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王菲:佛法也是活法

发布时间:2023-11-11 04:05:16作者:经藏网
王菲:佛法也是活法

她说,自己最难搞定的事就是“我执”,所有的压力都来自对自我的执着,“我执”不破,就不会泰然处之

赵薇曾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王菲时的情形:“那是在1998年5月,我去香港参加一个活动。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到活动方安排的宾馆时,发现几乎所有记者都挤在大堂的一个角落,对着一个素颜女子疯狂地拍照。而那个素颜女子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旁若无人地坐在一边抽着烟。无论别人问她什么,她都好像没听见。抽完烟,她就起身离开了。我怔怔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才认出,她就是歌坛天后王菲。”

对待这样的天后,不少人爱,也不少人憎。歌迷爱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爱她不计后果、敢爱敢恨,爱她浑身挑明了的抗拒姿态,也爱她如受伤小鹿一样无辜又迷离的眼神。厌恶她的人,看不惯她摆架子、玩深沉,也听不惯她那些轰轰烈烈的感情传闻。她的歌声本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空灵飘渺,她的行为更是时不时会挑战世俗的标准。“你可以崇拜她、厌恶她、爱她或恨她,但你不能拒绝承认她。这就是王菲的杰出之处。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浅吟低唱,默然不语,却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菲迷”们如是说。

身处红尘之中,王菲很多时候却颇像一位方外之人。她很早与佛结缘,吃素、诵经,去佛教圣地三跪九叩,演唱《心经》等佛教歌曲。从2010年微博刚刚兴起时,她就开始关注放生,关注活佛。近年来,她的微博大体只发三方面内容:歌曲、嫣然天使基金和佛教。即使是关于歌曲的微博,也有很多与佛有关,而以救助儿童为宗旨的嫣然天使基金,可以说是她信佛行善的结果和表现。在发布或转发这些微博时,王菲往往会附一个双手合十的小图标,这是佛家弟子的经典动作。

与李亚鹏离婚之后,关于王菲将要“出家”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2014年底,有人看到,她在印度一家寺庙参加祈福法会

重拾母女情,与佛结缘

我想找条出路/

到底有没有出路/

我信佛/这有没有帮助/

我试图接近幸福/

可什么是幸福/我概念模糊

——《出路》

据圈内人回忆,王菲的性格跟她母亲夏桂影很像,都是怪怪的。同时,她也遗传了母亲的音乐天赋。尽管母亲给了王菲这两样个人标签,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的关系并不和睦。

1969年8月8日,中国煤矿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夏桂影在台上引吭高歌时,突感阵痛,不久之后王菲呱呱坠地。母亲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王菲,父亲王佑林是煤矿工程师,长期在外奔波。3岁时,王菲开始上寄宿幼儿园,一周回家一次,4岁被送到上海的姨妈家寄养。6岁回北京读小学时,她对母亲的印象已十分模糊。

孤寂的童年,只有唱歌为王菲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班级或学校

开文艺晚会,总少不了她。母亲希望她成为父亲那样的科研工作者,可王菲并不热衷学习,所以挨打成了常事。

15岁时,一家唱片公司找到王菲,让她去昆明翻唱邓丽君的专辑《风从哪里来》,母亲怕她耽误期末考试,一口拒绝。说服不了母亲,王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拒绝上学。后来还是她的校长受唱片公司委托,说服了夏桂影。王菲如愿以偿出了人生第一张专辑,母女俩之间的隔阂却加深了。

1987年,王菲高中毕业,考上了厦门大学,报到之前得知全家要移居香港。赴港之后,王菲投入音乐人戴思聪门下学习唱歌,后被推荐到新艺宝唱片公司。公司给她重新取了个名字“王靖雯”,并在1989年推出了同名专辑《王靖雯》。

当时,唱片公司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放在另一名新歌手身上,这导致了新人之间的矛盾。王菲萌生了赴美留学的想法,却又一次遭到母亲的反对,理由是她的歌唱事业才刚起步。

1991年底,王菲还是只身来到美国纽约,新奇的风光让她目不暇接,可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上的不适应和思乡之情,想的最多的,居然是总和自己唱对台戏的母亲。

这时,王菲接到了母亲打来的越洋电话。没想到母亲对她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原来香港盛传王菲的绯闻,说她与新艺宝唱片公司的总经理有染,远赴美国并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堕胎。母亲的脾气大,女儿的脾气也不小,王菲挂断电话,一个人在屋里哭了起来。

