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
发布时间:2020-03-16 16:54:50作者:经藏网净土法门?为一切诸法之归宿,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如来一代圣教,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
千经万论,极口指归净土,十方诸佛共赞共扬弥陀极乐,诸大菩萨,历代高僧大德,亦复共赞共扬西方净土,净土世界乃法界众生之归宿。
如来圣教,统摄诸法,一切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成证菩提,全靠自力,绝无他力摄持,若欲证成果位,极为甚难。
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与自己信愿念佛至诚,感应道交,如此,自力与他力,相辅相成,异曲同工之妙,双管齐下,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恼迷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悲愿力,即于现在接引往生西方,既然得生彼佛国土,必证成无生法忍。
若已证悟者,可直登上品莲华;未断惑者,往生彼国,绝对永不退转,直至成就佛道,是故,净土法门者,百千万劫难遭遇,岂可疏忽之!岂可弃之而自愿不往生!自甘堕落,沉沦三界六道乎?
净土法门?广大无边,统摄群机,可造就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可下化无量众生,至始至终,总摄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根与钝根全收,上自诸佛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总持于净土法门,无内无外。
净土法门者,正能演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开导迷妄众生,因而觉悟,免受轮回大难,是故,九法界同归净土,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俱阐。
拙衲如本有鉴于此,在因缘成熟之际,特意发起写此『净土法门』之书,愿尽棉薄之力,做个如来使者,愿与十方诸佛共赞共扬净土法门,让沉迷五欲六尘之有情,有此因缘,得闻净土法门,因而有所猛然觉悟,痛念生死苦,轮回可惧。
于是,皆能提起勇猛大道心,誓愿求生净土,果断念佛,以『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宗,广修无量福德因缘为助缘,断大生死流,同登极乐国土,亲听弥陀说法,早证无生法忍,然后,倒驾慈航,成愿再来,广度众生,圆满福慧,共成佛道。
『净土法门』之书,前后分为八个纲目,将净土法门之法义,有组织,有体系,分类而写成。
如本智慧浅薄,业障深重,心有意而力不足,亦然无法总摄净土法门之义,实有愧对三宝!愿将虔诚恳切之心,以『净土法门』之书,奉献给诸大善信,诸位大德,共沾法益,同登极乐,共证菩提,圆满佛道。
--------------------------------------------------------------------------------
ΔΔ何谓净土?何谓秽土?ΔΔ
何谓净土?所谓净土者,即是圣人所住的国土,因为这种国土没有五浊恶世的垢染,由勤修清净行乃至一切善业,所得之安稳果报住处,自由自在之处,清凉极乐之处,无束无缚之处,中道(梵语madhya=ma-pratipad)之处,纵横自在之处,寿命光明永恒之处,三明(梵语sad adhijnah)之处,究竟解脱之处,远离生死轮回之处,圆满无碍之处,菩提岸之处,是名净土。
换句话说,因修清净业因,所得的清净业果,种什么因,是必然得什么果报的,这一连串的因缘果报,是构成净土的展现,我们欲得净土的归宿,必须修净土的正因,方能达到净土的彼岸,在观无量寿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说,往净土必须勤修净业正因,凭此净业正因,方得生于彼佛国土,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勤修净土法门者,若能依观无量寿经所显示之法要而修者,必能往生净土,此十一种法要是圆成净土的正因,有此净土正因,就能成就庄严的净土。
过去无量诸佛皆依此净土正因,而成就庄严的净土,现在诸佛也依此净土正因,而成就庄严的净土,未来诸佛欲成就净土,亦必须依此净土正因而庄严净土。
三世诸佛皆依此净土正因成就庄严净土了;诸大菩萨欲得庄严净土,亦不能例外,也同样要依此净土正因,来庄严净土;历代高僧大德若欲成就净土,也必须遵循这净土正因,来庄严净土。
我们是沉沦生死的凡夫众生,无智无德无行,没有超然的大智慧与福德力,怎能开辟更究竟之法呢?何况佛法是究竟之法、不二之法、圆满之法、实相之法、中道之法、恒古恒今之法;佛法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新的,始终一如,不变不异,无惑无动。
佛法如大海,我们所了解的佛法,如大海中的一滴海水而已!诸佛之智慧(梵语jnana),尽虚空?法界,无处不包,无处不容,概括无余。
十方诸佛乃是圣中圣,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因此,我佛门弟子,若能依此十一种净土正因而勤修,必得庄严的净土,假使要问为什么能得成就庄严的净土呢?理由很简单,当下就是:种净土因,得净土果。
何谓秽土?污秽的国土,即凡夫所住的娑婆世界。也就是说,凡夫因为有贪欲、嗔恨、愚痴、贡高我慢、虚诳诤斗、嫉妒心、疑心、邪说纷纭,因而烦恼丛生,身心逼迫,造无量业,由共业与不共业(梵语avenika-karman)的累积,因造恶业所感召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秽土的世界。
秽土的世界,就是造恶因,所感应的污秽的世界,凡夫所住的世界,就是这种浑浊不堪的世界,这种难堪难忍的世界,常有饥馑疾疫,世界战争,因而带来刀兵劫难,苦不堪言。
佛陀很慈悲的说出我们这个秽土世界,叫做五浊恶世,何谓五浊恶世呢?分别叙述如下:
△ 一者命浊▽
何谓命浊(梵语ayu-kasaya)?所谓命浊者,就是在住劫中人寿由二万岁的时候开始,世界便渐渐浑浊而不净起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浑浊不净,众生越起杀盗淫妄,起贪嗔痴,造无量业,尤其是在末法时代的今日,更是浑浊不堪,所以叫做浊。命浊就是众生因烦恼丛集,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之义。也就是现在逢值减劫之际,寿命短促不长。
△ 二者众生浊▽
何谓众生浊(梵语sattva-kasaya)?所谓众生浊者,就是世人造作恶业,身心不净,不通达义理,因而水沉三界,枉受生死轮回之苦。
△三者烦恼浊▽
何谓烦恼浊(梵语klesa-kasaya)?所谓烦恼浊者,就是世人贪于爱欲,心无止尽的攀缘于五欲六尘,沾染尘欲,人与人之间,彼此为了名闻利养,互相不礼让,因而引发嗔怒诤斗,虚伪诳傲,毁谤挑剔,徇私谄媚,攻讦不已!心地无法得到安宁,得到和谐统一,受到外尘外欲所支配,不得自在,痛苦万千,犹如台风之下的浪潮,永无止息,心之烦恼,亦复如是。
△ 四者见浊▽
何谓见浊(梵语drsti-kasaya)?所谓见浊者,就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浑浊,思想观念不是走入唯物论说,就是走入唯心论说,偏激极甚;又有主张一世论、二世论、或无神论、神权论等等之邪说邪论,致使人类思想走入邪知邪见的巢臼里,断人善根,于是乎无法遵奉正道,以求的解脱生死,证悟菩提。
如此的沉溺在见解上的错谬,观念上的弊病,无法正知正见,对于人生观与宇宙观迷惑所困,不能洞彻实相,是名为见浊。
△ 五者劫浊▽
何谓劫浊(梵语kalpa-kasaya)?所谓劫浊就是生于当今末法时代,众生根性日益恶化,造一切恶业加深,五逆十恶频频而出,家与家不合,社会与社会不和,国与国不和,世界与世界不和;因此,带来利害冲突,因果循环,发动流血事件,国家暴乱,卷起恐怖的战争,人类所带来的灾害,饥馑疾疫刀兵等等,相继而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永无安宁之日,是名为劫浊。
△ △净土法门是学佛者的归宿▽▽
净土法门,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如来一切圣教,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普纳众流,亦如太虚,?含万象,尽法界众生,无一人不摄其中,尽法界诸法,皆由此得其实际,释迦如来一代时之教之特别法门,十方三世诸佛之总持要道。
圣教净土法门,是释迦教主大慈大悲所演畅之法门,乃金口所宣,十方恒河沙诸佛所共赞,诸大菩萨流通护持,辗转无尽,为普度圣凡之教,让芸芸众生出离苦海之宝筏,乃至诸大菩萨也一致导归净土,以期圆满佛果,作究竟大丈夫;如历代诸大菩萨有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大菩萨绍隆净土法门。
及历代高僧大德有慧远大师、智者大师、少康和尚、善导大师、永明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等高僧大德,一致弘扬净土法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
有此大功德大利益可得,能永超三界(梵语tray=o-dhatavah),断生死免轮回;净土法门,是我们沉沦苦海之辈的归宿。
自从如来圣教传来中国之后,念佛亲证三昧者,及现在得道而往生者,与具足烦恼,仗佛慈力,得以带业往生者,多得枚不胜举。
若我佛门弟子,但见阿弥陀一佛,即已?见十方诸佛;但生西方极乐一土,即以?历十方佛土,何以故?即一即多,无二无差别故。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若生彼极乐国土,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自然了解一切诸法,速证菩提,永不退转,直到成佛,是故,往生净土是学佛者的归宿。
念佛法门,其功德殊胜,能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能除却无量恶业,转堕为升,化险为夷,清净三业,得入禅定(梵语dhyana),命终则能蒙三圣接引,是故:
佛藏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宗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蕅益大师云:『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上自诸佛,下至诸大菩萨、高僧大德,皆共赞共扬共证净土法门的实例,为我辈沉沦者所依怙,所归宿。
净土法门之义理极为深广,能深能浅,迷悟有别,染净有分界,是故,净土法门的层次,就有四种不同的境界,按照个人修证的历程,所感召的净土就有所差别了,现在就将四种净土的层次,分别叙述如左:
△ 一者凡圣同居土▽
何谓凡圣同居土?所谓凡圣同居土者,是指凡夫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居住的国土。也就是凡夫与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但立场不一样,凡夫(梵语prthag-jana)居此国土,是业力所驱使,随业力感召的国土,是无可奈何的国土,是不得自在的国土;圣人(梵语arya)居此国土,能乘此愿力自在,是来度众生的,无束无缚,具足三明六通,光明无碍,度化无量众生,纵横自在。是故,此土称为凡圣同居土。
△ 二者方便有余土▽
何谓方便有余土?所谓方便有余土者,是指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二乘就是声闻与缘觉,二乘的圣者,证悟偏空涅槃,不复度化众生,因此,住此涅槃中,尚未证悟中道法,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梵语samsara)如怨家,不能体悟生死与涅槃,不一不二之不二法门。
所以,住于方便有余土(偏空涅槃)中,佛陀比喻这方便有余土, 如同化城一般,尚未究竟,亦须更上一层楼,证悟不二法门、实相法、中道之法,方为究竟,所以,二乘的行者以他的修证果地来说,就住于方便有余土中;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也有他的果地,他亦住此方便有余土中,是故,称之为方便有余土。
△ 三者实报庄严土▽
何谓实报庄严土?所谓实报庄严土者,是指佛的报身与登地以上的菩萨所居住的国土。因为佛已证成无上菩提,福慧圆满,万德庄严,佛拥有的报身,所住的报土;同时,为度化诸大菩萨所现的实报庄严土,令诸大菩萨发大勇猛心,直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登地以上的菩萨,亦称为法身大士,此等菩萨已证得法身之果位。因此说,佛的报身与登地以上的菩萨所住的国土,称之为实报庄严土。
△ 四者常寂光净土▽
何谓常寂光净土?所谓常寂光净土者,是指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亦称为大般涅槃,佛已证成法身圆满,实相本体皆具足,住于究竟寂灭的法性中,是故,称之为常寂光净土。
在修行的历程,净土的层次就有如上的四种,按各人的修证境界,来肯定各人的净土层次。
我们凡夫众生未证成果位,就居住于凡圣同居土;声闻(梵语sravaka)与缘觉(梵语pratyeka budd=ha)二乘,就居住于方便有余土;登地以上的菩萨,就居住于实报庄严土;诸佛就居住于常寂光净土。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乃十方诸佛之所共同赞叹,共同阐扬,共同证悟,共同居住之处;诸大菩萨摩诃萨,亦然共赞共扬共证净土法门,共居净土;历代高僧大德,亦然共赞共扬共证净土法门,共居净土;我辈沉沦众生,欲得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欲得究竟自在光明,得证无上菩提,欲与诸佛菩萨,历代高僧大德,共入不二法门,同出一辙,也同样修此净土法门,即可成就道业,圆成佛道。
△ △千经万论共指西方一条▽▽
净土又可分为广义的净土,与狭义的净土两种;广义净土是指十方诸佛证得圆满法身,所居住的常寂光净土而言;狭义净土是指十方诸佛为了化度无量众生,因而示现变化所成的庄严净土,这种庄严净土是有国度性的,有区域性的。
这种区域性的净土,譬如有:东方琉璃世界,有药师佛在彼世界教化彼国众生修行;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彼世界教化彼国众生修行;南方有世界,佛名日月灯佛,彼佛在彼世界教化无量众生修行。
如此类推,十方世界即有十方诸佛,十方诸佛教化十方世界众生修行,有区域国度性的示现变化,这种净土,我们称之为狭义净土。
大圣佛陀一代圣教,在各大部经典,演说甚深佛法之后,皆回向西方极乐净土,让大地一切众生,修行有个方向,有个动机,有个安稳的归宿。
譬如华严经十大愿王,最后亦回向西方净土,佛说阿弥陀佛经、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楞严经、文殊般若经、大集经、往生论……诸经皆阐扬净土法门,最后导归西方净土。
令一切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不会有所仿徨,徘徊无主,莫衷一是,因此,粗言细语,概归净土法门,总摄诸法导归净土,佛陀这一番大慈大悲的演说净土法门,不论是实教或权教,点点滴滴的教化众生,无非令众生能离苦得乐,破迷启悟,转凡入圣,由生死的此岸度过解脱的彼岸。
净土法门在层次上不齐,高则不可测,深则无底,净土法门唯有诸佛方能透视了知,九法界的有情亦然如聋如哑,不能究竟了知净土之始终,可见净土这法门,实在甚深至甚深,是故:佛陀在仁王护国经曾经有说过一段经文,表明净土法门至为甚深,所以净土法门无弟子问佛,佛自说净土法门,因为净土之法,甚深不易入门故,因此,弟子无法问起,佛于是乎,无问自说,现在分别将经文阐述如下:
仁王护国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正如此意,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但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所以只称为三贤,或称地前菩萨;我们要明白,三贤位已经断了见思惑的贤人,尘沙惑未断,亦然尚未证入法身,故不可称有净土可言,还是住在果报中。
