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过去佛的道场:鸡足山

发布时间:2023-01-29 09:24:19作者:经藏网

过去佛的道场:鸡足山

鸡足山,又名九曲岩,在云南省宾川县西北40km处。全山南北7.5km,东西15km,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20米。山势背西北而面东南。山形前舒三支,后伸一支,状若鸡足,故名。

古代此地远离中央,“古帝巡狩弗逾四岳,神禹穷源不越岷山”,“秦皇东封,汉后西祀,亦惟汾阴社首”,“又况文人墨客之不能及远”,故“荒徼无辙迹”,“前贤纪述寥寥”,甚至宋臣撰洞天福地记滇南名胜,亦“见斥不录”。但这里的佛教传入却很早,可说是源远流长。据考,蜀汉时佛教已传入这里,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迦叶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最后入灭于鸡足山。

又相传,迦叶至鸡足山后,进入禅定,奉持如来附嘱之金襴衣,以待弥勒出世而授之。显然迦叶入定的鸡足山是在印度境内的摩揭陀国,中国之鸡足山由僧人附会、仿造而来,同时也作为迦叶道场载入中国释史。至明代,山上僧尼云集,佛事最为鼎盛。“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图宝刹凌苍苍。”据统计,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规天矩地,制度虚敞”、“院宇壮丽”。另外还有许多“静室精舍”。至清代,这里还有寺36所,庵72所,盛时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开有关志书,可见这里历史上几乎无山不寺。

佛教在鸡足山的发展,其一可能与南方的开发有关。南宋政治中心南移,鸡足山渐为更多的人所知,至明代这里就更加著名了。其二,许多僧人奔迦叶道场而来。

其三,这里的自然环境幽偏僻而美,适宜静修。其四,这里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荟萃之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这里佛教文化的兴盛。历代在此活动的高僧很多,惜无详细的记载。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护日,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错,清以后的虚云法师、自性等。

鸡足山自然环境也极优美。高鹤年居士在其《名山游访记》中,将鸡足山美景归纳为八: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塔院秋月、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返照,现简述如下:天柱佛光:天柱山金顶寺为观佛光最好去处。佛光出现于“风止雨收”时。高鹤年居士以其亲身经历描写道,“时在秋前早七时”,“黄光遍现顶上,阁左右无不弥漫”,“约二时许始散”。不久见“五色毫光,形如彩虹,周轮圆满,半时始散”。“午后三点钟”,“视山腰下,白云弥漫,圆光五色现其中。时观者十余人,余跪拜,圆光中亦影现跪拜,有人舞跳,圆光中亦现舞跳。大圆镜中,幻身幻色,重重无尽,俗谓之摄身光,约半时许,消灭无形矣。”佛光是种自然现象,正如风、雨、彩虹的形成一样,但确带给人一种神奇的美。华首晴雷:华首门位于天柱山峰顶南侧,为绝顶观海门下危崖处。

华首门,相传为迦叶守衣入定处。正因为华首门极高的位置,故雷雨皆在其下发生,每当雷动云暗,山下大雨,而此处则日光普照,晴和如初,成一奇景。苍山积雪。苍山位于鸡足山西,山势雄伟,挺拔峻峭,各峰一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山顶终年积雪,烟云缭绕。如此奇景,近处反不能见,而鸡足山与苍山遥遥相对,正是观赏苍山积雪最佳处。苍山积雪成鸡足山一景。

鸡足山植被保护也相当好。树以松最为普遍,花以山茶最为著名,其中的“狮子头”、“九心十八瓣”、“龙棕”、“龙竹”、“龙爪杜鹃”等都系珍品。此外,兰品亦最多,徐霞客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述,他说雪兰、玉兰为最上品,虎头兰最大,红舌、白舌最易开。兰花叶阔有一寸五,叶长达二尺五。家兰一穗有二十余朵,野兰一穗一花,但花香更为清远。这里也产牧丹,且花朵甚大。其他物种也很丰富,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有本山参、孩儿参、桂子、海棠子、松子、胡桃、花椒、石密及各种菌类等等。鸡足山俊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佛教文化为人们了解之后,许多高僧大德、文人墨客从四面八方前来观光瞻仰,留下不少优美的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霞客,他二上鸡足山,并亲自修定《鸡足山志》,认为“天下日、海、云、雪得其一就以为奇绝,而鸡足山则一顶已萃天下之四观”,因此留下许多赞颂鸡足山风光的诗篇。

鸡足山,令人神往的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