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不是一时的事,皈依是一生一世的事,皈依是生生世世的事
发布时间:2023-09-20 04:04:18作者:经藏网释迦道场淅川兴国寺释妙觉上人 法语分享
皈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要严以律己。人唯有自律,才能够显示更高尚的品格;人唯有自律,才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让自己投入学习;人唯有自律,才不会迷失方向,成就高尚的品质;人唯有自律,才会在累积的过程中滋养智慧,成为一个真正的智慧者。所以,皈依不是一时的事,皈依是一生一世的事,皈依是生生世世的事。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有了人生的方向。有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就开始在当下的因缘对境中逐渐去滋养和具足把握当下的能力。所以《金刚经》讲身心当在何处安住,你方向不明白,你安住在哪儿呀?安住哪里都觉得不对呀,是不是这个道理?当你了解到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善恶因缘迁流成住的果报,这个时候你可以释怀了、坦然面对了,不再心慌了,开始变得坚强了、勇敢了。所以这个时候直面身心的对境才开始有一点点水落石出的感觉,好像正在观照,你正在对照,由此你的身心成为你成就解脱的依靠,这才算是真正叫作借假修真。
原来如是。皈依既然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皈依是安身立命之本。因为只有在皈依的当下,我们才真正如愿地去祈愿过往诸佛圣贤的加被,能够更好地在三宝座下依法而成就未来人生的格局。我们常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当我们决定依止的这个过程中,当我们决定依止的一刹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确定了方向,要向圣贤学习。所以皈依佛法僧三宝肯定不是指皈依了某一个道场、某一个修行人,我们要皈依的是过往无边无量的觉悟者、贤达者、智慧者和慈悲者。「皈依佛」是这样的高规格。
「皈依法」是让我们更加有涵量、有容量、有能量、有气量,如是,我们才叫决定真实具足肚量。要有决定真实的肚量,具足涵量、容量、能量和气量,这才是关键。
当我们看到弥勒佛的形象时,我们希望自己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涵量、没有容量、没有能量、没有气量的话,我们连自己都容不下,怎么能容得下天下事呢?原来皈依法就能够依止修学,珍惜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把握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我们这种随时随地的觉知觉受,就会让我们认识到一切善德的妙处和依止圣贤的好处,从而坚定不移地依止过往诸佛圣贤而修学。那么我们必然在修学圣贤之道的同时,自己也会习气渐除,最终几近于圣贤、成就圣贤。同样的,我们的人品、人格也会得到确实的提高,也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到修行善法、领悟佛法的种种殊胜,并在具缘人生起欢喜心之时,能够做善巧引导。
我们就知道了,原来这个法就是在我们用心聆听的每一刻、自我对照身心的每一个刹那,我们所产生的觉知和觉悟。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给人说,或者讲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在用生命演绎着智慧的圣妙;凡是听受的人也同样会因为您的领悟而对佛法产生决定的欢喜,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佛教中讲的自觉觉他了。
心里明白自然讲得清楚,说的时候就会入理三分,让人一听进去就自然欢喜愿意学佛了。否则的话,我们自己心里不清楚,也说不明白,也仍是处在不了法、不了义的状态,就容易以讹传讹、误导有情。我们自己若是不了法、不了义,又如何去弘法利生呢?由此而知道,一切诸法皆源于心,一切妙法皆不离心,一切佛法皆以身心而生灭。所以说,皈依法有决定的殊妙之处。
「皈依僧」。僧者清净梵行是也,能将身心投入于佛法之中方为真僧。所以僧乃行者,僧乃学者。身在佛门当中却不能深入经藏、体解大道,怎么能做好一个僧人呢?因为僧就是教师,一个真正的僧宝堪称人天导师。即使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具格僧宝的时候,也当发愿做一个真僧,做一个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的好僧人。
那么众所周知,行学之人必然会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累积,所以我们皈依僧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在依止善知识的同时,也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了知该如何学善、修善、行善、成善、至善、圆善,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善人,而不是一个伪善人;每时每刻养成习惯——起善念、说善语、行善业,累积善德,成就善业资粮。这是皈依僧的妙处。
所以我们要皈依的僧不是外相的僧,是决定的僧宝。
关于这一点在《僧宝赞》中讲得很清楚。出家人一定要多读《僧宝赞》,提醒自己在《僧宝赞》里面写到的每一种僧宝都要做到,那就绝对OK了!每一种僧宝你都做到了,你不想成就都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