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楞严经谁讲得最好
发布时间:2022-11-30 08:23:08作者:经藏网现代楞严经谁讲得最好,这是一部分师兄想要知道,因为楞严经中的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师兄想要去了解讲义,其实每个人对楞严经的讲解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师兄是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去了解,这样师兄也能够了解到更多。
楞严经讲什么:
卷一
1,缘起: 佛在室罗筏城袛桓精舍与大众在一起。波斯匿王为他父王营斋请佛,城中长者同时用饭供僧。只有阿难外出次第循乞,经历淫室,遭摩登伽女幻术恶咒,将毁戒体。如来敕文殊师利领神咒解救归来。
2,征问谁乐谁见: 佛问阿难当初出家发心,阿难说渴仰佛的胜妙殊相所以出家。佛告阿难,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因不识净明常住真心而认攀缘幻想心为真。佛问阿难,用什么来见,谁为爱乐?阿难言,由目观相,心生爱乐。
3,征问心目何在: 佛问阿难心目所在?阿难一言心在身内,目在身面,二言心居身外,三言潜伏根内,四言开眼见明为外,闭眼见暗为内,五言思维体为心随合随有,六言心在根尘中间,七言俱无所在。佛一一反驳。
4,修行不成两种根本原因: 阿难求示奢摩他路。佛告阿难,诸修行人不能成就,都由于两种根本原因,一者以攀缘幻想心为自性根本,二者不知识精元明自性清净体。
5,认贼为子故轮转: 佛举臂屈指问阿难,用什么见? 阿难说是眼。佛说,你眼可见,那什么是心? 阿难说能推究思维的是。佛说,这不是你的真心,这是前尘虚妄想相迷惑了你的真性,让你认贼作子而失元常而生死轮转。
6,何是真心: 阿难言,诸行造作皆由此心,若非心者那我就无心了。佛告阿难,离开尘缘仍有的那个心,方才是你的真心。
7,何为真修行: 阿难认识到修行不能请人相代,要自己身心皆入道,多闻不修等于不闻。求佛开示明心道眼。
8,开示真心: 佛放光建大法幢,以拳理与眼根对比,盲人见暗与明眼人处暗室对比,眼见非灯见等开示眼能显色之见性是心非眼; 以客尘自摇动、手自卷舒、头自转动等开示,见性无动无静,叹众生以动为身、认物为己,遗失真性、性心失真,自取轮回。
卷二
1,开示不生灭性: 阿难及大众,听了佛的开示,开始知道有真心幻心,愿佛开示不生灭性,波斯匿王代为请佛开示。佛以颜面色身变迁而观河之见不变的事例来说明能见的自性不随色身的亡灭而断灭,使大家明白不生灭性。
2,众生为何颠倒: 阿难问佛,见性既不生灭,如来何说我等遗失真性颠倒行事?佛以竖手倒手为例开示,色身幻心诸法皆是真心所现,众生倒执想相幻心为真,妄认外物为己。
3,分别真心幻心: 阿难说,我虽听了佛的开示,悟有此妙明真心常住圆满,然我思维省察只有此攀缘幻想心在悟,愿佛释疑。佛说,以手指月给你看,你理当看月,而那个手并不是月。客在亭暂留便去而亭主常住无去,开示真心离诸色相法缘应仍有分别性,而攀缘心离诸色相法缘却无分别性乃至连分别也无,此攀缘心各有所还何能为主(即攀缘心因缘暂时有离缘而实无故不是常住主人)?阿难问言,攀缘心各有所返还,妙明圆觉真心为什么说无返还呢?佛告诉阿难,见性虽非真心,实如第二月。佛举八种差别见例,其相各还其处,而见精明性实无还处亦无差别,此不还无差别者,不是你是谁?(以见性来推真心也无还处无差别,常住本妙圆净)。
4,见性为何是真性: 阿难言,此见性无还,怎么得知便是我真性呢?佛以神力加持阿难遍观四天下并说,你看万物,种种影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都是物不是你。诸物差别殊异,见性清净无别。你我同见一处,如果我见是物,则在那处也被你见到了。然后我闭上眼晴,此时就看不见任何物了,你也看不到我见在何处了,所以此时我见就不是物了,不是物就是我了。再者如果我见是物,我见是能看见物的,所以物也就可以看见我了。这样物、我就混乱不清了,你、我也混乱不清了。现在物、你、我分别得很清楚,所以我见不是物是我,所以你见是你不是我。
