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18 16:40:07作者:经藏网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解﹞主命又叫著佛说:「世尊!一切的众生,临命终的时间,倘若听到一佛的名号、一菩萨的名号,或听到大乘经典的一句一偈,我瞧像这一辈的人,能消除五无间地狱,以及杀害生命的大罪的苦楚,一些小小的恶业,就是合当堕入恶道里去的,顷刻就给他解脱了。」

﹝释﹞临终的时间,一听到这佛和菩萨的名号,心一起正念,业障自然都消除了。这一念的发心,且已经种下将来成佛的圣因;这小小的罪业,正像赤日晒微霜一样,那里还有余业呢!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解﹞佛告诉主命鬼王说:「你有这样大慈悲的缘故,于世人的生死中间,能够保护诸类的众生。倘有未来世之中,有男子女人,到了生死的时间,你不要退失了这愿力,总要令他们得到解脱,使他们永远的得到安乐。」

﹝释﹞鬼王竟有这样的存心,所以佛要称赞他发慈悲的大愿了。现在他既然能发这慈悲的大愿,就是佛菩萨了,那么还可以去退失这慈悲愿力么?但是这愿力,要普遍的,不论是男是女,是死是生,有罪无罪,大恶小恶,统统令他们解脱,常常得在人道天道里去享安乐,方才不负我今天的叮嘱了。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解﹞鬼王对佛说:「愿你不要忧虑!我当毕尽我的形体、寿命,念念要去拥护这阎浮世界的众生,生的时间,死的时间,都可以教他们得到安乐。但愿这诸类的众生,于这生死的时间,相信听受我的话,自然没有一个不得到解脱,获到这大利益的。」

﹝释﹞但愿众生信受我语,是重指前文:慎勿杀生、念佛、供像、读经等就是。我们生在这阎浮提世界的众生,生和死的时间,都得到这许多的佛菩萨和鬼王等来保护,这是多么的幸运呀!若能听从他的话,自然感应交道,更加可以得到安乐幸福。云栖大师说:「祭祀先亡,也切勿杀生,可以增加他的冥福。」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解﹞这时候,佛告诉地藏菩萨说:「这大鬼王主命的,已曾经历过百千生作大鬼王了,在于世人的生死中间,专门拥护众生。这位大士,因为要行慈悲的大愿的缘故,所以现化这鬼王的身形,其实他并非是鬼。

﹝释﹞诸佛的根本,是相同的;著迹的现相,是各各不同的。他现在现这个相,也无非是抱著慈悲的大愿,来普利众生而已。譬如天上一月,印在各处的水里,水里的月,原是作不得真的,若要当作他是真,那就失了根本了。可知所现的大鬼王身,那里是真的呢!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解﹞「却后过一百七十劫,自然应得著成佛了,名号叫无相如来;在他成佛的一劫,名叫安乐劫;他所修成作佛的世界,名叫净住;这佛寿命的长,不可计算他的劫数了。」

﹝释﹞利益众生的万事做毕,自有万德庄严的果位,这都出于自然的。佛本是无相的,就是无相也是没有的,现在以鬼相而现无相,就是无相的相了;用无相法门去观瞧,各种狰狞可怕的鬼相,就是有相也等于无相了。相相都无,空无一物,那末还有那一处不是安乐地?那一处不是净住世界呢?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解﹞佛又叫著地藏说:「这般的大鬼王,他的事情,是这样子不可以思议的,所度脱的天道和人道的众生的多,也不可以限量的了。」

﹝释﹞这一类的鬼王,都是解脱菩萨的慈悲誓愿,分形布影,示现化身在六道之中,化成同类,为善知识,行种种方便,去引道利乐一切众生,同证佛果,在天人两道化度得更多。要知道世界上一切现相,都是浮尘幻化,在相当之时,随生随灭的,真性本是寂默不动,不可以思议的。

【称佛名号品第九】

﹝解﹞地藏菩萨说,称念佛号的功德。这是本经的第九品。

﹝释﹞念佛是人家都晓得的,为甚么也要列一品经呢?因为有许多人只晓得念佛,不晓得其中的意义,还有一种贪欲的乡下老婆婆,说念佛可以作铜钱用的,这种荒谬怪诞的论调,正是可怜又复可笑了!从来不晓得念佛的真实利益,和真实的功德。现在地藏菩萨来详细的说给我们听。所以这品题看去是很平常的,其实是最紧要的一品,我们要格外认真的去读。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解﹞这时候,地藏菩萨大菩萨叫著佛说:「世尊!我现在为未来的众生,来演说最有利益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死中间,都可以得到大利益,唯愿你世尊听我说这话。」

