人以药力,神识就可以升空、隐形、蹈火,此种是魔术,不是佛菩萨在法界渡众生之事。经论师说出其所由之理论,一般人不生疑惑。
◎谓定应尔或不应尔。过如是筹度境界。唯亲行此药执持行用者。乃证知耳:修行定中是如此或不应如此,只要经过此修行境界时,以持咒或以药方法是可以证到。
◎又如药术因缘。示现能造所造种种色像:又如以用药方法持咒修行之因缘,亦能现出各种相。(如:吗啡、麻醉)。
◎虽于众缘中一一谛求都无生处。而亦五情所对明了现前。虽辗转相生。往来十方。然亦非去非不去。是事亦非筹度思量之境:须一一解开众生所有过往昔因缘,才能入空性,所以定中所现此相非空性实相,此相是妄想,由名色中过往昔对众生五情之执着显现的相会现出。因此过往的因缘会使众生轮回,非自身去与不去,此种是显现出名色中业力指引下的相,不是第六识可以想象出来的。
释论云。佛问德女。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答言不也。又问外有不。内外有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皆答言不也。佛言。汝颇见闻幻所作伎乐不。答言我亦见亦闻佛言若幻空欺诳无实。云何从幻能作伎乐。女言。大德是幻相法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佛言。无明亦如是。虽非内有乃至无生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若无明尽行亦尽。乃至广说。今此真言门。喻持诵者亦复如是。如下文广说。依三密修行。得成一切奇特不思议事。虽一一缘中谛求毕竟离于四句。法尔如是。不异净心。而自在神变宛然不谬。此事亦非诸大论师等。聪辨利根者所能测量。独有方便具足得成悉地者。自证知耳。
◎释论云。佛问德女。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释尊问德女,你对如幻中做幻事的看法为何。
◎是幻所作内有不。答言不也。又问外有不。内外有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皆答言不也:如幻渡生事有内、有外、有内外吗?从以前到现在,幻化所作渡生者,事会有生灭,不是确有一个法是幻所做的吗?德女答:不是如此。
◎佛言。汝颇见闻幻所作伎乐不。答言我亦见亦闻佛言若幻空欺诳无实:佛问德女:你听由如幻法所做的渡生法吗?德女答:我知道。释尊言︰若如幻说空是骗人不实在事。
◎云何从幻能作伎乐。女言。大德是幻相法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此段说明佛的如幻渡生与众生带业的幻身是不同的。
◎佛言。无明亦如是。虽非内有乃至无生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若无明尽行亦尽。乃至广说:佛说无明即如是,无明虽不是自己本具有(众生自己具有体性、空性),因无明无因由第七识(行)而生灭……生老死,修行逆观至空性者即了知无明。无明由是十二因缘而有生老病死轮回。观破无明则修行亦到最后,即可证空性、了知众生本具有的体性。今乃广说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入、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锁链。
◎今此真言门。喻持诵者亦复如是。如下文广说。依三密修行。得成一切奇特不思议事。虽一一缘中谛求毕竟离于四句:说此真言门修行时,持诵咒语即须了知如下之说明。依三密修行会有不可思议事。修行过程中解开过往昔与众生所结的结,由此离于意识心,以求空性真心。
一一缘中:须解除往昔与众生所结各种善缘、恶缘。
谛求:证空性。
离四句:离意识心。
◎法尔如是。不异净心。而自在神变宛然不谬:修真言三密加持,本如是与清净心有类似之处,即具有不可思议之能力。由此本尊受佛力加持可自在神变,即以如此方式渡生,不会有错。
◎此事亦非诸大论师等。聪辨利根者所能测量:不是各种论师以人间聪辨利根能了知。
◎独有方便具足得成悉地者。自证知耳:本尊受佛力教导独有渡生的方便法,修行渡生到福慧圆满具足,方可得成就,属于修行者的内证修行成就。
