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看似高深,不可琢磨,其实它的精髓不多
发布时间:2023-09-07 04:06:52作者:经藏网当年,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拈起一朵金婆罗花,瞬目扬眉,示诸大众。众人却相顾默然,不知佛陀法意,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陀于是告诉大众:“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我有普照宇宙、含藏万有的无上正法,超越生死、出离轮回的妙法心印,契合真相并破除对一切相的执着,因此法微妙,难以言说,故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这就是禅宗的起源,亦为印度禅宗第一公案。摩诃迦叶即为印度禅宗初祖,至二十八代达摩远赴东土,传佛心印,中国禅宗即奉达摩为初祖。
佛陀拈花的时候,迦叶笑了。
若问什么是禅,禅就在这一拈一笑中。
换言之,禅就是默契,就是心领神会,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佛陀不用说话,但迦叶已然懂得;佛陀没有给出任何东西,但迦叶已经得到了一切。
这是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资深网民,相信你逛论坛、看帖子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三个字:你懂的。不需要对方多说半个字,你自然懂得对方在说什么。这就叫默契。试问,连你在虚拟空间里,跟一个素不相识的网民都能如此默契,那你有什么理由怀疑佛陀和迦叶之间的默契呢?
再来看一个场景:清朝年间,有两个壮汉在八仙桌的一左一右坐着,甲在桌上放了一个盘子,然后把一只茶杯放在盘中,一只茶杯放在盘外,将两杯茶斟满。乙一看,就将盘外的那杯茶移到盘子中,然后端起其中一杯相请。甲一看,会心地笑了。
在此过程中,甲乙双方一个字都不用说,却什么都明白了。假如你在旁边,你知道这两个家伙是谁,玩儿的又是什么把戏吗?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他们是天地会的。桌上摆的东西叫“茶阵”,上面那个阵势的叫“木杨阵”,是比较简单的阵势之一,专门用来试探对方是不是本会兄弟。其他复杂的茶阵还有很多,各有不同含义。
试问,天地会兄弟一言不发地做几个动作就能接上头,佛陀和迦叶之间凭什么就不能仅靠一拈一笑就心领神会呢?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比如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哥们儿之间、闺密之间,甚至是对手之间,很多时候都不需要语言交流,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
由于禅具有“根本、整体、直接、终极”的特征,所以,在禅的交流和传授中,如果老老实实使用一般的交流方式,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信息失真和信息耗损——要么淮橘为枳,要么挂一漏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历代禅师才不得不采用各种各样的非常手段来启发学人,以期最大程度地突破语言文字固有的局限性。我们在禅宗公案中经常看到的呵佛骂祖、当头棒喝、答非所问、缄默不语等等,都属于禅师们用心良苦的非常手段,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缄默。
有一次,佛陀登上法座,准备为僧众说法,但是,众人等了许久,却始终没听见佛陀说半个字。片刻,担任本次法会司仪的文殊菩萨敲了一下惊堂木,对僧众说:“诸位仔细谛听观察佛所说法,佛的法就是如此。”然后,佛陀就一言未发地下座了。
佛法奇妙,若能领悟,便也能清新脱俗,遗世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