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般若经典《心经》精要,缘起性空,洞悉大乘佛理

发布时间:2023-08-04 04:08:40作者:经藏网
般若经典《心经》精要,缘起性空,洞悉大乘佛理

昨天,笔者分享了《心经》题解,光讲题目不讲内容,似乎是有始无终,故而今天与读者共同探讨心经的内容,一起来感悟缘起性空的大乘佛理。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照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只有方便的假名、而无不变的实体,当了解到五蕴都没有自性、当体即空,那就明白了造业受苦的根源,去除无明,自然就可以度脱一切生死烦恼的苦厄,到达寂静安乐的彼岸。

般若经典《心经》精要,缘起性空,洞悉大乘佛理

这段经文是讲人痛苦的根源,世人以为五蕴不空,所以追求名利声色来满足五蕴,是谓“五蕴取”苦,如果能了解到五蕴皆苦,去除无明,那自然就可以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句承上文,世间一切存在现象(色)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这种因缘和合就是空,色和空不是异质的,物质的本源就是空,空的表现就是色,色和空没有什么不同;人的受、想、行、识和色一样,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识也是空。这段经文承接上文,再次阐述五蕴皆空的道理。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如果能了解到诸法空相的佛理),以般若智慧观照,也就没有修行佛陀所讲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实践,既然没有修行的事,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修证的果位,所以如果用有所得有所求的心去修习佛法,那就不符合真空妙有的道理。这句经文与《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个意思,菩萨的修行,不执着于修行的方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也不执着于修行的目的——“离相无住”;也就是劝众生要放下自己、放下佛法,去除我执、去除法执。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因为并不存在修行的目的,所以菩萨大士依照般若智慧的法门来修行,就不会有任何牵挂;因为没有任何牵挂,所以不会有恐怖畏惧;也正因为照见了内心,不被世间万象所迷惑,所以远离了关于世间万物的颠倒幻想,从而达到究竟涅槃。这句经文中,“颠倒”是指众生将因缘和合的世界误以为是真实的,以幻境为实境,被无明所迷惑,产生颠倒执着,造成恶业,从而在生死轮回中不得出离;而菩萨以般若去除无明,自然心无挂碍,可以远离颠倒梦想,实现究竟涅槃;也就是我们俗语所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句本为梵文咒语,是密说般若,本来是不翻译的,笔者试说之。揭谛是“去”“度化”的意思,两个揭谛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波罗是彼岸的意思,波罗揭谛就是度化到彼岸;僧是大众的意思,波罗僧揭谛是度化大众一起到涅槃彼岸,表明《心经》是大乘佛法;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萨婆诃是迅速的意思,按照《心经》来修持,可以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