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西湖天竺筷丨论一双筷子的自我修养

发布时间:2023-07-03 04:29:14作者:经藏网
西湖天竺筷丨论一双筷子的自我修养

文字/寻古咕咕

宇宙中存在一种天体,它的引力极大,可以吞噬周围的任何物体,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没错,它就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黑洞。听起来黑洞确实厉害,要是让我再找个能和宇宙黑洞相提并论的东西,我想,那一定就是艺术家的脑洞了!他们的脑洞包罗万象,能把看似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融合包揉在一起,使平凡无奇的物品“修炼成精”,成为妖孽般的存在。

美国加州的艺术家Dalton Ghetti的铅笔陈福增的筷雕

我几乎是跪着欣赏完这些神作的,稀松平常的日常物品转眼进化成这番模样,有种亲眼目睹了崔永元与冯小刚称兄道弟,王宝强与马蓉复婚般的不可思议!诚然,要制成如此“人间难得几回见”的尤物是要花费艺术家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日复一日的钻研和雕琢的,但事实上即便是一双普通的天竺筷也要走过漫长的自我修养史。

西湖天竺筷,浸润在杭州老底子的汤汤水水里,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奎元馆的片儿川、羊汤饭店的美味羊汤它尝了个遍。小径竹,烙花样,戴金帽,筷子家族里当仁不让的门面担当,有江南名筷的美誉,与杭州的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西湖丝绸并称为杭州四宝。

然而如此貌美的天竺筷,它起初的诞生源于机智的救场。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西湖天竺山上的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敬香拜佛,香火甚旺。可香客多了寺里的和尚们也愁啊——筷子不够用了(可能是寺里经费紧张,买不起更多的筷子了),总不能让诚心敬香的善男信女们吃手抓饭吧。幸好寺里的和尚们颇有一休哥的机智,将附近天竺山上的小苦竹截成小段制成竹筷,给香客们使用。因为竹筷制作精细合宜,且有留有竹香,又恰似敬献佛祖的两柱青香,所以大受来往香客和游览者的欢迎。而此番实践证明了小苦竹有制成筷子得天独厚的条件——竿长最高两米,直径一般只有1厘米。竹节长,粗细合适,孔又小,易漂洗难霉变。久而久之,天竺筷的名声越传越大,它的制作工艺也得到发展和改良。天竺筷由丑小鸭登堂入室成为白雪公主的征程由此开始。

精致的女孩是要花费心思打理的,而精致的天竺筷的制作打磨也丝毫不易(谁还没有公主梦玻璃心啊)。天竺筷只能手工制作,包括选料,锯竹,埋坯,磨头,砂光,烙花,抛光,打孔,上光等一系列繁复的过程。其中烙花最难,将备好的烙花钢板加热到预设温度,烙花师傅在烙花过程中必须有高超技能,快了烙不上花纹,慢了烧焦筷料。上一个有这等让人焦心的操作的大概是法国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含着金汤匙长大,都是一言不合就撒娇发嗲,大哭大闹的娇蛮小公主。

倾注了工匠们心血的天竺筷生来就是公主命,出现在各种规格极高的场合。民国早期,第一夫人宋美龄以天竺筷作为国礼赠予各国大使夫人,极受欢迎;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游杭州,周恩来总理弃用了象牙筷而选择天竺筷宴客,许多外宾都要求带走一双留作纪念。此时的天竺筷被视为身份和档次的象征。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推进,机械化生产的全面铺盖,天竺筷也难逃所有手工制品的厄运,逐渐衰落。毕竟,廉价的机械筷子也有着一样的实用功能。幸好,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还是有人热爱着天竺筷的艺术价值,不舍得它退出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天竺筷的第五代传人王连道。

学过书法,篆刻,绘画,在毛源昌眼镜厂工作13年,精通精工,下海做过生意。王连道有技术有想法,但传统工艺的极高的复杂性和极低的容许性还是使西湖天竺筷的复兴走向了死胡同。从2006年建厂到2009年,整整三年筷子厂没有卖出一双西湖天竺筷,这时的天竺筷就是筷子届没落的贵族,有着响当当的名头却不怎么受人待见。为了改变这样的窘境,王连道极力改进天竺筷的生产工艺。在几番探索后,他把烙花时呛人的煤炉改成了电炉;筷子头的碾磨改用砂盘避免筷子过于粗糙划伤嘴。

为了凸显天竺筷的杭州特色,他在烙花时弃用重复的花样,而选择了西湖,运河以及杭州一切美好的美物,甚至设计了筷子架,专门找砖窑烧制。在他的努力下,筷子厂得以独立生存,而西湖天竺筷的命运也再次被改写,它不再是从前娇贵难养的公主了。

在一双天竺筷的修养史中,我们看见的是历代艺术家,匠人的坚持和创新。王连道总说“匠人给予生命,诗人给予灵魂”。他希望自己是个诗人,能给予天竺筷新的灵魂。我们也希望世界上的“诗人”能更多一些,能给每样手艺注入新的美好的灵魂,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可以走得更远,绽放更美的辉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