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需要“进取”,佛却教人“随缘”,二者不矛盾吗?
发布时间:2023-10-07 04:07:22作者:经藏网在生活中,假如一个人有进取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而在佛教文化看来,“进取”也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烦恼由执著而生,因此佛教人放下执著,万事随缘。
许多人由此对佛教文化产生误解,认为佛教是消极避世的,缺乏进取心,因为进取和随缘本来就是矛盾,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佛法不离世间觉,世俗中的进取是好事,当然佛门中也同样肯定进取心。佛弟子发菩提心,立四宏愿,都是为自己确立目标,尔后为之不懈努力,这在佛门中被称为“勇猛精进”,所以进取心也是佛弟子不可或缺的品性。
进取与随缘并不矛盾,进取是随缘的一部分,世间俗事要有进取心,求佛同样要有进取心。佛门之中讲因果,而我们世间凡夫,只看重结果,见到别人的成就心生艳羡,却不去思考成就来自何处。常言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成就都不是凭空得来,一定会有它的前因后果。
佛门中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十来偈》,道出了学佛求道和世间琐事的前因后果,所谓“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由此看来,不管是学佛还是人生种种,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其中定有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最好的例证。
以佛学的智慧观照人生,进取心显得格外重要。事情能够圆满成就,必然是因缘具足,假如不能圆满,说明因缘尚不具足,还需在因上努力,这时候便是进取心大显身手的时刻。假如不肯努力,坐等天上掉馅饼,那么结果永远不可能出现。
然而,我们世间凡夫往往缺乏智慧,重视进取心不假,却太过“执著”。表现为只在乎事情的结果,为了利益甚至不择手段,造作诸多恶业。相反,大乘菩萨行者,能够以佛法的大智慧,洞见因果的道理,深知恶因成熟,便悔之晚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正是佛教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原因。
小编觉得,佛经中讲随缘,绝对不是随便,而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乃是了知一切法,深明因果之理;无所住就是不住于法,也就是《大般若经》所讲的“知法而不住法”,这就是随缘的道理。我们凡夫不懂随缘,心随境转,执著于是非成败,执著于名利得失,这便是染缘。
譬如生活中我们劝别人学佛,人家反而不高兴,对你讲难听的话。假如听到这些话,自己心中烦恼丛生,感觉悲伤难过,那就是染缘。为什么呢?因为心有所住,佛在《金刚经》中对须菩提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如果大乘菩萨度众生时,心有所住,那就不是合格的菩萨。与之相反,如果劝人学佛,人家骂你,你不气不恼,随他去,这就是随缘。
小编以此为例来说明,佛法所讲的随缘,是要我们进取而不执著。但是执著是我们凡夫的习性,进取心必然会伴随着执著,有执著便会有烦恼。想要不被执著所累,就要有般若空性的智慧,明白一切皆因缘和合所生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超脱对现象界的执著,心无所住,进取的同时,不失清净自在。
所以说随缘与进取并不矛盾,随缘能让我们面对成败时都心如止水,功成名就不会心高气傲,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遭遇挫折时也不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