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之五

发布时间:2022-11-24 08:58:31作者:经藏网

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古人说:“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又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就是说:国家元首,如有福报,老百性亦受益;如无福报,老百姓亦受灾殃。所以古代的君王,负责一国之兴衰。亦即是同一时,同一地的人,同受相同的果报。

现在同一洲中,取二国作为比较。因一国不足以显妄,二国同见天象有灾,亦不足以显妄。但是现在,只这一国看见灾象,而第二国的人,非特不见,还复不闻。这便证明,一国皆见是同分,彼国不见是属妄见。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阿难,我现在再为你以这二件事的因缘,二事即眚影及灾象,或进或退,用种种道理,互相譬喻,来详细显明妄见的毛病。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阿难!好像那一类众生,有了别业,即目生眚,就有了妄见,所以看灯光中,现出五色圆影。虽然好像眼前现出实在的境象,但详细推究,徒是幻有,非实在的境象。这都是众生目有眚病,故产生种种圆影之妄见。

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目有眚病的人,在视觉上就发生毛病,叫做劳相。看见五色圆影,并不是灯上之色,亦不是灯光所造之色,只是眚病所发出的劳相。然而能够看见眚病之真见,本来是没有病咎的,亦即是自己本有的见性,是从来没有毛病的。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好像你今日用眼睛来看见山河国土以及一切众生,这皆是无始以来,见病所成之影,和眚病所见圆影是一样的,亦即是说:所见根身器界之相分,和能见的见分,都是根本无明妄动而成业识,转本有之智光,成为能见的见分。于无相真理中,妄现所见的相分。所以要知道,见分和相分,都是根本妄见所造成。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见就是见分。见缘就是所见相分。能见见分,和所见相分,似乎都清清楚楚地现在眼前的境分上。好像圆影和灾难,看是实有,但终是眚病所造成,和我们本来觉性,是全无关系的。

“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追寻根本,原是我们本来的真觉,堕在无明之中,遂起见相二分之妄。将觉明变为无明,见即转相之见分,所缘即现相的相分。这个见是眚见,所以就有所缘而生出种种妄见和妄相,这都是由无明之力转真见而成妄见。

“觉见即眚”:非但所缘之见是眚,而觉明所发之能见亦是眚,因为是依无明而生。无明是虚妄,没有实体的,所以亦即是眚见。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我们这个本觉妙明真心,能够清清楚楚地觉察到见分和相分两缘都是虚妄。那么既然能够觉察到见相二缘之虚妄,就当然没有眚病了。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这个能觉得眚病之觉,即是真觉,当然没有毛病,不会堕在眚病当中。

“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既然没有眚病,那就是真正能看见,见精带妄之真见,亦即是妙明真心,怎可以叫作世间之见闻觉知呢?

我人不可执妄为真,亦不可将真作妄。如果认见闻觉知为心,则被所覆,不能看见精明觉体。应该知道真心离不开见闻觉知,亦不属见闻觉知,才有超脱之一日。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佛对阿难说:因此你现在,看见我法相美好,又看见你自己身体,并诸世间、山河大地、十类众生(本来十二类,除了无色无想不能看见,故存十类)。即凡圣以及依正世间所有一切,都是你见性中有妄见,所现之妄影。因为见有眚病,而不能够看见眚病之真见。

如果自己迷惑未除,纵然能看见如来真相,依然是见带眚病,所以说:‘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彼见,即能看见眚病之见,已经离开妄,故叫作真。纯一无杂就是精。性非眚者,就是真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能为见相所依,但不为见相所变。它的真性是不堕眚妄之中,所以叫做非眚。既然不是眚,就不叫作见。

一切众生,不明所见身界,皆是自心别业的妄影,本来无实,所以凡夫深生取著,二乘深生厌离,都不是解脱之道。应知惑业所现,妄体本空,就不会生执著,亦无可厌离,能这样就终日对境,亦不会被境所转。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阿难!好像那一国众生,共同业力所现成的妄见,看见种种灾象,例如那眚病人,独自所看见的五色圆影一样,即同分是妄,别业亦是妄。

