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详解慈悲心

发布时间:2023-06-23 04:30:23作者:经藏网
详解慈悲心

所谓的慈悲心,可约略界定为:非暴力、不具伤害性或侵略性的心态。因为有这层特性,因此存在着将慈悲与执着或亲密两者互相混淆的危险。

所以我们发现有两种类型的爱或慈悲。其中一种是建立在执着心或是沾染执着色彩的慈悲或爱。这类的爱或慈悲以及亲密感,是相当偏颇又有偏见的,因为其立基点是出于对某个亲爱对象的感情或执迷。另一方面来说,真正的慈悲是不受此类执着束缚的。那是由于真正的慈悲心并非出于某人是我的朋友、挚爱,或是有关系的人。真正的慈悲心怀是奠基于理性考量,那就是相信众生都像自己一样,有与生俱来的离苦得乐欲望;他们也跟我一样有权利去实践这份基本愿望。我们是在对这份众生平等及共同性有所认知的基础上,由内心发展出众生一体的亲密感,基于这份同体感,一个人才产生了爱和慈悲之心。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另外,很明显的是,一个人的心智或智慧发展层次,也对一个人拓展慈悲心胸怀的深广程度,产生辅助性影响。在佛教里,对慈悲的讨论共分成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不受智慧因素影响的慈悲;第二种慈悲心,则加上对有情众生的短暂本质﹙即无常本质﹚深刻的澈悟;第三种慈悲心称为「无相慈悲」,这是拥有完全了悟实相终极本质之智慧后,所产生的慈悲心。到达此悟境的人,能够看清人类本质中的空性,而这份知见更强化其对众生的悲悯胸怀。虽然这种真正的慈悲心和无限利他的胸怀,需要经由有意识的修鍊和发展才能陶养而得,但实则每个人都拥有发展菩提心的潜质。

众生都与生具备着发展慈悲心的潜能和基础,也认为人类本性是「柔软心」。不仅人类本质如此,天下有情众生皆是如此。例如说,如果我们审视一下人类由幼小到老年之间的存在形态,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地受到相濡以沫的感情滋养:当我们被他人所爱时,内心是如何地受到影响。此外,当我们自己产生情愫时,它又如何自然地影响着内心世界。情感因素不仅会深深影响内心的运作,使我们的行为更健全、更有情义,它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和身体上的安危福祉等等。我们同时也须注意到情感出现负面情况时对健康的耗损甚巨。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可以论断人类的本性是感性而柔软的。如果情况真是如此,那我们努力地尝试依循自己柔软的本性来过生活,应该是件相当合理的事情。

然而,证诸现实生活,我们却发现不仅是自己内心世界中,甚至在家庭与他人的互动,甚至在社会、国家,甚或全球性的层面上,到处都有冲突和紧张关系的出现,而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

造成这些冲突纷扰的原因之一,是在于人类的想象能力,或者换个说法,人类的智能。而要克服这些冲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来自于我们的智能,因此人的智能犹如两面刃,它既能带来冲突,又能克服矛盾;所以在使用智能时,有项重要因素必须考量到,那就是人类的慈悲心。我想若审视真相时,就会清楚看见,克服冲突的最佳之道,就是要有和解的精神,甚至面对自我冲突时亦然。而这份精神的源起与慈悲心有极大关系。

慈悲的特性之一即尊重他人权利及看法,这是彼此和解的基础。当人们的和解能力立足于慈悲心的时候,双方内心深处其实会有法则运作,但当事人却不见得能清楚察觉此律则之存在。于是乎,因为人们本质是柔软的,所以不论经历了多少暴力和悲惨之事,最终的解决之道还是会再回到诉诸人类基本感觉的方式,也就是回归人类的情感。所以人类情感或慈悲心不只属于宗教范畴,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质素。

有了这层认识之后,再省视修炼安忍心这件事,就会发现这真是件值得做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修行安忍功夫都是值得踏上的灵修之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