5,能见与所见之别: 阿难问佛,此见为什么会缩大为小又为墙宇夹断隔绝呢?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影事。不应说言见有舒缩,并举方器见空方、圆器见空圆而空实无体状为例来说明见性不随所见之物而改变。又以观日也不是要把见拿到日面那里等例来说明众生迷物为己,失却本心致随物所转生死轮回。如明了本心,坐不动道场则能跟如来一样转物而不被物转。阿难对佛说,如果见是我的话请把它呈现在眼前让我看到它。如果见是我的话,我此实感身心又是何物呢? 佛告诉阿难,如果见能呈现在你眼前的话,就有方位所在了,就能够像指物那样指出来了,你指出见来给我看看,如果空跟物是见的话,那什么又是空跟物呢?你把这个物拆开来,把见指给我看看。
6,能见与所见非异非一: 阿难回答说,我看到的都是物不是见,就算菩萨也不能在物中拆出见来,看来自性是有别于物离开物的。佛肯定了阿难的说法。同时又问阿难,这些物中又有哪个不是见呢?阿难说,我不知这些物中有哪个不是见的,如果物、空不是见,怎么能见到物、空?如果物、空就是见,那什么才是物、空呢?所以物、空又都是见。佛肯定了阿难的说法。(即物、空与见非一非异)
7,能所都是虚妄: 听到这,会中一些人对见与物、空的关系茫然失措了。佛说上面说的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文殊师利法王子请佛为大众开示释疑。佛对文殊及大众说,佛及大菩萨在奢摩他中,见与见缘及由此产生的想相都跟虚空花一样,本来就没有。此见及缘都是始于菩提妙净明心产生的那个虚幻功用,所以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就像你文殊,是否还有这么一个"文殊是文殊呢不是文殊呢"的问题?文殊答道,是的,我真文殊,这当中没有是不是的问题。若有的话就有两个文殊了,现在只有一个文殊,所以没有是不是的问题。佛说,见与空尘也是这样,本是无上妙明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其闻见,如同第二月。事实上只有一个真月,无是月非月的问题。
8,真心非因缘非自然: 阿难听到这些疑于真心为自然及因缘性。佛为开示真心非因缘非自然性(若必自然/因缘,你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因/缘?此见为复以明为自/因/缘?以暗为自/因/缘?以空为自/因/缘?以塞为自/因/缘?若明为自/因/缘,应不见暗; 若复以空为自/因/缘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9,见见非见: 阿难说佛曾跟比丘开示过见性具有四种缘,是以问佛。佛告诉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谛。并为之开示(其中有言"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阿难听佛说"见见非见"不解,请佛开示。佛说众生轮回是因有两种颠倒妄见(别业和同分两妄见),并以目眚独见和岛洲国民共见为例来说明。并引申一切众生所见都是无始见病所成,如同目眚,为和合幻相,妄生妄灭。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就能灭除诸生死之因。圆满菩提不生不灭,清净真心本觉常住,非和合,非非和合。一切浮尘都为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实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并开示五阴(即色受想行识)都是虚幻相,本非因缘亦非自然性。
卷三
1,十八界皆虚幻相: 佛接着开示六入(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六入加上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十二处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是虚幻相,本非因缘亦非自然性。
