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经,佛经当中的教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13 09:27:39作者:经藏网妙妙发起“我们为什么要来读佛经”的活动以来,我倒是发现身边读佛经的人越来越多,心中甚是欢喜。只是这几天,有点让我长见识,同样是读佛经的,怎么知见殊差甚多,看来还是《维摩诘所说经》中那个问题:“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些知见的部分也没法强塞,毕竟佛法不是说教也不是说服来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能踏实地在经典上下功夫,释迦牟尼佛一定不会带您走弯路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第二之上:“善男子。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无漏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为无为果名为果法。如是四种名为法宝。”
教法是在说,首先我们要先认识这个文字,这里面就要认识非常多的内容。想了解教法,佛经就要先读熟,而且要读很多经典,然后要来认识五阴十八界,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即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包括: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接着要认识我们身上的八个心、八个识,在六识的基础上,加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些都是名相。教法就是名相,名相很重要,名相不懂如何学?
譬如我请您拿“水”,您连“水”字、“水”语言都不知道,您能拿的到“水”吗? 如果您见过知“水”的语言文字,没见过“水相”,您还可以问别人什么是“水”,见过“水”的人就会告诉您:这是“水”,这样您就知道这是"水"。声名句文,声音、名字(就是文字),名是从哪里来的?句子,成长句,然后再成文,这样来的。然后我们要知道这些的有与无,有与无是怎么来的,他的理,这些懂了之后,还要懂八个心,想明心见性这些都要懂。八个心,各个体性是什么的差別相用,真心的名相是哪一个?假心的名相是哪一个?之后要知道有与无是怎么来的!
我们要亲自去实践,这个法有与无是怎么来的,然后我们才能行,行就是修除自己的无明,修除自己的无明之后,我们就清净了,然后才能证那个果,才能开悟,一步一步来。
这些就是为了那个无为果,为了那个第八心的无为果,所以对法的知见要相当了解,名相这些,非常的多,如果我们越读越清晰,就会知道这些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一个一个的了解,把这些名相彻底弄清楚了,就有办法开悟,开悟的法门多的是,无量无边。佛经里面到处都给我们说这个,所以首先要单纯地去读熟佛经为要,读熟悉之后,佛就会护念我们,不会让我们走冤枉路的,一来佛经熟了我们会有择法眼,二来会自然不相应那些不对的知见。
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学佛一直不想下功夫,去读熟佛经,一直想知道去什么地方找答案,反而是欲速而不达。佛经读进去,心自然就清净了,佛经读进去回向,业自然消了,人家骂您,您也不会生气,就没有业生业的事情了,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参禅,时间到了,自然就能发起参禅,如果有遇到善知识(必须是她自己已经证得第八心的,这样的人才知道教你怎么参)告诉我们参禅的知见。
没有遇到这样的善知识,我们就要依照佛经这位善知识,自己在经典上下功夫搞,因为我们读了那些经文自己会相应,相应之后,我们会常常在那里思惟,思惟之后相应了,就会发起参禅。其实如果佛经熟悉了,光是思惟这些经文,就很不得了,您如果能抓住 几个字在那里思惟,说明您的定力已经是内住了,定力就不得了,还有那个慧,那个时候我们不会去与外界相应的。
所有的佛经都是教法,都是教,《地藏经》也是教,所有的经典都是教法,教人天的法,教阿罗汉的法,教二乘的法,教菩萨法,所有经典都是教。法就是教,这些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用这些?为什么要用忍辱?为什么要用禅定?为什么要用布施?为什么要慈悲?为什么要智慧?然后这里面又有细的法。
例如布施,里面又有各个不同的层次,有布施了义与不了义,有波罗蜜跟没有波罗蜜的,差别在哪里?同样是布施,同样是忍辱。所以佛经里面都是教法,教三乘菩提法,教人天乘法,终究是为了一乘无为法,知见都在佛经里面,然后我们细细的读到那里,自然就能领悟的到,最主要是思惟,思惟很重要,思惟之后才是观。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身边有亲证如来藏的善知识指引。自己读了佛经之后,也能针对善知识讲的,与佛经进行比对,只是这次走出来与大众接触之后,方知同样都叫读佛经,可里面的里子却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