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精进修行,要有慈悲心及安忍心的辅佐

发布时间:2023-08-31 04:06:44作者:经藏网
精进修行,要有慈悲心及安忍心的辅佐

在《别解脱经》这本论及道德及僧伽戒律的经文中,佛陀说道:人不应沉迷于任何不健全的行为,而应奉行健全的作为。生活之道应奠基于训练有素的心性,因此,人应调伏或训练自己的心。而经此训练所带来的内在转化,也正是佛陀的教义或训诲所传达的真义。所以,归根究柢,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健全,就取决于其心性是否受过调伏。

同样地,我们也发现其他经文中提及,若一个人的心性受过训练和调伏,能保持宁和心境,那么它将使人被带往喜悦和幸福;但若处于心神不宁和未受训练的状态,那么后果就是不幸和苦难。到头来,一个人的心境平和与否,乃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一般而言,藉由外在方式的确有可能呈现个人内心特殊的灵性状态,就像穿着某种特定衣服、在家里供奉某个神灶或祭坛、举行诵经或唱颂仪式等等。但是这些仪式或活动的重要性,都不及一个人所奉行的宗教或灵性生活方式。因为,前述所有外在活动,都可藉由包藏祸心的人之手来完成。相反的,所有心灵展现的美德和心理特质,都代表如实法性或灵性特质,因为这些纯粹的内在精神特质本身,和邪念或负面心态完全不相容。

所以,致力于某种锻炼或修行法门,以进行个人心灵深处的内在修为,这才是宗教生活的本质。一个人是否过着灵性生活,正取决于他是否能成功地开发自己的内在生命,锻炼及调伏自己的心境。

至于致力个人内在生命之转化,实际上该运用何种技巧,佛教修行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一种融合了智慧及技巧性方法之路。我们就用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做例子来探讨。 《入菩萨行》的第九章〈智慧品〉,讨论的就是有关修道的智慧面向,也就是由人的内心产生澈悟。而其余诸篇皆探讨修行的手段及方法等。所以在谈及修行大乘落萨道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时,最重要的实践就是要生出爱心和慈悲心。而为了能真正拥有这爱和慈悲的心灵特质,我们就必须能够对抗修道上的障碍物。由此观之,修习安忍对于行菩萨道非常重要。

大乘佛教的修道路上,讲究的是智慧与方便兼顾,并互相影响,因此修习安忍就显得相当必要。因为安忍心可以使人产生爱和慈悲的能力。当一个人在精进修道,能各自辅以爱和慈悲心以及安忍心这两大因素时,就可彼此互相效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