(2)阳焰:此段是说明阳焰喻是一个现象,非真实的空性。修行在意识心时,现出是妄念,非真实性。若有观到诸佛海会无尽庄严,也是佛力加持非自修,若以此为傲,有所分别心,无法入空性。空性的心是无执、无法执、无分别,只有光明无量。
经云。复次秘密主。阳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谈议。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者。释论云。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动如野马。无智人初见之为水。众生亦尔。结使烦恼日光。动诸行尘耶忆念风。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一相为男。一相为女。复次若远见之。谓以为水。近则无水相。如是远圣法者。不知无我及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想等。若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此经意云。如世人远望旷野。远望之者。徒见此炎。炎之相强立假名。求其实事都不可得。故云妄想成立有所谈议也。如真言行者于瑜伽中。见种种殊特境界。乃至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尔时应作此阳焰观。了知唯是假名。离于慢着。转近心地。则悟加持神变种种因缘。但是法界焰耳。故云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
◎经云。复次秘密主。阳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再次秘密主,阳焰为喻。空中有焰、有日光,只是现象。世人想象以名词说现象而已。
◎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者:若持咒以本尊渡生,并得佛力加持,此真言相,以真言渡生之相也是一个名称而已。
◎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动如野马:如日光、风动、野马说明空性、第七识、第六识。 日光:空性。
风动:第七识。 野马:第六识。
◎众生亦尔。结使烦恼日光。动诸行尘耶忆念风。于生死旷野中转:众生亦如是,业障烦恼不见空性光明。由第六、七识动念中,将业障流出,众生是由业障掌控,由此于生死中轮回不止。
结使:业障。
日光:空性光明。
行:第七识。
尘:第六识。
风:业障。
转:轮转、轮回。
◎无智慧者。谓一相为男。一相为女。复次若远见之。谓以为水。近则无水相:没有智慧众生有分别以男相、女相,有水、无水之说明相状,此属意识心、分别心。
◎如是远圣法者。不知无我及诸法空:仍以有业意识心运作(非佛心),远离佛法,非佛之圣法,不明白空性(去我执及法执)。
远圣法者:远离佛法的修行人。
◎若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若以佛法修持入空性,了知实相(空性)时,此时第六、七、八识之妄想已经除去。
种种妄想:指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业障须尽。
◎此经意云。如世人远望旷野。远望之者。徒见此炎。炎之相强立假名。求其实事都不可得。故云妄想成立有所谈议也:此经教导之意,若一般人在修行时看见火焰,以名称称呼,非真有其事实火焰,因此时仍妄心所为,故一些妄想由第六识,以名相而论说,非真心显现。
◎如真言行者于瑜伽中。见种种殊特境界。乃至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尔时应作此阳焰观。了知唯是假名:在本尊相应中,若有善境界,如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只是些现象、名相,如阳焰观念,不是自己修出真实的境界。
◎离于慢着。转近心地。则悟加持神变种种因缘。但是法界焰耳。故云如是真言相唯是假名:修行者不可以骄慢,若心已清净近空性,由佛力加持现出各种神变相,也是法界中的一些现象,也是由以真言修行之相现出,只是一些名相而已。
(3)梦:此段说明修行人渡众生时观如梦,于梦中解众生苦乐、无忧恐怖。入空时,心现光明无量心,没有时间空间并自修实相成佛身。由空起相用时,亦如梦中行。修行人到此不可生疑,亦不可执着。
