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读懂了《六祖坛经》首句话,你就开悟了!

发布时间:2023-06-19 04:30:51作者:经藏网
读懂了《六祖坛经》首句话,你就开悟了! 六祖

《六祖坛经》中,六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内容呢?这就是禅宗最大的特色,六祖不做任何铺垫,直截了当,一开口,就是禅宗最精髓的东西。

六祖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的这句话,就像平地里一声惊雷,相信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如果拿到现在,又不是说法的场合,估计当场就炸锅了。

在六祖之前,从来没有人敢这么讲,根本不用修行,只用自己家这颗心,就可以“直了成佛”。

没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没有听错?

的却没有听错,这是真的。不仅是真的,而且,这就是禅宗的立脚之处,是禅宗的根本宗旨。没有这个前提,禅宗就完全没了色彩,也就不会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了。

六祖慧能

可是,六祖到底是否说过这句话呢?经文中明明就写着这句话,为什么还会有这个疑问?这就牵涉到《坛经》的流传问题。

《坛经》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同的版本,总的来讲,可以概括为四个系统,分别为: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和宗宝本。

这几个版本未必有承袭关系,但年代上有一个顺序。敦煌本最早,恐怕离六祖那个年代不会太远。惠昕是晚唐的人,但他所编订的《坛经》印行的时间可能已经到了宋代,现在见到的是从日本的一个寺院中发现的,这个本子大约是南宋时期翻刻的。契嵩是宋代的僧人,所以契嵩本就是宋代的产物,比惠昕本的成书要晚。最后一个宗宝本是元代的僧人宗宝编订的,现在的流通本基本都属于这个系统。

这几个本子的内容经过比勘,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就是六祖如何开场这一段,就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破解这个疑案,我们稍微花一点时间来比较一下不同版本的文字。

敦煌本的原文是:

能大师言: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大师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

原来六祖只说了一句“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然后就再也没说话。他在做什么?他在给大家演示“自净心神”。如何“自净心神”?六祖说:“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我们为什么不搞学术研究,还要讲版本?这里有两个目的:第一,你看敦煌本的开场,带着一个修行的方法,如果我们不去探究版本问题,就错过了这个实修的方法。第二,我们终于搞清了,早期的版本中,六祖并没有说过开头的那句石破天惊的话。为什么没说?如果当时说了这句话,真的会炸锅,说不准真的会有人转身离开,嘴里说不定还有骂人的话。

这是时代使然。因为在六祖之前,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地主张。

那么,这句话怎么来的呢?

这句话来自惠昕本。

我们看惠昕本怎么说。

惠昕本说:

尔时大师既升座已,而示众言: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大师良久不语,自净其心,忽然告言: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惠昕本中六祖说了这句石破天惊的话。这里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在的,经文本身的原因是,六祖前面有一个铺垫。这个铺垫,就是带领大家先做了一次实际体验,“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大师良久不语,自净其心”。用“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方法来“自净其心”。体验了多长时间?体验了“良久”。有了良久的体验,不论有无所悟,都会有一种心静的感觉。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六祖抛出了他那句石破天惊的话:“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尽管依然会让人震惊,但有了铺垫效果会完全不同。

六祖慧能

外在的原因,就是时代不同了。惠昕那个年代,六祖的主张已经被禅宗信众普遍接受,早已没有了石破天惊的效果,所以,当然可以把这句话补充到经文里去。

我们再回到那句我们讨论很久的话: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说的这里,禅宗的精髓都告诉你了。我们是否还要继续?

这就是我们第一讲讲过的禅宗的特点。如果你听到这句话就开悟了,而你的目的就是为了悟道成佛,那么到这里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