十圣位者,就是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萨,叫做十圣,或称为地上菩萨。此等菩萨已证得法身慧命,断了见思惑,也断了尘沙惑,尚未断根本无明,处于菩萨果报中。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有佛一人居净土,就是这个意思。又因为诸佛已断了见思惑、断了尘沙惑、断了根本无明、三惑已了办、生死当下解脱,证成圆满法身,二谛融通三昧印,不偏不依,无惑无动,成就大丈夫(梵语purusa-damya-sarathi),人天导师(梵语sasta devama nusya=nam)、佛、世尊。
十方诸佛所证悟的甚深境界,难思难量,世间之人共同测度不能了,若欲知佛之境界,佛陀在华严经有如是比喻,现在将摘录如下:
华严经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华严经云:『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若能通达诸法性,于有于无心不动。』
华严经云:『真如离妄恒寂静,无生无灭普周?,诸佛境界亦复然,体性平等不增灭。』
华严经云:『法性无作无变易,犹如虚空本清净,诸佛性净亦如是,体性非性离有无。』
华严经云:『法身(梵语dharma-kaya)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为化众生故,示现种种形,于诸蕴界处,未曾有所着。』
诸佛已彻底圆满证悟,中道法、不二法门、实相法、一乘法、乃至一切诸法,佛已于无量劫前修证圆成,是故,诸法尽通无余,万行具足。
大般若经云:『菩萨(梵语bodhisattva)若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今天所学的净土法门,通常指求生西方净土为主体,这也是中国佛教乃至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北传佛教国家所共同的趋向;往往忽略了广义净土的阐扬,有关这点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演变,众生根基劣钝,在时空辗转中,众生的共业却形成了,这股狭义净土的潮流;也就是说,只懂得现在求得往生西方净土的观念而已!不知道在现生当中,立下大愿,以求得解脱(梵语vimoksa),现生证悟涅槃,圆成菩提,此辈之学佛者,稀少甚稀少矣! 大圣佛陀曾于佛经有记载一段经文,叙述如下:
大集经云﹕『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
由此可见,念佛(梵语buddhanusmrti)法门实在是末法时代,不可或缺的修行法门,当下一刀见血,直指人心,是为无上法药,不愧是大快人心;可见世尊的大慈大悲,具有大智慧,有远见,当下在三千年前,就为末法时代的众生演说净土法门,为众生铺路。
在当时正法时代,就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听了净土法门,因而得大利益;在像法时代的众生,也同样得到净土法门,因而得大利益,其数多得不可称不可数;今日末法时代的众生,也蒙受净土法门的大利益,各个依净土法门而修证,可得度生死。
净土法门,正是末法时代,最为契机的法门,度生死脱轮回的法门,三根普被的法门,逢值末法时代,能够得闻净土法门,心生欢喜,无有疑惑,信心不退,此人乃于无量劫已曾亲近诸佛,已广修无量福慧,于三宝中常精进学佛念佛已久。
是故,今生得闻净土法门,不退不失,信心不退转,此人难能可贵,世所稀有,所以,佛陀在经典里很详细的记载一段经文,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佛藏经云:『往昔若无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才有因缘闻此义。』
由此可知,净土法门具有相当殊胜的因缘,愿我辈学佛行者,莫错过此大因缘、大利益;甘愿看别人一个一个往生净土,自己却留在生死的彼岸,受尽三界火宅之煎熬,常受焦灼,不休不停,不罢不止!
世尊(梵语bhagavat)大悲垂慈,告诉我们说,三界是苦难处,是众生造业之处,同时,也是受业力牵缠受一切苦处,极不安之处,于是佛在法华经有如是记载﹕
法华经﹕『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炽不息。』
三界轮回,六道往返,实在够苦啦!不可以再犹豫不决,若犹豫不决下去,会因此断了自己的善根,人生学佛的机会不太多,机会一失,百千万劫难遭难遇。
是故,要多加珍重,提起菩提道心,痛念轮回之苦,真为生死(梵语samsara),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与西方圣贤为伴为侣,共证无上菩提,是名为幸。
综合上面所说,如来一代圣教,谈空说有,说五乘法、三乘法、二乘法、一乘法,乃至一切佛法,最后,佛陀皆一一的导归西方净土,让大地一切众生,有个目标、有个终程、有个理想的归宿。
因此,如来(梵语tathagata)统摄一切经论,共趋净土于一辙,历代弘宗演教之高僧大德,演说佛法之后,亦然回向西方净土,是故:
高僧大德云﹕『千经万论不须标,共指西方路一条。』
△ △伟哉四十八愿▽▽
伟哉!伟哉!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度众生的由来,乃系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于无量阿僧祇劫前,当法藏比丘时所发的弘愿,这四十八个大愿一发完,当下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身,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现在将阿弥陀佛成就四十八愿的因缘由来,叙述一番,普令修净土法门的诸大善信,诸大德们,对阿弥陀佛有个正知正见,同时,对四十八愿的由来,也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惑无动,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阿弥陀佛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曾经当过国王,正好当时有一尊佛出现在人世间,佛的名号叫做世自在王如来,此尊佛在当时绍隆佛法,兴盛无比,度化无量菩萨,无量人天。
当时的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法喜充满,得未曾有,于是发大菩提心,欲行菩萨道,放弃国王的尊荣,舍弃五欲六尘的享受,因此,割爱辞亲,识心达本,解无为法,作大沙门,于是,世自在王如来为国王剃度,法名叫做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于是,顶礼佛足,向佛右绕三?,长跪合掌,向世自在王如来发大誓愿:
『希望大圣世尊慈悲,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于是,世自在王如来,即为法藏比丘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全部应现给法藏比丘睹见;此时此刻的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的一切庄严国土,皆悉睹见。
得法受益的法藏比丘,更发起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那时候,彼佛之寿命有四十二劫,应化众生,法藏比丘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也就是说,综合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如法而修行。
一切因缘成熟,法藏比丘,向世自在王如来稽首礼足,绕佛三?,合掌而住,于是发大慈悲心,立下甚深宏愿,法藏比丘白佛言,唯愿佛陀慈悲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以下就是阿弥陀佛无量阿僧祇劫前,当法藏比丘时,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每一个大愿都充满大悲心的流露,最后,四十八大愿都一一圆满成就,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也同时圆满成就,功德难思难量,现在完全恭录如左,供给诸大德、诸大善信,共研共参,四十八大愿如下:
第一大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梵语naraka)饿鬼(梵语preta)、畜生者(梵语tiryagyoni),不取正觉。
第二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第三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第四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第五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第六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七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第八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第九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第十一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第十二大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三大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第十四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梵语sravaka),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第十五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十六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第十七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乃至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逐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一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二大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三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四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五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六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七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胜,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九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一大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二大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第三十三大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四大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五大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六大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七大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浣濯,不取正觉。
第三十九大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一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二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梵语samadhi),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三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四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五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眛,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六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七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八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无量阿僧祇劫前的前身,是当国王的身分,闻世自在王佛说法,得法喜充满,心理恍然觉悟,于是,舍弃国王的尊荣,亦舍离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的贪染,心怀着强而有力的菩提道心,欢喜踊跃舍俗出家,当大沙门。
法藏比丘智慧超群,勇哲高才,度化众生的大悲愿,穷劫欲说不能尽;当时,世自在王佛为他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之实况,令法藏比丘得闻,并一一?见,所有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殊胜与卑劣。
最后,法藏比丘将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作综合性的研究与思考,把所有诸佛剎土殊胜庄严之处,悉皆节录在自己的脑海中,经过选择与过滤,分析与组合,于是乎,综合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殊胜庄严之处,总集合在四十八愿当中。
此际的法藏比丘,观看因缘成熟,走到世自在王佛前,稽首礼足,绕佛三?,长跪合掌,向世自在王佛发大誓愿,祈愿佛陀慈悲听察:
就在这庄严的情况之下,法藏比丘发下了伟大的四十八弘愿,当四十八大愿发愿完毕之际,应时大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散发其身,自然音乐,空中赞言,法藏比丘必成无上正觉;经过无量阿僧祇劫前的修行,法藏比丘勇猛精进,道业成就,具足修满四十八大愿,愿愿皆得圆满,当下成就无上佛道。
当下成就无上佛道者,正是阿弥陀佛,这时候,四十八大愿就在此时此刻大放光明,威德显赫,展现无余;极乐世界也就在同时大放光明,响应十方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之际。
诸位广修净土法门的同参道友们!到底阿弥陀佛成就佛道之后,他的国土世界是什么名称呢?地点在何方呢?成佛以来有多久了?