经云。复次秘密主。如梦中所见。昼日牟呼栗多剎那岁时等住。种种异类受诸苦乐。觉已都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时。释论云。如梦中都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人亦如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觉亦复自笑。又如以眠力故。无法而见法。无喜事而喜。无嗔事而嗔。无怖事而怖。众生亦尔。无明眠力故。不应瞋恚忧怖。而生瞋忧怖等故。今复明此梦事不思议边。如梦中。自见住寿一日二日乃至无量岁。有种种国土及众生族类。或升天宫或在地狱受诸苦乐。觉时但一念间耳。于觉心眠法因缘中。四句求之了不可得。而梦事照然忆持不谬。以一念为千万岁。以一心为无量境。此事非世间智者。忆度筹量能尽其原底。亦非可疑之处。独梦者亲证知耳。今此真言行者瑜伽之梦。亦复如是。或须臾间备见无量加持境界。或不起于座而经多劫。或遍游诸佛国土。亲近供养利益众生。此事诸众因缘中观察。都无所起不出一念净心。然亦分别不谬。此事谁能思议出其所以。然实独证者自知耳。行者得如是境界。但当以梦喻观之。心不疑怪亦不生着。即以普现色身之梦。作无尽庄严。故云深修十句也。
◎经云。复次秘密主。如梦中所见。昼日牟呼栗多剎那岁时等住。种种异类受诸苦乐。觉已都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时:经中所说,秘密主若定中如梦中,或白日剎那中的定中,觉知各类众生受各种苦或乐,出定时已无见。真言修行者应觉知定中如梦的众生。
◎如梦中都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像在梦中没有实事之事却认为有,悟时才知由自心所现,本无一物。
◎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觉亦复自笑:烦恼、怨气、业障于梦中有而执着。得道时觉悟真心光明而无一事,觉悟了知而欢喜。
◎又如以眠力故。无法而见法。无喜事而喜。无嗔事而嗔。无怖事而怖:自此以后,以定力超脱业力,以不执着心入空性,于定中觉知实相,法喜充满、无瞋恨、无有恐怖、无颠倒梦想。
眠力:定力。
无法:以不执着心入空性。
见法:空性中现真心、实相。
◎众生亦尔。无明眠力故。不应瞋恚忧怖。而生瞋忧怖等故:众生也是如此,因无明贪嗔痴业力覆盖,会忧虑、瞋恨、恐怖。
◎今复明此梦事不思议边。如梦中。自见住寿一日二日乃至无量岁。有种种国土及众生族类:入空性光明,时有不思议之事,在定中自见神识常住清净、光明中。认识各国土及各类众生。
◎或升天宫或在地狱受诸苦乐:或定中入天界或地狱界,了知众生受苦乐之事。
◎觉时但一念间耳。于觉心眠法因缘中。四句求之了不可得。而梦事照然忆持不谬:觉悟入定时只要一念间,以此真心入世间,出世间行事不会错,完全明了四句的真实义。
了不可得:完全明暸。
◎以一念为千万岁。以一心为无量境:空性真心现出无量光、无量境之相。此段说明真心空性是光明、无量、无相之境,没有时间及空间认知。
千万岁:无时间。 无量境:无空间。
◎此事非世间智者。忆度筹量能尽其原底。亦非可疑之处。独梦者亲证知耳:此境界非人间智慧可以忆念、想象,只有修行入定中可以亲身证之。
◎今此真言行者瑜伽之梦。亦复如是。或须臾间备见无量加持境界。或不起于座而经多劫。或遍游诸佛国土。亲近供养利益众生:以真言修行相应之境即如此,片刻间即见诸佛加持,于定中即过了多劫(因果、怨气、还债……),或游历诸佛国,供养或布施以利益各道众生。
◎此事诸众因缘中观察。都无所起不出一念净心。然亦分别不谬:以上事由因与众生之缘而了知,由修行者的一心净心而觉知,且不可用分别心去分别。
分别:分别心,此心为意识心,用意识心即无法觉知法界、净土之事。
◎此事谁能思议出其所以。然实独证者自知耳。行者得如是境界。但当以梦喻观之。心不疑怪亦不生着。即以普现色身之梦。作无尽庄严。故云深修十句也:凡夫无法想象其所以然,只有净心实修可以证之。修行者在定中觉知此是梦之事,心不疑且不执着,更可以由空性中现佛身作庄严之相,做一切法事。
不疑怪:不疑。
不生着:不执着。
普现色身之梦:现佛身庄严之相。
