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游灵山寺感佛儒情缘

发布时间:2023-11-07 04:07:16作者:经藏网
游灵山寺感佛儒情缘

小草

应同学之约,陪双亲从潮州前往潮阳灵山护国禅寺,朝圣祈福,观光游览。该寺地处潮阳区铜盂镇小北山麓,距城区20多公里,是禅宗六祖惠能下三传之门人大颠高僧创建。留衣亭、舌镜塔、白石槽、祝圣碑等景点,添了游人香客眼神。

车暂近灵山寺,山道之上,矗立着一座三门四柱石牌坊,镌刻着 “灵山”和“刺史留衣传千秋佳话高僧说法开一郡禅风”,佛儒友谊情缘,遗迹跃然,未到灵山先感灵气。

车停寺前旷埕,时已近盛夏正午,骄阳熠熠却末觉炎热,阵阵山风清爽拂面,袅袅轻烟幽香扑鼻。我深深地吸着,慢慢地环顾,静静地思索。

仰眺:山不高,林茂而秀;三面环拱,圣寺静卧谷中;琉璃瓦顶,绿叶相映;行道成荫,游人悠然。俯视:旷埕之下,池不宽,清冽翠碧,波光粼粼,“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不正是这里最好的写照吗?

进了寺,两棵蓊郁“连理枝”俨立在大雄宝殿之前,宛若两位圣人生前携手同赋,卒后仍执手撑开一片绿荫,护民佑生。在此纳凉歇息的人们,又在传诵着韩愈与大颠祖师的传奇故事。

是前世上苍的冥冥安排,还是今生修来的尘世款款情缘,他们不是同时生,大颠祖师长于韩愈三十多岁,却同卒于公元824年;不是同到潮州,却原籍同是河南,结缘于潮州。

史料载,公元819年韩愈谪迁,进潮州那天,夹道欢迎及看热闹的人群中,站着一位嘴长两颗獠牙的老和尚,本因谏迎佛骨累千言的韩愈,见此和尚,顿生厌恶,还认为必定是个恶僧,想要日后设法治之。没想到次日却接到一个小包,打开一看,是见过的那两颗獠牙,还附书:“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字体浑厚庄端。号称文坛泰斗的韩愈,其心所想却为他人所识,乱猜疑枉屈好人,自愧自责,立即亲赴大隐庵向大颠和尚表歉意,并命名为“叩齿庵”。从佛教角度,“叩齿”表示崇高礼敬之意。异道同旨,心怀众生,从此缔结深笃情谊。

在讲述这段历史给同行的人听时,不知不觉来到大颠祖师坛前,瞻仰圣像,伫立中绵绵思绪涌起,难以想象,那时的大颠祖师已年近九旬,硬生生地叩下两颗牙,血肉之躯为何做得?是释疑?是诚服?是为众生?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其举动确实感化了韩愈,打动了这位初来乍到的韩刺史。韩愈认为大颠祖师是个“颇聪明,识道理”的人,在“远地无与语者”,可留祖师十数日释怀倾谈。以致转刺袁州时,专程登灵山寺,拜别赠衣留念。聪明的祖师以衣为记,建亭树碑,彰显韩刺史。历史上,留衣亭前尽管留下很多悬念,引来不少墨客贤士,探研抒怀,泼墨留文,使潮汕获得了宝贵的历史文献。逝者已逝,谁也无法也无需去弄清,让这个千古美谈,传世远扬。

继续着行程,沿长廊至后殿,同学邱先生说,后殿的后门里面有一小花圃,很少对外开放,且壁上信兰终年常绿,如果有缘分可一睹秀气。说来也奇,一位经此而过的和尚不知何因,主动开门让我们进入小花圃,在他的引领下,见到信兰,乐得老人们心欢脸笑。该兰寄生壁上,历史悠久,没有施肥、没有浇水,四季常绿,生机勃勃。人们说不出其中缘由,也猜不出其中奥妙,好多人说,这是灵气养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