2,七大皆虚幻相: 阿难对佛说,世尊常说和合因缘,世间种种变化都是四大和合发明,今天怎么都摒弃了呢? 佛说,你今日发心求无上菩提,所以开示的是第一义谛,你怎么把给声闻缘觉开示的这种小乘戏论法拿来自扰呢?佛接着为之开示,空(色)、(地水风火)四大、见(听尝嗅)、识(觉知)等所谓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的应所现量虚幻相。世间人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因攀缘幻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3,明心: 阿难及大众闻佛开示,知真心遍十方,万有皆妙心,父母所生身犹如真心一微尘若存若亡(不断生灭无常),本觉妙心常住不灭,得无挂碍,纷纷礼佛赞佛。
卷四
1,世界产生: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赞佛说法,并说像阿难这类人虽听法开悟然习漏未除,如我等人虽尽销诸漏尚有疑问,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怎么忽然生出山河大地等诸有为相并且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呢? 又地水火风四大为何周遍并存不陵灭不障碍呢? 佛告诉富楼那及大众,如来今日宣说胜义谛,令大众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并为大众开示虚空世界山河大地众生生起相续迁流轮转的情况乃始于‘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一无始无明妄念。
2,真心妄无因: 富楼那说,真心妙觉圆明,怎么会妄念?再者,如来今得妙空明觉,为何复生山河大地等诸有为习漏?佛以惑南为北的迷人,又以翳人见空花、翳除空花灭及金已纯一复不杂矿等为之开示,迷本无因,悟后于此亦不再迷。
3,如来藏性: 佛接着开示四大皆本妙觉明心妄相,为什么问不相容呢?就像一个太阳映在水面随各人而走一样都是虚幻相。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有世间诸幻相,如来离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圆性。如来藏随机幻化出色空四大,即有即空,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如何以攀缘幻心来测度如来无上菩提?
4,众生妄因心: 富楼那复问佛说,众生与如来妙觉明心一样圆满无二,何因有妄自闭妙明受此轮回? 佛以演若达多以镜照面,嗔责不见面目无故狂走为例说明是人心狂别无其他原因,如果忽然狂心歇了,头非从其它地方获得,即使未歇狂心,头又何曾遗失? 既然称为虚妄想又有什么因呢? 你只要不随世间众生业果相续转,业缘断,因不生,你心狂自歇,歇即菩提,不从外人得。
5,菩提从无漏道业得: 阿难听佛说"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别人得",对佛说这明显是因缘,为什么如来顿弃因缘?况我等很多人先前是听佛说因缘而心得开悟的,现在说菩提不从因缘得,那外道所说的自然就成第一义谛啦,望佛开示。佛仍以演若达多怖头而走开示因缘自然俱为戏论,并告诉阿难,菩提涅槃若非历劫修证,纵忆持三藏十二部经论妙理也是独增戏论而已。就像你阿难积劫熏习人间多闻第一,也不能免于摩登伽女的幻咒之难。你虽历劫忆持如来密藏不若一日实修无漏道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像摩登伽虽宿世为淫女,一闻神咒淫心即除,爱河干枯,与罗睺罗母耶输陀罗,同悟宿世因果,知历世因贪爱为苦,得阿那含或授记。你如何仍自欺尚留观听?