﹝释﹞我佛出世,无非要为我们众生解脱生、老、病、死四大苦难,又早已晓得末劫众生业障深重,难解难脱,因此又复设立这念佛方便的大法门,可以依仗佛力,了脱这生死的四大苦难。所以说念佛一句,可以消无量罪,得无量福。现在菩萨要世尊听,是要佛金口来证实,可以使我们更加相信了。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解﹞佛告诉地藏菩萨说:「你现在欲发兴慈悲的大愿,救拔那一切在六道里的罪苦众生,演说这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现在正是到了这个时间了。是的!应当快要说了,吾就是入了涅槃;倘使你早早了毕这大愿,吾也可以不必再去忧愁现在未来的一切众生了。」

﹝释﹞菩萨说这方便度残机的法门,一是为了体会佛在天宫的付嘱他的心意;二是要救拔我们南州众生的苦难。佛为什么催促他快说呢?因为佛自己化缘将息,已将灭度,见这六道众生,还是沉沦受苦,若不从此救济,不但佛涅槃了于心不安,就是地藏菩萨的大愿,也永难圆满了。现在有了这称名的法门,不论贤愚,人人可以解脱苦难,终至同成佛果。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解﹞地藏菩萨叫著佛说:「世尊!过去无量数的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号叫无边身如来,倘若有男子或是女人,听了这佛的名号,就是暂时的生出恭敬心来,就得到超越过四十劫的生死重罪,何况塑画他的形像,去供养他、赞叹他呢!这个人获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了。

﹝释﹞所说的佛,都是指已经过去的,越是在后指出的,却越是在前。这诸佛是地藏菩萨所亲自见到的,于此可以证明他的发心是最久远的了。无边身是指佛随机应化的应身。因为一切诸佛从无量劫以来,所修习的福德是无量的,所以你能去端正专一的去恭敬他、香花去供养他,你所得到的福分,自然也无量无数的了。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解﹞「又在于过去的恒河沙的劫数,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做宝性如来,倘若有男子女人,听了这佛名,一弹指的时间,发心去归依他,这人对于这无上的佛道,就可以永不退转了。

﹝释﹞恒河沙劫,较前又要多了。宝性,宝是珍宝,性是本性,是说诸佛如来,是我们众生的最宝贵的本性一样。有修行经过阿僧祇劫的功行,还没有成功,反不及念佛法门,在一弹指顷,他的果位就不退了。有教化四天下,以及六欲天,已经得到四乘果位的,还不及三归依的功德。这可知念佛是有不可思议的大功德了。一闻佛名便起信心,那都是凭了自性的佛宝,来归宝性,那自然可以永不退转了。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解﹞「又在比前还要过去的时间,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做波头摩胜如来,倘若有男子女人,听了这佛名,经历过耳根,这人应当得著一千回的往返,生在六重的欲界天中间去,何况一志诚心的去称念呢!

﹝释﹞波头摩,翻中文叫红莲花,莲花有数种,红的最好,所以叫胜。佛莲千瓣,此喻作千返。六欲不净,佛法和莲花一样,可以出污泥不为他污染。但是一名经耳,便可以千返生天,志心念佛,自然有成佛的期望了。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解﹞「再过去不可说不可说的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做师子吼如来,倘若有男子和女人,一听到这佛的名号,起了一个想去归依他的念头,这个人就得到无量数诸佛摩他的顶,给他受记了。

﹝释﹞如来修到了正等正觉,当于大众广说佛法的时间,自在没有一些畏惧,所以称做师子吼;是譬如佛说法,法音大震,一切邪道像禽兽一样,畏怖慑伏。一念归依,就得到诸佛的摩顶授记,将来就有佛的一切种智了。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解﹞「又在于比前过去的时间,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拘留孙佛,倘若有男子和女人,听到了这佛的名,一志诚心的去瞻礼他,或是赞叹他,这人在于贤劫千佛的会中,就可以做大梵王了,还得著受无上的菩提记。

﹝释﹞拘留孙,翻中文叫所应断,这是从五住二死立名的;人寿在六万岁的时间,这佛就在世界上出现,救度众生。志心属于意,瞻礼属于身,赞叹属于口,三业清净,福慧渐渐的上去,可以做到大梵王,再一直上去,就可以受无上菩提记成佛了。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解﹞「又在于比前过去的时间,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毗婆尸,倘若有男子女人,一听到了这佛的名号,就不堕落到恶道里去,常常生在人道和天道里,去享受快乐。

﹝释﹞这一尊佛,在已过去的庄严劫的千数之中,第九百九十八尊,毗婆尸,翻名维卫,也叫做胜观。不堕恶道,是全仗佛力的护持;倘一闻到这名号之后,肯不间断念佛,一定可以超升天道,享种种的快乐了。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解﹞「又在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的劫数,有一尊佛出世,名号叫宝胜如来,倘有男子或是女人,一听到这佛的名号,毕竟终不会堕落在恶道里去,常常生在天上,受很好的快乐。

