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金刚经》,发现宠辱看淡,心生清净了!
发布时间:2023-06-19 04:27:21作者:经藏网佛教文化中,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乃是心灵良药。古德有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若人解实相,於中无虚诳。”短短的几句偈语,道出了佛法的宗旨与真谛。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金刚经》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金刚经》翻来覆去只讲了一个“空”字。概因之“观空”是显法的核心,是密法的基础。显法的最高成就,就是悟空。我法俱空。人无我,法无我。空了就像天空一样,无形无色、无阻无碍,谁也奈何不了我,也就无得无失、无有荣辱、无是无非、诸法平等。当你读完《金刚经》,是否会发现我们对宠辱也看淡了,心生清净了,经典中到底说了什么?
佛在《金刚经》告诉人们,“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所呈现的真实,并非虚无,即有即无。佛家的经典中,要想更深入了解佛的要理,那么佛说的“缘起性空”的真理,就需要精研多懂。因为都它是破除一切众生烦恼方便般若,是解放烦恼与心灵的大智慧。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间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人在意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所以《金刚经》中又说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如来的形象,都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述,皆非实相本身。
那么《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核心部分,般若的核心又在哪里呢?其实本文开头古德就说出了核心:“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四句偈语中,就是佛告知人们应该如何降伏其心的一切教法,以“空性”般若为主体,让众生不要有妄想分别心,这就是经典中须菩提问佛如何降伏其心,云何应住的重点。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谓的佛性就是众生本来的智慧面目。以上以“空”告诉人们一切皆有虚幻的名相,不管是在《心经》还是《圆觉经》中,佛都有重点了阐述。既然有虚像,那何为实相般若呢?实相般若就是众生皆有佛性,《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南怀瑾先生在《金刚经说了什么》中说:“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这是众生要想成佛的必经之路,必要的法门。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只有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后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南怀瑾先生继续说道:“假如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地去信仰,盲目地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地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这个理论着手修持。因而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深解义趣,这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这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众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所以说,学佛一定要正信,正信之中要理解佛法的深意,然后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道理,依教奉行,实践在生活中。金刚经中,有一句常现人们口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这八个字就是告诫人们,不要住于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与空,也不住于有,方可心生清净,安住与心,得般若智慧。所以,佛为何能心生清净,宠辱不惊,就是认识了“缘起性空”的真理,不住于所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