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一枝花?为什么禅师们都不好好说话?
发布时间:2023-09-08 04:05:44作者:经藏网禅是一枝花?我们经常听一些禅师说的话很难懂,或者答非所问,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聊禅宗中的一些关键概念,知道这些概念,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是假大神多啊。
1、慧能反对坐禅的理由——一行三昧
《六祖坛经》的主要特点就是把一些传统的概念做出当下的解释,慧能为了推翻坐禅理论,重新定义了“一行三昩”。传统的解释是坐禅入定,体悟终极真理,慧能的师兄和师父都是这样解释的。
但慧能却说“一行三昧”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他认为佛法的性质是流畅而无阻碍的,如果心中有了挂碍,就不得自由,做事就容易被牵引,误入歧途。所以他坚决反对坐禅,因为坐禅是对身体的伤害,使人不得自由。慧能的思想是“佛在自心,不假外求”。
所以,慧能说他只能帮助你找到自己内心的佛性,就好像每个人从小都被绳子束缚,虽然觉得难受,但却发现不了原因。而慧能会帮你找到绳子,引导你去解开。而不是让你一直在绳子的束缚中苦苦修行,直到麻木。
2、无所谓对与错——中观
说到“中观”,要从南北朝时期的佛学大师僧肇的《物不迁论》说起,不迁就是不动的意思,其中有一段话:“狂风是静止的,奔腾的江河并不流动,乱飞的尘埃并不飘扬,太阳和月亮虽然在天上转圈,其实却没有转圈。”这段话要从“无我”和“五蕴皆空”的角度来来理解。风也好,水也罢,都是五蕴聚合的产物,而每一刹那的风都是不同的,不存在位移,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所以也不存在什么运动。
其实,轮回也是这样的,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并不是同一个你,过去的你在塑造现在的你,从轮回的本质上说是没有“你”存在的,你只是现象的主体而已。
佛家把所有的事物分为“有情”和“无情”两类,慧能在《六祖坛经》中说有情才能成佛。那两者区别就是会不会动,不会动的没有生命,没有佛性,不能成佛,所以他一直反对坐禅。
但禅师们为了俗谛和真谛之间的妥协,采取了所谓“中观”,就是说取中间说法,动也不好,不动也不好。无所谓对与错,所以有时候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那就走中间道路吧。
3、只破不立——“三十六对”
中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只破不立,意思是说不说佛法是什么,只说佛法不是什么,总是去破除其他宗派的理论。禅宗有十六字法则:“不立文字,教外别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不立文字就是口口相传,所以《六祖坛经》其实“破论”。
慧能的临终遗言也说到了“三十六对”,就是把“中观”具体化,分析三十六组成对的概念,比如有和无,动和静,而且他嘱咐门人,有人来请教,一定要出语成对。所以你问禅师“你吃过了没有?”他应该会回答:“吃了也没吃。”
4、为什么要这么回答呢?
因为这是禅师在启发你的思考,思考有无的关系,当他的回答充满矛盾和哲学的味道,人本能地就会去思考,有时候顿悟就在这些时刻。问题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禅师帮你找到身上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