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没有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25 11:05:23作者:经藏网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没有问题

  为什么你宁可依靠酒精、香烟甚至大麻、海洛因,也不愿意期待进而迎接一场智慧的觉醒呢?觉醒的智慧就像你生命中本有的灵光,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生命。

  佛家的真理有很多种名字,有的时候它叫“善”,有的时候它叫“美”,有的时候它叫“爱”。不过,它不一定是一般意义上的善、美、爱,而且它总是伴随着“大”字出现,比如大善、大美、大爱。严格说来,这个“大”字不是一种对立的概念,而是对某种境界的描述,它类似于《道德经》中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等,象征万事万物大到某种程度之后,就没有了一切局限与外相。这种大,类似于宇宙之无垠。

  有的话语体系,还赋予了佛家真理另外一个名字——道。但它同样不是一般的道,而是最究竟的道,是一种本有智慧的光明。这种光明,也叫真心。真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真心实意”不太一样。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前者是一种远离一切妄想的清明状态,而后者仅仅是不作假而已。不作假,说明你心里还有真与假的对立,但是在真心的世界里,是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分别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你所坚持的,仅仅是此刻的真,而此刻的真,又会飞快变成下一秒的假,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一秒你觉得自己很孤单,不爱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所爱,但是下一秒突然有人打电话给你,问候你的近况,还说了很多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把上一秒的负面情绪全都忘掉,又觉得自己是爱和被爱着的。所以说,言语也罢,情绪也罢,都是无常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恒,因此不会存在究竟的真,也没有究竟的假。或者说,究竟的真只有“变化”,相应的,究竟的假就是“恒常”。

\

  不作假不能让你找到真心,因为你对真假的执著正好让自己远离了真心。真心是远离一切概念与逻辑,远离一切二元对立的,你执著于任何概念与逻辑——包括执著于我对真心的所有表述——都会让自己远离真正的真心,也就是佛家常说的“空性”。一定要明白,它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被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所以你没法想到它,只能见到它。

  见到空性,就是“悟道”,也叫“见道”,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呢?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朋友给了你他家的钥匙,你按照地址找到他家,开门,按下门口的电灯开关,漆黑的屋子立刻一片光明,与此同时,你清楚地看到了他家的“真实面目”。此前已有许多人多角度、多形式地向你描述过它,比如左边墙角放了三张椅子,墙纸是淡黄色的,窗帘是田园风格的,等等,但是你的脑海中始终无法形成一种确实而具体的印象。所以开灯的刹那,你的心里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如此。”这就是见到空性,也是见到世界的本来面目。

  见到世界的本来面目时,你就明白了万事万物运作的规律。当你将这时的明白渗透到生命的基因当中,它就会随时随地发挥作用,让你自然破除很多执著与烦恼。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见过雪漠,就不会被一个也留着大胡子的冒名顶替者所蒙骗,就算不用理性去分析,你也肯定知道他口中句句都是谎言。同样道理,你一旦明白了眼前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总是在变化,也就不会执著于某种恒常的假象,或者强求某个不可能永恒的东西变得永恒。不去强求,自然少了很多烦恼。不过,这种明白不是字面上的“明白”。你就算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很可能会忘记我说过的所有道理。所以,知识不等于智慧,它影响不了你的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真正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就要真正地感受这个道理,见到这个答案,你不能去依赖酒精、香烟或者电视剧。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效果不会永恒,还很有可能会伤害你的身体。如果你依靠它们来麻醉烦恼、释放压力,一旦它们失去效力,烦恼和压力就会重新回到你疲倦的身心,把你折腾得痛苦不已。那么,为什么你宁可依靠酒精、香烟甚至大麻、海洛因,也不愿意期待进而迎接一场智慧的觉醒呢?

  觉醒的智慧就像你生命中本有的灵光,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生命。你无需刻意提醒自己,也自然会发现世界上既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与你作对的人,一切都是你锻炼心灵的道具,一切经历都在丰富着你的生命体验,使你变得更加博大,更加快乐。你的心里再也没有欲求不满,也没有愤愤不平,自然活得自在逍遥。从此,你的举手投足无不在诠释大善、大美的真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佛法的真实体现。你再也不会问我什么是大美,大美有多美?因为你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大美。你再也不会问我大善有多善,它为什么区别于小善?因为你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大善。你再也不会问我什么是大爱,大爱有多爱?因为你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大爱。你毫无疑惑,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彷徨失措,因为你不想猜度,不用计较,也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有个学生曾经问我,什么是妙观察智?我总是在观察别人,从中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是不是妙观察智?我告诉她,这只是一种聪明。聪明人懂得分析,懂得判断,但是未必能够真正地洞察。因为,真正的洞察不是聪明,而是智慧的妙用。比如说,走在野外的时候,身上一湿,你就知道可能下雨了,要打伞,这中间有思考的过程吗?没有,它更多的是一种直感。又比如,你从心底里爱你的妈妈,这种爱甚至超过了你对自己的爱,那么你还用去看《如何与母亲相处》这类书籍,才能确保自己不做任何伤害母亲的事情吗?不用,因为你希望她能幸福快乐,甚至不忍心让她担心失望,又怎么会做出伤害她的事情?所以说,不要把聪明当成智慧,也不要把机心当成智慧。要想知道什么是佛家所说的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就要好好训练自己的心灵,让它慢慢拥有一种专注,拥有一种宁静,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锻炼出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这个时候,你不用思维,也会知道什么是佛家所说的三身五智。此前的所有描述,都相当于指月的手指,不是月亮本身,也不是智慧本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