6,何为无漏道业: 阿难及大众捐弃小乘,发心请佛开示摄伏攀缘幻心入佛知见门路。佛告诉阿难及大众,应先明了发觉初心的二个决定义。第一决定义者,因地发心与果地觉性要相同,不能以生灭心为修因而求非生非灭的佛果。因此要明白世间及你身心中哪些是有为造作哪些是清净无为体,通过七大相互交缠形成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因此众生应当选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为修行因地心,然后圆成以达果地修证。接着以静澄泥沙水再除去泥沙得清净水的例子来说明修行两步骤(初伏客尘烦恼、再永断根本无明)。第二决定义者,你等人必须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颠倒相及此无始来发业润生的为谁作谁受? 并说解结须先知结之所在,指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众生之结所在。并分析六根功德(耳舌意各一千二百,鼻眼身各八百,圆满功德为一千二百),指出圆根与不圆根,修行日劫相倍。并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之分,但众生凡夫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须根据根器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根修行。深入一门到达无妄,六根一时同清净,六根虽销但是未亡一根。接着讲述六根形成过程(俱是二相沾湛妙圆始成,一离二相于相无所住即返本归元),六根是六是一,非六非一。一旦圆成,六根能互用,因为知觉是同,都是妙明觉心,并列举了一些六根互用例子。
7,闻性等是常: 阿难听到佛说"离明暗二相,见即毕竟空无体"等六句,问佛说,为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 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若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 佛令罗候罗敲钟,并以之开示,声销无响,众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钟声更击,又为何知? 说明闻性是常,不随声音断灭。又以睡人梦中闻舂捣声加以说明形虽睡、性不昏。并指出即便形销命谢,此性终常不销。众生不循所常,却逐生灭相,以致轮回流转。若反之,捐失生灭等二相,守于真常,想相识情俱远离,有何不成无上正觉?
卷五
1,轮回解脱皆在六根结: 阿难请佛开示,众生身心之中,什么是结,又从何解, 让世人知道他的结之本元。佛放光摩阿难顶,十方如来放光灌佛顶,异口同声告诉阿难说,使你轮回及令你解脱的,只有你的六根,更无他物。阿难疑问,佛告诉阿难,根尘同源,缚解无二。识性虚幻如空花,根由尘触发就产生了知见相,尘因根觉知就有了幻识相,这两者都无自性,同于交芦(交芦两茎同根盘缠并立而生,外实中虚,单根不长,同生同灭。喻能与所、根与尘同源,互为所缘相缠,本无实体,是自心迷取自心,它们单独不生,同生同灭,这就是众生之结所在。因为有这种特点,所以修行就利用了这点,使根不缘尘、能不缠所即无所住或反闻自性等(都是异名而已),根与尘、能与所一离同时寂灭空了,真如妙觉明心现前)。如认为这些知见识相是真实的就是无明的本质,不认为是真的不为所动无有一法即是涅槃无漏真净,这个当中还有什么其他物呢?
2,六解一亡: 阿难及大众对于六解一亡及舒结伦次不甚了解。佛以花巾绾六结,以之开示,六根同源皆幻,妄生彼此异想,都是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劳见发尘。一切世间山河大地及生死涅槃等,都是狂劳颠倒花相。六根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且不名一结,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也是这样。根结若除,尘相亦灭,诸妄销亡,妙真显现,如云散见日。并说六根解除次第(此根初解,先得人空; 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即人空、法空、空亦空三步)。
3,众说圆通根: 阿难及大众问圆通本根。佛问诸漏尽大阿罗汉及大菩萨,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二十五位罗汉菩萨一一陈述自己闻法修道得解过程(依次为骄陈那五比丘闻佛音声、优波尼沙陀观色性空、香严童子观香气寂、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了知味性味因、跋陀婆罗悟水洗身触因、摩诃迦叶空法归寂、阿那律陀观见循元、周利槃特迦观息尽空、骄梵钵提观味之知、毕陵伽婆蹉纯觉空身、须菩提旋法归空、舍利弗见觉明圆、普贤菩萨心闻发明、孙陀罗难陀观息久发明、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说法音、优波离持戒身、大目犍连旋湛心光发宣、乌刍瑟摩谛观身心暖触、持地菩萨谛观身尘无别、月光童子观水性一同、琉璃光法王子观妄动因风、虚空藏菩萨观虚空无边、弥勒菩萨谛观十方唯识、大势至菩萨摄六根念佛、观世音菩萨耳门圆通)。
卷六
1,观世音菩萨说圆通根: 观世音菩萨讲述自己往昔的耳根闻思修经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此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即众生需以何度我即以何去应度),接着详细讲述了三十二应; 并且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接着详细讲述这十四种无畏功德; 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并详细讲述。
2,文殊师利法王子判圆通根: 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此二十五行,他们修行,都说圆通,实无优劣。你观阿难及此界众生,以哪一个最为方便易得成就? 文殊师利法王子逐一分析这二十五种法门,指出此娑婆世界众生最楔机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反闻自性法门。
3,三无漏学: 听到这里,大众都知道了修行法门。阿难也对佛说,我今已悟修行法门,在这个问题上不再疑惑。发心愿度未劫一切众生,请佛开示怎么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佛告阿难,我常宣说三无漏学,即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众生如心不淫(不杀,不偷)则不随生死流转; 淫心(杀心,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禅定现前,必落魔道(鬼神道,妖魅邪道),到时自称得成无上道; 末法之中,多此魔民(鬼神,妖邪),广行贪淫(杀生食肉,潜匿奸欺偷盗),称如此可得菩提路,令诸众生失却菩提路。如来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即是断心淫(第二为断杀生,第三为断偷盗),并举蒸沙欲饭(塞耳大叫求人不闻,灌漏卮欲求其满)为喻; 如来涅槃,不管从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身心不服不食其他众生皮肉,必使身心二俱捐舍),于佛菩提才可有希望冀求; 否则宿债难偿终不得出,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其次,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此三戒行已圆满,若大妄语,则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贪求名利供养,是一颠迦(即断善根的一阐提),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茎。佛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身度诸轮转众生,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惟除命终,阴有遗付(像达摩西归等)。如来第四决定清净明诲即断大妄语,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因地不直,果招纡曲。这样求佛菩提,像人想咬自己的肚脐,怎么能够成就呢?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正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卷七