毕竟只身一人漂泊海外,王菲心情平静后拿起电话向母亲道歉。这让夏桂影感到意外,以往那么多次争执,女儿从未主动低头。一次绯闻事件促成了母女间的真诚交流,并且彻底缓和了她们一直僵持的关系。母女和解给王菲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喜悦。她抱着一种感恩的心理,在异国他乡,第一次走进佛教寺院。寺院里飘散着香火味,僧人们在做法事。佛教特有的音乐犹如天籁,飘进她的耳际。从小对音乐敏感的王菲,立即被深深地吸引。从这一天开始,王菲有了心灵的牧场,开始虔诚向佛。

“把佛理用到歌里,让她唱了舒服一点”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百年孤寂》

1992年,王菲从美国回到香港,在著名经纪人陈家瑛的协助下,成功推出了新专辑《阿菲正传》,主打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成为她真正的成名作品。1994年推出《胡思乱想》时,她从“王靖雯”做回“王菲”,不再屈从于别人强加的名号。

王菲红了,媒体一拥而上,问她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爱情,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很难说,关键要看感觉,没准在电梯里遇上水管工就爱上了。”记者又问她对男友长相的要求,她透露:“一定要懂国语,我喜欢眼睛细细、单眼皮的男人,就是那种非常普通的北方人。”她似乎泄露了天机——歌手窦唯就是这样的男人,还与王菲同龄、同乡。

但喜欢窦唯的不只王菲一个,还有姜昕、高原等人,前者与窦唯均属摇滚歌手,后者为摄影师。为了捍卫爱情,王菲在京港两地之间频繁奔波,只要有机会,就走进北京那条小胡同,在一座四合院里和窦唯过秘密同居的生活。有一天,香港记者摸到了这条胡同深处,等候多时,发现王菲穿着睡衣走了出来,头发蓬松、睡眼朦胧,手里端着一只装夜尿的痰盂,向一间又脏又臭的公共厕所走去。

1996年7月,窦唯与王菲奉子成婚。香港作家林燕妮曾问她:“窦唯不嫌你比他有名、比他有钱、比他能干?”王菲回答说:“老公从不觉得我比他强,我也不觉得我比他强。我只是商业上成功而已,我猜香港的男人才会那么比较,钱啊、车啊、楼啊,感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内地的男人,他爱上你便爱上你,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言谈间充满小女人的幸福。1997年1月,女儿窦靖童出生。如果不是后来窦唯说出“我们的婚姻是一个阴谋”“高原是我的爱人”这样的话,人们一直以为他俩是琴瑟和谐的一对。1999年8月,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王菲在这段感情中始终承受着很大压力,但她在自己作词的歌《执迷不悔》中写道:“这一次我执着面对,任性地沉醉。我并不在乎,这是错还是对。就算是深陷,我不顾一切。就算是执迷,我也执迷不悔。”

执迷加深了她与佛的缘分。她需要佛助她破除“我执”,使内心趋于平静。小乘佛教认为“我执”是痛苦的根源。王菲曾说,自己最难搞定的事就是“我执”,“所有的压力都来自对自我的执着,‘我执’不破,就不会泰然处之”。

第一次婚姻破裂后,王菲的歌里多了佛理。这和香港著名词人林夕有很大关系。林夕信佛,从《王靖雯》时代就开始为王菲填词。他特别钟爱作为歌手的王菲,称她是自己“没有名分的妻子”。林夕说:“我尝试用一些佛理,佛能解决感情问题。1998年的时候,我在感情上碰到很痛苦的问题,想找答案,思考了很久,想出一些自我安慰的道理,后来发现跟佛的道理很相近。之后我开始看佛经,并希望把佛写入歌里,希望王菲唱了能舒服一点、释放一点,就用了一些佛理。《百年孤寂》《开到荼靡》《当时的月亮》等,都有。”

有媒体报道,王菲与窦唯离婚时,邀请过多位高僧前往香港为她念经疗伤。“我不想说佛教是我的宗教信仰,而是说佛教的道理能帮助我找到自己的真理。我觉得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生活的智慧,是怎样去做人,得到了这种智慧,是一种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快乐吧!”王菲说。

“女儿是来报恩的”

等待/昙花再开/

把芬芳/留给年华/

彼岸/没有灯塔/

我依然/张望着

——《彼岸花》

离开窦唯之后,王菲写了一首歌《讨好自己》,作词作曲一手包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音乐上、生活上,她首先要取悦的是自己。林夕说她是个有大智慧的女人,而她的智慧,也有来自佛的给养。

