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他的死改变了大清国运

发布时间:2023-11-07 04:04:04作者:经藏网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他的死改变了大清国运

大清享国267年中,共有12位铁帽子王(世袭罔潜王爵的俗称,铁帽子王比一般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其中8位是开国元勋,其余4位则是在清兵入关之后,因功勋卓著而受封,且均为皇室宗亲。但晚清也有一位非皇室宗亲而获封亲王爵位,且诏“世袭罔潜”的蒙古族将领,也算是“铁帽子王”了,即是僧格林沁,时人称僧王。慈禧曾这样评价僧王:“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亡”。为什么慈禧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甚至涉乎大清存亡?

其一、僧王力挽危局,救大清于水火之中。僧王是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胞二弟哈布图·哈萨尔26世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善骑射,晚清名将。15岁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道光时领侍卫內大臣等职拱卫京师;咸丰时督办京城巡防,两年内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活捉骁勇善战的北伐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抗击英法联军,主张调用全国之兵力把西方侵略者赶出国门,在大沽口保卫战中击伤英海军司令贺布,迫使英法联军军舰撤走,取得自1840年来西方列强侵华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辱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同治元年(1862年)授予其节制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之权,与湘军统帅曾国藩被时人称为“南有曾帅,北有僧王”,两人一起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遗憾的是,1865年,僧王所部精锐在山东曹州中了捻军埋伏,全军覆没。僧王一死,大清国运就此改变!

其二、大清之满蒙贵族中,再也没有可领兵作战之人物。清史稿给僧王的评语是“有清藩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著名学者震钧评价僧王曰:“生平中节,可与定边超勇亲王并峙”、“僧王蒙古铁骑,驰逐中原,可谓勇矣”。

清廷称他忠勇朴诚,是朝廷可倚重之“长城”。慈禧更视僧王为大清存亡之关键,“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亡”。1865年僧王战死沙场,死讯传至朝廷,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从此,满蒙贵族中再也拿不出一位能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军事上弱势,更削弱了政治层面的博弈筹码,满清皇室无可依靠,只能更多倚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实力派们多多“公忠体国”了。

其三、满清皇室再无可用之师制衡湘军势力。僧王死后,大清只剩了“南曾帅”一人,权力的天平失去了平衡,曾帅一家独大。此时,湘军刚攻破天京不久,兵锋正盛,国内无人可与之匹敌;其将领、幕僚、门生乃至天国降将均建议曾国藩取代大清,自立为帝。例如,李元度曾写赠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那么,当时可否有制约曾国藩湘军的力量呢,答案是否定的。李鸿章虽然个性十足,但其所部淮军出自湘军,且尚未成规模,清廷自然靠不住。满蒙军事贵族除僧王之蒙古铁骑外,其余均已腐朽不堪,不足为虑;北方的八旗和南方的绿营更不值一提,从其屡屡被太平军吊打的事实可以看出。

总而言之,僧格林沁死后,作为国家正规部队的八旗和绿营已名存实亡,湘军、淮军等掌握在私人手中的武装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制约力量。如此一来,晚清中央政府的权威便大大降低,对地方封疆大吏几乎丧失了控制能力,八国联军侵华时出现的“东南互保”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大清的国运也因此而改变,再无权威可言,再无复兴之希望!

本文为“纵横国史”原创作品,欢迎各位读者收藏、分享、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更多精彩内容,随后更新,敬请期待!点击右上角“关注”,惊喜不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