1,以何摄心: 佛告诉阿难,若要摄心,要先持此四种律仪(即不杀、不淫、不偷盗、不妄语),身心皎洁如冰霜,自然不能生一切枝叶。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又怎么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你教这个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花所说心咒。摩登伽女历劫宿习,无心修行,一闻神咒,习性永脱成阿罗汉,何况上求精进之人?
2,建立道场: 如有末世众生欲坐道场,必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选择戒律清净者第一沙门做教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教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以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零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3,详说神咒: 阿难问佛,如何结界?佛为阿难及大众讲述如何结界事。阿难请佛重为宣说神咒,佛即从肉髻中放光,宝化如来宣说神咒。(咒略)。佛告阿难及大众,受持读诵书写配持教诵此神咒威力功德(十方如来以此神咒成就无上正遍知,降伏诸魔外道,应化十方转法轮摩顶授记,拔济群苦,事善知识,为法王子,摄受眷属,成无上觉,入大涅槃,清净戒律,毒不能害,魔不能着,金刚守护,不坠恶处贫贱之地,破戒还净,众罪悉除,求子得子,求寿得寿,随缘往生,灾厄皆销,风调雨顺,昼夜安眠,及得他心通等),无量金刚、梵天帝释四天王、药叉罗叉鬼王等、日月天子风云雨师等、山神土地物精等及无量金刚藏王菩萨发愿守护如是持咒修行之人。
4,述说颠倒: 阿难问佛,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何渐次?到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 佛告阿难,妙圆明心离诸名相,本无世界众生,因妄有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欲修真三摩地入大涅槃,当先识此众生、世界两颠倒因(妙圆明心,迷而生妄),颠倒不生是则如来真三摩地。接着讲述颠倒众生及颠倒世界及十二类众生形成过程。
卷八
1,三步除幻 : 佛告阿难,如是每类众生又各有十二颠倒来颠倒妙明净心成诸虚妄乱想,这些乱想得分三步除灭,一除助因(不食五辛等),二刳正性(清净戒律),三违现业(不逐六尘)。
2,四十四心 : 佛告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故名干慧地。接着讲述四十四心修行次序(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依次为
十心(信心住,念心住,精进心,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住,愿心住) ;
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
十回向(教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四加行 : 佛告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得修成四种妙圆加行。依次为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
3, 十地金刚菩萨 : 其后为修行十地大菩萨位,依次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修习位),法云地(等觉)。
修行五十五位 : 就是从干慧地至等觉的五十五位菩提之路。
妙觉 : 从最初的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次,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即55x12位)。这些都是在修奢摩他时,在金刚心中观察十种如幻深境为喻确定的次序。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4,经名 : 文殊师利法王子问佛,当以何名命名此经,又怎样受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5,六道成因 : 阿难及大众请佛开示六道的情况,佛告诉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润湿从坠(如心忆珍味前事,贪求财货淫事)。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清轻飞举(如心存持戒持咒生天生他方佛国)。临命终时,二习相交,想飞情坠(纯想生天,兼有福慧愿的见佛或往生 ; 想多情少,飞仙鬼王罗刹夜叉游于四天,有善愿心护法的住佛座下 ; 想情参半,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火际,身为饿鬼,常被焚烧 ;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之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两地狱中 ;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中,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的,更生十方阿鼻地狱中),这些都是众生迷妄所造自业所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 ; 六根各造,入八无间 ; 身口意三兼杀淫盗,入十八地狱 ; 三业不兼或一杀一盗,入三十六地狱 ;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入一零八地狱 。
6,地狱十因六果(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此等由是众生自作自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地狱十习因 : 淫习交接研摩发火故有铁床铜柱炙烤之事,贪习相交相吸生寒故有青赤白莲寒冰诸事,慢习交凌驰流奔波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嗔习交冲相忤成金故有宫割斩斫剉刺捶击诸事,诈习交诱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诳习交欺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怨习交嫌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见习交明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之事,枉习交加故有押捺捶按蹙漉冲度诸事,讼习交喧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地狱六受报: 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仍从六根出。见报猛火(明、暗),闻报洪流(动、静),嗅报毒气(通、塞),味报炎热铁网(吸、吐),触报合山铁城(合、离),思报恶风(迷、觉)。
