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解深密经语体释 乙别释胜义了义

发布时间:2020-08-19 09:29:16作者:经藏网

  乙别释胜义了义

  一释胜义

\

  胜义对世俗说,就是世俗胜义的二谛。二谛是如来说法的规则,缺一不可。中观论说:“如来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就是此意。世俗谛是一般人所感觉的常识境界,胜义谛是圣者特殊智慧所认识的境界。常识的世俗境界是错误的、歪曲的;特殊的胜义境界是正确的、不颠倒的。

  胜义有三种的解释:一、持业释:义是所认识的对象,胜是第一殊胜的意思,就是最高级最究竟的境界。这样,胜就是义,故名胜义;或第一就是义,名第一义。宇宙万有的真理,诸法普遍的实性,就是这胜义谛性。二、依主释:胜是圣者能认识的无分别智,义是圣者所认识的特殊妙境,以特殊智观察通达特殊境,叫做胜义。所谓彼胜智所认识之义,名为胜义。三、有财释:这说本身不是胜义,但有彼胜义,亦得名为胜义。如具缚凡夫,没有无分别智,是不能得胜义无性的,然因听闻无垢清净的圣教,如理思惟,观察修习,具有有漏的三慧,三慧虽不就是胜义的智慧,然能顺彼无分别的现证妙慧;因由这三慧,就可引发无漏的无分别慧。本经所说的胜义,是第二种清净智慧所缘的清净境界,如经说:“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世俗,是隐覆粗显的意思;蒙蔽事物的真相,令不见他本来的面目,这是世俗的功用。常人所见的色等五麈,不就是五麈的本身。如眼所见的白色,常人总以为是个单纯的白色,其实他是七种颜色综合成的,这以分光镜一望便可了知。平常说世间是虚妄的、如幻的、不真实的,都是指这世俗说的。

  胜义、世俗的二谛,在大小乘的圣典中都曾谈到。阿含经解说二谛:真实性是胜义,假名说是世俗。如六根六麈是胜义有,粉笔黑板就是世俗说。这样,小乘的胜义有,就是大乘的三科事。三科的假实,学派各说不同:说一切有及犊子系,计三科皆实;大众系的说假部,以十二处为非实;上座系的说经部,以蕴处为假有,十八界是真实。有说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是胜义,如遗教经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有说(大众分别说系):十二因缘是胜义;缘起经分别缘起与缘生,以缘起为“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法界常住”。所以大众分别说系,以缘起为无为,缘生为有为,无为就是胜义谛。这是从缘起钩锁的因果必然性,推论出一常住不变的理则,说为胜义谛的真实性。大乘经解说二谛,世俗就是常识的境界,胜义或指空性,或指实相,或指真如、法界,或指无相、实际。名虽别异,而同含有恒常、普遍、真实的定义。今且就本经一谈胜义谛。经云:“若是有为即非胜义”又说:“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意思是:有生有灭的因缘法,不是胜义谛,清净智慧所缘的清净境界,才是胜义谛。所以站在大乘的立场上看:小乘以三科的世俗谛为胜义谛,是错误的。十二门论说:“汝闻世谛,谓是第一义谛”。小乘也有主以四谛理为胜义谛的,即苦下的苦、空、无常、无我;集下的集、因、缘、生;灭下的灭、尽、妙、离;道下的道、如、行、出是。这在龙树学中许不许可如此呢?龙树说:无常无我非第一义,实相理中常无常、我无我是不可得的。不过,通过空性的即空无常,即空无我,龙树是又许为胜义真实的。所以说:无常无我只合三法印,要与空性相合,才是胜义谛。不通过空性的无常无我的理性,有时是遍有为,有进又遍无为的。无着说胜义,一如本经说的清净所缘境界,一如小乘说的蕴处界三。瑜伽论说:“如有色等想事,缘离言法性,当知此性是实物有、是胜义有”。总表如下:

  小乘及瑜伽派的义谛,是有自性的;大乘中观派的胜义谛,是无自性的。胜义虽是普遍平等一味性的,然由学派思想的不同,大分为有无自性的两类。不过,三科事的因果等,龙树、无着还有诤论的:前者说这是胜义空,后者说这是胜义有。龙树为破瑜伽派的缘起因果胜义有的不澈底,于是就说本经是不了义的,因为本经是谈胜义有的。这是一边之谈,实则本经在胜义了义教中,说胜义为清净所缘进,只是讲通达空无自性,为真胜义谛,根本没有说到什么缘起因果法是胜义有的问题,所以本经是不是了义,与这毫无关系。

  二释了义

  了义对不了义说:说理澈底、明了、究竟、是了义;反之,是不了义。佛是一切智者,这话是了义的,因是澈底明了究竟之谈。说法人可得五种利益,这话是不了义的,因不是澈底明了究竟之谈。了不了义在大乘经中有各种说法不同:有说略说不了义,广说是了义;有说广说义多为不了义,略说义少是了义;有说理深是了义,理浅为不了义;有说理浅明白是了义,理深难懂为不了义;有说小乘法不了义,大乘法是了义;有说圣人所知的特殊境界是了义,常人所见的庸俗境界为不了义;有说小乘的四谛法为不了义,大乘的性空法是真了义;有说三德秘藏是了义,非三德秘藏即非了义。虽有多种的解说不同,然综合的看,不外下列两点:

  一、约教显明不明白分了不了义,二、约理尽不尽分了不了义。实际此皆各说一边:如说一枝粉笔是由人工水土等做成的,这在教显方面是了义的了,但在理论方面并不怎么究竟,所以又成不了义了。又如宣说一切法无自性空,这在理论方面是了义的了,可是由于说得不怎么详细明白,所以在教显方面又成为不了义了!瑜伽学者,就教显分别了不了义,而以解深密经作衡量的标准。他说:教显明白是了义,如果依文取义,解说不明,不论理论说得圆不圆满都不得名为了义。所以他引本经说:“世尊于初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轮,虽是甚奇甚为稀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世尊彼时所转*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空性相转正*轮,虽更甚奇甚为稀有,而于彼时所转*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轮,第一甚奇最为稀有!于今世尊所转*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第一时中说的诸法有处相教,第二时中说的诸法无自相教,第三时中善巧分别有无自相教。善分别的,其义不可更作余解,是了义的,不善分别的,其义须作另一番解释,是不了义的。中观学者,约理尽不尽分别了不了义,而以无尽慧经作为衡量的标准。他说:理论说得究竟,就是了义的,假使理论不澈底,不论教显说得怎样明白易知,都是不了义的。所以他引无尽慧经说:“显示世俗者为不了义经,显示胜义者为了义经”。怎样是显示胜义?怎样是显示世俗?无尽慧经说:“以种种名言宣说我、有情,于无我中说为有我,此等名不了义经”。“若显示空、无相、无愿及无我等解脱门,此即名了义经”。一切法本来无我,而现在说有我、或有情、命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这自是不了义的。一切法皆无自性、无我、无有情、无命者、养者等,就如一切法的本相,宣说他无我、无有情等,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等,这自然是了义的。般若经是显示空、无相、无愿等的真理的,所以般若经是了义的;深密经显示此理不澈底,所以是不了义的。其实,佛陀曲顺机宜,方便说法,有时为了使诸有情信解受持起见,于诸大乘经中,特别强调说这是究竟了义之教,如法华经、华严经等,无不说他是经中之王。然而究竟是不是了义,这得抉择他的内容方可予以判别断;但听了义之名,那是不可靠的。所谓抉择内容,就是考察经中所诠的意义,是不是合乎某一真理的定义:合即了义,不合即非了义。不以真理的定义,抉择他的内容,那就部部经都是了义,而没有不了义的经名了;如此,那还辨别什么了不了义呢?有说:辨别了不了义,不以经说为凭,因经中安立的了不了义之法,是多种不同的,所以必须根据诸大论师分辨抉择的了不了义,方能真实探得谁是了义,谁非了义。这是轻经重论的论调,其实不一定是如此的。因为,造论的论师,见解有浅深,抉择有差别,所分辨的了不了义,不见得就全是正确的!至于说论有严密的组织,一贯的条理,对经的抉择,详细明白,使研究论典者,易于通达经的意趣,这是真的;若说论所辨别的了不了义,就属可靠,那倒未必!佛所说的一切胜义了义之教,都是甚深难知难以理解通达的:如般若经、解深密经的胜义了义教,不特无智慧的读了不能得着他的要义,就是有智慧的读了也不能完全领悟他的意趣!那怎么办呢?这唯有向诸大论师所造的论典中去求理解:如读弥勒的瑜伽、中边等论,就可理解深密经中所说的胜义了义教;若读龙树的中观、智度等论,就可理解般若经中所说的胜义了义教。所以平常说的学经也要学论,其意就在于此。

