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晚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七(光山净居寺)

发布时间:2024-01-03 04:07:53作者:经藏网
晚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七(光山净居寺)

光山净居寺 ,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又名“敕赐梵天寺”,乃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光山净居寺门发源地。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来到光州大苏山结庵,开坛说法。宋真宗题名“敕赐梵天寺”石刻5个大字匾额,现仍嵌在门头上。寺内大雄宝殿,系明代建筑。寺中尚存有明万历“皇帝敕粉”碑、清康熙“钦赐大苏山梵天寺重建记碑”等历史名人、学者游净居寺所题诗赋碑刻30余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碑。

豫南光山净居寺以其1440年的悠久历史,风光绮丽而灵秀的山水,孕育了繁盛的佛教文化,几代高僧,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探微揽胜,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好的佳话和瑰丽的篇章。

诗、文、碑刻并茂,史称豫南“诗城乐地”。净居寺最雄伟的建筑要数大雄宝殿,它六梁三十柱,朱丹粉壁,雕梁画栋,远吞光州,近映池水,与两厢僧舍呈辅势。广殿相连,厢房四抱,浑然一体。

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宋朝神宗皇帝御题“敕赐梵天寺”,门额镶嵌于山寺门前,数株参天唐柏,一株千年同根三异树立于门前,周围景观,自然棋布。大雄宝殿殿前两侧,古碑林立,多是历代名人赋诗刻于碑上。从“万里览名胜,独爱苏山清”、“奇才千古羡东坡,诗句警人口实多”、“古塔曾沾唐雨露,残碑尚载宗文章”、“九莲池灿千层锦,七井泉通一派香”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中,说明名人雅士不仅抒发情怀,赞扬净居寺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而且景仰缅怀东坡才学,同情其遭遇。净居寺景多、诗多、碑多、名人多,现有碑碣数十块,诗有明代监察史王相《游净居寺》,明进士山东巡按御史熊荣《陪先师王侍御游净居寺次韵》,明东阿知县李逢阳《游东坡读书台》,明知州王家士《同故雨谷重游净居寺》、游东坡读书台《宿净居寺方丈》、《次日登绝顶》,明问亭水居士周思从《过浮光净居寺及诗文晏集苏长公韵》,明进士闻喜知县李养正《游净居寺和东坡韵》,清张基崇《夏日登净居寺步东坡原韵》,清胡延年《游净居寺步东坡韵》,清廪生吕舫《净居寺晚眺》清举人杨殿梓《和钱虎川游净居山次东坡韵》清岁贡钱时雍《游净居寺和东坡韵二首》、《东坡读书堂》、《净居山十咏》清名人钮琦《偕光州孟广文游净居寺》,明进士,礼部右侍郎蔡毅中《完颜君侯公,暇同彭、胡两侍御游净居之游。时予以琮儿毕婚爽约,念净居不佞读书之所,喜而次韵》、蔡国杰《登大苏山访大镜禅师》,名人胡步缓《重阳游净居寺》,名人左甸勋《净居寺》,清举人杨殿梓《十一月初七偶以民事入西南乡团至净居山寺》、明进士王雅南《净居寺十二景诗》、王楠《宿净居寺》、名人许钟路《游净居寺》、《登紫云塔》,在这数十位名流上百首诗、碑中,以苏轼《游净居寺》为核心,最辉煌,原文是: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愿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轻自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泪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这是苏东坡乱时在净居寺写的一首诗,诗调很低,反映了他的心情,这首诗是千载不朽之作。明嘉靖碑刻为《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立于净居寺大雄宝殿院中。净居寺不仅诗文、碑刻并茂,而且“佛曲”也不凡。寺中凡法事活动,几乎少有不动佛教乐曲的,且曲调很多,有九曲、八曲、四曲,有乞食调、移风调,有“梵乐”,有“清乐”(即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等等,尤其是佛经配上乐谱进行“讽咏”(背书),有说不出的风味。过去净居寺与每天进行朝参、夕聚、念经,每周最少还有一次念佛,日诵(即《禅门日诵》)是天天进行,且可随时随地念祷。朝参时念“大悲咒”(全称《喝罗念剌但那念哆那叶耶观音咒》)夕聚时念“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念经时念《大悲咒》、《心经》、《三规五戒》以及大本头经,念经念大本头《观音经》(全称从略,下同)、《金刚经》、《弥陀经》、《法华经》、《地藏经》等,要是放戒时(受戒)时,夜间也念经。念时由维那念哆僧领诵经文,僧众随着诵之,旁边击木鱼、引磬等法器,发出滴—拉—当的声音,配以念经的节奏,颇有欢乐气氛。佛调音乐几乎不断地缭绕整个净居,特别是《日诵》中有段“偈语”(唱词):“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方向灵山塔下修”。(意即提醒僧众时刻都要想着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不要忘记:做好事不用远求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成了净居寺与和尚们的“口头禅”随时就可以听到有人在诵吟,使整个寺院沉浸在佛教乐曲之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