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净土警语》首楞严经势至圆通章

发布时间:2020-03-16 16:50:54作者:经藏网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首楞严》一经,说在《法华》之后,实为佛法堂奥。昔智者判教时,此经未来支那,故唯以《法华》、《涅盘》为后味①。若令一见,必广有疏释,且判属醍醐无疑矣。奈四依大士②已灭,古今疏主各兴异见,久如聚讼。后学不具择法眼,靡所适从。至欲尽废疏解,唯看经文,亦过激之论也。及乎以己智寻③经,又多不能达其旨趣,则终于昧昧而已。试平心论之,众解岂无长处?然不失之乖谬,即失之粗略。间有智识高超,出乎其类者,则又借此经发挥胸中创论④。有真能舍己从经,曲顺佛意,则西湖鉴⑤一疏之外,吾未见其能并美者。孰谓今人必不能迈古耶?或病其主张太过,讥其杜撰不无。纵未能无遗憾,要亦大有功于此经者矣!至于舍识用根、归重圆通之说,则诸佛诚言谁敢不信,此方教体谁敢不遵从?而议之者,皆违经抗佛者也。

  现前诸善友既已标心净土,复欲研究此经,甚不易得。然始末无论,只此圆通文中,大有淆讹处。若非善读善会者,则所谓醍醐毒药,亦不甚远。岂不闻楞严会上选佛场开,观音登科,势至下第。修净土人,于此若不拣辨,何以发此经之密意,而坚后学之行愿耶?但势至法门非此经要义故,鉴师疏中亦引而不发。今则先辨法门,次彰密意。

  辨法门者。当知此圣圆通,属七大中根大,以都摄六根故。依此六根而修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一者念自佛,二者念他佛,三者念自他佛。

  若念自佛,则与诸圣圆通是同,以根性为所念法门,以旋湛⑥为能念方便。如《央崛经》云:“所谓彼眼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见。乃至彼意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知”等。亦如此经,十方诸佛同告阿难:“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唯汝六根,更非他物。”又如祖师云:“在胎名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从上诸祖,如斯指示甚多。此念自佛三昧,具摄一切教义、一切禅宗直指法门,罄无不尽也。

  若念他佛,则与诸圣圆通有异,以六根为能念,以果佛为所念。法身虽复一体,我无二种庄严,诸佛福智圆满,成两足尊。念彼果德,不生疲厌,眼常瞻佛相,耳常闻佛教,鼻常触佛香,舌常称佛号,身常礼佛像,意常缘佛法。六根所注,无非佛境,如是相继,无间无杂。此念他佛三昧,具摄一切《弥陀》、《药师》、《弥勒上生》等经,及莲社一切业行、事想法门,罄无不尽也。

  若念自他佛,则与诸圣圆通,同而复异。先须开圆顿解,了知生佛一如,心土不二。托彼依正,显我心性。既不迷性外有佛,亦不执彼土非心。此则开圆解处,与诸圣同。托他境处,与诸圣异。《十六观经》所谓“胜异方便”,今文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以此方便最胜极异故,不更假余方便也。

  只就圆顿教中三种念佛三昧,对四种净土,略辨摄生⑦大用。惟念自佛者,摄归实报、寂光二种净土,然但能竖入,不能横超;又但被利根,不能普摄;又则诸圣所同,不显此门独异,似非势至摄归本旨。今谓正摄念他佛及念自他佛二种行人,归于同居净土,兼复横超方便、实报、寂光。是故文中深明感应道交之益也。

  次显经密意者。选择圆通法门,犹如国家用兵选将相似。或推作先锋,或压令殿后。殿后者为正选,余则各随常队而已。其推与压,要非无故而然。只如十八界中,必先根、次尘、后识,此常例也。今以六尘居先,而根次之。六尘中,必先色、次声,以及香、味、触、法。今以声最居先,而色次之。于六根中,仅列其五,抽出耳根置于二十四门之后。盖以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故,以音尘开先,闻根殿后,而独详明之也。虽不显言其故,人已觉之。既归重耳门,一经要旨,排列圆通,法应如是。

  然念佛法门,亦逗此方机宜,末世众生须依念佛得度。乃此经方令一门深入,直了自性。若复双选二门,则昧本经旨趣。若令念佛法门直尔混依常队,又失他经广赞之意。故今巧示推压,如军中密令,未许泄漏。盖前于十八界中,明抽耳根为重将矣。今乃于七大中,暗压根大为重将。而此根大,正属念佛法门。既不违他经广赞之宗,仍不乖此经用根之义,可谓至巧亦至密矣。夫七大次第,曰:地、水、火、风、空、见⑧、识。见即是根。本应根先、识后,今移识居第六,而以根大殿后,亦如十八界中之耳门也。