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一个人所见的圆影,是因眚病所现成。一国人共同所见的灾象,所遭遇的天灾人祸,都是共同业力的恶缘所发生。瘴恶所起和看见圆影,是一样的道理。瘴恶就是众生共同作恶业缠结虚空,障蔽日月星光,所以有种种不祥的灾象。并非日月星辰自生灾象,而是由众生共同作恶业,所现果报。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见妄就是无始以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而生妄境。由见妄故,就起攀缘的念头,妄想取舍,而造恶业。故同分业和别分业,都是无始以来,真见堕在妄见中,而生出种种妄见。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又好像阎浮提内,三千洲中,以及四大海水,娑婆世界和十方有有漏国土,所有众生。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这所有有漏众生,即末了生死众生,本来都是无漏的妙明真心,本觉明体。因受了无明遮蔽,就幻现出种种虚妄见分,就变为见闻觉知。又幻现出种种虚妄相分,就成山河大地,以及一切万象。既然以无明为因,惑业为缘,因缘和合,因此就成和合而妄生,和合而妄死。

为什么叫妄生妄死呢?因本来无所生,因四大假和合而有生相,故曰妄生。本无所死,因和合而有生相,亦因和合而有死相,故曰妄死。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上面所说依报和正报,依报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正报是一切众生。依报有成、住、坏、空。正报有生、老、病、死。什么叫成住坏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增一减,叫做一劫。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身高减去一寸,寿命减去一岁,减到寿命十岁为止。然后再增,亦是每一百年,寿命增一岁,身高增一寸,增至八万四千岁,这叫做一劫。一千劫叫做一小劫。廿个小劫成一中劫,四个中劫成一大劫。世界成的时候,要有廿个小劫。住亦是廿个小劫。空和坏亦是廿个小劫。四个中劫合起来就成一大劫。有正报上则有生、老、病、死。生死又有二种,一叫分段生死,一叫变易生死。分就是你有你份,我有我份。段就是你有你的形态,我有我的形状,每人不同。凡夫有分段生死,二乘有变易生死。变易就是:念念迁流,念念生,念念灭。二乘证果者,已了分段生死,但变易生死还未了。生死是以无明为因,业识为缘,因缘和合,故有生死。

所以经文说:苦能离开别业妄见之惑业俱全的和合缘,和离开同分妄见之有惑无业的不和合缘,就能灭除二种颠倒的生死根本。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

既能了知同分别业二缘,缘属虚妄,不执实有,就能灭除生死根本。生死因既然灭除,就能得到圆满菩提,不生灭性的清净本心,亦就是真心本觉,常住不变的自性。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阿难!你虽然已经明白本觉妙明真心,不是因缘性,亦不是自然性。但还未明白这个本觉妙明真心,原非和合所生,亦不是不和合所生。因为非因缘,就不是从他生。非自然,就不是自生。非和合,就不共生。非不和合,就不无因而生。这证明觉元真心,是离诸生相,而且是清净无染的。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阿难!我现在再举出世间的尘相来跟你说明:因为你还在执著,以为世间的一切,都是众生的妄想心与四大和合,遂造成种种因缘性。因此而自己生起疑惑,以为是证菩提之心,亦从因缘而生,和合而起。当知世间是属有生之法,当然从因缘和合而生。但菩提是无生法,所以不是从因缘和合所生。如果菩提是有生相,那就不得叫做菩提了。

佛为阿难详细指出这真见,是证菩提的因地心。这心亦即如来密因,是从来不变的。不变自然不属和合而生,所以不应自生疑惑。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则你现在的妙净见精,是与光明和合,还是与黑暗和合,是与能和合,还是与塞和合?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

假若和明相和合,现在你看见光明,显现在你面前,那么何处杂和你的见相呢?见精是能够分别的,究竟是杂何形象呢?

见精是属内心,光明是属外境。如果杂和在一起,亦应该可以辨出。好像朱红色的颜料和白色的面粉,掺杂在一起,朱色便失了深红,面粉失了纯白,都为非红非白。现在见相和明相,掺杂在一起,究竟作何色相呢?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假若不是见精,怎能看见光明呢?如果说看见光明,就是见精,又怎么可以把见精来看见见精呢?