有关这些问题所在,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在阿弥陀经里,已经告诉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说无量寿经里也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引录一节,供给诸大善信共参,分别如下;
佛说阿弥陀经云:『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自从成佛以来,已经有十劫的岁月,从这个世界向西方之处,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个世界存在,名称叫做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名称号阿弥陀佛,现在就于彼国教化众生,演说佛法,度化无量人天,乃至声闻、缘觉、菩萨,普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完全没有一切苦难,哀怨忧虑、恐怖悲戚;更没有地狱、饿鬼、畜牲,一切忧患、缺陷与不满,在清净的极乐世界,皆已消除无?,皆已远离众苦,唯受一切清净妙乐,身口意三业能安能稳,日日与西方三圣为伴为侣,与清净大海众菩萨为道为友,无有诸苦难,但受诸乐,所以称为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累生累劫修行,累积无量功德,庄严福慧,成就了四十八大愿所成,极乐世界空中常有天乐鸣空,黄金为地,自然有妙香之花,传?欲闻香者之处。
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都是金银、?璃、玻?所合成;楼阁也是由七宝所庄严布置。
整个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都是阿弥陀佛为化度众生变化所成,`不论是地面上殊胜庄严;水上也殊胜庄严,空中也殊胜庄严;食衣住行方面,都无欠无缺,若思食则能得食,吃多了也不会觉得太饱;若思衣则能得衣,想穿什么衣服,就有什么衣服,随心所欲;若住则住七宝楼阁,四周皆宝物,贪念自息;若行则神足通,一念则到达目的地,交通特别方便,又不会发生车祸,或空难,或翻船之灾。
极乐世界实在太殊胜了,实在够庄严!言之不尽,说之不竭,言不尽意;诸大善信,若能在看净土三经,与往生论,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与极乐世界,会明白的更周详,更透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所说,是将四十八大愿的由来,叙述一番,让诸位同参道友,对四十八大愿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至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感受。
因此,在勤修净土法门的过程,就能产生莫大的信愿,因有信愿,而得大勇猛之道心,真为生死,深信轮回之苦,发大菩提心,念佛往生净土,永超三界,但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珍重!
△ △往生净土的条件▽▽
往生净土有往生净土的条件,无因不成果;一切事业的完成,皆有它完成的基本条件,若无这些基本条件,则事业难以成就。
我们勤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欲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然须要具备往生的条件,若具足往生净土的条件,往生必成,绝无疑惑,现在将往生净土所应具备的条件,归纳为四点,分别叙述如下:
△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
六道轮回太辛苦啦!尝试过无量无边的苦难,亦然迷妄不知觉悟,实在可怜甚可怜!因此,枉受轮回,沉溺三界,永无出期。
法华经云﹕『于此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众生受苦,不以为苦,又始终吃苦,吃苦又不能觉悟,又无尽的吃苦,日日月月,年年岁岁,接踵不断吃苦下去,吃不完的苦,对凡夫来说,凡夫吃的苦永远不能毕业,叫做吃冤枉之苦!
对『苦』不能觉悟之人,又浸袭于苦的深渊,不知跳出苦海者,佛门称之为,可怜愍者、苦命儿!
世间之苦必定是苦,苦是必然的事实,谁也否定不了的实际,任凭你有多大的权力,也奈何不了苦的浸袭,你尚未证得果位,『苦』这一个字,你也无法享受特权,更无法赦免。
『苦』是世间的真相,是因缘果报的展现,是天经地义的事实,『苦』是自作自受的还报,作何因得何果的呈现,是公平的,是平等的,是理所当然的,是故,大圣佛陀于经典有如是而言:
佛遗教经云﹕『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
这段大悲心的话,可说是斩钉截铁,一针见血,苦口婆心之良言,道出世间苦的真相;纵然月亮可变热,太阳可变冷,佛说的四圣谛之大法永不变异;佛说人间众苦充满,说出人生遭遇之苦,实在就是苦,不会变为快乐,苦毕竟是苦。
佛陀曾经说过:『我如来没诞生人间之前,人间本来就是多缺陷的,美中不足的,有无量之苦紧逼迫着人,苦难始终存在人间的,『苦』的由来,是众生自作自受的果报;有佛来人间,苦还是存在的,无佛来人间,苦亦然存在的。』
苦的存在,不是我如来说苦的道理,世间才开始苦起来,更不是不说苦,就没有苦;苦不是如来创造的,也不是任何神权所能变现的,苦之由来,乃是众生造何等业因,因而所得果报呈现,是名为苦啊!
我们不要怕听到苦,怕听到苦,何尝没有苦,苦在生活点滴中,常有的事实,避不开、闪不得。
相反的,我们学佛之人,更应该认识苦,透视苦的根源所在,因而连根带拔,不留祸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要广学多闻苦的实际真相,方能彻底解决苦的祸源。
多闻苦,多听苦,透视苦、理解苦,才能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解脱苦的洪流。
觉悟苦,是学佛第一关觉悟;第二关觉悟,就是广学一切佛法,来解脱苦的流转因素;最后,洞彻生死流转之因由,于是证入涅槃还灭,转凡入圣,成就无上道业。
总而言之,勤修净土法门者,欲得往生净土,首要体悟的,就是正见人生是苦的,以苦为师,以苦为增上缘,有苦的逼迫,不是不好,是构成我们觉悟的好因缘,越苦越好,越苦越能让人觉悟,觉悟也就越深刻。
觉悟了苦,具有善根的人,当下就能发大勇猛心,流露出修行的风范,提起菩提道念,快马加鞭,为办生死大事而努力,为成就佛道而冲进,为度化无量众生而办道。
修净土法门的人,要一一透视三界无安,三界如火宅,三界如牢狱,三界如枷锁,苦不堪言,欲罢不能!于是乎,别无选择,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弥陀世尊,听闻弥陀演说佛法,早证菩提。
求生西方净土,心念要虔诚恳切,别无二心,愿佛慈悲,接引往生,速离生死;向前一步是极乐莲池,退后一步是地狱火坑,看你要前进,或是要后退,由自己择抉吧!
同时,视生死如冤家,视生死轮回如仇敌,视生死如考妣,心怀着永不欲见生死之念;因为,尚未证成菩提,生死毕竟是生死,涅槃毕竟是涅槃,是两回事;未证悟果位,不得说生死涅槃不一不二,所以,在凡夫的因地,要速证生死轮回的风险,避开生死忧苦的戕害,免受生死轮回之窠臼里。
若能如是善于观察,三界如火宅,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视生死如考妣;则道业日益渐增,求生净土之意念,也就坚强不坏不失,可望达成往生彼佛国土之愿。
在佛前发愿往生净土之际,心里应存着,真为生死而求,为发菩提心愿而求;心心思惟阿庄严的庄严法相,与忆念极乐世界庄严殊胜,则意业清净;口口念着庄严之圣号,句句分明,则口业清净;身体日日常礼拜阿弥陀佛,则身业清净;三业清净,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千即千生,万即万生。
能达到三业清净,怎能不往生呢?若不往生净土,岂非诸佛大打妄语?因此,最怕我们念佛功夫不足,忆佛功夫肤浅所致!不然的话,凭此三业大用,万修万人去,亿修亿人去,努力,努力!
发愿往生的发愿文很多,不胜枚举,在此介绍一位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那就是,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正是,他曾经作了十四句的偈颂,作为回向文,内容很恳切,言简意赅,此文古今大有灵验,有很多修净土法门的诸大善信,正在发此愿之时,见种种瑞相;或者在睡梦中,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或在命终之际,三圣亲临接引,感应的事迹,频频倍出无法具说,现在将其回向文恭录如左,供养给诸位共研共参,共回向,分别如下:
愿我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剎那中离五浊 屈身臂顷到莲池
莲华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 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 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 毕竟当来得成就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每当功课做完,或念佛礼佛完毕,乃至做一切大大小小的善事,都必须一一做回向,回向西方净土,面见弥陀,速断生死,共证菩提,还入娑婆(梵语 saha)广度众生。
若功课做完,念佛礼佛完毕,乃至做一切诸大功德,都不回向西方净土,无意念往生极乐的话,那么纵然念佛把喉咙喊破,声?满十方世界,亦不得往生净土。
若不回向净土,纵然礼佛,把头额磕破了,血流满地,亦不得往生净土。
若不回向净土,无意念求生净土,纵然所做的善事功德,广大如虚空,?满十方世界,亦不得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去不成。
何以故?诸佛菩萨,乃至历代高僧大德,皆苦口婆心,奉献我们沉溺的众生,要以殷勤的菩提道心,念佛礼佛,所做善事功德,乃至芝?之微小功德,都要一一普皆回向西方净土,于日夜二六时中,念念求生西方,恳求弥陀大悲接引,早脱生死,悟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
诸佛菩萨这番的呼吁,无非是大慈悲心的流露,深怕沉沦的众生,受大苦难,煎熬不堪,三界往返,浪迹天涯,不忍观看众生继续轮回下去,于是,一再的叮咛我辈凡夫,赶紧念佛、礼佛,所做一切大小功德之善事,应如法一一皆回向西方净土,共证菩提。
回向(梵语parinama)含有超越之义,不执着之义,此岸到彼岸之义,有目标之义;所以,回向能产生莫大的力量,能让求生净土的行者,有目标可归宿,有力量可冲劲,有超越生死之机,由娑婆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光明的彼岸,这就须要强而有力的回向功德力,引发我们往生净土,回向的力量,带动牵引我们往生净土,所有引发带动我们往生的力量,当下就是回向的力量所致。
是故,诸佛菩萨有如是呼吁,如是苦口婆心的呼唤,一再琐碎的叮咛!念佛礼佛,一切大小功德善事,应普皆回向西方净土。
综合上面所说,身为勤修净土法门者,应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痛念轮回之苦,更应从苦的深渊处,勇猛的冲出来,不掉头、不回顾!发起空前绝后的菩提道心,勇猛念佛,誓死不退,直至弥陀慈悲相迎,接引往生净土为止!不然,绝对不罢不休!不停不止!若能如此,诸佛菩萨赞叹,天龙八部护持,高僧大德嘉许,是名为大丈夫,不愧是修行者的风范。
△ 发菩提心▽
勤修净土法门者,发菩提心实在太重要了;因为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总摄信愿、慈悲、智慧;也可以说,发菩提心的当下,即统摄贯串一切如来圣教。
发菩提心之人,当下就是具备菩萨的条件,当菩萨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能堪称菩萨;问他是否菩萨?是问他是否发过菩提心否?以发菩提心之有无,来决定他是否菩萨;也就是说,是菩萨或非菩萨,其分水岭,肯定在是否发菩提心!以此来论定也。
大圣佛陀在华严经演说得一清二楚,说明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尊严!何等的难遭难遇!现在引录一节,分别如下:
华严经云:『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出生一切诸佛菩萨行,十方三世诸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
华严经云:『菩提心是善中之王,能成就无上正等觉故。』
因此可知,修净土法门的行者,对发菩提心,怎能轻易放过而不发心呢?毕竟,菩提心乃十方三世诸佛所成就的渊源,行菩萨道的原动力,造做成佛的根本因素,怎能舍弃菩提心,因而不发菩提心呢?慈悲的佛陀又说:
华严经云:『舍弃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为魔业。』
频频的道出菩提心之重要性,实在太难得了,更应该好好珍重菩提心,不得疏忽菩提心,舍弃菩提心,忘失菩提心啊!诸位同参道友们,你们说是吗?
