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与般若【禅门语录
发布时间:2023-09-08 04:05:35作者:经藏网
禅定与般若 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着,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烦恼来时,要用正定来应对,当下去除分别,「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注),若能如此,当然又是进入了另一番境界!──〈开示〉
注:《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尔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瞋」念起时,要用「定」来对治,遇到迕逆的境界,先忍于口,再忍于面,进而忍于心,最后,不忍而忍,就是「无生法忍」。──〈对禅堂禅学僧开示〉
‧「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我们求法要受得住气、忍得住苦、耐得住劳,那就是自我禅定的功夫,要能如此,才能在禅门里成大器。──《星云禅话》
‧禅定的生活,在行立坐卧之间都要有最完美的表达。行,不疾不徐;立,不亢不卑;坐,不弯不曲;卧,不懒不怠,进而对世间要能看破、放下,洒脱、幽默,那自然能获得禅定三昧了。──《星云禅话》
‧用感觉去应对世间,不是真的美好,用禅心去体会人生,才是正确的菩提。──《星云日记》
‧有我有你,即有对待,就是不空;有凡有佛,就有差别,不能平等。禅要从对待中平等,从差别中统一,那才是禅的般若。般若者,禅心也,光照大千,即是禅之妙用。──《星云禅话》
‧我们看见世间上的「有」,那是缘起有,佛法里面说「空」,那是自性空;因为缘起有,故能显现自性空,所以说「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此义也。──《迷悟之间.谈判高手》
‧缘起性空好像拳头,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就叫性空。说是性空吗?它可以成为缘起;你说缘起吗?它同时也是性空。你懂得缘起性空,就懂得禅了。──《六祖坛经讲话.般若品》
‧思想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人因为有思想,故能开发智慧,故而佛教讲:「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注)思想到了极致,就是开悟。当初佛陀的悟道,也是经过苦思冥想,才能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将宇宙人生、缘起与还灭了然于胸。今之禅门的参禅悟道,也是要穷追猛问,一点也不放松,一直问,一直想,一直参下去;因此禅门的打坐,并非枯坐而是要参,也就是用心思想。从有差别中,找到无分别的真心,那是参禅的要道。──《星云法语.心的修行》
注:《楞严经》卷五、《宗镜录》卷四十四、《缁门警训》卷八。
‧人透过感觉而触及内心更深层的部分,因此感觉有通往觉悟的功能,在「感觉」与「觉悟」之间的触媒则是静心与思惟。能静心的人,心灵里自有花园,春夏秋冬四时,皆是花季,到那时,便无需到处寻找美的感觉、春天的消息。能思惟的人,自能见及真正的价值,则不为表相迷惑,也不会在人生里制造些随时流转、随业流转的垃圾了。若能时时在感觉、静心、思惟里锻炼,养成了观照生命的态度,就能在车流人潮中也能有悟的一刻。那悟的一刻,像是杜鹃突然开出花朵,像是枫树吐露新芽,像是山坡上的凤仙花,「啵」的一声,又再撒了满山的种子。──《星云说偈》
‧「平安自在到来日,闲静之时读禅经」,每个人都有自我宝藏,但需藉助禅来表达,希望透过禅的智慧,点亮我们心灵的光明,千年暗室,才有通透的一天。──《六祖坛经讲话.序言》
‧烦恼来时,要用正定来应对,当下去除分别,「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注),若能如此,当然又是进入了另一番境界!──〈开示〉
注:《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尔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瞋」念起时,要用「定」来对治,遇到迕逆的境界,先忍于口,再忍于面,进而忍于心,最后,不忍而忍,就是「无生法忍」。──〈对禅堂禅学僧开示〉
‧「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我们求法要受得住气、忍得住苦、耐得住劳,那就是自我禅定的功夫,要能如此,才能在禅门里成大器。──《星云禅话》
‧禅定的生活,在行立坐卧之间都要有最完美的表达。行,不疾不徐;立,不亢不卑;坐,不弯不曲;卧,不懒不怠,进而对世间要能看破、放下,洒脱、幽默,那自然能获得禅定三昧了。──《星云禅话》
‧用感觉去应对世间,不是真的美好,用禅心去体会人生,才是正确的菩提。──《星云日记》
‧有我有你,即有对待,就是不空;有凡有佛,就有差别,不能平等。禅要从对待中平等,从差别中统一,那才是禅的般若。般若者,禅心也,光照大千,即是禅之妙用。──《星云禅话》
‧我们看见世间上的「有」,那是缘起有,佛法里面说「空」,那是自性空;因为缘起有,故能显现自性空,所以说「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此义也。──《迷悟之间.谈判高手》
‧缘起性空好像拳头,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就叫性空。说是性空吗?它可以成为缘起;你说缘起吗?它同时也是性空。你懂得缘起性空,就懂得禅了。──《六祖坛经讲话.般若品》
‧思想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人因为有思想,故能开发智慧,故而佛教讲:「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注)思想到了极致,就是开悟。当初佛陀的悟道,也是经过苦思冥想,才能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将宇宙人生、缘起与还灭了然于胸。今之禅门的参禅悟道,也是要穷追猛问,一点也不放松,一直问,一直想,一直参下去;因此禅门的打坐,并非枯坐而是要参,也就是用心思想。从有差别中,找到无分别的真心,那是参禅的要道。──《星云法语.心的修行》
注:《楞严经》卷五、《宗镜录》卷四十四、《缁门警训》卷八。
‧人透过感觉而触及内心更深层的部分,因此感觉有通往觉悟的功能,在「感觉」与「觉悟」之间的触媒则是静心与思惟。能静心的人,心灵里自有花园,春夏秋冬四时,皆是花季,到那时,便无需到处寻找美的感觉、春天的消息。能思惟的人,自能见及真正的价值,则不为表相迷惑,也不会在人生里制造些随时流转、随业流转的垃圾了。若能时时在感觉、静心、思惟里锻炼,养成了观照生命的态度,就能在车流人潮中也能有悟的一刻。那悟的一刻,像是杜鹃突然开出花朵,像是枫树吐露新芽,像是山坡上的凤仙花,「啵」的一声,又再撒了满山的种子。──《星云说偈》
‧「平安自在到来日,闲静之时读禅经」,每个人都有自我宝藏,但需藉助禅来表达,希望透过禅的智慧,点亮我们心灵的光明,千年暗室,才有通透的一天。──《六祖坛经讲话.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