2001年,王菲推出了佛乐专辑《悲智双运》,为尼泊尔上师梭巴仁波切筹款,建造“全球最大弥勒佛像”。“悲智双运”为佛家术语,意为同时运用大悲心和大智慧利益众生。这是王菲首次唱经文,共录了15首佛教歌曲。由于专辑中的歌词全为经文,很少有人能听懂,所以限量发行,收入可想而知,但王菲当年还是捐出了900万港币。当被问及录制这张专辑的动机时,王菲说:“坦白说我平常也不太听佛经,不过自从接触过后,觉得有些道理听起来很舒服,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受惠。”

有人说,信佛后,孤傲的王菲变得平和一些了,媒体对她说三道四,她都可以泰然处之,这或许就是她“悲智双运”的展现。

在此期间,王菲与比她小11岁的谢霆锋分分合合。一个年轻漂亮的香港姑娘张柏芝出现在她和“小谢”之间,不服输的她居然在分手后又将“小谢”从张柏芝手中抢了过来,令对方憔悴神伤。然而,复合后不到半年,两人再度分手。

虽然感情生活不那么顺利,但女儿窦靖童给她带来了快乐。王菲认为,有些孩子的降生,是来向父母讨债的,有些是来向父母报恩的。至于自己的女儿,她说:“她是来报恩的,因为她真的带给我太多开心。印象中,除了坐月子期间比较辛苦,我不记得带她的日子有过什么苦。她很讲道理,自尊心也挺强的,虽然也有顽皮的时候,但只要你讲一下,她服了,就听你的。”为了让女儿入住名校,王菲斥资数千万港币,买下香港龟背湾的一处豪宅。

“我的信仰不允许我这么做”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

经过了与谢霆锋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王菲的生活归于平淡,并于2005年和李亚鹏结婚。一年后,王菲生下小女儿,取名李嫣。怀孕时,她就知道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唇腭裂,但依然决定生下孩子。“从来没有犹豫。”王菲后来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我的信仰不允许我这么做(堕胎)。”

王菲与李亚鹏的婚姻维持了8年。这8年,是王菲收敛光芒、相夫教女的8年,也是她潜心学佛、观照内心的8年。

2008年,王菲与好友那英前往四川峨眉山的万年寺拜佛。2009年,王菲出现在陕西宝鸡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大型晚会“法门”上,献唱了一曲《心经》。她白衣飘飘,双手合十,超尘脱俗。2012年,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幕,王菲再次献唱此曲,亦是白色衣裙,神色淡然。

2012年10月,王菲与几位好友,前往江苏苏州拜见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还发布了与济群法师的合影。照片中的王菲穿着朴素,左手腕上缠绕着一串佛珠,双手合十,站在法师身后。有人看过照片后说:“菲姐和年轻时候不怎么一样了,少了些叛逆和个性,多了些韵味与和善。”

2013年,有网友在微博曝光了一组王菲亲手钤印经书的照片,并称王菲将把经书馈赠给有缘网友:“王菲敬书《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线装印本,每本皆由她亲手钤印,现结缘流通。结缘方式:慎重发愿此生之中不再堕胎,亦不劝人堕胎者,即可获赠一册。”王菲随后转发微博,写道:“感恩十七世噶玛巴的启发与加持,感恩慈诚培吉仁波切的开示指导,感恩众师兄的校对印刷工作及随喜助印,所有功德回向有情,早日离苦得乐。”

李嫣出生后,王菲和李亚鹏共同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会”,为唇腭裂患儿筹集善款。他们在慈善事业上的发声,一度超越了其在娱乐圈引起的喧嚣。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二人避开媒体聚光灯,去浙江省儿童医院探望了灾区儿童。2011年武汉演唱会后,王菲又前往四川甘孜、成都等地,参加阿秋法王的荼毗(火葬)大典,并探访措卡希望小学的贫困儿童,行善布施。王菲说:“爱应该在心里面,你是用你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如果你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爱。”

2013年,有记者问王菲:“如果用一首歌来代表你现在的生活,你会选择哪一首?”王菲选择了她2011年推出的《愿》,这首歌由“80后新锐活佛代表人物”慈诚培吉仁波切作词——“在山水之间,有一份信念,是静默无言。在佛塔之间,有一条经幡,是为你挂牵。在聚散之间,有一劫宿缘,是无常善变。在你我之间,有一缕思念,是魂绕梦牵。”