祖师大德云:『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播种。』
上至诸佛,下至凡夫众生,发心护持菩提心,是不容怀疑的,假使要问为什么的话?理由很简单,因为发心学佛的动机,其目的在于成就佛道,既然是为了成就佛道,就必须发心行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要发心当菩萨,就应该发菩提心,当下发菩提心,就是菩萨,菩萨就是发过菩提心的人。
同样的理由,若退失提心的人,就不能堪称是菩萨,失去菩萨的身份,失去菩萨的条件。
所以说,发心要成佛,必须要做菩萨,做菩萨必须发菩提心,发过菩提心者,即是菩萨;做个菩萨的行者,要心怀大慈悲之心,观看众生之苦,如自己之苦,众生在六道轮回,如自己在轮回;具有人溺已溺,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胸襟,若能如是发大心者,方不愧是菩萨摩诃萨。
总而言之,我们有生死轮回,众生亦有生死轮回;我们有无量苦恼,众生亦有无量苦恼,不能例外,因此,要发起六道众生的同胞爱,互相提携,互相鼓励,互相普劝,共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为求生西方净土而迈进,勿懈勿怠,不达终程,愧对自己是菩萨;若达到终程,是名菩萨;故云;欲往生净土者,必须发菩提心,正如此意,无二无别。
△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是往生净土的正因,同时也是往生净土的条件;若不能念佛达到一心不乱,那么,欲往生西方净土,遥遥无期,无有是处。
『一心不乱』的境界,是往生净土根本要旨,是净土法门者所要办的大事,其层次有深浅,各人根机有差别,于是,在修证功夫上,也就有差别;一心不乱,通常可分为二种,何谓一心有二种?分别如下:
△ 事一心不乱▽
何谓『事一心不乱』?所谓事一心不乱者,即不生妄念,妄念不生,一则不乱,乱则不一,有其一心,无其乱心,名事一心不乱:又念念相续,执持名号,常忆常念,字字分明,无有二念,信心成就,名事一心不乱。
属于定门所摄,未有慧故,事上即得,理上未彻,未见道故,以暂时伏住妄想,未能破妄想,因此,所得的念佛之定,称之为『事一心不乱』。
△ 理一心不乱▽
何谓『理一心不乱』?所谓理一心不乱者,即获自本心,故名一心(梵语eka-citta)。获自本心的境界,又分为二种情况:一者了知能念所念,更非二物,唯一心故。二者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离于四句,唯一心故,此纯理观,不专事相,观力成就,名理一心,属慧门所摄,兼得定故。
换句话说,获自本心当下,闻佛名号,不惟亿念,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
又契合本心的境界分为二种:一者、即如智不二,能念之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是智外无如;所念之佛心,无有心能念于佛,是故外无智,非如非智,故名一心梵语eka-citta)。
二者、寂照难思议,真如本性,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泯;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照而常寂,寂而常照,言思路绝,无可名状,名为一心;若达此理,当下能所情消,有无见尽,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为杂乱,以见真谛故,名理一心也。
念佛(梵语buddhanusmrti)者能念到这种境界,此理一心不乱,即实相故,实相即无相,实相与无相,正等无二,当体即空故,当下即开悟本性,即念自性天真之佛,无生无灭,有空能所等相,亦复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是名实相(梵语dhar=mata?bhuta-tathata),所谓,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念佛到此境界,名之为『理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的行者,若欲求得往生西方净土,首要条件,在乎『一心不乱』,若能达一心不乱,往生净土则有生机可言,大圣佛陀在各部圣典,皆有详细的演说,现在分别节录一段经文,供养诸大善信,共研共参,分别如下:
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阿弥陀经就说得至为明显,能执持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临命终之际,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接引往生西方净土。
一日至七日,是克期取证之义,七日的期间,个人根机有差别,有利根者,有钝根者;有些人一日能念得一心不乱,有些人七日方能念得一心不乱,不能等齐;甚至有些人,七日八日九日亦无法得一心不乱的,其数之多,不可称计。
若依据菩萨修行,动经尘劫,则无穷无尽何止七日!今立下七日之期限,以末法众生修诸功德,精进实难,废弛恒易,应须克限,乃发胜心也。
精进念佛,个人根机有差别,是故,得到一心不乱的日期亦有差别,佛陀在各部经典,有时说七日,有时说十日,有时说四十九日,有时说九十日,等等不齐,其宗旨在于令众生克期取证,令众生发起勇猛胜心,以达到念佛三昧为目的,佛陀的大慈悲,为度化无量众生,广说无量法门,对症下药,其智慧无量,实在不可思议,动经尘劫赞叹莫能尽,现在引录各部经典,念佛忆佛而得成就之例,供养诸位大善知识,叙述如下:
鼓音王经云:『若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必得见彼阿弥陀佛。』
大集经云:『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现见见佛,即得往生。』
般舟三昧经云:『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梵语samadhi)中,得见阿弥陀佛。』
看了这些经文,我们的信心倍增,几乎要入一心不乱了,诸佛是真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所以,我们依如此而修而证,必得一心不乱,究竟终得自度,亦能度他,自利又能利他。
诸位净土法门的行者们!我们在修行的过程,要广学多闻,但在行门,必须一门深入,不要杂学杂修,若智慧不足,到处乱参访,盲修瞎炼,迟早会出毛病的,佛法的每一个修行法门,必须要有善知识的指导,才不至于踏入歧途,着魔着境,摧残了自己,并蹉跎光阴,虚走人生一趟,岂非甚为冤枉哉!唯愿多加珍重,是名为幸,共勉之!
前面刚说过,解门要博通,行门要一门而入,专精一门,必能得成就,所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将心系于佛号,而至一心,通达一心者,不可思议之境界当下就呈现矣!
我们念佛亦如是,专念一佛功德,若念得很纯熟,那么,与念无量诸佛功德,正等无异,平等平等,大圣佛陀在文殊般若经有一再叮咛,现在分别恭录如下:
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梵语ekavyuha-samadhi)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于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正等无异。』
坐禅三昧经云﹕『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梵语samadhi)。』
由此可见,念佛之人,只要能专注一心,提起佛号,心系念佛号,不杂修杂学,则能入三昧,悟证菩提,其功德之大,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净土法门之行者,若能如是参修,日子久后,念佛功力纯熟,自然能得自性清净,得大安乐,得大欢喜,受用无边。
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是裟婆世界的教主,他慈悲殷勤的拔众生诸苦,专说西方极乐净土法门,教化一切众生,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彼国;净土三经,所说都是彼佛国土境界实事,其修行之方法,但以念佛为主。
修净土法门者,每日早起礼佛,即诵弥陀经一卷或诵金刚经一卷,念佛与念经完毕后,面对佛前回向,发愿往生彼国,这是早上功课,晚上的功课亦如是。
每日除了这二时功课之外,于二六时中,单将一生阿弥陀佛,放在心胸,念念不忘,净念相续,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但只将一句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乃至饮食起居、行住做卧、举止动作、搬柴运水,此一声佛,时时现前,历历分明。
若遇到顺逆喜怒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佛号提起,即见烦恼当下消灭;修行之人,能明白动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烦恼,烦恼一旦灭,生死一齐了,更无别法。
念佛念到当烦恼现前,自心能作得了主,即睡梦中作得了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了主,则于病苦中能作得了主;若于病苦中能作得了主,则于临命终时,分明了了,便知去处矣,自力与佛力,至诚恳切,感应道交,一剎那间,佛即垂慈接引,永脱三界。
勇猛发心,为生死大事着想,此事不难,只要念念为生死心切,单单仅依此一声佛,再不别向寻思,久久纯熟,但将六字出乾坤,不用三祇修福慧,直超三界,永断生死,得见弥陀,听闻法音,速证无生法忍,圆成佛道。
念佛法门极为殊胜,自古至今,念佛得成就者,难以数计:
唐朝百丈禅师云:『修行以念佛为第一稳当。』
莲宗六祖延寿大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
无量寿经云﹕『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梵语avinivartaniya)。』
无量寿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楞严经云:『若众生心,亿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宝积经云:『他方众生,如阿弥陀佛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梵语avinivartaniya),直至成佛。』
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白佛言: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剎,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皆悉随彼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汝不解我意,裟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多,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国佛国土,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 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大智度论云:『有诸众生(梵语bahu-jana),谤般若,堕恶道,虽修余行,不能得出;后遇知识,教行念佛,方得解脱。』
高僧大德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其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一声佛,其福胜彼。』
统摄诸经论几许,供养诸大善信,诸位大?,广修净土法门者,若能如是正见诸佛之大悲愿,体悟净土法门之殊胜,当下勇猛发心,勤修念佛,真为生死而求出离心,念佛之际,至诚恳切,念念从心起,如是净念相续,日子久了,念佛纯熟,一心不乱,不求自得,即可呈现眼前,若欲临命终,则能自知时至,自力与佛力,相得益彰,弥陀与诸圣众,接引往生,因此,无量劫以来之生死,于此永断,超越三界,脱离苦海。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往生西方净土,以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正因,种诸善根福德为助缘;专注一心念佛,发愿往生彼佛国土,是正因,广植无量善根福德为助缘;假使有正因,无助缘,欲得往生,困难甚困难。
有些人这辈子,似乎没有种下多大的福德善根,而勇猛精进念佛,却能临命终之际,预知时至,蒙佛接引,自在往生,何以故?答:此辈念佛者,已于无量劫前,曾广种无量福德善根,亲近三宝,是故,今生似乎无种善根,但得以念佛即能往生净土,因为,种如是因,必定如是果,这是因果的展现,别无疑惑。
|
既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得生彼国,那么,要如何广植福德善根呢?如何才得以生于彼国呢?
