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一位具德的善知识有哪些法相?
发布时间:2023-03-17 09:27:16作者:经藏网
无论修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还是密法,都要依止具足法相的善知识。那什么是法相?法相即是特征。若要认识一个事物,需要依靠他的特征来认识,佛法里讲的法相就是特征,以特征认识,才是正确无误的。善知识也是,我们通过法相来认识,才能了知,是否是一位真正的上师善知识。
上师善知识的法相讲了很多,小乘里叫亲教师,是传授比丘和比丘尼戒,沙弥和沙弥戒的人。亲教师要具足三种功德:一、稳重;二、才智;三、人格功德。
第一,稳重。小乘的善知识,亲教师,必须是比丘或比丘尼。对比丘来说,受持比丘戒要满十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戒律无有破损,尤其是没有破坏根本戒,如果曾经破坏过支分戒,必须通过忏悔,恢复为具有清净戒律的人,如果期间曾有还俗等行为都不算稳重。
第二,才智。精通三藏,尤其精通律藏。能传戒,擅长宣讲戒条,有摄受弟子的能力。
第三,人格功德。小乘佛法里讲了二十个五种功德,具足这些功德的比丘或比丘尼才是具足法相的善知识或亲教师。
做为大乘的善知识,要具足三学,精通三藏,尤其精通大乘教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无法摄受弟子。
还要发菩提心,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菩萨戒。菩萨戒有很多,根本戒有一条、四条、十八条。一条戒是不舍众生。无论怎样都不能舍弃众生,这是愿菩提心的根本戒,如果舍弃了众生,愿菩提心的戒体就会在相续中消失。没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的戒体也不复存在,没有墙,又怎会有墙上的图案?根本戒里的根本戒是不舍弃众生。
发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不能舍弃众生,这个众生包括所有的有形无形的众生,包括你的敌人,包括你最讨厌的人。如果舍弃了众生,就丧失了菩提心,不会有菩萨戒的戒体,不会有菩提心的功德。
大家经常念诵的上师的愿望,是我初到汉地弘法时发的愿:宁舍生命,不舍众生……很多人都觉得很震惊,很了不起,具足信心之人,会钦佩这位上师之伟大;不具信心之人,也许会觉得在说大话!其实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这样发愿,并且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些誓言。
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之人,如果连这个愿力都没有,那所做的一切全都打水飘了。无论何时,都不能舍弃众生包括有形无形的众生。不舍是指我的缘份,人与人之间因缘不同,虽然暂时无法利益帮助他,但也不能舍弃。
如何做到不舍弃呢?将来有能力利益他时,或成佛时,一定度化他,这样的发心也叫摄受众生。这样,不会有舍弃众生的过失。即使你暂时离开了他,甚至不辞而别,但以后有能力,有机会时,还要利益他,帮助他。有这样的发心就可以,这是大乘善知识的法相,要以这样的法相衡量是不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