(4)影喻:此段说明本尊由三密加持,于清净心自现时,即如镜中像。镜为清净心,像为本尊。二者缺一不可,尤其以佛力加持使业障消除,更是不可不修。修本尊成就戒律,须不执着、不放逸、不攀缘。
经云。复次密主。以影喻。解了真言能发悉地。如面缘于镜而现面像。彼真言悉地。当知如是者。此中言影。即是释论镜中像喻。彼论云。如镜中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作。何以非镜作。若面未到镜则无像故。何以非面作。无镜则无像故。何以非执镜者作。无镜无面则无像故。何以非自然作者。若未有镜未有面。则无像。像待镜待面。然后有故。亦非无因者。若无因缘。应常有应常无。若除镜除面亦应自出。以是故非无因缘。当知诸法亦复如是。以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缘生法不自在故。诸法属因缘故。非自作。若自无。他亦无故。非他作。若他作则失罪福力。亦非共作以有二过故。亦非无因。如先世业因今世善恶行缘。从是得苦乐。一切诸法必有因缘。以愚痴故不知耳。如少儿。见镜中像心乐爱着。失已破镜求索智人笑之。失乐更求亦复如是。亦为得道圣人所笑。今此真言门中。以如来三密净身为镜。自身三密行为镜中像因缘。有悉地生犹如面像。若行者悉地成就时。乃至起五神通。住寿长远面见十方国土游诸佛剎。皆以此喻观察是事。从自生。他生耶。若谓他三密加持能授是果。则众生未修行时。佛亦大悲平等。何故不令成就。若谓自如说行能得是果。何因观察三密净镜之身。求加被耶。若共主则有二过。何以故。若谓我心为因。待彼众缘方得成就者。即此因中先有悉地果耶。为先无耶。若先有之。众缘则无所用。若先无之。众缘复何所用。然是悉地成就。亦复非无因缘。故智论镜像偈云。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此语亦不受。如是名中道。不应如彼少儿妄生取着也。如作如是观故。行者心无所得。不生戏论故。曰应如是知。
◎经云。复次密主。以影喻。解了真言能发悉地。如面缘于镜而现面像。彼真言悉地:秘密主以影比喻,以真言可以成就渡生之愿。如人于镜前而现面像,定中本尊自现面像即为真言悉地成就。此段说明镜为心、面为本尊。
◎即是释论镜中像喻。彼论云。如镜中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作。何以非镜作。若面未到镜则无像故。何以非面作。无镜则无像故。何以非执镜者作。无镜无面则无像故。何以非自然作者。若未有镜未有面。则无像:以镜中像比喻。镜中现像须有镜、有本尊。清净心如镜。修行者持三密加持使心清净,神识以本尊成就,当二者具有,即有镜中像显现。若没有清净心,修持神识成本尊愿力不够,二者缺一,均无法有自见面像现出。故此文中说出镜与像之关系,实质是说明定中自见面像之意思。
◎像待镜待面。然后有故。亦非无因者。若无因缘。应常有应常无。若除镜除面亦应自出。以是故非无因缘:清净心、本尊愿力二者具有,方有像。此为渡生愿力为因、佛力加持为因、自心清净为因,二者均可为缘。
有故:渡生愿力。
◎当知诸法亦复如是。以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缘生法不自在故。诸法属因缘故:佛力加持及咒语之法,成就渡生法亦如此。因众生之苦、因菩萨慈悲,本尊有愿力,有因缘故法生,缺一则无法而出。
以我不可得故:有执着的心即无法成就。
一切因缘生法:要有渡生心,佛力加持因缘即有法。
不自在故:执着法的心即无法渡生。
诸法属因缘故:渡生的法须有因缘可学到。
◎非自作。若自无。他亦无故。非他作。若他作则失罪福力。亦非共作以有二过故。亦非无因。如先世业因今世善恶行缘。从是得苦乐。一切诸法必有因缘。以愚痴故不知耳:修本尊三密加持是有因缘学渡生之法,众生苦乐原由自作、他作,有共同过失之因,不会没有原因。过去生之业而有今世之苦乐,今世善恶之因而有下世苦乐。一切苦乐必有因缘,因痴而不知。
◎如少儿。见镜中像心乐爱着。失已破镜求索智人笑之。失乐更求亦复如是。亦为得道圣人所笑:本尊刚现出,即执爱着,如此失去清净心,而求教智慧人,心外求法,为修行成就者所不认同。
少儿:刚刚现出本尊。 失已破镜:执着心、执爱、不清净心。 求索智人:心外求法。 得道圣人:修行成就者。
◎今此真言门中。以如来三密净身为镜。自身三密行为镜中像因缘。有悉地生犹如面像:在真言中修行,以佛的加持及修行者身口意之修持使清净心为镜,可现本尊像,此成就即本尊成就,亦为悉地生。 自身三密行为镜中像因缘:心清净现本尊像。 悉:成就。 地:心生,指本尊成就。