有关福德善根,佛陀曾于观无量寿经有提及,比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等福德因缘,皆是往生净土之资粮,现生当中,若能勤修这十一法要,往生必成,莲华品位可逐渐增高,何以故?因为,用功力深,所应得之果,也就越大。
现生当中,所做的福德善根越多,在八识田中,种下的福德善根之种子也就越多,种得少,得的也就少;若整个八识田中,都充满了福德善根因缘,此人在一生当中,生活得必然相当愉快,处处如意,非常的自在快活,毕竟八识田中的种子会起现行,会浮现福德善根之念头,起心动念皆为善念,这一切的动念,会使他生活在法喜充满中,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菩萨观看众生快乐,菩萨自己也快乐,正是此意。
所以说,现生当中广种福德善根,在八识田中(阿赖耶识梵语alaya)当下就种下福德善根了,整个心田里都没有恶的种子浮现,而所流露的念头,都是福德善根之念,此人在临命终时,再加上勤念佛号,勇猛精进,为生死大业而发大心,自力功夫充足,佛力不虚,因此,自力与佛力,相辅相成,如鸟二翼,翔空自在,一剎那间,不隔毫端,瞬间蒙佛垂慈,接引往生,端坐莲花台,闻佛说法,永不退转,悟证菩提,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
总而言之,一心不乱为正因,善根福德因缘是助缘,有互相辅助之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何以得之?因为,福德善根是构成一心不乱的助缘,为了要达成一心不乱,必须广植福德善根;因此,二者之间,皆不可或缺,若缺一项,往生就有了障碍,唯愿净土法门之行者,应该有如是知,如是见,若如是知见,是名正见。
△ △念佛法门有四种▽▽
净土法门的行者,当下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又能了知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发大菩提心,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这就是显露菩提道心的见证;我们生于裟婆世界,苦难特别多,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处处皆是障道因缘,修行不易;处于五浊恶世,行道坎坷,退多进少,环境卑劣,犹如火宅。
是故,大圣佛陀,开演净土法门,为大地一切众生,阐扬西方净土,显示出净土的正报庄严,与依报庄严,苦劝堪忍众生,发愿求生净土,踏实念佛,速离浊世,莫贪染世间五欲六尘之乐,应为生死轮回之苦而精进。
念佛(梵语buddhanusmrti)法门极多,统摄经论于一极,普让净土法门之行者,有个正见认知,念佛法门可分四种,何等为四?分别叙述如下。
△ 称名念佛▽
何谓称名念佛?所谓称名念佛者,即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矣。
△ 观像念佛▽
何谓观像念佛?所谓观像念佛者,即是观阿弥陀佛形象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若心不散乱,则本性佛从而显现,如是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
△ 观想念佛▽
何谓观想念佛?所谓观想念佛者,即是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观;或想阿弥陀佛眉间白玉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辐轮相,如是从上至下,从下至上,辗转观之,观想纯熟,三昧现前,临命终时,决定得以往生极乐世界矣。
△实相念佛▽
何谓实相念佛?所谓实相念佛者,即是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续,三昧现前,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
我们佛门弟子,若能遵循此四种念佛法门而勤修,往生必成,面见弥陀,亲听法音,悟证无生法忍,圆成佛道,还入裟婆,广度无量有情。
四种念佛法门中,以称名念佛,较适应于末法众生之根机,历代祖师大德,一向皆倡导称名念佛,称名念佛易于入门故,以执持佛之名号为正行。
因为,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以名召德,名?十方,功德圆满,万行具足,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观像、参究等行,极为简易,极为直捷;发大精进心,念念忆佛名号,肯信西方阿弥陀佛,决志愿求生西,如子忆母,无时暂忘,二六时中,净念相续,持之以恒,日久纯熟,念佛三昧,自然现前,若临命终时,蒙佛垂慈接引。
称名念佛,容易实践,至为简便,不论在何时何处,皆可提起心念来念佛,让妄想纷飞之心,统一和谐,导归一心念佛,使心安住佛号中,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佛如一,无有距离,久而久之,念佛功力坚深,三昧(梵语samadhi)现前,不求自得。
念佛之法有多种,现在将之归纳于一极,念佛可分十种,此十种念佛法,总摄称名念佛之法要,让修净土法门的同道,共参共研,共修共证,共登彼岸,分别叙述如下:
△ 一、高声念▽
何谓高声念?所谓高声念者,即在妄想纷飞,杂乱不堪,神志昏沉之际,即刻振作起精神,高声念佛,当下能把妄想纷飞之心念,一棒喝止!让妄想不起,如鼠见猫,不敢吭声,静悄悄;如是大声念佛,即有收敛妄心之功,是名为高声念佛。
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于业报差别经有如是记载,分别如下:
高声念佛有如是功德,能自度亦能度他,利已利人;高声念佛,时间拉长,恐伤元气,致使喉咙发痛音哑,不可过久,妄想一止息,即转变低声念佛;一方面,也不会吵到隔壁的张三或李四;张三李四有善根就好,若无善根,我们念佛者,也唯有被挨骂诽谤之分,是故,要观看时机与场合,不得高声又吼又叫,不然的话,本想欲令妄想止息,让心地清净,反被挨揍,被挨骂,又增加一大堆烦恼,岂不是失去念佛的真义,唯愿诸大善信,能正见高声念佛之实义,其功德甚大,无法称计,难思又难议。
△ 二、低声念▽
何谓低声念佛?所谓低声念佛者,当精神散失,或劳碌疲惫之时,即可低声念佛来对治,令散失之神识,收敛统一,使菩提自性显露,名为低声念。在人多的场合可行低声念佛,方不至于吵到隔壁之人;低声念佛,念久以后,易生昏沉,易起妄念,亦可再转变高声念佛,可令妄念止息,任意调治妄想,无有定法,只要能达到妄念止息,那么,可随意高声、低声而念佛;『念佛法门』,其宗旨在于止妄,妄念止息,就是念佛之力,切记!
△ 三、金刚念▽
何谓金刚念?所谓金刚念者,指心气不适,体弱不堪,或人多场合不当,大声与小声念佛皆不便之时,可动用口唇,半明半默念,绵绵密密,历历分明,佛声在唇齿之间,心存虔诚,字字从心起,佛号从口出,声声从耳入,达成心到、口到、耳到,三到成就,自然容易入念佛三昧,别无疑惑,是名金刚念。金刚念是所有念佛法中,最易纯熟之法门,念佛之力较坚定,易摄妄想,易使心定下来,故名之为金刚念。
△ 四、默念▽
何谓默念?所谓默念者,若高声念与低声念,都不适合时机或场合,或心身疲惫不堪,或嫌金刚念也废口舌,或污秽不净之处,或沐浴便溺之际,不宜出声念佛,在此时此刻,默念即可用得到,将心系于佛号,用心无声默念,令心无妄,显露清净本性,名为默念。佛号太长不易念,默念四字佛号即可;默念佛号之时,心地照常听得一清二楚,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从闻入流,反闻自性,念念圆通,久久纯熟,自性显现,逐成念佛三昧。
△ 五、记数念▽
何谓记数念?所谓记数念者,人往往容易懈怠,为防懈怠之心,以及增长我们的念力,一串数珠不离手,念一声佛,手掏一颗数珠,念得分明,记得清楚,令心安住佛号,令妄心平息,自性显露,如是名为记数念。念四字佛号即可,不要念六字佛号,数字少好念,易入心;念在『阿』字上掏过数珠,或念在『陀』字上掏过数珠,以此念法,永恒不变,不得错乱,借此数珠来束心之法。
昼夜不断,固定功课,由少成多,日子一久,念佛功力加深,久久纯熟,无念而念,然后记数亦可,不记数亦可;若静坐养神之际,不宜掏数珠,因为手一动,意识则动,精神不能安宁,切记!
△ 六、摄心念▽
何谓摄心念?所谓摄心念者,就是以念佛之法,统一杂思妄想为一念,令妄心平息,这种念法,无论出声默念皆可,或行住坐卧,从朝至暮,随快随慢,可自行调度,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明明朗朗,从此摄心,妄念自然止息,是名为摄心念。这种摄心念,不但能去妄念,最能养神,其利益极为殊胜矣。
△ 七、静坐念▽
何谓静坐念?所谓静坐念者,就是结跏趺坐,手结弥陀印,亦名法界定印,能除一切妄想,于静坐中,心安住佛号而念佛,是名为静坐念。如果老骨硬,可结半跏趺坐即可,或端坐亦可,只要身体自然平直,不动不摇,顺乎自然;不要硬性勉强作意将身体挺直,以免火气上升,也不要缩腰垂头,易入昏沉,舌抵上颚,有津液徐徐咽下,眼皮自然垂帘,不可装作。
一切身体安坐完毕,就开始由心地下功夫,由心起念,由心耳自听,念得清楚,听得分明,由五分钟静坐起,然后再二十分钟静坐起,如是渐增时间,心地功夫,不散不乱,不昏不沉,当下可成就静坐念佛之功。
依此心念心听的静坐用功法,即可都摄六根,念佛三昧现前,全妄全真,妄真不一不二,证悟菩提自性。
△ 八、睡眠念▽
何谓睡眠念?所谓睡眠念者,就是在睡眠中,心安住在佛号上,令妄想不起,为防止懈怠,勤策自己,莫以睡觉因缘,空过一生,随烦恼之业所牵绊,造业无穷,可不慎哉!睡眠之际,以吉祥卧姿势而睡,恭恭敬敬默念圣号,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佛号,心念心听;在睡眠中不可出声,一则不恭敬,二则易伤气。
人的一生,睡眠耗去光阴大半,如此睡眠念佛,是废时利用,功效颇佳,念佛功深,必于梦中得见彼佛,面见弥陀,大放光明,亲蒙授记。
大圣佛陀于佛遗教经,有演说睡眠是障道因缘之例,对我们修净土法门之行者,有莫大帮助,与莫大的鞭策,现在叙述如下: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冤家,安可睡眠! 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并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佛陀的这一生番话,真是大慈大悲,悲心彻骨,句句鞭策我辈众生,莫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激发我辈众生,早求自度,『烦恼贼在我们的心中睡眠。』这句话,听起来最可怕,也是最实际的话,一日不将烦恼贼除掉的一天,就有一天的不安,那有闲功夫睡大觉!岂不是无惭无愧乎!
总而言之,学佛的同参道友,莫以贪睡因缘,空过人生,应策勉自己,早求自度,夜眠之际,应提起菩提道心,安住佛号,勿求妄念,摒息杂思顾虑,佛号字字分明,句句由心生,如是净念相续,于睡眠念佛中,即可成就睡眠念。
△ 九、克期念▽
何谓克期念?所谓克期念者,在固定日期内,选择适当静室,屏绝外缘,谢客禁语,用功加行,或高声念、低声念、追顶念、金刚念、静坐念、等等不齐,因此,开始用功激发自己,把心安住佛号上,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佛号念得绵绵密密,不间不断,不杂不乱,以达成『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宗旨,是名克期念。
克期念佛,其日期无一定之数,有一日、三日、七日、二七、三七、四七、七七等等不一,无有定法,因人而定;一期未证得三昧,再订后期,如是接踵下去,果能精进不懈,必定有现证念佛三昧之日。
△ 十、临终念▽
何谓临终念?所谓临终念者,一生当中,勤修净土法门,一句佛号,朝念暮念,行住坐卧亦念,乃至终日终年,念念不罢不休,一切努力所得之成果,无非为熟此临终之一念而已!是故,名为临终念。
由于可见,平日的念佛实在太重要啦!平日的念佛,念多念少,对临终往生的功夫有密切关系;平日佛号念得越多,临终往生之际,就越能念得出来,就越能自在,无障无碍的蒙佛接引,得生彼佛国土。
若平日佛号念得太少,临终往生之际,就无法将佛号念得出来,其障碍重重,欲得往生,困难即困难,何以故?因为阿赖耶识中,没有种下佛号种子,怎能佛号起现行呢?所以说:无种因,焉得有果!往生不成,是理所当然哩!
}
临终这一心念,重任甚大,要上升天堂、下堕地狱,或往生净土,皆在此一心念中;牵魂牵魄,造命生身,莫不由此一心念;六道往返不休,也是临终这一念;成佛成魔,也是临终这一心念。
临终这一念,百劫千生,在此一举,成与败,进与退,升与堕,佛与魔,都赖此临终这一念,很敏锐的分界,千钧一发,一念之差,即成千古恨,一暴百劫,再回头来是几时!
正因如此,临终之念,要刻骨铭心,千念万念,守此临终一念,勇猛念佛,念念生死苦,愿愿欲往生,早登彼岸,断生死,脱三界。
总而言之,临终念,是勤修净土法门之行者,最后之念,是生死(梵语samsara)与涅槃(梵语nirva=na)之念,是轮回与解脱之念,是裟婆与极乐之念,是成魔与成佛之念,实在太重要啦!谨慎莫放逸!愿我们净土同道们,共勉之!是名为幸!
