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吃出自然 吃出健康──健康身心 从茹素开始

发布时间:2020-03-19 11:17:46作者:经藏网

  吃出自然.吃出健康(上)

  ───健康身心.从茹素开始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于素食可能都会有许多问题,很多时候都有信众向我提问,诸如:学佛是不是一定要吃素?上座部或南传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出家人和西藏的出家人为什么不吃素,而只有中国汉地学佛的人要吃素?三净肉是什么意思?学佛的人是不是可吃三净肉?吃素是不是有功德?吃素会否营养不足?等等问题。接着昨天戒杀放生的话题,顺便在此一并略作回答,希望能对有心学佛、茹素的人,提供一些正确的观念。

  佛陀制戒与三净肉

  佛陀在世之时,起初弟子们都不是全素食,因为他们都是乞食的,他们居无定处,到处云游弘法。在佛陀成道三个月后,佛陀的弟子很快增加到六十多人,这时佛陀对弟子们说∶「为了芸芸众生的善益,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你们去弘法吧。」就这样,佛陀的弟子们以行乞弘化的生活足迹遍布了整个印度。

  所以佛陀在饮食方面所制的戒律是∶乞食时不论贫富,乞到什么便吃什么,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不能挑食,要以平等心来接受所有的供养

  后来卫舍离的西合将军,是耆那教的一位大居士,要想拜见佛陀,由于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所以耆那教的教主大雄不许他去,他三次请求都被拒绝了;于是这位居士就不再请教大雄,直接来到佛陀跟前,一再恳求归依佛陀;慈悲的佛陀同意了,但是对他说∶「归依佛教后,你要继续尊敬供养你以前的师父,耆那教的教主。」于是这位西合将军就请佛陀到他家里应供。

  当耆那教徒听到这件事后,在佛陀到将军家应供的那一天,就在卫舍离城中要道上高喊∶「西合将军屠杀了一只很大的生畜来供养乔达摩,乔达摩知道这是为他而屠杀的,可是他还要去应供,所以这样的业要记在他的名下。」其实西合要准备什么样的饭菜,佛陀并不知道,这只不过是耆那教徒对西合离开耆那教而归依佛陀的一种不满,故意中伤佛陀罢了。

  于是自始佛陀就制定了「三净肉」(注)戒∶当有人供养肉食时,乞食者应当观察,.此肉是不是为我而杀?我有没有看到杀生?有没有听到杀生?如果不是,就可以接受。

  直到今天,南传上座部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僧人仍然奉行此戒。佛陀制这一条戒的本怀,是出于对一切众生慈悲,不愿意伤害一切众生的性命。所以,即使是南传僧人,如果有人为了贪图口福而要居士供养他肉食,这也是犯戒。

\

  为什么佛陀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呢?因为如果挑食,一定要食素,将会令供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和负担,同时乞食弘化的生活也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佛法的弘传。《经集》中提到,一次,佛陀在乞食时遇到一位婆罗门,他问佛为何食肉,肉是不净的。他的意思是说,食肉的人有过失。佛陀答道,有过失的是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如犯五戒,行不善,或在道德上有问题的人。佛陀表明他的观点,真正有过失的人,是那些在道德上有问题的人,而不是食不食肉的人。佛陀所遵循的是中道,不走极端,他所制的饮食戒律,是因应当时的客观环境而定。

  而从佛教的慈悲精神来说,不食肉是出于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因为食肉间接地助长了杀生,所以佛弟子不食一切众生肉。

  素食的起源

  到了公元四、五世纪时,在佛教内部兴起了食素运动,不食众生肉的思想日渐被提倡。如当时出现的大乘经典《涅槃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央掘魔罗经》等,还有《梵网经》与《首楞严经》等。这些经典当中都有明文指出不得食一切众生肉。《涅槃经》中迦叶菩萨问佛∶「云何如来不听食肉?」佛言∶「夫食肉者,断大慈种。」迦叶又问佛∶「何故先听食三净肉乃至九净肉?」佛告迦叶∶「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也。」《梵网经》云∶「若佛子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佛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大乘入楞伽经》更进一步从因果转回的理论上阐明了食肉的过失。经中指出,众生从无量劫以来,流转于六道轮回,生生死死,轮转不息,曾经都是父母兄弟,夫妇眷属,乃至亲戚朋友,如何忍心杀而食之。由此可见,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后,很多僧人也开始奉行素食。原因是大乘佛教提倡菩萨道思想,以慈悲为本,所以不食一切众生肉。以上这些经典的译出,为素食在中国的兴起奠定了理论根据。

  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时,初传来的大都是小乘经典,由于戒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僧人食肉,而且由于印度的僧人不以素食为主,来到中国弘法的印度高僧大德自然也是非素食者。所以起初,中国的僧人与他们来自印度的师父一样,也都不是素食者。所以沈约在《究竟慈悲论》说道:「昔《涅槃》未启,十数年间,庐阜名僧已有蔬食者矣。」这也就是说,在《涅槃经》还没有传来的时候,中国的僧人大部份是食肉的,但其中也有一些僧人已开始素食了。