7,十类鬼 : 是诸众生如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燃,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贪物遇物成妖鬼,贪色遇风成魃鬼,贪惑遇畜成魅鬼,贪恨遇虫成蛊毒鬼,贪忆遇衰成疠鬼,贪骜遇气成饿鬼,贪罔遇幽成靥鬼,贪明遇精成魍魉鬼,贪成遇明成役使鬼,贪党遇人成传送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妙圆明性本无所有。
8,十类畜 : 是诸众生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还宿债。物怪鬼成枭类,风魃鬼成咎征异类,畜魅鬼成狐类,蛊虫鬼成毒类,衰疠鬼成蛔类,受气鬼成食类,锦幽鬼成服类,和精鬼成应类,明灵鬼成休征类,依人鬼成循类 。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是妄缘。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妄虚想凝结。
9,十类人: 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酬者分越所酬,则还复为人,讨其多酬。如被讨之人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酬还所讨之力 ; 若无福者,则转畜生,偿彼余值。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停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休止。枭类成顽类人,咎征成愚类人,狐类成庸类人,毒类成狠类人,蛔类成微类人,食类成柔类人,服类成劳类人,应类成文类人,休征成明类人,循类成达类人。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
10,十类仙: 复有是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仙种。服饵食道圆成地行仙,草木药道圆成飞行仙,金石化道圆成游行仙,动止气精圆成空行仙,津液润德圆成天行仙,精色吸粹圆成通行仙,禁咒术法圆成道行仙,思念思忆圆成照行仙,交媾感应圆成精行仙,变化觉悟圆成绝行仙,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11,欲界六天: 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是人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生四天王天邻日月 ;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生忉利天居人间顶 ;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生焰摩天自放光 ;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生兜率天三灾不及 ;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生乐变化天化生 ;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生他化自在天超化境 。
卷九
1,色界十八天
初禅三梵天 : 是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执身不淫,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生梵众天 ;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随顺律仪,能行梵德,生梵辅天 ;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明悟统众,为大梵王,生大梵天 ; 此三胜流,苦恼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
二禅三光天 : 梵众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生少光天 ;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生无量光天 ;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生光音天。此三胜流,忧愁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
三禅三净天 : 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生少净天 ;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生无量净天 ;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生遍净天。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
四禅四天 : 次复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生福生天 ;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生福爱天 ; (从是天中,有二歧路,一者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生广果天 ; 二者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生无想天)。此四胜流,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
五不还天 : 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苦乐两灭,斗心不交,生无烦天 ;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生无热天 ;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生善见天 ;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坐善现天 ;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生色究竟天。