△△往生净土诸圣贤▽▽
观无量寿经云:『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
佛说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梵语avinivartaniya),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这意思就是说,净土法门者,若发大心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在西方净土之莲花品位,分为三辈九品;也就是说,按照各人修行的境界,高低深浅,来决定莲花品位之高低,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努力,用功加行,使莲花品品增高,花开见佛,听闻弥陀说法,早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
大圣佛陀又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若生彼国土,各个在道心上,绝对永不退转,直到一生成佛为止,往生净土者,其数目之多,无量无边,不是用数目可数知的;由此殊胜因缘,我们更应该发大心愿,求愿往生彼佛国土。
现在引录往生净土诸圣贤,往生西方净土者很多,无法一一举出,现在只略举九位,其往生自在自得之事迹,更有辉煌殊胜的一面,供给诸大善信,诸大净土行者,共参法喜,分别叙述如下:
△ 一、东晋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乃净土宗之始祖,出生于东晋之时,居住庐山,博通三藏,然后引经据典,综合三藏(梵语trini-pitakani),十二部经典(梵语dvadasanga-buddha-vacana),有关净土法门之圣典,合为一极,大力畅导念佛法门,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执持佛号,以一心不乱为要旨,一旦往生西方莲池,不被五浊恶世所沾染,亲听弥陀说法,得证菩提,永不退转,是故,此法门又称之为,净土宗,又称为莲宗,又称之为念佛宗。
慧远大师在中国,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他听闻释道安大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随后,即到庐山之地,找个适当可栖止之处,率众行道,凿池种莲,于水上立十二叶莲花,又建造西方三圣像,筑成莲社,以此精进行道,响应四方善男善女,闻风而至,有一百二十三人,据云,此一百二十三人,皆因有慧远大师之领导精进用功,有知解有行门,如鸟二翼,自在自得,最后各个于命终之际,皆得往生彼佛国土。
慧远大师本身,除了自己精进行道之外,还需要率领大众用功精进念佛,讲经说法,一年如一日,日日如此,道风极盛,僧俗云集,居住庐山三十年,从来没有下山攀缘入俗,专注净土,念佛之功极深,是故:
慧远大师曾经亲见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极乐世界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音,极乐世界之庄严,非语言文字所能表宣,赞叹莫能尽。
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云:『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
同时,又见莲社先往生净土者,一一可见,有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阿弥陀佛之侧,听佛说法。
慧远大师晚年,东晋年间,八月六日,预知时至,自行沐浴,整装衣容,集众于大殿,悲心彻骨开示道:
『我住此山中,勤于用功办道,安僧立众,曾经三睹圣像,现在又见西方三圣,吾生净土必矣!』
至八月六日,端坐入寂,上品上生莲台,年寿八十三岁。
△二、隋朝智顗大师▽
智顗大师又称之为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隋朝炀帝为他赐封的,因为他有无量智慧,相好庄严,演说佛法,辩才无碍,度化穷穷无尽众生,皇帝尊仰他的?行高超,是故,封称他为『智者大师』;又因为他智慧深广如大海,其大如虚空,中国僧俗,对他极为尊敬赞仰,又有『东方小释迦』赞美之誉;又于浙江省的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也号称为『天台大师』。
智顗大师是隋朝的人,居住浙江省的天台山,创立天台宗,后来也入寂于天台山,后人尊称他为天台大师。天台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经为主体,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天台宗在当时可说是盛况一时,同时,也影响整个佛教,扭转歪风,进入佛教黄金时代,其功德实在不可思议!
智顗大师,字德安,姓陈,河南省,颍川人,他的母亲当时怀孕他的时候,梦见种种瑞相,有五彩之云烟,萦绕怀抱,时常经历其事。
有一天,智顗大师在风和日丽之下,满月诞生,此时此刻,正是百花盛开之际,人间出现一位圣哲,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在当时,满室檀香之气,盈满室内,光明洞然;眼有重瞳,卧必合掌,坐必面西,年纪轻轻,就看见佛的圣像,就知道顶礼膜拜,与出家僧人相逢,必然恭敬伏地而跪拜;十八岁那年,投湘州果愿寺,跟随法绪和尚出家,常诵法华经,兼通律藏,他好乐禅悦。
有一天,他诵法华经到药王品之经文处,『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此刻即时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定而能照,照而能定,照定一如,证悟法华经之本怀,通达诸法相,当下大彻大悟。
隋朝开皇十四年,一生前后,建筑佛寺有三十六所,佛像有八十万尊,亲自度僧有一万四千人,创造放生池有六十余所,供给诸大善男善女放生,奏表陈递皇上,希望爱护动物,严禁打杀捕捉;是故,一切动物得到当时的保障,天龙八部致敬,诸佛菩萨欢喜,道俗倾向佛教,而受教化,佛法在那时候,非常鼎盛,可谓佛教黄金时代。
智顗大师著作很多,诸如净土十疑论、法华玄义、小止观、以及天台宗所创立的化仪四教、化法四教、合称为天台八教。
智者大师一生中,很专注一心研究经典,勤苦修行,教化一切众生,所行诸善业,不计其数;有一天,他自己知道要往生西方净土,因此:
有弟子请问他说:『请问大师证悟何等果位?此土命终,生往何处?』
智顗大师云:『我一生若不度僧领众,判研教典,专注一心,勤求佛道,必定能清净六根,得大成就;但因度僧领众,一切累赘所致,损已利人,但登五品;现在阿弥陀佛乃观音势至,与吾诸师友,皆来迎我,我欲舍离此土,得生彼国土,诸位同参道友,珍重!』
话一说完,端坐着,如入三昧(梵语samadhi),不隔毫端,一剎那间当下往生净土。年寿六十七岁,是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往生。
△ 三、唐朝少康和尚▽
少康大师?乃莲宗第五代祖师,俗姓周,缙云仙都山人,出生之后,七年之间,从未开口说话,甚为奇特,有一日,他母亲带少康到灵山寺礼佛。
他母亲问少康说:『你认识这尊佛吗?』
少康和尚答道:『是释迦牟尼佛。』
他母亲无意间问他,知道他从未开口说话,想不到她的儿子,轻轻的七岁而已!一问的当下,开口第一句话,竟然道出释迦牟尼佛的圣号,深感纳闷,又惊又喜,流露善根,他的父母双亲相谈之下,心生欢喜,让儿子出家修行。
年十五岁,能通五部经,唐朝贞元初,到洛阳白马寺,看见大殿中文字放光,走近一看,原来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于是:
少康和尚祷告云:『假使我与净土法门有缘分,希望西方化导文再度现大光明。』
话一说完,果然西方化导文又闪烁着光明,光中隐隐有化菩萨,当下现此瑞相之际:
少康和尚发誓愿云:『劫石可磨,我愿无变易。』
意思就是动经尘劫,今生此世,勤修净土法门,所许下的愿,永无变易迁移。于是乎,少康和尚又到唐朝首都,陜西省长安光明寺,欲往光明寺瞻礼善导大师之纪念灵堂,一走近往生之纪念灵堂,忽然看见善导大师的真像升于虚空中:
善导大师云:『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
少康和尚听完此话,心里该怎么行化,都无可惑疑,决定依此净土法门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他走遍大江南北,每逢僧俗,普劝念佛,回向西方净土;若遇年幼小孩,就诱导小孩念佛,念佛一声,即给与一钱,把自己乞来的钱,全部发于诱导小孩念佛,日日月月,皆为如此。
因此,各地人士,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家喻户晓,每逢少康和尚,都叫他为阿弥陀佛,因为他行住坐卧都在念佛,上山念佛,走入街道巷尾也念佛,处处皆可听到他的念佛声,盈满一切处。
后来,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普勤大众念佛,畅导净土法门,演说无量法义,导归西方净土,念佛闻法者,盛况一时,所教化者有三千多人,往生净土者,其数甚多,不胜枚举。
少康大师每当升座说法之际,必定先高声唱念佛号,于是大众随同念佛共鸣,少康和尚唱念一佛号,大众即见有一佛从他的口中出,念十声佛,即见十尊佛从他的口出,时常有此瑞相可见闻,因此:
少康和尚向大众言道:『现场大众,若有见佛从我口出者,必得往生。』
有一日,少康和尚知道往生日期到了,于是:向僧俗二众而言:『修净土法门者,应当于净土,起增进心,欣慕心;于此堪忍世界,起厌离心;你们能此时见我光明,真我佛弟子。』
逐着放异光数道,寂然而逝,蒙三圣慈悲接引,毕此一生,功业圆满,成就净土之愿。
△ 四、宋朝金奭居士▽
金奭居士,是宋朝人,以捕鱼为业,后来有因缘得闻佛法,当下毅然决然,改变行业,不再作杀生之业;听闻法师说法,于是善根大展流露,断荤食,开始茹素持斋,精进执持佛号,每日皆万声佛号,从来皆未间断,有一日,他念佛功力有成,预知往生之期,因此:
金奭居士告诉家人道:『我看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矣!明日我将归净土也。』
他把话说完,自己更加倍增念佛,至诚恳切,求愿生西,次日:
金奭居士又开口道:『有金色莲花来迎接我。』
自己走近佛像前焚香,礼佛三拜,而后安祥而坐,手结手印,当下很洒脱的坐化而去,此时,天乐鸣空,异香满室,终日不散。这个时候,正是宋朝正和六年之际。
△ 五、民国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陜西合阳赵氏子,二十一岁善根成熟,投终南山南五台莲洞寺,礼道纯和尚剃染(剃度),曾经闭关六载,阅览藏经,以念佛为正行,并研究大乘经典,深入经藏,妙契佛心;自己严持戒律,以戒为师,自度度人,普劝僧俗二众要念佛求生净土,人命无常,轮回路险,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修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自成。
印光大师?凡善男信女所供养之款,悉代广种福田,捐助急赈、救济饥贫、印赠经书五百万部,佛像百余万帧,维护佛教,中兴净土,创灵严山净土宗道场,供给大众共修念佛,其功德难思难量!