  又于前五大中,推火大作先锋,而以地、水、风、空次之,此有两意:一为当机堕淫起教故,以多淫召火,警多闻人先除欲漏也。故文云:“说多淫人,成猛火聚”,乃至“化多淫心成智慧火,诸佛呼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愿为力士,亲伏魔怨”等,明以警之也。一切经律中皆以不杀为首戒,此经则以不淫为第一决定明诲;于三缘中,亦以欲贪先于杀、盗,均此意耳。二为末世对治重障,以烦恼虽多,惟淫欲为生死根本,最能障往生法故。令行人观凡夫身内淫火,即如来藏性空真火,循业发现。深观得悟,成智慧光。非唯不障往生,且能将送行人托上上品。所以《净名》赞淫怒痴,以其体即藏性,而染净功用在反掌间耳。故以火头居先,亦如十八界中之陈那⑨也。

  今请历观诸圣,除此二先锋、二重将外,余皆一依常例,次第不紊。可见二十五圣起座之时,诸大弟子结集之际,一威一仪,一起一止,皆有深意,悉符教义。以粗心遇之,又安可得耶!然则观音虽独登科,势至岂全下第?但于观音则明选,于势至则暗选耳。良以圆根别入,故明选;诸根总摄,故暗选。此方教体,故明选;此土有缘,故暗选。通益当机时会现未众生,故明选;别益恶世法末时不见佛众生,故暗选。虎榜高题处,人所共知。朱衣暗点时,人所不觉。故曰大有淆讹,须善读善会也。

  或曰:既是密意,何得泄漏?

  曰:楞严选佛场中,揭榜已二千余年矣。此时若不明破,密将焉用?

  或又曰:诚如子言,则文殊说偈选择时,岂亦不知密意?何不遵前例,一概都拣耶?

\

  曰:诸圣自陈,各说第一,故寄推压,巧示密机。若承敕正选时,一依前轨,何得成密⑩?然但声尘、火大准归常次,以此二门别意助显,非本所归重,故不更推出。至于势至法门,仍顺长行,置识大后,为二十四门之殿,未始不遵也。且既令专选一门,何得不拣势至?观其拣辞,仍与诸圣不同,但曰:“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意谓彼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此相继之念,既属行蕴迁流,亦生灭法。以此为因,欲往生见佛,谁曰不可。今欲现证不生灭圆通,则因果不符,何能克获?此拣现获圆通为难,非拣往生后益也。其余诸圣,单念自佛,唯属现修现证,故拣则全拣,以不逗此土机宜,不合此方教体故也。有志修证者,亦可以深长思矣!

  然此为信力未坚者说,若果深信净土,纵令《楞严》独贬势至,亦自不疑。何以故?以他经广赞故,曰“不可思议功德”,曰“世间难信之法”,曰“一切佛护念”,曰“无上深妙禅”,曰“胜异方便”,曰“三昧中王”。多处极赞,既不生信,一处乍贬,何辄生疑?而况曾不独贬,而况复示暗选乎?奈末世众生读此经者,既不能依教从耳门深入,现证圆通。偏于念佛法门,好起疑惑,乃至破他净信,障他善行。薄福少智人,往往习气如是。故兹约法依经,曲为辩析,不自知其辞之丛沓也,岂得已哉!

  --------------------------

  ①后味:天台以五时判教,而以五味配五时。后味,即醍醐味,喻指第五法华涅盘时。

  ②四依大士:指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而堪为依止的四种菩萨。其中五品、十信为初依,十住为二依,十行、十回向为三依,十地、等觉为四依。

  ③寻:探究。

  ④创论:自己的独特见解。

  ⑤西湖鉴:应指明代真鉴法师,著有《楞严经正脉疏》十卷、《楞严经正脉疏科》一卷、《楞严经正脉疏悬示》一卷。

  ⑥旋湛:使意识逐渐澄湛,见《楞严经·大目犍连圆通章》。

  ⑦摄生:摄受众生。

  ⑧见大:见即眼根的见性,统指六根觉知之性,故又通称为根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修念佛三昧,而证入圆通,在二十五圆通中居第二十四,为七大之殿后,即所说“二重将”之一。

  ⑨火头:即乌刍瑟摩,因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得入圆通,在二十五圆通中居第十八,为七大之先。陈那:即憍陈那,又作憍陈如,因闻佛说四谛之法,以音声而证入圆通,在二十五圆通中居初,为十八界之先。此二种圆通,即所说“二先锋”。

  ⑩所说“前例”、“前轨”,即《楞严经》中二十五圣各述圆通的顺序。随后文殊菩萨奉佛嘱,对二十五种圆通选择取舍,作《选圆通偈》。偈中,声尘居于色尘之后,火大居于地大、水大之后,与一般常例相同,而与前面二十五圣各述圆通的顺序有异。唯有六根中的耳根、七大中的根大仍与前各述圆通的顺序相同,不依常例,因此说念佛圆通为“暗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