﹝释﹞宝胜如来,宝有在世间的宝,有出世间的宝,世人万物,最尊贵的就是宝,但是念佛就可以得到了生脱死,可知道佛宝是胜过世间的宝,又胜过各种出世间的宝了。如来的誓愿,本来是拔济众生的,一闻佛名,就不堕恶道,时时称念,自然能够证到无上的佛道。(胜妙也可以作无上道解的。)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解﹞「又在比前过去的时间,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宝相如来,倘若有男子女人,听到了这佛的名号,就生出了一种恭敬的心来,这个人不要许久的时间,就可以得到阿罗汉果。

﹝释﹞宝相,就是佛的无去无来的法性实相,所以叫做宝相。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解﹞「又在比前过去的无量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号叫袈裟幢如来,倘若有男子或是女人,听到这佛的名号,可以超过一百大劫里的生死的大罪。

﹝释﹞袈裟,就是如来宝幢的形相,是表佛的庄严;倘若著袈裟的时间,生出一种作佛宝幢的思想,就能消灭许多的罪业。因为如来修习万行,能得到这样庄严,所以世人一闻其名,立时就可以超脱百劫生死的大罪了。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解﹞「又在比前过去的时间,有一尊佛出世,名号叫大通山王如来,倘若有男子或是女人,一听到了这佛的名号,这个人可以得到遇著恒河沙数的佛,广大的给他说法,将来定可以修到菩提的果位。

﹝释﹞妙高峰是山中的王,有八万四千由旬大,是金、银、铜、铁四宝所合成的,映照明彻叫做通;譬如佛的报身,像妙高峰一样的高,都是佛修万行功德所成就的,这报身能够通法身和应身的理用。不但是一佛是这样,佛佛都是这样的,所以听到这一佛的名号,就有无量数的佛来给你说法了。依法修持,必定可以成就正觉的果海。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解﹞「又在比前还要过去的时间,有净月佛,不染一尘叫净,随机应现,如水中月。山王佛,是佛修成的报身,高大如山王,恭敬仰瞻,可以得无量福。智胜佛,是佛的智慧,胜过一切,所以也叫一切种智。净名王佛,一切业障断尽,清净自然,以断惑立名的。智成就佛,是功德的修成,性体的成就,都从智力成就的。无上佛,无上是尊极的称谓,惑尽理极,方才可称;佛法就是无上法,我们能够起信,就可以得无上果。妙声佛,是说如来应机说法,圆妙声音,遍布十方。满月佛,是譬如十五夜的明月,圆满具足。月面佛,佛的面清朗圆满,人人见了都很欢喜,是比喻佛的好相。还有像这样一等的说不尽的佛,不再说出劫数,这是总结了。」

﹝释﹞地藏菩萨说出了这许多的佛,可知他发心以来,是很远很远的了。叫他救度众生,并不是受释迦佛的一个人付嘱,已经受等等佛付嘱过了。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解﹞地藏菩萨又叫著佛说:「世尊!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众生,无论是在天上、在人间的男子和女人,但只要念得一佛的名号,就有无量数的功德了,何况念这许多的名号呢!这一等的众生在生的时间和死的时间,自然都可以得到大利益,终于不堕落恶道的了。

﹝释﹞这一节是总说念佛的利益。但是念佛最要紧是很恭敬的摄心念,念念都要从心中流出,方才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佛本来是一样的,为甚么我们都要念阿弥陀佛呢?因阿弥陀佛接引我们的娑婆世界众生的愿力,要比一切诸佛更大,你能够念他,在活著时间,放光来摄受你、保护你安宁快乐;死的时间,一念就可以往生极乐,那里还会堕落恶道呢?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

﹝解﹞「倘若有临命终将要死的人,这病人的家中的眷属,就是只有一个人,为这病人提高了声音,念一尊佛的名号,这命终的人,除五无间的罪报外,其余的一等业报,都得著消灭;这五无间的罪,虽然是犯得极重,动经亿劫,还不能够了、不能够出的重罪,承了这临命终时间,他人给他称念佛名,在于这大罪中的人,也渐渐的会给他消灭起来了。

﹝释﹞倘若有人临死的时间,家人都给他念佛,人越多,功德越大,不但是死人得大利益,就是活人,得到的利益也很多的。因为死的人,一提正念,便可以不落邪思了,这样大的五无间罪,尚且要消除,何况一些小狱的余报呢!不但消罪,也许神识超升,可以往生极乐。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解﹞「何况众生能够自己称名,自己念佛呢!这不但是获得的福德无量,简直还可以消灭无量的罪。」