与王菲交好的另一位“新锐活佛”是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2011年10月,“噶玛巴九百周年庆典”活动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王菲担任开幕典礼嘉宾,并为庆典献唱了两首歌曲——《心经》和《噶玛巴千诺》,祝愿“圣者之王噶玛巴,一切障碍得消除”。客居印度的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通过视频向信众问好。2012年6月,王菲又携好友刘嘉玲等前往印度为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27岁生日贺寿,再次献上那两首歌曲。

有两股力量始终在她身上拉扯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

留不住/算不出/流年

——《流年》

2013年初秋,当娱乐记者们拦下王菲的车时,发现一贯高傲冷艳的天后双眼发红,眼眶含泪。这一幕发生在9月14日凌晨,此前数小时,王菲在微博中写下:“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李亚鹏则在离婚声明中说:“我要的是一个家庭,你却注定是一个传奇。”

王菲认为,与李亚鹏相恋这么多年,她在爱情里学到的最有用的功课是“因果”。当有人问她“爱是什么”,她答以“慈悲”。最终,她选择了一场有礼貌的分手。

离婚之后,谣言四起。有传李亚鹏有外遇,更称王菲手上握有铁证,甚至打算出家;还有人说王菲不肯再生,导致婆媳关系不合。王菲第一时间辟谣:“婚是我要离的,没有第三者,没有婆媳不和,不牵扯财务问题,不是悲情狗血剧,和平分手,换一种方式相处,对孩子来说,我们仍然是一家人。谢谢李亚鹏用爱和理智包容这一切,感恩。”至于没有了王菲的嫣然天使基金能否正常运转,王菲表示:“支持嫣然天使基金,不会停。”最后她强调:“不会出家。”

就在离婚前一个月,王菲还和一众友人远赴西藏开启了一段朝圣之旅。一路上,她朝拜、转经,还分享了一张自己额头红肿的照片,疑似是磕头所致。未能远离红尘悲欢的王菲,或许仍在佛法中寻找方向。

与王菲熟识的李敖并不支持她信佛。在听到王菲与李亚鹏离婚的消息后,李敖称:“当年王菲到我家来,我就预感她的优秀应付不了她的自困。”王菲走到今天这地步,李敖认为是她“知识跟不上自己传奇”的结果。

2014年9月,王菲转发好友赵薇的微博:“这个世界太急,来不及好好探索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要什么,但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越发感到练就一种‘不求赞叹、不惧讥毁,不求荣耀、不惧卑微’的平和的心境是多么重要。”转发时,王菲评论道:“佛法,也是活法,还是死法。”

不知道这时的王菲是否已参透生死。不过,就在那个月,在她与谢霆锋分手10多年后,媒体爆出两人复合的消息,还公布了他们足不出户在公寓内相处的视频。

王菲是情种,身上有着几近极致的执念;她内心又很超然,摆脱不去那份灵性的追求。两股力量始终在她身上拉扯,让她或许走火入魔,或许立地成佛。

演艺圈的佛教徒

刘德华埋怨少了,李连杰每日修行,赵薇发愿吃素

曾经以《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走红的李娜,1997年在事业的巅峰期遁入空门,先是将户口从郑州迁至张家界,并在天门山造屋,后在五台山落发为尼。她说:“以前的我并不快乐,经常成为媒体跟踪的对象,这几乎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容,我身不由己地陷入名利的追逐之中,永远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选择了出家修行。”李娜的出家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但如今很多人都已忘记了她的模样。

大约在2001年,曾就读天主教小学、伊斯兰教中学的郭富城,机缘巧合地成为佛教信徒,取法名“普善居士”。他认为每个宗教的目的都是多行善事。同样是2001年,张国立在台湾法鼓山安和分院拜法鼓山创始人圣严法师为师,成为“常升居士”。他说:“信佛是受家庭影响。我的奶奶和妈妈都信佛,非常虔诚,家里都设有佛堂,所以我从小就信佛。”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1月,歌手李玉刚在台湾皈依三宝,紧接着就发行了新单曲《莲花》,唱道:“我愿化作莲花伴你身旁,只为那一年的盛开供养;一次一次尘世中游荡,那一声声菩提的回响。”有人说他皈依的原因难离一个情字。

演艺界信奉佛教的明星还有很多,其中为人熟知的有刘德华、李连杰和赵薇。

刘德华:“佛教只是一些道理,很容易接受”

近日受到追捧的新书《皮囊》,是内地媒体人蔡崇达写的一本散文集,令作者本人都“出乎意料”的是,香港明星刘德华为书写序。刘德华的文字充满佛教色彩:“(作者)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视人生无常曰正常,或许是顿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关己的距离,自我保护。”蔡崇达说:“华仔是特别有学养的人,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

