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发布时间:2023-10-15 04:04:17作者:经藏网早就知道藏传佛教,知道密宗,仅仅从密宗的“密”字,就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次能到青海格鲁教圣地塔尔寺瞻仰一番,的确是极大的幸事。
我们随“上海少年西部行交流团”一同来到塔尔寺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在山脚望去,一片连绵的建筑绿瓦红墙,直到山顶,这里就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塔尔寺。
据导游介绍,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的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该寺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誉满藏区。
一进塔尔寺山门,八座白色的佛塔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就是著名的“如来八塔”,相传是依据释迦摩尼成佛后为父母所许的八个愿而建的。八座佛塔庄严肃穆,尤其是登天塔,一座天梯浸透了释迦摩尼的孝心。
游览塔尔寺,少不了要细细欣赏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堆绣壁画固然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酥油花更是该寺独有的瑰宝。酥油花是用酥油捏塑出的大型佛经故事组雕,其雄伟不下于名寺古刹大殿供奉的佛像,其精细则堪媲美泥人张的杰作。导游说塔尔寺现在是一所佛学方面的综合性学院,每年庙会时,密宗和显宗的弟子总要各塑一幅巨型组雕以较高下。因为酥油极易融化,在塑像时操作者一定要把手在冷水中彻底冷却,塑不了多少时候就得再次将手浸入冷水,所以每组雕像都是工程极其浩大的艺术巨作。
这两组高两米、宽六七米的艺术极品被封在装有空调的大玻璃柜里,那种恢弘、精致深深吸引着所有的观瞻者,就连那些对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并不了解的孩子们也久久留连着。可惜的是这里不准拍照,仰慕者们只有亲自来青海才能一睹其风采。
一些北京来的游客缠着导游要参观密宗特有的“欢喜佛”,导游很为难的说,“欢喜佛”的确有,在密宗学院二楼,但对外并不开放,就连他们也只是在经书上看见过一些图片。说起“欢喜佛”,这是密宗和其他佛教不同的地方,所有佛教的教旨都倡导断绝七情、永登极乐的境界,但其他佛教宗派采取的是禁欲的方式,唯有密宗倡导纵欲,用佛教语言来说,其他教派讲的是“色即是空”,密宗讲的是“空即是色”,纵欲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大彻大悟。不过普通人并不能很好的体会密宗的教义,往往将“欢喜佛”当成淫秽的事物看待,寺院方面采取这样的措施,除了要保护文物的意思外,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塔尔寺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不过我们看到的喇嘛并不多,有一些很悠闲,也有一些的确自然流露出佛家的慈悲、庄严。记者拍到了两张塔尔寺喇嘛的照片,这里虽是宗教圣地,游人不断,但几百年的积淀使得塔尔寺的喇嘛们自有一种大气。
由于藏传佛教影响所及之地一度是政教合一的,喇嘛们的社会地位相当高,直到现在喇嘛们仍能得到普通百姓的高度尊重。从另一方面来说,建国后的宗教政策很好的保护了这些地区的宗教文化流传、发展。
不过作为旅游胜地,这里的旅游产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塔尔寺内是一方净土,出得寺来,许多卖旅游产品的小贩兜售生意的热烈程度令人很难拒绝。在距离寺院山门两三百米的地方,更是有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类似于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富有民族风情小饰品价格很便宜,而且可以随便侃价,开价二三十元的商品往往几块钱就能成交。不过这里最好卖的并不是饰品,而是牛羊的头骨,价钱从六七十元到两百多元不等,主要看牛羊头骨角的形状和制作工艺而定。其实牛羊的头骨和骷髅本就和佛教教义有关,牛的头骨据说更是有辟邪的功用,所以这样的商品在这样的地方热卖并不奇怪。
导游介绍说,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可惜我们来得不巧,这样极具特色的大型活动无福观摩,只能根据寺院内无数的佛像、壁画想象观经大会的盛况了。
相关专题:追寻长江源头
选稿:游海洋来源:东方网 7月17日作者:赵师谊做一天青海娃 感受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