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三日,对大众开示本寺沿革,长达两小时,依常共同商量寺务,恬适如常,无诸病态,随后自行沐浴,念佛礼佛,初三那天晚上吃了一些稀粥,接着:
印光大师向真达和尚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垦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话说完之后,隔了第二天,初四那日,凌晨一点三十分,他徐徐坐起来:
印光大师又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言毕,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完手之后,再度起立:
印光大师云:『蒙阿弥陀佛接引,吾去矣!大家要勤修净土法门,精进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说毕,即面向西方,端坐椅上,一心念佛。
三时许,妙真法师赶到现场之际,最后:
印光大师嘱咐妙真法师云:『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
后来就不再说话了,只见唇动念佛,五点的时候,在大众念佛声中,含笑安详西逝,如入禅定(梵语dhyana),一代高僧,就此与裟婆长辞矣!年八十岁,僧腊六十年。
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午后三时入龛,仍然端身正坐,面色如生,经过百日方茶毗,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颗,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余粒,上下牙齿全存,顶骨裂五瓣如莲花。
一代圣僧,就此西归,其德行感召千千万万人,无法称计,可谓末法时代,大心之菩萨也。
△ 六、民国律航大师▽
律航大师?名宗净,别号西衲,安徽毫县人,俗名黄胪初,毕业于安徽优级师范,及保定军官学堂,陆军大学一期,参与北伐剿匪抗战诸役,历任团、旅、师、军正副首长、防空司令、中将参谋等职。
民国二十六年,五十一岁的时候,温彦斌将军启示他佛法,竭诚钦仰,感激无限;接着,朱庆澜将军介绍他归依三宝,从此之后,他的善根大展流露,犹如野马一般的奔驰,勇往直前,不稍后顾,他在修行的精神亦复如是,即专修净土法门,公事办完,就一心一意念佛,日课万声,从未间断,日以为常。
五十五岁的时候,受在家菩萨戒,发心茹素,从此之后,修行的意念更加深切,昼夜精勤不懈,念佛的功行日益纯熟,民国三十七年来台,四月八日(浴佛节),礼慈航大师剃度,于台南县大仙寺受具足戒,即遵佛制,半月诵戒,并诵念净土三经,一切如法严持,不愧是佛门的之龙象。
每当勤修礼佛念佛之际,则高声念佛,他都是喊佛,不是念佛,其声之大,是高韵律的,带有凄凉的意味,阿弥陀佛听了他的吼叫,深信阿弥陀佛马上就会站起来,立正,不敢端坐莲花台,一定要喊佛喊到精疲力竭,声音沙哑,他反而觉得法喜充满,乐意洋洋,不在话下。
平日不拘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口不离佛号;念珠不离手,手不离念佛,看到他的手,就可看到念珠,二六时中,念珠不离手;纵然外出旅行,于车厢内坐着,车外隆隆的声音,律航大师亦然大声念佛,虽然大众双目注视着他,为他行注目礼,他照常念佛自若。
律航大师,于大街小巷,大路通道,都市乡村,一律专心一意,一句弥陀好用功,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直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如是一来,方是念佛人。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是了生死无上妙法: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历代高僧云:『一句洪名一宝莲,声声流自心田,但教念念能相续,不怕弥陀不现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不分区域,不分种族性,智愚美丑,富贵贫贱,一律平等,皆可念佛,求生净土,解脱生死轮回之苦,念佛法门,极为普遍,易于入门,只要以虔诚之心,恳切之意,死心踏地而念佛,必然会使妄心止息,清净自性显露,命终之际,蒙三圣慈悲接引:
高僧大德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由此可知,念佛法门,实在不可思议,所得之功德也不可思议,为大地一切众生,不可或缺之法药也。
律航大师,他晚年出家,朝暮课诵,不谙梵呗,随众上大殿刻诵,惟恐扰乱大众之仪,所以在旁殿自修,订有定课,寒暑不易:大众师每当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之际,精诚万分,由衷流露,哭声泪水俱下,可见律航大师,为生死大事之透彻,深心有所感怀,集中心力为往生而往生。
民国四十九年春天,将慈善寺交给广化老法师接替,自己退居静修,预备往生资粮;五月二十八日晨,跌坐于寮房,随大众诵早课,念完十小咒,寂然入定,看见大法会,异常庄严,人数非常之多,世上所未见之大法会,又看见已往生的莲友多人,此时,律航大师,自知往生日期将近,即谢绝外缘,一心念佛,每日又增加到五万声的佛号。
民国四十九年六月五日起,令大众每晚轮流助念,初七立遗嘱,付后事;十一日上午,持衣物沐浴毕,披袈裟,穿新鞋袜,预备往生,面对西方,不忘生西,紧接着,下面就是律航大师,往生前的慈悲开示:
律航大师云:『汝等幸得信佛,又得出家,更幸中之最幸者。我今告诉你们,修行法门甚多,而以念佛最为方便,最圆顿殊胜,汝等看我念佛二十余年,有目共睹,现在我欲临命终,自己能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求生西方净土,这是最好的证明。』
他开示佛法完毕之后,即刻站立起来,举高两袖,甩甩手,显示出自在自得,心中没有任何丝毫罣碍,接着:
律航大师又云:『诸位同参道友们,我岂不是很好吗?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一点也没错啊!我律航老来能出家,又得汝等道友助念往生,这就是福?因缘呀!若不出家修行,此时,被妻室儿女啼哭纠缠,怎么能够一心念佛呢?若不能一心不乱,又怎么能够往生净土?诸位同参道友们!精勤念佛吧!我是最好的见证者,珍重!』
律航大师开示完毕后,即鸣钟集众助念,大师亦随众念佛,初紧而急,渐小而止,就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世寿七十四岁,僧腊十二年,停灵三日,而容光焕发如生,茶毗获五色舍利数百,顶骨现莲花色,半露舍利。
律航大师一生当中,由文人进入武将,再由武将进入空门,由空门再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一关又一关的突破,艰难甚艰难;修行如战场,修行要提起大智慧,杀尽一切烦恼贼,使清净本性大展流露;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有佛念即无妄念,有妄念即无佛念,佛念与妄念不能同时,佛念战胜妄念,即成圣者;妄念战胜佛念,即成凡夫。佛念与妄念同此一心念,佛念战败佛念即成魔;妄念被战败,妄念即成佛,佛与魔,不一不二,迷悟有别,染净有别,是名不二法,是名中道法,是名实相法。
△ 七、民国倓虚大师▽
倓虚大师?名隆衔,又名今衔,河北宁河王氏子,俗名福庭,母梦梵僧求寄宿而生师,三岁不能呼父母,惟言『吃斋』二字,师六岁之时,其母又梦师为僧,十一岁入塾读书,十四岁习商,当时已有出世之志,年十七岁成婚,有朝一日,于夜梦至冥司,亲睹地狱(梵语naraka)极苦之状,出世之志更为坚深。
二十六岁之时,八国联军入京,逃至营口,对中医精通博深,设济生堂药店,师一空暇,即研讨楞严经,深有会心。
民国六年之春天,师四十三岁,发大勇猛之心,决志出家,为证悟佛道而发大心,为普度无量众生而立志,于是,潜赴天津,礼涞水高明寺,印魁和尚剃染,同年秋天,赴浙江观宗寺谛闲大师座下,受具足戒,后来留寺习教,智慧高远,悟证奇速,不愧为佛门龙象,随后,受付天台宗四十四世之法眷。
民国九年,与观宗寺住持禅定法师,为了要请大藏经,因而北上募缘,抵达营口,其俗家之药店亦存,师即为妻开示佛法,其俗妻当下法喜充满,即归依禅定法师,于是,发大信愿,长年累月茹素念佛,大师俗家有四子,其第二之子,旋而出家修道。
倓虚大师,生平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大师状貌伟梧,声如洪钟,每当升座,弘宗演教,四众云集,叹未曾有;先后讲弥陀经二十四遍,心经、金刚经、楞严等经论注疏,各数十遍,皆指归净土;教导后学,修习止观念佛,逢人亦谆谆劝以念佛法门。
大师一生当中,为佛教,为一切众生,皆全力以赴,从未有怨言,始终一心,创建十方丛林九所,宏法支院十七所,设佛学院十三所,造就僧才。
倓虚大师门下以念佛功深,得入念佛三昧,预知时至而往生者,不计其数;若教化学佛者,要看破、放下、自在,那么,看破就是般若德,放下就是解脱德,自在就是法身德。
大师长年累月讲经说法,四十年来,直接受其熏陶,与间接蒙其影响,而归向佛门,约数百万人。
五十二年五月十日,开讲金刚经至十七分之处,忽感疲倦,饮食减少,仍谈笑自如,风趣横生,经由医生检查无病。
六月十六日回弘法精舍,自知时至,因此,准备后事:
倓虚大师对阿众云:『人生如戏,生如是,死亦如是,现已演完之际,应收场矣!』
话一言毕,有人劝其服药:
倓虚大师云:『药能治病,不能治命,人命以无常为定律,无常(梵语anitya)到来,谁亦难逃,我自己生死,自己能作主,亦自知去处。』
同时,大师又对弟子等,诸多咐嘱,勉各自重,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时,自抚脉膜,最后:
倓虚大师云:『脉已断,请扶我起,我要去矣!』
说毕,跌坐结弥陀印,在大家围绕念佛声中,安详而逝,年八十九岁,僧腊四十六年,建佛七有四十九日,圆满茶毗,白云缥缈,香闻数里,获得舍利数千,骨花五大盘。
一代圣僧,为佛教、为众生、为求得自度,身心尽瘁于三宝,发挥了菩萨悲悯众生之怀,乃末法时代,稀有难得之大心菩萨,值得后人嘉许,值得后人赞仰。
看破?放下?自在,为学佛要旨,而修净业者,尤须看破放下,方能自在念佛,得一心不乱,临终方无罣碍,自在往生,一旦顺利往生净土,无量劫生死大事,当下齐同了办,断三界,脱六道,免轮回,证悟涅槃,圆成正觉,大放光明,普度群生。
△ 八、民国张善德居士▽
张善德居士?台湾省,台北市人,幼年即已归依三宝,善根深厚,生长在佛化家庭里,大学毕业之后,有意念出家的动机,时常跑道场,到处参访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因为经常在佛寺出入,其父母深怕孩子出家,又是独生子,在种种巧妙安排之下,结果出家不能如愿,当下结婚生子,有了家庭之累赘,他对人生之苦更有所肯定,于是勤求出离心,日益倍增,同时,也受过了在家菩萨戒。
张善德居士,除了公事外,平常都以念佛为主,日课三万声佛号,持之以恒,从未间断;佛寺里若有法会,义不容辞,很踊跃参与法会,协助出家师父琐碎之事,常鼓励别人正信佛法,归依三宝,普劝他人放生,印佛书,建道场,其发心之勇猛,始终不变。
民国七十二年五月六日上午八点,他在家里的客厅,念佛静坐,得到『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之境,于定境中,看见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空中有金碧辉煌的七宝楼阁,池中有诸大莲华,有青黄赤白等等颜色,更以黄金为地,极乐世界常有天, 乐鸣空;阿弥陀佛正在彼佛国土,为诸天人、菩萨说法。
出定之后,自知裟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实在太污浊,五欲六尘易污染修道人之心,此世界修行不易入道;难怪佛陀慈悲苦劝我辈众生,应发大心,求生西方净土,亲听弥陀说法,早证菩提,而后乘愿再来此裟婆世界,度化有情,裟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实在不能对比,天壤之别,心里有深深的感触。
自从见此种种瑞相之后,佛号又增加到五万声,如是持不断,经过数月,张善德能预知时至,肯定今天要往生,就留下几句他念佛所感应之法要,告诉其妻:
张善德言道:『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者,若心无间断,见佛不难;若间断心一生,决不见佛,既不见佛,则与佛无缘,既与佛无缘,难生净土,净土不生,必堕恶道;因此,要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佛不二,则能感应道交,现前见佛,若能见彼阿弥陀佛,即可见十方诸佛,既然见十方诸佛,即可见自性天真佛,即可得自性大用现前,依此自性大用起大慈悲心,广度一切众生,此名净土禅,亦名禅净土。』
他把话说完之后,于床上吉祥卧,请求大众助其往生,在大众念佛声中,只见他的唇动微微,二十分钟后,就徐徐安祥归西。
张善德世寿五十一岁,幼年善根深厚,不动不摇,甚难可得;能自知时至,留下法语,因此,自在往生,生死大事了办,永断轮回,生彼佛国土,永不退转(梵语avinivartaniya),一生补处,直至成佛。
△ 九、民国黄静女居士▽
黄静女居士?台湾省台南市人,老来方学佛,对佛法认识不多,礼仪不晓,就是有一个好处,她为人忠厚善良,学佛法很低声下气,很肯上进,佛法听不懂就发问,因为她肯用功的关系,反而由不认识字中,慢慢的也认识字了;由不懂佛法之下,听多了,也逐渐懂得佛法了;佛门礼节一窍不通,学久之后,比那些贡高慢我的人,要来得清楚了;日积月累,永恒不变,早晚一定要到开元寺上香礼佛念佛,佛寺有法会,每场都赶到,大风大雨阻扰不了她的菩提道心,照常穿著雨衣,搭乘公车到佛寺,跟一般人上下班一样,别人上班赚钱,她说:我也上班赚钱,是赚三宝钱,这三宝钱是无形无相的,就是功德法财正是,不是新台币物质之财,是为成就佛道的功德资粮。
一旦到了佛寺,什么工作都肯发心来作,不论是煮菜煮饭都会,排桌椅,洗桌椅,拖地板,清洗厕所等等工作,难不了她,她这么低声下气,广学佛门中事,实在太伟大了,我曾经问过她,为何如此发心于佛教工作,我与她对答如左:
我问老菩萨说:『请老菩萨,你学佛多久啦?』
老菩萨答:『学佛几年没有用,只有十二年,发大心,解行并重最要紧,只说不行等于零,会说会行是智慧人。』
我又问:『你以何心来佛寺工作?』
老菩萨答:『我为菩提心来佛寺工作,别无他心,简单一句话,就是为成就佛道而发心工作。』
请问老菩萨:『你工作中,会有怨言吗?』
老菩萨答:『生死轮回够可怕了,发心工作,为了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怨言从何起?我要让怨言生起也生不起,何有怨言之有?』
请问老菩萨:『你那么坚定信心,来学佛念佛,乃至在佛寺工作不休不停,什么力量给你的?你能慈悲说几句,布施给我听听吗?』
老菩萨答:『我智慧浅薄,不能说出很深的佛法,但是我绝对深信,诸佛是圣中圣,无量阿僧趾劫,从未打妄语,从未说谎话: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是天经地义之事。我发心欲成佛是因,不间断的念佛学佛,听经闻法,乃至佛寺工作,皆是缘的助成,最后福慧圆满,成就佛道,成就佛道当下就是果,这一连串的因缘果报给我力量,师父啊!你说是吗?』
我听完老菩萨的这些话,内心深深的祝福她,一切如愿,一切成就,恭禧她有如此的正知正见,难得甚难得,最后,我又问她几句话:
请问老菩萨:『你对自己往生净土肯定吗?』
老菩萨答:『有凡夫就有圣人,有秽土就有净土,有轮回就有解脱,有生死就有涅槃,一切的一切,都是相对待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普劝我们要殷勤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早求解脱,脱离轮回之苦,今生此世,有机缘得闻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易行易入易成就,怎么可以白白让自己空过,虚度人生,又沉沦六道呢?岂不是很严重的对不起自已吗?向前一步是极乐莲池,退后一步是三涂火坑。』
就如此一般,与老菩萨对答三十分钟,总觉得她虽然字认识不多,但听经闻法多了,发心工作多了,智慧自然现前,再加上无量劫前,她自己的善根大展流露,双管齐下,一拍即成,对学佛念佛,发心工作,乃至求生西方净土,不疑不惑,坚定不拔,道心勇猛,永不退转。
时间总是会过去的,人总是会老的,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日,上午十点,黄静女老菩萨,由于用功修行,勤念佛号,曾经有多次的感应事迹,今天修行有得,已能自知往生日期:
她告诉她的大媳妇说:『妈妈学佛念佛,听经闻法,在佛寺广修福报,无非为求生西方净土而努力,佛是圣人,不会辜负我们的,我再七天后,西方三圣就要慈悲接引我往生,妈妈在此预先告诉你们,知道吗?』
她的大媳妇听了这一番话,整个人都愕住人,是好是坏,是真是假,不得由知,大惑不解,又惊又喜,心里矛盾不堪;因为,大媳妇也是佛教徒,半信半疑的,接受这一番话。
隔了数日,第七天早上,黄静女老菩萨很安然无事的,把身体沐浴完毕,穿上新衣服,穿上新的鞋子与袜子,外套就穿著海青一件,手拿着一0八颗的念珠,很自在的坐于藤椅上,手掏着念珠,喃喃念着佛号,令全家人集合围绕其旁,请家人勿悲伤,不要哭泣,不要说伤心的话,往生是一件喜事,不要颠倒想。
往生后八小时内,不得搬动,更换衣服,不可动用荤食祭拜,应以素食供奉,请出家师父来开示助念,一切皆以佛法仪式办理后事,不得有违犯,时机已到,阿弥陀佛与圣众,欲接引我往生净土,我该走了,大家请保重!话一说完,老菩萨很安祥的,在大众念佛声中,徐徐自在而往生,与世永别。
黄静女老菩萨的往生,给佛教界,带来一股震撼力,那就是,往生净土的条件,不分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智是愚,是富是贵,是美是丑;只要能发大心精勤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广修福德因缘,那么,往生净土是绝对平等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往生去的;若能如是正见,是名正见往生,往生净土必成,无可疑惑也。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
净土法门者,纵然是大根机,大智慧,圆顿者,皆可勤修此一法门,因为,净土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归宿;净土法门者?中智慧,偏缺者,皆可勤修此一法门,因为,净土法门是菩萨(梵语bodhisattv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声闻(梵语sravaka)三乘者的归宿;净土法门者?属于下根机,下智慧,愚痴者,亦可勤修此一法门,因为,净土法门是三界六道众生的归宿。
净土法门上中下根机的人,一律皆普被,究竟之处,一路涅槃门,涅槃门即是净土门,涅槃门即是净土门,是故,三世一切诸佛,苦口婆心,哀悯众生,能勤修净土法门,共登彼国。
净土就是禅,禅就是净土,离净土无禅,离禅无净土,净土与禅,正等无异,离净土别有禅,此禅并非禅;离禅别有净土,此净土并非净土,何以故?净土即是清净本性,禅亦是清净本性,清净本性何有二?有二即非本性,是故,无二之性,是名佛性,净土与禅亦复如是。
若能正见这道理,何有净土与禅之别?我们要明白,究竟归宿,无二无别,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正是此意。
假使认为禅不是净土,此人乃诳妄无知,不能体解佛意,如何而说呢?因为,禅就是自性清净,自性清净就是自性净土;净土不能离开自性,自性不能离开净土,净土与自性,正等无异,方便说是净土,净土何尝不是自性,是故,离开自性别无净土。
总而言之,说禅非净土,是邪见,说净土非禅,是愚昧;说禅是上根机,顿教者所修,此人诳妄无知;说净土是中下根机钝根者所修,此人不明佛意,为智者所怜愍,所同情!
『净土法门』,究竟极处,乃『常寂光净土』是也,是诸佛法身所住,尽虚空,?法界,无处不包,无处不?,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正如此意,净土法门,深广不可测,遥不可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赞共宣净土法门,如是百千劫,欲赞叹净土法门,终不能尽。
三贤十圣亦然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由此可见,净土法门之义,广说略说,横说竖说,总说不能尽,唯佛一人居净土,所以说,净土法门不可思议,殊胜庄严,乃四圣六凡之归宿。
若有人诽谤净土法门,破坏净土法门,其罪应堕地狱,受苦无量,如佛经所说,分别如下:
杂集经云:『诽谤念佛人,千劫堕泥犁地狱;若赞叹念佛人,灭?身中百劫极重恶业。』
大行和尚云:『人不志心念佛,亦谤佛者,逐即谤法,直入阿鼻地狱(梵语Avici)中,受诸苦痛,无有出期。』
如上面所说,赞扬净土法门,其功德难思议;诽谤净土法门,其罪恶亦不可思议,因此,正信佛门之弟子,不可不知,不可不谨慎,不得草率也。
现在略举四位大菩萨,欲往生西方净土的发愿文,供养诸位大德,诸大善信,分别恭录如下: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剎(梵语Sukhav=ati)。』
华严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云:『最胜方便,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
楞伽经?佛告大慧云:『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梵语Sukhavati)。』
上面所略举的四大菩萨,皆一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欲面见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闻佛说法,往生之际,能尽除一切障碍。其余诸大菩萨,修净土法门者,无量无边,枚不胜举。
法无高下,应机则宜,药无贵贱,应病则良;如来一代圣教 广说净土法门,无非应大地一切众生之心病而施设。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才说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众生若无八万四千烦恼,佛何用说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说,佛所演说的一切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心病,众生无心病,佛就不用说心药啦!也就是说,众生无烦恼,无心病,那岂不是众生都全部成佛了吗?成佛还要佛来教导吗?不用啦!佛已经圆满一切果德之圣人,皆得无学究竟位矣。
净土法门?不论男女老少,僧俗二众,不论富贵贫贱,智愚美丑,国王或乞丐,文武百官或庶民,空闲与忙碌,皆可一律平等共修净土法门,勤求念佛,但能『一心不乱』,随各人所念佛之功行大小,往生净土之品位即有高低,念佛功行高,往生莲花位即高,念佛功行薄弱,往生莲花位即低,是故,生彼佛国土,莲华分三辈九品。
世间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只要死心踏地而念佛,那么,一切时,一切处,皆可自在自得而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没有一人不可往生净土的。
明朝莲池大师?乃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把念佛法门,很普及于生活当中,把人的一生概括于念佛,念佛融注于人生,念佛与人生打成一片,水乳交融,不一不二;若如此一来,没有一个人敢推卸责任不念佛,除非此人没有善根,或邪知邪见,或对净土法门迷惑无知,或懒惰懈怠,不然的话,没有理由不念佛,如果自己没有道理,又不肯念佛求生净土,得解脱(梵语vimokso),免轮回,此人是糟蹋自己,令自己活生生的,又堕落于生死轮回中,动经尘劫,受无量苦,甚为可怜,值得怜悯!
现在分别恭录如左,供给诸大善信,共参共修,叙述如下:
若人富贵 受用现成 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 家小累小 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 宗祀得托 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 孤身自由 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 安受供养 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 免生恩爱 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 趁身康健 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 切近无常 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 光景无多 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 精神清利 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 心无事扰 正好念佛
若人处忙 忙里偷闲 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 逍遥物外 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 知是火宅 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 通晓净土 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 别无所能 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 律是佛制 正好念佛
若人看经 经是佛说 正好念佛
若人参禅 禅是佛心 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 悟须佛证 正好念佛
普劝世人,火速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人人正好念佛,不分男女老少,年龄大小,智愚美丑,皆可念佛,毕竟人生无常,幻化了不可得,世间本是暂住,任凭你有多大权威势力,亦然奈何不了无常的侵袭吞灭,财色名食睡,终归乌有,贪恋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亦终归于梦幻,贪也贪不得,得也得不住,住也住不了,了也未曾了,世间本是幻化了不可得的世界。
浮生若梦,一切皆空,每个人都知道,也能说出道理,而终日却在五欲六尘中,经营追求,从来都没有醒悟过来,如此一日度一日,得过且过,麻木不仁,行尸走肉,了此残生,甚为可怜!
得人身实在不容易,既然已得到人身,又虚浪人生,继续沉迷红尘梦境,造无量业,轮回(梵语sam=sara)六道,其苦无涯,若欲脱离此苦,即应万缘放下,死心念佛,为成就佛道,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蒙佛接引,解脱轮回生死之苦,同登彼岸。
最后?愿以『净土法门』之缘分,普施法界一切有情,令法界一切有情,勤求出离生死苦海,发大勇猛心,死心踏地而念佛,以『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要旨,广修无量福?因缘,大家手牵着手,互相提携,互相鼓励,有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归宿,于西方极乐世界再相逢!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