1961年出生于香港的刘德华,从小在佛教家庭长大,家中满是木制佛像。“我小时候已经上香拜佛,但没有什么感觉。”

大约20年前,刘德华在飞机上偶遇台湾的妙莲老和尚,拜为师父。刘德华曾在香港某电视节目中回忆当时的情形:“他是去其他地方讲道回来。可能是他的表达令我感到很舒服,他讲道理的方法令我感觉它好像不是一个宗教,它只是一些道理,很容易接受。譬如他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要争第一,第一其实很奇怪,(就像大拇指,与其他同伴一起)站起来,就站在最低的位置,横着排它就排在最后。怎样才能当第一呢?他说一只手如果没有了大拇指,很难拿起一个杯子。当每一个人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第一了。他能讲很多道理,令我觉得他是我的老师。”此后,刘德华得法号“慧果”。

刘德华对佛理的领悟经历了一个过程。1997年前后,他选拍了一部“完全不是因为它好,只因为它是第一个给我1200万”的电影《爱情梦幻号》。师父告诫他,有钱不见得就快乐,要用钱来修福修慧,有了德行才能快乐。多年后回想起那部电影,刘德华悔恨不已,称“那是一部没有方向的电影,钱都落入我的口袋,没有花在电影上”。

香港特技指导罗礼贤曾在博客中写道:“很多时候,华仔去台湾拍电影,但都抽不出时间上灵岩山寺探望师父,只可打电话作简单的问候,与师父见面的机会不多。”刘德华做了一件事,可以让师父的箴言常伴身边——妙莲老和尚有一部《解惑叮咛语》,内容是他平常跟弟子聊天以及他讲经、开示和问答的记录。1999年9月,刘德华把它录制成粤语版本的CD和录音带,制作了5万份,以便香港信众聆听受益。他说:“我觉得,香港人对看书的兴趣,远不及听声带。你要人看书,一定事倍功半。所以我才想,假如把师父的《解惑叮咛语》翻译成广东话,录成CD,大家当听故事也好,当听歌也好,都容易接受。”

汶川大地震后不久,每年都要到寺院住几天的刘德华抄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此超度死难者。他说:“亲爱的兄弟姊妹们:你们忧心的一切,我们一家人会继续尽心尽意为大家办好!安心上路……”刘德华还以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为曲填词,取名《承诺》,成为当时流行的赈灾歌曲。词中写道:“尘埃沾满了失落的轮廓,不必说,你们背后还有我……”

刘德华曾拍过两部电影,他扮演的角色均当过僧人,一部是2003年上映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另一部是2011年的《新少林寺》。在前一部中,刘德华扮演的僧人因好友被逃犯打死,追凶未果后还俗。在后一部中,刘德华因看破尘世间的争斗,从一个“他不死,我睡不着觉”的军阀成了一个和尚。在《新少林寺》的主题曲《悟》中,他唱着自己填的词:“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唯有心无故,妙不可言。算天算地算尽了从前,算不出生死会在哪一天……”

对比皈依前后,刘德华有自己的解释:“皈依前,我的埋怨比较多,什么事情也要问个为什么。皈依后,我较能安于现实。虽未至于无求,但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不称心如意而受影响。”

李连杰:“如果玄奘能做到,我也能”

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让李连杰家喻户晓。当年电影拍到一半时,少林寺的方丈对李连杰说:“孩子,你与佛有缘,就在此地出家吧。”导演赶紧说:“别呀,电影还没拍完呢。”

后来,李连杰凭借这部电影走上武打明星之路,在名利世界里顺风顺水,直到1997年他34岁时,开始考虑皈依佛教。“我一直以来对宗教都有一些亲切感,但是什么原因自己找不出来。”看到身边的人为情、名、利、权而着急,他想到了释迦牟尼。“2500年前的那位王子,这4样东西他都有,可还是痛苦,原来他解决不了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他离开了,苦行了6年,找到了一个真正快乐的方法。”李连杰也想“离开”,放弃演艺事业,但“我遇见一名西藏的上师,他告诉我不要离开电影,我还有我的责任。当时,我很不理解,直到我在东南亚海啸中,直接面对死亡”。

李连杰屡次谈及那一年的遭遇。2004年圣诞节期间,李连杰一家人在马尔代夫度假。海啸到来时,他猝不及防,海水从脚踝迅速到达腰部、下巴,他不得不将女儿举起,最终得路人相救。海啸过后,李连杰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他借此机会想通了7年前上师所说的“责任”,倡导人人公益的“壹基金”应运而生。