  吃出自然.吃出健康(下)

  ───健康身心.从茹素开始

  梁武帝《断酒肉文》

  僧人素食主要是受到儒家仁慈与孝道思想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僧人不少都是蔬食布衣者。如《孟子.梁惠王》上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是表示仁慈。其次,根据儒家的孝道,当父亲或母亲去世后,子女要服丧。服丧期间断一切肉,蔬食布衣,以表孝道。

  佛教受儒家的影响很大,所以这时已有许多僧尼奉行,如道安、慧远等高僧都是素食者。据日本学者诹访义纯的统计,《高僧传》正续中总共记载四百九十七名高僧,其中有六十八名是素食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三。在此六十八名素食者中,有外籍僧人三位:印度中天竺译师求那跋陀罗、高昌僧遵及月支经师支昙。其中求那跋陀罗在出家前就已是蔬食,而另外两位是在出家后素食的。而《比丘尼传》中共记载九十五位比丘尼,其中素食者三十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

  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 )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于公元502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即位,于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四月八日从戒行精严的慧约法师(公元452-535 )受在家菩萨戒,并常自称「菩萨戒弟子」,于天监二十七年(公元528)在台城北建同泰寺(武帝私寺),曾三次舍身为僧,后被大臣赎回。梁武帝有感于大乘佛教的菩萨慈悲思想,积极提倡素食,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从此,素食就成了中国僧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与美德。中国僧人不仅把它保存了下来,而且大力倡导和发扬光大。

  饮食的反省、认识与选择

  素食并不是佛门的专利,只有佛弟子才会食素。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己的饮食开始反省,对蔬食和肉食开始有了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世俗人士开始将食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在重大的祭祀活动的前夕,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认同,莫不尊行。可见「茹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高尚地位。所谓「净其身」,意与「仁」同,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见有生命之物,怎忍杀而食之。所谓「清其心」,意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如《吕氏春秋.本生》篇说:「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人们开始清楚地认识到,纵欲不仅有损身体,而且还是导致昏聩,以致一切灾殃的根源。中国民间一直流传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真切地体现了这种深刻的思想。根据历史考究,原来夏王桀是在乙卯日被商汤所灭的,而商纣是在甲子日灭亡。他们均是由于穷奢极欲,以致昏蒙而灭亡。所以后来的诸侯便在这些日子斋戒修心,节俭寡欲,以示警惕。民间也纷纷效仿,后来即演变成「朔望斋」逢每月初一、十五日吃素。

  说到「斋」和「素」,原本是两回事。吃「素」是指普通人日常饮食中不吃动物性食物,只吃蔬食或植物性食物;而持「斋」,是指佛弟子过午不食,只能在中午以前进食,除不吃动物性食物外,还包括「五辛」(大蒜、小蒜、阿魏、慈葱、茖葱),因这些食物吃后会引起口臭或刺激神经。佛教认为修行人午后应禁食,否则身心就不够清净。现在一般人都将「斋」和「素」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有分别的。

  茹素净心.有益健康

  按照中国的古老传统,人们不应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吕氏春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所采取之服药补阴阳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唯有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不仅适合于中年肾亏,也适合于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其它亏损病症。明代儿科学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中再三倡导学习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认为素食可以使人的体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西方科学理论对素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从营养学、医学的理论出发,对动物性食品、谷类及蔬果类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发现素食不仅可以充分地提供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去除了动物性食品所带来的多余胆固醇等有害健康的因素。人们发现肉食和过量饮酒会为身体带来心、脑血管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等诸多病症,而坚持素食则几乎可以完全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并对这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调查还发现素食者比肉食者不仅在身体上更加健康,而且在生理上更能适应外在恶劣的环境;素食还是提高智力,培养良好心境,有益美容的饮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素食、选择素食,他们逐渐认识到,素食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动物、环境和生态平衡。素食在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能够让人们获得身心的净化。

  结语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饮食早已不再是只求裹腹,美味精致而富营养是最基本的要求。今天,站在「同体共生」的思想上,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它生命。同时,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地球、其它星球,甚至外层空间。人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生命,珍惜资源,减少染污的重要性。为此,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饮食的观念。于是,天然纯净素食,成为21世纪饮食新潮流。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素食文化越来越受到推崇,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

  所以,素食不限于宗教因素,而是人类明文进步的表现,其中的环境保护和爱护生命的意识,体现出人性中的仁慈与美善。因此,素食不但可以吃出自然、吃出健康、吃出美丽,还可以吃出文化、吃出聪明、吃出智慧;新一代素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注:

  以下十种肉,僧人是不能食的:人肉,原因很显然;大象和马的肉,因为这两种物尊贵;狗肉,当时人们厌恶它;蛇,狮子,老虎,貂子,熊和土狼的肉,因为古代人认为,吃这些凶险种物的肉,可能会遇到其它种物的攻击。当然这些都是佛陀随顺当时的习俗而定的,并非佛教所特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