  三胜义了义

  什么是胜义?什么是了义?这在前二段中已说得非常明白;现在再将胜义了义合起来,一谈他的深义。中观师说:胜义就是了义,了义就是胜义,没有胜义不是了义,也没有了义不是胜义的。瑜伽师说:了义是胜义的,不了义也有是胜义的,如一切法空,是诸法的胜义,但不是了义,因为教显简单,没有说得明白,必如本经详细的说明三性三无性,方是胜义了义。不过,中观师说的胜义是了义的这话,是有两种解释的:一、澈底义。了是完毕结束之意思,如事已做完毕,叫了,没做完毕,叫未了。诸法胜义谛,是空无我性,是澈底究竟之谈,不须再用其它的话加以转变解释,名胜义了义。如果还要引用其它的意义来加以解释说明,就不是究竟的胜义了义教了。二、决定义,了是明了决定的意思,如一加一是二,二加二是四,数目决定,明了无疑,名之为了。诸法胜义谛,以能成的正当理论,建立他是真正胜义,已经确定明了,这确定明了的胜义,既不为其它理论所驳倒,也不可转释为另一意义,所以是胜义了义。假使可以转释为一分空,一分不空,或全分不空,那就不得算为胜义了义教了!至瑜伽师说胜义是了义的这话,了是作明了解的。诸法胜义谛,从世俗名言上去显示他时,如果解释详细,说得明白,就是胜义了义;假使说得抽象,解释不明,那他虽是胜义,可不能说为了义。如诸法无自性的这话,本来是不错的,但你却不能如言执义的以为什么都是空无自性,必须要作另一种的意义去解释,也就是说要如解深密经的明了显示:遍计执是无自性的,依他、圆成是有自性的,而依他起上,遣除遍计执所显的空性,是清净圣智之所缘的。如是分别说明,方是究竟的胜义了义。

  上面在解释经名中,曾说法的本身没有什么深密,深密是在众生的根机;现说了不了义,亦以众生的根机来显示,较为妥当无诤。般若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钝根听了不能领会,成不了义;利根听了当下悟解,就成为了义了。所以约钝根需要重行解释说,深密经是了义,般若经是不了义的;约利根不需重行解释说,般若经是了义,深密经是不了义的。然若唯就法说,不论是从胜义、空性或教显方面去看,深密经都是了义的。中观师从法上批评深密不了义,实是错误的;因本经也说空性,若此空性不算了义,要般若说的空性方是了义,那这空性实也不可说为了义,因还要约教显示,才能明白的。所以本经决不因空宗说他不了义,就是不了义,他自有他的伟大价值及在佛学上所占的崇高地位!研究佛学者,倘能从根机的利钝着眼,不唯在法上观察,就不会我说你所宗,或你说我所宗的圣典是不了义了!如更进一步把理尽教显统一起来,直探法的本义,就更不会有了不了义的诤论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