﹝释﹞他人代念有这样的功德,何况自己念呢!因为临死的时间,能够决心念佛,应验要比平常胜过百倍,可以往生净土;但是,不是平常时间用功念佛,临死的时间,那里还有这样的功夫和决心呢?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解﹞佛答地藏菩萨问,校量布施功德因缘差别的事。这是本经的第十品。

﹝释﹞修万种的功德,以布施为第一,布施是救度众生的出发点,是成佛惟一的资助。总之有大功德就是了,还何必再校量呢?因布施也有三种分别:一是用财布施;二是用法布施;三是用无畏的事理去布施;所以就要分别校量了。施财,只得到享天福的报应;施法,法有世法、出世法二种,也有深浅;施无畏,有事无畏、理无畏二种,也分深浅的。但是无论你做那一种,倘若不将所有布施的功德,去回向法界众生,这功德都是小的了。而且做了布施,不能将这功德牵缘在心里,要这样想,这本来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福报不福报,都不希望的,这就是毕竟可以成佛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解﹞这时候,地藏菩萨大菩萨承了佛的威神,从座位上立起来,到佛的前面,胡跪著合了掌,对佛说:「世尊!我观看业道里的众生,较量布施的事情,有一生受福的,有十生受福的,有百生千生受大福报的,这里面的事情,是甚么样的?唯愿你世尊,解说给我听。」

﹝释﹞我们在业道里的众生,无论你做那一种事,都有业跟著的,一是黑业,一是白业,黑业是做恶事,白业是做布施等善事。但是布施有轻重,受福也有大小的,所以要叩问佛了。地藏菩萨并不是真的不晓得,不过他慈悲心切,为我们众生代问罢了。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解﹞这时间,佛告诉地藏菩萨说:「吾今天在这忉利天宫,一切众会的地方,来说这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的轻重,你应该当心的听,吾给你说。」

﹝释﹞佛当著法众这样的说,是表示一种很尊重、很紧要的一件大事,使在法会的大众,更加注意。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解﹞地藏菩萨对佛说:「我疑心这等事情,很愿意要听你说!」

﹝释﹞因为菩萨正在疑心这一等事情,自然罢不得立时叫他解说明白,还有不愿意听的么?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解﹞佛告诉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世界,各国的国王,以及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一等,倘若遇著了最下一等的贫穷的民众,乃至于癃、残、喑哑、聋子、瞎子,像这样种种肢体残废、不完全的一等人。

﹝释﹞国王能够做发心布施的事情,就可以救济许多人了;宰相大官等,都同万民的父母一样,应当有抚恤贫民的良心;还有王族的刹利、净行修道的婆罗门,以及闲居享福的富家子弟等人,这都是应该做布施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般享福的人,都是前世做布施修来的;像这驼子、哑子、痴子、聋子、瞎子等等,肢体不完具的残废者,因为他们前生只贪自己享乐,不肯布施贫穷残废,见人家做布施,还要讥笑,使人家不信,所以现在得到这种苦报应。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解﹞「这国王、大官一等的人,要布施的时间,倘若能够具足了大慈悲的心意,自然肯屈尊就卑,降下自高的心,含著慈悲的笑容,亲手的、普遍的去布施;或者差使用人代去布施,也要叫他用了和软的说话,去安慰他们。像这国王一等的人,所获得的福利,像布施了恒河沙数佛的功德和利益,还要加一百倍哩!

﹝释﹞这是佛教我们行布施时的方法。凡是布施,从自身的慈悲心、怜愍心发出的,这方才是真正的布施,也方才肯降下尊贵的品格,去迁就下贱。内存慈悲心,外现慈悲相,含著笑容,一些不吝惜的亲手去布施;或在别的地方叫用人去布施,也要叫他不可骄傲,看轻人家,终要用软话去安慰他,这就可叫做善法施,所以功德就重大得了不得!或是自己本来不愿意的,被人家劝募强捐的,那功德就轻,就小得很了。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解﹞「为甚么缘故呢?因为这国王一等,能够对于这最贫贱一辈,以及残废的人,发出很大的慈悲心,所以得到的福利能够像这样的,百千世的中间,常常得到七宝具足,何况衣食等,自然受用不尽了。」

﹝释﹞布施虽然以慈悲心为主,但是也有缓急的分别,譬如我布施身体健全的贫穷者,当然要布施身体残废的孤独者。钱多的人,布施得多,钱少的人,布施得少,但是心一样的慈悲,所得的功德也是一样的。有一种只求慈善名望的人,不注重实际,见了贫穷下贱的人,任意呵骂,不加怜惜,这种人钱虽花得多,福就获得很少了。

首页34567891011121314151617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