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死亡经历三种中阴 把握机会才能解脱
发布时间:2024-06-11 04:06:21作者:学典国学网三个中阴阶段都蕴藏着解脱机会,只有修行有素的人才能认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问: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讲,死亡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大家一般都避免谈论它,但是在藏传佛教里对此却有很多探讨、研究,甚至专门的修行方法。请谈谈藏传佛教中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关于死亡的态度,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死亡是无可避免的,回避死亡的话题只会让自己在生命的漩流中更加被动。佛法教人以务实的态度看待人生,如果一件事无法避免,那么就正视它,这是最明智、也是最节省精力的做法。
死生相连,生时的修行,行善积福、回向等等,一定会对死亡有帮助,而更为直接、明确的是中阴修法,它教我们在死亡之时具体如何把握解脱轮回的机会。
藏传佛教中对中阴修法最详尽的阐述见于莲花生大士的伏藏法《中阴闻教得度》。藏地很多修行者一生会反复熟悉、观修这本书的内容,在临终之时,会尽量请自己的上师做中阴引导,没有条件的话,也会请一位密乘戒律清净的金刚道友,或是戒律清净的密乘修学者,在身边为自己念诵《中阴闻教得度》。这本书非常明确地讲到中阴各个阶段会经历什么状况,临终者或亡者应该如何观想、识别等等。
死亡过程中会经历三种中阴:临终中阴、法性中阴、轮回中阴。三个中阴阶段都蕴藏着宝贵的解脱机会,所有人都会经历到,但通常只有修行有素的人才有能力认出并把握住这些机会。
临终中阴,是指从隐没次第出现到法性中阴之前的这个阶段。人死前会有死亡的先兆,这些先兆称为隐没次第。比如眼耳鼻舌的功能开始逐渐停止,便是外在的隐没次第;而内在的隐没次第过程迅疾,一般人很难觉察到。密法中有对隐没次第的完整而准确的叙述,了解这些内容,当在自己身上发现死亡的先兆后,就应该为中阴阶段的修法做准备了。
首先要断除对世间的留恋,其次要断除对死亡的恐惧,想到人死之时,财富、权势、亲人一切都靠不上,自己就要孤零零地走向后世了,好在有中阴救度要诀可依靠,因而心生欢喜,劝自己不要害怕、犹豫,好好安下心来专注于修法。根据华智仁波切的开示,此时修法最为关键的是围绕两个发心:一是下决心一定抓住这次的机会,依靠中阴诀窍获得解脱;二是对往生极乐世界或其他清净刹土,生起强烈的愿心。然后,在这两个发心的摄持下,开始修自己平时修的法,比如观修本尊、上师瑜伽、持念佛号等,反复修持,直到呼吸自然停止。
当外在的呼吸停止后,人会进入一种昏迷状态,这时内在的感官功能并没有完全消失,身边的声响比如说话、念佛、念经的声音仍然能够听见。在这个阶段过后,母光明出现,也就是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呈现出来。平时修行中已经证悟自性的人,此时将修证所得的子光明与母光明融合并安住其中,便能解脱。而在一般人面前,光明的出现很短暂,难以认出,更无从把握。
母光明过后,接下来会经历各种巨大恐怖的声音、光色,之后四十二尊寂静本尊、五十八尊忿怒本尊相继出现,这就是法性中阴。这时要牢记:无论听见、看见什么,都是自心的显现,不要被狂暴的声音、刺眼的光线以及忿怒本尊令人怖畏的形象吓住。文武百尊,认出其中任何一位,迎上去并安住在本尊与自心无二无别中,都能解脱。
寂静、忿怒本尊不是外在的,他们是我们心的本性。心的本性现空双运,显现的方面就是寂忿本尊的形象。死亡以后,泊于呼吸的业气从左右两脉自然回归中脉,转成智慧气,心的本性现前,所以法性中阴时本尊一定会出现。而绝大多数人由于不懂中阴教法,生前也没有见过本尊的画像,不知道死后涌现在眼前的这些形象是本尊,是心的显现,因而会惊慌失措、奔驰逃逸。对于绝大多数人,法性中阴在极度惊吓中过去,根本谈不上利用其中解脱的机会。生前修行比较好、境界较稳定的人,法性中阴的过程中本尊出现的时间会相对较长,这对亡者来说非常有利,因为他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认出本尊。修行不太好的人,本尊显现的时间会较短。《中阴闻教得度》中讲到第一天会有哪位本尊出现,他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颜色、形状的光,如何去区分解脱的光色和轮回的光色。第二天会有哪位本尊出现,何种形象,伴之以何种光色,等等。如此所有百位本尊按顺序一一现前,又一一过去,都有详细描述。而实际上,每个人具体的经历会有所不同。有的人,某位本尊现前不是一天就过去了,而是持续很多天。有的人,本尊现前只是瞬间,他惊魂未定来不及辨认,本尊已经过去。
当所有本尊都显现并过去,而亡者没能抓住其间任何一个机会解脱,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轮回中阴,也就是要开始投生了。中阴境中不见日月,没有昼夜,常如黎明曙光微露或黄昏时的景象。中阴意生身具有五种神通,依各人业力,五通之力有强有弱,能随念力往来大千世界,随想即到。能见人间世之种种,而人道众生见不到他,中阴身若因为所见所闻而心生恼恨则会堕入恶趣,所以一定要尽全力避免生起嗔恨心。从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遇事平和、不嗔不恼,养成这种习惯有多么重要。如果一辈子都是这样,死后到中阴境,遇事也会是这样。
投生前,在业力牵引下会经历不同情境。比如见宫殿楼舍辉煌庄严,或和风煦暖园林美好,心生喜爱而想进入,便是投生善道的先兆。若感狂风暴雨而急于躲避,便是投生恶趣的先兆。若即将投生人道,会见有男女交合。于男生贪,即自感女身;反之,即感男身。出现这些投生的先兆时,要努力作清净观,把见闻觉知到的一切观想成佛的坛城,心里猛厉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获得成就,或者了知现象皆为心的显现,不可执着为实或为外在,于是专注于这了知,并逐渐安住在心的本性中。这样做,在马上就要投生、中阴解脱的机会已所剩无几的最后时刻,仍然有可能阻断生死之流,获得解脱。
在轮回中阴的过程中,如果实在没有解脱之力,则应该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投生去处。虽说生在哪一道,穷通富贵都是随业而转,但须知中阴阶段的心力乃是极为关键的缘起,只不过一般人都是糊里糊涂被业风吹送,在中阴境忽忽东西,不知道在此时用心,更不知如何选择好去处。密法中详细讲到,如果最终也没能防止投生的话,那么如何观想、如何选择,能为自己创造好的转生,比如选择转生到修行者的家庭。
以上简单地讲述了一名修行者在死亡过程中,是怎样延续平日的修行,这里所讲是比较典型的情况。具体到个人,中阴各种经历、景象出现的顺序、时间长短等都会依因缘业力而变。比如,某些根器极为敏利的人,即使平时修行中并没有证悟自性,但在临终中阴母光明现前时,在上师引导下,也有可能当即证悟而获得解脱。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不过也再次说明了因缘的不可思议。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到中阴阶段再去修行。对于绝大多数人,那都是为时已晚。《中阴闻教得度》的教言已经很明确:中阴解脱,有多大的把握,取决于平日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