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发布时间:2023-09-08 04:05:53作者:经藏网《易》曰(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2),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3) 。孔子称舜之大孝(4),曰:“宗庙飨之(5),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6) 。【注释】(1)《易》:《周易》,儒家重要经典。简称《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这里专指《易经》。(2)叔梁纥(hé):春秋时鲁国大夫,名纥,字叔梁。孔子之父。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叔梁纥向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结果最小的女儿徵在便嫁给了叔梁纥,生下孔子。叔梁纥在孔子三岁时去世。(3)逆知:预先猜度。清代黄邦宁《岳忠武王文集·奏乞复襄阳札子》:“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4)舜:传说中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姚姓,一说妫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为颛顼后裔。传说舜生长在妫水(今山西济水),其父瞽瞍娶后妻生子象。其父糊涂固执,后母泼辣凶悍,弟弟象骄傲粗野。然而舜对待他们很好,以孝闻名乡里,对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如同自己的手足。“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由于其道德品质感人,所以他“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可是瞽瞍、后母和象企图迫害他。让他修谷仓,然后在下面点火,想烧死他;让他淘井,然后把井填上,想活埋他。舜虽然屡次死里逃生,可是他并不计较,对待父亲更加孝敬,对于象更加爱护。部落联盟首领尧传位给了他。舜当了首领后,不念旧恶,仍然敬父爱弟,终于使他们受到了感化,改变了品质。舜在当政期间,非常注意道德的作用。(5)飨(xiǎng):用酒食招待人,也泛指请人享受。(6)征:证明,验证,信而有征。【译文】《周易》说:“积累善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吉庆的福报。”从前颜氏打算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时候,便列举了叔梁纥家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德行,预料到他的子孙中必然有光宗耀祖的人。孔子称赞舜帝的大孝,说:“宗庙将会祭祀他,子孙也会保住他的福德。”这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可以试着用以前的事迹来加以验证。
《易经》说:“积累善行的家族,必定有很多吉庆之事。
”该句在《易经》中的完整表述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详细论述人世祸福与善恶行为的因果关系。古人认为人世祸福的发生,与人们的善恶行为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不是毫无缘由地降临在世人身上,人的善恶行为才是自身得福得祸的直接诱因。即使不现报在自己身上,也会报应在自己的后代身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人们不可不谨慎行事。
当初颜氏将要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时,列举了叔梁纥家祖祖辈辈所做的善事,预言他家子孙中必定要出一位光宗耀祖的人。结果颜氏的女儿徵在嫁与叔梁纥后,生下孔子,成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至圣先师,一代圣贤。即使在现如今,人们在婚配择偶之时,仍要考察对方的人品及家庭声誉。
舜,品德高尚,颇受儒家推崇,尤其以“孝”著称,为后人所称道。舜的父亲及后母对他心怀歹意,蓄意谋害,但都丝毫未能减损他对父母的孝心。
孔子在称赞大舜的孝心时说:“宗庙将会享祭他,子孙也会保住他的福德。”
《礼记·祭法》篇中主要介绍了虞、夏、商、周四代祭祀的对象和法则,其中说道:“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简而言之,就是“有功烈于民者”,皆是享受祭祀的对象。此法则也一直为后世所遵守。历史上品德高尚具有表率作用的,或有功于国家人民的人,都会得到后人的尊敬,或为其树碑立传,或为其建祠修庙。如为彰显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建有“武侯祠”;为宣扬关羽的忠义勇武,建有“关帝庙”,此类情形不一而足。
了凡先生接着进一步用先前的事实来加以验证,举例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