◎若行者悉地成就时。乃至起五神通。住寿长远面见十方国土游诸佛剎。皆以此喻观察是事:本尊成就,心清净会有五神通(缺漏尽),本尊即会入十方国土礼拜诸佛,此为影喻比喻,介绍本尊成就。
◎从自生。他生耶。若谓他三密加持能授是果:本尊须由自心清净、佛力加持、自心愿力,才有本尊成就。故有咒语、手印,外本尊加持得本尊成就,为三密加持修行的密意。
果:本尊成就。
◎则众生未修行时。佛亦大悲平等。何故不令成就:众生不修行,佛也是大悲平等心加持,为何众生本尊不成就?因本尊修行须包括自心清净,渡众生心及佛力加持成就,缺一不可。
◎若谓自如说行能得是果。何因观察三密净镜之身。求加被耶。若共主则有二过。何以故。若谓我心为因。待彼众缘方得成就者。即此因中先有悉地果耶。为先无耶。若先有之。众缘则无所用。若先无之。众缘复何所用:认自己自修即能成就本尊,那何要佛力加持,本尊及渡生要同时,为什么?修行中先修本尊再渡众生,如此无法修成。本尊自己先有愿,修持成就后再渡众生,那众生缘无所用。若自心无愿持咒修行,即使有众生缘也无法渡生。
共主则有二过:修本尊及渡众生二者须同时进行,若只修本尊而不渡生,那是无法修本尊。若只渡生不修本尊,将无有法可渡生。两者缺一不可,若只重视一边,都是过失,无法成就。(共:指众生;主:本尊、自心)
◎不应如彼少儿妄生取着也。如作如是观故。行者心无所得。不生戏论故。曰应如是知:定中观本尊时不可有执着心。修行者须心不执着、不攀缘、不放逸。
心无所得:心不执着。 不生戏论:不攀缘、不放逸。
(5)干闼婆:此段说明修本尊三密加持时,当有现出天宫、净土时,不可执着为自身成就,那是如海市蜃楼,非自身成就,仍须努力。上根须了脱三界因果,会到佛国土。中根入十方净土、边缘土。下根入天宫、天界土。
经云。复次秘密主。以干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宫者。释论云。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实有。有人初未曾见。意谓实乐。疾行赴之。近而遂失日高遂灭。饥渴闷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复往趣之。乃至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行者亦尔。若以智慧无我无实法者。是时颠倒愿息。声闻经中。无此干闼婆城喻。又以城喻身。说此众缘实有但城是假名。为破吾我故。菩萨利根。深入诸法空中。故以干闼婆城为喻也。此中言悉地宫。有上中下。上谓密严佛国。出过三界非二乘所得见闻。中谓十方净严。下谓诸天修罗宫等。若行者成三品持明仙时。安住如是悉地宫中。当以此喻观察。如海气日光因缘。邑居严丽层台人物灿然可观。不应同彼愚夫。妄生贪着。求其实事。以此因缘。于种种胜妙五尘中。净心无所罣碍也。
◎经云。复次秘密主。以干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宫者:以干闼婆城比喻,说明净土成就,亦包括边缘土或天界天宫。
◎释论云。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实有:早上日出时,城门宫殿均有人出入。中午时人休息不出入,但可见城宫殿却没有人。
◎有人初未曾见。意谓实乐。疾行赴之。近而遂失日高遂灭:有修行人未见,心想见实相之喜乐,想快点成就,却因为有贪着之心,而看不到净土。
◎饥渴闷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复往趣之。乃至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修行人心贪着,如饥渴之人,于是将热气以为水快来了,以此为求之,最后仍无法见实相,自己因贪念无法达愿望,只想休息,不想再修行。
◎行者亦尔。若以智慧无我无实法者。是时颠倒愿息:修行者以人间智慧观之,无我相、无法相入空无观念。若此时以此颠倒梦想,所愿回净土均不成就,只有停在此处,无法进步。
◎声闻经中。无此干闼婆城喻。又以城喻身。说此众缘实有但城是假名。为破吾我故:修声闻小乘众生是没有佛国净土观念,以净土比喻只是方便为众生而已,但也是一个名相。此观念是破小乘的我执,不可执着有净土。
◎菩萨利根。深入诸法空中。故以干闼婆城为喻也:因菩萨入空性中现净土佛国。故菩萨修行会以干闼婆城为比喻空中妙有之实相。
