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临济高僧圆悟克勤大师

发布时间:2020-07-08 11:35:53作者:经藏网

  禅宗临济一脉,自晚唐义玄大师(787--867)创立后,六传至北宋石霜楚圆,分为杨岐方会(992-1069和黄龙慧南(1002-1049)两派。其中杨岐方会一派,后成为临济正宗。可以说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岐方会一派的历史。

  杨岐方会再传至五祖法演(?-1104),(五祖是指湖北省蕲春县的五祖山,法演曾长期在这里开堂说法,故有此称。)门下又出了一位名重古今的高僧,这就是被当时人誉为“僧中管仲”的圆悟克勤大师。

  据《大明高僧传》记载,克勤大师俗姓骆,字无著,号碧岩,北宋仁宗赵祯嘉祐八年(1063年)生于彭州崇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境内)。少年时代即出家于妙寂寺,皈依自省和尚,后又于寺受具足戒。不久,去成都等地,先从师照通和尚学经问法;后又在参礼敏行和尚,研读《楞严经》;俄而游真觉寺,参学于惟胜禅师等教内前辈。约在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年)离川东下,谒见法演,于门下潜心领悟禅理,前后约十数年,终得法演真髓。法演弟子中有“三杰”,即“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称“东山三佛”,而以“佛果”克勤最为著名。

  后来,法演去五祖山驻锡,克勤留住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一说今安徽省太平县。)宋徽宗崇宁初年(约1104年),以老母年迈,返回成都。翰林郭知章请他开法于六祖寺(今成都市昭觉寺)、大觉寺(今成都市宝光寺)等地。政和元年(1111年),谢事南游湘鄂,在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县)与宰相张商英(1043-1121年)辩论《华严经》之要旨及禅门之宗趣。张商英深为信服,以师礼待之;并请他出任澧州(今湖南省澧县)巫山灵泉院方丈。他在灵泉院,为文评述北宋云门宗高僧雪窦山(在今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明觉大师(980-1052年,名重显)的《颂古集》。阐发其奥旨,为禅门后学指明了方向。门人辑录之,题名《碧岩录》。他逝世后,其高足径山宗杲,以此书与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真趣不合,乃烧弃之。至元代,人们又搜集其烬余,重加传刻,计十卷。黄檗大智为之注释,书名也一度改作《种电钞》。

  在中国佛教史上,《碧岩录》的出现,标志着禅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讲“公案”、逗“机锋”的《灯录》(如《景德传灯录》)、《语录》、(如《古尊宿语录》)阶段,发展到注释“公案”、“机锋”的阶段。因此,《碧岩录》在禅门声价颇高。这本书和《圆悟心要》一起,被收入日本的《大正藏》,日本佛教界奉为必读经典。

  杨岐方会一派,不仅继承了临济正宗的思想,而且还融合了华严宗、天台宗的思想。例如《古尊宿语录……会和尚语录》言:“只个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认为心是世界的最灵物,它既是成佛的根基,又是世界的本原。又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尘才举,大地全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心派生的,故举“一尘”则大地全收。这正是佛经所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的意思所在。“一微尘”、“一毫端”可说是事物的最小者,但它却可以收尽大地,现出佛国。原因就在于大地、佛国、与微尘、毫端,同是心的派生物,同是以心为本体;所以它们可以大小相印,一即一切。这种思想,以华严宗发挥得最充分。杨岐方会对于外宗思想的继承,入宋以后逐渐影响到禅宗各派。

  宣和年间(约1122年),宋徽宗赐号克勤大师“圆悟禅师”。除昭觉寺、宝光寺、灵泉院外,他还担任过建康蒋山(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天宁万寿寺、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寺等国内七大丛林住持。建炎三年(1129年),六十七岁的圆悟禅师返蜀,仍住昭觉寺,开堂传戒,讲经说法。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八月五日,这位佛学大师圆寂于寺内,年七十有三,高宗赵构赐谥“真觉禅师”。墓园今尚存,为昭觉寺最著名的古迹。

  综观圆悟禅师的一生,为追求人生真理,弘扬佛法,遍历楚水吴山,大江南北,芒鞋竹杖,度岭穿云,走遍了当时祖国疆域的三分之一。蜀岭京华,普设讲筵,宣说法音,栽培后进,直至病榻传经,悲愿弥笃。春风化雨,桃李盈门,弟子遍及海内外,嗣法者达七十五人,最著名者为径山宗杲、虎丘绍隆(?-1136年),并称为圆悟门下“二甘露门”(意即两位最高知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宗杲大师,这位“看话禅”的创始人,北宗元祐四年(1098年)诞生于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幼时聪颖过人,甫满十七岁即出家为僧。初学曹洞宗,后非之。遂至汴京天宁山万寿寺依止克勤大师,克勤收为入室弟子。得法后,名振京师,望重丛林,先后住持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寺、福建省福州市长乐洋屿、泉州市海昏云门阉等地。所至之处,四方学者云集,遂大阐“看话禅”宗风。所谓“看话禅”,简单地说,是指对“公案”(一种问题)加以考究,达到大彻大悟,从而求得真理。与他同时的曹洞宗高僧宏智正觉(1091-1157)所倡导的“默照禅”(即只顾坐禅静心,从内心体会绝对自由的境界,不需要“公案”)相对立。宗杲大师生性淡泊,无应世之意。圆悟禅师晚年在成都昭觉寺时,曾对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1097-1164年)说:“(宗)杲首座不出,无可支临济法道者。”不久,张浚回到杭州,任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延请宗杲大师驻锡浙江省余杭县西北的径山寺。道法之盛,冠于一时。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大师圆寂于径山寺。世寿七十五岁,孝宗赵克赐号“大慧禅师”。法嗣九十余人,后分为灵隐、北涧两派。其谱系为:“宗觉妙道,明了本真,恢宏祖印,联广慧灯,性空法界,绍继续荣,圆通果满,福德转轮。”此后禅流无不以“看话头”为入门,自宋元以迄于明清,七百多年,其风未衰。

  虎丘绍隆一系,后亦分为松源、破庵两派。该系僧人在南宋灭亡后,有的浮舟东海,去到日本,大盛法流,对日本禅宗很有影响。

  大家都看过日本电视连续剧《聪明的一休》。事实上,那个年纪幼小而聪颖过人的一休和尚,在历史上确是真有其人。他的全称是一休宗纯禅师,南宋初年渡海来华,参礼圆悟克勤大师,深悟茶道中有禅法,大师书赠他“茶禅一味”的墨迹,他视为至宝。回国后,一休宗纯驻锡京都大德寺,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村田珠光一起,阐扬茶禅之道,提倡真正的茶道应当是破除我执。从此大德寺和茶道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至今,日本还珍藏着圆悟克勤、径山宗杲的手书墨迹,政府视为国宝。

  圆悟克勤大师生前两度住持的昭觉寺,后人誉为“川西第一禅林”,被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众多的禅门弟子视为祖庭。历史上,许多日本佛教徒,远涉重洋,专程前来昭觉寺瞻仰圆悟禅师墓。日人井复筹有诗云:“学术原期佐帝王、坎坷底事太凄凉。。卅年未试屠龙手,且伍禅林拈宝香。”

\

  “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悟禅师墓遭到破坏。魔氛摧伏之后,昭觉寺第十七代方丈清定大和尚率领全寺僧侣信士,重新修葺了圆悟禅师墓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撰写了《重修圆悟禅师墓碑记》以及墓门匾额、长联:

  昭觉堂开应众机草偃风行三十棒;

  圆悟老来垂双手叶落归根千百秋。

  为古墓增色不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