“如果没有佛教的智慧,我肯定不会这么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中,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拼。”李连杰说,“我不追求募集善款的数字,只希望到世界各地宣传我的慈善、环保及公益理念。如果玄奘能够用18年的时间去追求他坚信的目标,我也能。”就在印尼海啸的前一年,李连杰到台北宣传电影时,与正在台北弘法的青海省囊谦县的巴麦寺活佛罗贡桑仁波切一见投缘,罗贡桑仁波切还治愈了李连杰长年的胃痛,李连杰当即拜其为师。拜师那年,李连杰曾在巴麦寺闭关修行数日。

据一名佛教中人透露,李连杰每日坚持修行两个小时,不接电话,不让任何人打扰。他经常到各佛教圣地朝拜,也有不少上师朋友,如四川白玉县亚青寺的阿秋法王、台湾法鼓山的圣严法师等。

自从在海啸中感受死亡后,李连杰深信佛教中的轮回之说,他希望,“此生只要还有呼吸,就赶快做善事”。他也希望,自己死后,遗体在西藏庙宇火葬,并由一名佛教师父在他的墓碑上题字。

赵薇:“我离一个合格的佛教徒还差很远”

2008年,赵薇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我有宗教信仰,我信佛。”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信佛,她说:“就这几年。一般命不好的人要有宗教信仰。这个东西又很奇怪,没有缘分的人怎么劝你也不信。只有接近痛苦的人,才得以接近宗教,还不够痛苦就不会相信。我不认为我的痛苦比别人多,但我有极痛苦的时刻,人在痛苦的时候开始思考,寻找更大的精神寄托和解脱。”

2008年,赵薇开始吃素。她认为,吃猪肉也就是吃猪的尸体。“磨刀霍霍,宰杀哀嚎、惨叫的动物,目的是为了准备饭菜,这种行为和谋杀、害他的‘碎尸案’有什么区别?”最初,她吃的是“肉边菜”,也就是只吃配菜,不吃肉。但是,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画面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发了一个愿:从这一日开始吃纯素,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灾难来临,希望那些受伤受苦的人们能看到希望”。

2009年,赵薇被人拍到在江西萍乡芦溪县建勋寺参加祈福法会。在法会中,她戴着墨镜,不愿被别人认出来。

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赵薇说:“我接触佛法很早,但一直算不上是一个精进的佛教徒。我离一个合格的佛教徒还差很远,我的心常常偷跑。”她还感叹道:“如果你一直寻找答案,却还是找不到,那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时间到了,答案自然出现,那个答案可能藏在一本书里,别人的一个举动里,或是师父点拨你的一句话当中。”

赵薇的皈依师父是谁,鲜有人知晓。在公开场合,她与近年“走红”的上师索达吉堪布有过合作。2014年4月,38岁的赵薇受邀与四川色达县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一起共话青春。此前,赵薇执导的首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索达吉堪布撰写的《残酷才是青春》一书恰于同一时段发行。赵薇在节目中说,她的童年很灿烂,青春却很忧郁,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索达吉堪布说:“我刚出家时也很迷茫,怀疑过能不能坚持到底,我到今年是真正出家30年,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只要有机会的时候,我就尽量地传播一些正能量。”赵薇也希望“做一些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用自己拍摄的作品“给别人一些需要的东西”。

2015年2月3日,索达吉堪布在微博中说:“现在,很多人只是表面上皈依了佛教,却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法,这不算真正入了佛门。就像一个学生只是办了入学登记,但根本没有上过课,哪怕他在学校待了十几年,也算不上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当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微博、朋友圈里贴出佛教的“心灵鸡汤”时,当讲几句佛经和偈语成了演艺圈的一种时尚时,或许可以认为,他们正在步入佛教学堂,但要真正成为这所学堂的学生,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

楼宇烈眼中的明星信佛潮

“最根本的虔诚还是担当社会责任”

楼宇烈老先生刚过了80岁生日不久。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一生致力于哲学、佛学研究,虽深居京郊一隅,但对王菲等明星的信佛潮、对浮世种种信仰热,安然洞见。

楼老先生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指出“大部分佛教徒是盲目的”,大量的信徒并非正信正修,很多人以为烧香拜佛就能升官发财,其实错了,“佛教恰恰是看到了升官发财增加了人们的痛苦和烦恼,而要人们从升官发财中解脱出来,抛弃、放下一切”。