◎此中言悉地宫。有上中下。上谓密严佛国。出过三界非二乘所得见闻。中谓十方净严。下谓诸天修罗宫等:于此成就国土中修持,故言悉地宫。有三种根器的国土世界。上根入庄严佛国净土、中根可入十方净土边缘化土、下根可入天界天宫及阿修罗国土。若了知密严佛国的国土世界,必须本身没有三界的因果。
出过世界:已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若行者成三品持明仙时。安住如是悉地宫中:修行者以上中下三种根器,持明成就时,即可安住三种不同国土成就。
◎当以此喻观察。如海气日光因缘。邑居严丽层台人物灿然可观。不应同彼愚夫。妄生贪着。求其实事:用喻说修行,如同日光、气候、国土、天宫、净土,各人物自然可现。与凡夫贪着想要于定中见之是不同的心。
◎以此因缘。于种种胜妙五尘中。净心无所罣碍也:因修行者根器不同,清净心现出各种殊胜奥妙不同的现象,心中无所挂碍,可以渡五趣六道众生。
(6)响喻:此段说明用响比喻咒语及法音,不要执着,以耳根入耳根圆通,以音声是可以渡众生。
经云。复次秘密主。以响喻解了真言声。如缘声有响。彼真言者当如是解者。释论云。若深山峡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以语言声相击故。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实。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转故。更有响声诳人耳根。人欲语时。亦咽口中有风。名忧陀那。还入至齐。响出时。触顶及断齿唇舌咽胸七处而退。是名为语言。愚人不解而生三毒。智者了知心无所著。但随诸法实相。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闻种种八风违顺之音。或诸圣者以无量法音现前教授。或由舌根净故。能以一音遍满世界。遇此诸境界时。亦当以响喻观察此。但从三密众缘而有。是事非生非灭非有非无。是故于中不应妄生戏论。尔时自入音声慧法门也。
◎经云。复次秘密主。以响喻解了真言声。如缘声有响。彼真言者当如是解者:秘密主用响比喻真言咒语,因有声才有响,修真言者应知了解。
◎释论云。若深山峡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以语言声相击故。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实:在空屋,山谷中有声音会有回音,以语言声相互击之,从声出而有声名为响(回音),无智人听到回音以为真实。
◎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转故。更有响声诳人耳根:修行智慧人知道声不是真实,由入人的耳根、耳识识能系统而知,凡夫以此回音响声,误以为真实音。
◎人欲语时。亦咽口中有风。名忧陀那。还入至齐。响出时。触顶及断齿唇舌咽胸七处而退。是名为语言。愚人不解而生三毒。智者了知心无所著。但随诸法实相:人想说话时,由七处经过成语言,气往上出到口中而出,即成语言。愚人不了解妄心生贪嗔痴三毒,由口而出语,修行有智慧人了知真心无所著,一切自现来去自如的实相。
齐:丹田(肚脐)。
◎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闻种种八风违顺之音。或诸圣者以无量法音现前教授。或由舌根净故。能以一音遍满世界。遇此诸境界时。亦当以响喻观察此:若修本尊相应,观到启出不好念或圣境时,由佛来教导,或因舌根清净,以一个种子字音,遍入各世界渡生,应以响喻观之(受佛力加持教导,非自身成就)。
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指本尊相印。 闻种种八风违顺之音:内心由五蕴八识现出不好的念头。
◎但从三密众缘而有。是事非生非灭非有非无。是故于中不应妄生戏论。尔时自入音声慧法门也:由修持三密加持成就本尊,因渡众生而此现象(如幻三昧成就),不要自心生妄想乱说,更应该由此循音声入佛的智慧中,修成自身成就。
是事非生非灭非有非无:如幻三昧。
入音声慧法门:以耳根音声入空性,入如幻三昧,最好以此自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