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宁寺塔:中国第一座会“讲经”的佛塔
发布时间:2024-11-14 04:08:39作者:学典国学网![](https://static.85jk.com/default/images/activity.jpg)
北京天宁寺塔局部(资料图) [原标题:探秘天宁寺塔:中国第一座用具体形象“讲经”的佛塔] 天宁寺塔建于1119年至1120年 大辽建塔碑记载“天庆九年奉圣旨起建天王寺砖塔一座” 1992年修塔时在宝顶座中发现了一块建塔碑,这块《大辽燕京天王寺建舍利塔记》碑文为:“皇叔、判留守诸路兵马都元帅府事、秦晋国王,天庆九年奉圣旨起建天王寺砖塔一座,举高二百三尺,相计共一十个月了毕。”非常明确此塔名天王寺舍利塔,建于辽末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1119年至1120年)。这位主持建塔的“皇叔”名叫耶律淳,他于建塔两年后中京失陷,天祚帝出逃,在燕京自立为帝,号天赐皇帝,改元建福,但仅三个月便死了。虽然塔建于辽,但是许多历史文献却把它和北魏光林寺、隋代弘业寺混为一寺,经常被一些文章引用。只有82年前(1935年)梁思成、林徽音著《平郊建筑杂录--天宁寺塔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对唐代以来十种文献逐一考辩后提出:“其确实性根本不能成立”,接着从“(一)整个建筑物和图案之形式;(二)建筑各部之手法或作风”入手,分析塔的形制,得出了此塔“是辽末的作品”,与建塔碑所记完全一致。此文原载于1935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2001年收入《梁思成全集》第一卷。 辽代天宁寺与隋代弘业寺并无关系 明清古籍《长安客话》《日下旧闻考》等记载有误 其实,辽代的天宁寺与隋代的弘业寺并无关系。隋文帝曾在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下诏:“……宜请沙门三十人,……分道送舍利前往诸州起塔,……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所司造样,送往当州。”二年(公元602年)又下诏再次颁送舍利建塔,这次共五十一州,其中就有幽州。《续高僧传·宝岩传》记载:“仁寿下敕召送舍利于本州弘业寺,即元魏孝文帝之所立也,旧号光林,依峰带涧,面势高敞。自开皇舍利到前,山恒倾摇未曾休止,及安塔竟,山动自息。”此处之开皇也是隋文帝年号,但在仁寿之前,《续高僧传》是唐朝道宣所著,唐记隋事,略有差错,可以理解。此后仁寿四年又颁送舍利于三十州,前后共计一百一十一所。其中幽州是刺史陈国公窦抗驻地,位置重要,所以二次获颁舍利建塔,不过此塔位于州治蓟城内的智泉寺,与弘业寺无关。 弘业寺在唐代改名为天王寺,供奉毗沙门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