“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佛弟子”

环球人物杂志:当今社会,一面是很多人感觉信仰缺失,一面又出现明星、名人的佛教热、上师热,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楼宇烈:信仰就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人坚持活下去的动力。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除了宗教信仰,还有制度信仰、理论信仰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没有信仰的,只不过有的人对自己的信仰是自觉的,有的不自觉。人是高级的生命形式,是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结合体。所以精神追求是一种信仰,物质追求也是一种信仰。现在中国的信仰缺失主要是精神上的。随着物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质方面的需求,精神生命方面的需求就被淡化了,甚至消失了。

环球人物杂志:当前的佛教热是人们意识到了精神信仰的重要性,还是出于功利或跟风等比较盲目的目的?

楼宇烈:我看大部分都是盲目的。很多人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并不感到愉快,虽然物质很丰富,但精神很空虚,所以他们就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意义,但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自觉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信仰宗教看作时尚,甚至是为了在交友中能取得话语权。因为看到人家都在谈论宗教,他不知道,所以也要去了解了解,以此获得和朋友交流的谈资。现在的国学热、佛教热和其他宗教热,都和人们的交友圈子有关系。

环球人物杂志:在信佛的人群中,娱乐明星由于受关注度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娱乐圈中出现学佛热潮,有没有特殊原因?

楼宇烈:现在信佛的主要有几个群体:娱乐圈的明星、企业界的精英和法律界的人士。娱乐圈的人给别人带来了很多快乐,但他们自身不一定快乐,可能还很纠结。再加上娱乐界的功利心特别强,潜规则又特别多,而他们内心的痛苦并没有人能慰藉,所以他们要追求一种寄托,去找宗教的信仰。

环球人物杂志:对明星拜师以及明星出家,您持什么样的态度?

楼宇烈:佛教提倡人不能有分别心。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佛弟子,哪怕你是犯人,只要悔过,放下屠刀,就会被包容。对于拜师学佛的明星,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当成普通人来看。如果明星要拜师,首先要放下明星的架子,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拜。

出家完全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应该了解,选择出家是选择更大的担当。因为一旦出家,你就是一个主持佛法的人,就要去弘扬佛法,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同时,也不是说没有选择出家,就不是一个好的佛教徒。有一句话说得好,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如果他完全按照佛陀和佛经的教导,去规范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那也很好。

环球人物杂志:有的明星抄写经书、参加法会、出国拜访佛教大师,这可以作为其虔诚的一种表现吗?

楼宇烈:我想不能,这些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当然,明星们有可能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内心的虔诚,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他们在生活中怎样规范自己,怎样去担当社会的责任。一个艺术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艺术作品,来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宗教的传播离不开艺术”

环球人物杂志:王菲是行为上比较虔诚的信佛者,但她生活中的绯闻又压过了她信佛的一面。王菲结过两次婚,现在又有绯闻传出,不少人觉得她既然信佛,就不该如此,您怎么看?

楼宇烈:佛教的清心寡欲并不等于禁欲。所谓清心寡欲就是要把欲望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不去追求过分的东西。我们说一个人贪,就是过分。如果一个人需要吃好的,需要穿好的,就不算是贪,如果超过了这个需要,就是贪了。

对于王菲来说,主要是看她的出发点和处理方式。不能说信佛的人就绝对不能有欲望的追求,要看王菲的几段感情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如果说她是合理地结婚,又是合理地分手,我想也不能去指责她。如果结婚是为了贪财、贪色,可能就有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王菲录制了《心经》这首歌曲,《心经》也是佛家经典,这样的行为是否有积极意义?

楼宇烈:明星通过这些行为来传播宗教思想,让更多人了解佛教,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客观效果可能不错。但这还要看他们这样做是否真心诚意,如果其主观的出发点不是弘扬佛教,而是沽名钓誉、炫耀自己,那么对其自身是有损害的。

环球人物杂志:这样的行为会把宗教娱乐化吗?

楼宇烈:宗教的传播离不开艺术。比如敦煌石窟里有很多“变文”,变文很多情况下和我们现在的说书差不多,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佛法。歌唱、舞蹈、绘画、建筑,也都可以作为传播佛法的一种手段。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就是这个意思。很多艺术形式,包括唱歌,也能起到净化人心、引导人心的作用。这主要还是看他的唱法,是净化心灵还是扰乱人心的,如果用摇滚音乐来唱佛经,那肯定不行,是搞笑的。

“烧香越多功德越多”是邪信

环球人物杂志:信佛要以一定的学识修养做基础吗?

