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 宗
发布时间:2020-04-16 16:08:24作者:经藏网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一、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鸟大师才有所发展。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论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继承法系有唐代道绰、善导。绰原学涅筹,因睹昙驾事迹之碑文,深有所感,于是专修净业,并撰有《安乐集》,立圣道净土二门。善导听绰师讲净土之旨,后专修并弘扬净土法门。著有《观经疏》,完备净土一宗的宗义及行义。《观经流》传至日本,立净土宗,为日本净宗之始。此后相承有:承远、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莲池、落益、截流、省庵、彻悟、印光。
二、修法
本宗主要经典为三经一论:无董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
在行持中,分难行、易行。在五浊恶世,并无怫在世,永不退转地为难行。信佛所言,凭藉弥陀愿力便得往生入不退转为易行。
净土法门,唯依弥陀行愿,普收三根,彻上彻下无所不该。上至文殊、普贤、龙树、马鸣,莫不发愿导归;下至思夫愚妇,无不可依此法门而往生。阿弥陀怫在《无量寿经》中,发了四十八大愿,愿生者寿命无量,国上庄严,入不退转。其中度生之愿为第十八最恳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故此世尊应末世之根机,开此法门,劝令往生极乐。
1、信愿行
往生西方以信、愿、行为三要素。非信无以发愿,非愿无以导行,非行不足满所愿,证所信,三者缺一不可。
信:信婆婆之苦,极乐之乐,信念佛能往生。
愿:厌离婆婆,欣求极乐,立深音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净土得生与否,全视愿力之真切与否,即信而发愿,起真实修行。
行:此行专指念佛法门。念伟行业为内因,以弥阳愿力为外线,内外相应,决定往生。念佛有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怫三种。
称名念佛,又云持名念佛、即口称佛号。其中有默持、金刚持、高声持。此外还有和缓念、追顶念、禅定念、参究念。
此持名念法是依《阿弥阳经》中的“……执持名号若一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哪得往生阿弥陀怫极乐国土。”
观想念佛:观佛相好功德。实相念佛:观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
2、正助杂三行
专依净土经而修行业为正行,修余一切诸善万行为杂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为五正行。但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为正行中之助行,唯称名为正行中之正行。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是舍杂归正,专修正行,旁修助业,一心专念弥陀一佛名号,念念不舍,以期往生净土。
3、三辈九品
念佛的目的是愿求往生极乐世界,但随行人的根机不等而往生的程度也有上中下之别。《观无量寿经》中说:“行人必须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方能往生。”此为往生的根本依证,但所修净业正因深浅有别,而往生的品位有高下不同。上中下三品,各有上中下三生,为九品、上品必须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发无上道心,愿求往生等条件。中品必具戒行,不造五逆,孝养父母等条件。下品虽造罪,随其造罪深浅,但于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念佛而生者。
修净业不可不知修福之助缘,《观无量寿经》云:“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落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