凡说和的必定有二物,先相离而后相合,方成“和”的意义。现在如果见相和明相和合后,究竟是见抑不是见?如果和合后,明相不是见,那就无所见,怎能见到明?如果和合后,明相即是见相,既是见相,又怎能看见自己的见相呢?亦即怎能看见自己能见的自性呢?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假若以为能见的自性是圆满无缺,那又何必与光明和合?如果说光明是本来圆满的,也就不需要和能见的自性和合在一起啊!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如果说能见的自性和光明是不同的,那么掺杂在一起,当然失去它本来的样子,亦失去见性和光明本来的名字。好像水和土掺杂在一起,就失去水和土的名字,转叫做呢了。其实见性是属有情识,光明是属无情识,两相混合,当然失去本有的名义。所以你认为和光明相和合的义理,是不对的。至于通和暗,以及群塞这次是一样的道理。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再则阿难,你现在还是认为妙明清净见精,是和光明合,还是和黑暗合,是与通和合,还是与塞和合?

阿难前迷见性是因缘自然,现在又迷见性是和合相。故佛举出种种譬喻,来破其颠倒。

现在很多人以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就生起狂妄心,认为人人已经是佛。那么我亦就是佛,成佛哪有这样容易?佛具三身四智,你有多少身?多少智?佛有五眼六通,你有多少眼?多少通?你是什么佛?真是大言不惭!欲成佛是要认真照佛法去修行。释迦佛是经过多少困难和时间,才能成佛?在雪山苦修六年,你现在连六天都不能,怎可说是佛,这都是狂妄颠倒!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假若说是与光明相和合,那么到了黑暗的时候,已没有光明,这个见精就不能与黑暗相和合。既不能与黑暗相和合,又怎么能看见黑暗呢?如果说看见黑暗的时候,见精是不与黑暗相和合。那么,与光明相合之时,也应该看不见光明。既然看不见光明,又怎可说与光明相和合的时候,知道是光明不是黑暗呢?由此可知黑暗、通达和壅塞,亦是一样的道理。

根本明暗是二,见性是一。明暗是有生灭,见性是无生灭。有生灭和无生灭是不能相合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阿难又向佛说:“我现在再三思惟,这妙觉元明之见性,本来就是清净之体,跟那些尘相——明和暗、通和塞及心念思虑等即六处识心,确实亦漠不相关,那就不互相和合吧!”这里阿难不敢用决定辞,只用似是而非来请问。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见性是不生灭,阿难用有生灭来比较不生灭是不对的。故佛说:“你现在又怀疑到你的妙觉真心,与世间的一切,是不相和合吗?”我再问你:“你的见精是不与明相和合?不与暗相和合?不与通相和合?还是不与塞相和合?”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假若不与明相和合,那就见精和明相,必有一条边际隔开。你不妨慢慢地观察,何处是明相?何处是见精?在见精和明相两者之间,以何处作为它们的界限?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阿难!如果光明的这一边,必定没有见精在见,那么光明与见精,就会如风马牛之不相及,各走极端,自然不会知道光明所在之处。处尚不知,怎能知道他的界限?界限不成立,那么你之不相和合的道理,也不会成立。由此也知道,暗和通,及诸群塞,亦是一样的道理。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上面之合,是混合之意。现在之合,是合在一起。

阿难!又若这妙明见精不是和合的话,那么,是不与明和合,不与暗和合,不与通和合,还是不与塞和合?

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

如果不和明在一起,那么见性和明相,便成乖背不相立。一属性,一属相,各不相干。好像耳朵和明相,了无关系,不相接触;耳朵是不能分别明暗的。

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见精尚且不知道明相所在的地方,它怎能分别暗与不暗,和合与不和合的道理呢?由此可知暗与通,及诸群塞,亦是一样的。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阿难!你还未明白所有一切外边浮尘境界,一切幻化相。幻是不实在,化是变化,忽有忽无。看上去如实有,其实都是虚幻的名相。当处出生,依幻而生,也随处灭尽——亦依幻而灭尽,没有实体可得。然而其性则真,都是从常住真心,妙觉明体所生。但由真起妄,由妄就生出见分和相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