楼宇烈:学佛有不同的层次。对一般人来讲,也很简单,就是不要做坏事。佛教经文里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意思就是不能做坏事,要做好事,要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这就是佛教。这不是很简单吗?一般老百姓都懂。有时候不识字的老百姓更明白佛教。识字的人,反而去琢磨这个,琢磨那个,理解得似是而非。

环球人物杂志:佛教中常说因果报应,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吗?

楼宇烈:很多东西从消极的角度去讲,就是消极的,从积极的角度去讲,就是积极的。说到因果,消极地看,我种了这个因,已经没办法改变了,我就得受这个果。可是既然因是我造的,那么我可以去改变这个因,那不就改变了果吗?

很多人把佛教的因果思想看成是一种宿命论,命定论。错!那是婆罗门教。佛教很积极的意义在于,它不说前世今生,而是要超越轮回。那么我们怎么看报应的问题?过去、现在、未来,是相对的。我们的一生,有过去10年、现在10年、以后10年,有去年、今年、明年,也有昨天、今天、明天。比如,我现在落得这个下场是我前10年追名逐利的结果,如果我这10年踏踏实实做事,未来不就改变了吗?

环球人物杂志:佛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怎样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楼宇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精神信仰和现实生活是密切结合的。这有其优点,即中国的宗教不搞神秘的东西,而是要人在现实生活中磨练自己。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总希望通过信仰来改变现实生活。这就使信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实用性。这是中国信仰,特别是宗教信仰中的一个大问题。

现在很多人信仰是为了自己,去烧香、磕头、拜佛,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福报,希望佛祖能保佑自己升官、发财、延寿。不少官员去烧头香,觉得烧了头香,明年就可以升一级。还有人觉得香烧得越多,功德就越多,回报就越大。这都不是正信,而是邪信。不是信佛就能升官发财,佛教恰恰是看到了升官发财增加了人们的痛苦和烦恼,而要人们从升官发财中解脱出来,抛弃、放下一切。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信佛行善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楼宇烈:佛教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缘起,缘起论概括为4句话: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佛教不认为世界是佛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一个神创造的,而是各种因缘聚会而形成的。所以,不能靠一个救世主,而要靠大家的觉悟和智慧。把佛当成救世主,就有问题了。如果说佛是救世主,那也应该是开启你智慧的救世主,最终还是靠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得到解脱。如果等着佛来救,自己不努力,那是婆罗门教,而不是佛教。我们信佛行善的主观愿望不是为了去求什么,而是你行善之后,整个社会的风气得以改变,整个社会清净了,大家都能受益,你也在其中受益。

“佛教让人能够放下和奉献”

环球人物杂志:什么是正确的宗教观?总体上如何认识佛教?

楼宇烈:任何的宗教信仰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即认识生命的起源、价值和意义。佛教让人能够放下和奉献,特别是大乘佛教强调慈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净慧老和尚生前用两句话来诠释大乘佛教——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很符合时代的语言,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悲智双运”,悲是慈悲,智是智慧,运就是一起运作。人生难得,要珍惜人生的价值,慈悲为怀,既要觉悟人生,还要奉献人生。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只有觉悟人生才能奉献人生,只有在奉献人生中才更能觉悟人生。

环球人物杂志:宏观层面上,有什么途径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楼宇烈:避免盲目信仰,最根本的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基础教育里就应该有宗教学的内容,或者叫宗教常识。在小学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宗教这样一种文化,它属于一种信仰,让学生了解宗教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他们再接触宗教就不会走歪。

在整个社会上也应该多传播各种宗教的正确知识。一般的信众接触不到这些思想,他们看大家怎么做,就跟着做。比如现在流行放生,这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却走歪了,破坏了生态平衡,残害了生命,甚至有人攀比放生的多少。这种思想要纠正过来,甚至我们可以暂时先放一放放生这个概念,多提一提护生,因为护生才是更根本的。

环球人物杂志:在个人层面上,信佛之人如何更好地修炼自己?

楼宇烈:关键是净化自己的内心。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心的不清净。人心有这个追求、那个追求,有这个恨、那个恨,有这个爱、那个爱,所以才产生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老子就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给我吃什么我都觉得好吃,给我穿什么衣服我都觉得好看,入乡随俗,就很好了。《黄帝内经》里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话:高下不相慕,即不要攀比。现代人攀比问题很严重,高下一相慕,心就不静了。如果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你看你快不快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