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就像现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有回心大阿罗汉所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2,无色界四天 : 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一路从不还天圣道穷者,生此名不回心钝阿罗汉(或定性阿罗汉) ; 一路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生此者,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是人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生此成定性阿罗汉(入菩萨乘的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名为空处 ;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名为识处 ;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名无所有处 ;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3,三界: 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回。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之路。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4,阿修罗四类 : 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卵生鬼趣 ;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胎出人趣 ;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化生天趣 ; 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湿生畜趣。
5,六道七趣轮回 : 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诸天及阿修罗,六道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想,妄想受生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花,元无所有,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6,必断除三惑业: 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 ; 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杀盗淫入鬼狱,无杀盗淫归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不断三业,各各有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7,总说魔事 : 一句话,对魔跟对尘境是一样的,魔虽因风性可动但都是虚幻,心不迷不随其动无所住就没事)
8,色阴十境界 : 端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色阴十境为: 身能出碍,身可内彻,闻空法音,遍见佛国,虚空宝色,暗室洞幽,肢体失觉,遍观无碍,遥见远物,见物迁变。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但见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
9,受阴十魔(入人心腑) : 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受阴十魔为: 无穷怜悲招悲魔,大勇若狂招狂魔,沉忆不散招忆魔,得少为足招易知足魔,无尽忧愁招常忧愁魔,无限喜悦招好喜乐魔,起大我慢招大我慢魔,无量轻安招好清轻魔,迷于断灭空招空魔,爱欲发狂招欲魔。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为魔乘。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10,想阴十魔(飞精附人): 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都可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想阴十魔为: 贪求善巧招怪鬼魔属,贪求经历招魃鬼魔属,贪求契合招魅鬼魔属,贪求辩析招蛊毒魇胜恶鬼魔属,贪求冥感招疠鬼魔,贪求静谧招大力鬼魔属,贪求宿命招山川鬼神魔属,贪取神力招精魅魔属,贪求深空招食精气灵魔属,贪求永岁招住世自在天魔眷属。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死生,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
魔的特点 : 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
卷十
1,行阴十误 : 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行阴十误为: 无因论外道,四常论外道,常无常论外道,边无边论外道,遍计虚论外道,死后有相论外道,死后无相论外道,死有俱非论外道,死后断灭论外道,五处涅槃论外道(欲界加上四禅)。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若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
2,识阴十止 : 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识阴十止为: 立所得心冥谛外道,立能为心现无边身我遍外道,立因依心常非常执外道,计圆知心执一切觉外道,迷心从物事火崇水外道,圆虚无心无想天断灭外道,执着命元求长命外道,发邪思因执宝天魔,圆精应心缠空大慢定性声闻,圆觉淴心不回心辟支。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或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 ; 声闻缘觉不成增进。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3,成佛涅槃路 : 识阴尽者,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再历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4,五阴 : 阿难请佛微细开示五阴相及销除次第。佛告阿难,本觉妙明圆净,妄以发生虚空世间,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妄本无因,妄立因缘,不知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接着用例说明五阴为五妄想成。
五阴边界: 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迭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嘱咐: 汝等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5,此经功德: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施佛无量宝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6,结会: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一句话概括《楞严经》即是,通过引导让学人明心见性并讲述依性起修直至菩提正觉所历次第及诸魔事误区,让学人不再迷妄。
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时候,是要用心虔诚的诵读,以及知道念楞严经的禁忌是什么,这样师兄对楞严经的体会才会更加的好,了解到的内容也会更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