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之要诀
发布时间:2020-10-27 09:12:38作者:经藏网如孝法师开示于2010年8月12日
我们中午大概把这个有关禅修的方法和经行的方法再熟悉一下。我们这一次禅修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一直还没有讲过禅修的方法,是因为想让大家自己先体验一下,完了再去说它效果会更好一些。
坐禅本身是佛法当中实践佛法的最根本一个的途径,所以过去有一句古话叫做:“无论何人何时何地,离开禅定而说佛法无有是处”。从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了禅定的重要性,我们前几天也一直在说佛法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那么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唯有禅定一门是佛教各个宗派各种修行方法都离不开的,甚至在传统文化当中,那种有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离开禅定,真的也是不会走多远。所以包括世间的人,他不懂得宁静致远,恐怕连眼前这个生活的问题都处理不了。所以说生命是一种科学,科学自然有它一种完整的方法,但是生命最后的果是超越于种种的方法的,但是没有超越之前你不通过这个门,真的是没办法超越的。通过前面的我们就明白了,禅定对于佛法的重要,对于做人的重要,对于当下生活的重要。
作为佛法当中它通过这个禅修认知自我,乃至于利益自他,乃至于种种的事业相续。种种的就因为功用不同,所以在这个禅修的方法上也有不同。概要起来讲,佛教2500年它的禅定大概有三门:一种叫如来禅、一种叫祖师禅、一种叫秘密禅,这三种修禅的办法刚好是佛教这三个历史阶段所偏重的三个时期。
释迦摩尼佛在人间出现乃至于大乘佛法这个阶段呢,根本乘它是以如来禅,这是佛教的第一个时期,比较偏重于修如来禅。但是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都是当年释迦摩尼佛在世的时候亲口所讲,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一段时期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现在学术界一种错误的观念,说佛教的方法是怎么发展的,我们也不否认这个发展,但是最根本的原始的这个雏形都是佛陀当年亲口所说的,这在《阿含经》当中都有种种的证据。
在第二个时期那就是以菩萨道为主,龙树菩萨、无著菩萨,他们这个阶段是大乘的佛法传到我们中国,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就是传的这个祖师禅。乃至于六祖,一直影响到现在。所以我们汉传佛教基本上是以这个祖师禅为它的核心。
那么在印度当时,社会状况非常的复杂,为了调化种种的不同种姓的众生,佛陀当时以方便为主而传了这个秘密禅,而这个秘密禅最后完整的在西藏被传承以至于现在,都非常非常的完整。所以如果你仔细的从他们的内部去看,在南传佛教的这些国家如泰国,他们当年生活习惯以及修行方法就和当年释迦摩尼佛在世时一样的。我们知道这个是传承的重要,它是一个原始的资料,我们每一个人趣入这个境界以后,都有在当中感受到最根本的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修行提供了一个平台。
那我今天要说的是什么呢?我们所修的禅法也不太一样。如果谈到方法的话,应该接近于秘密禅,但当中也有如来禅和祖师禅的这些基础和影子。至于它们当中最根本的差别我们暂时先不了解,以后大家在这方面学多了以后再去说比较好。但是实际上禅很简单,它就是要我们把这个虚妄的情绪和错误的邪见得到一个浓缩,恢复到一种平稳的心态,以便于对思考生命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点上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没有分别,都要有这个基础。
要想修禅,首先要客观的了解这个生命的规律,比如人身。人身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精神界,一个是物质界。物质界再分地、水、火、风、空这五大,精神界分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所以人的这个名相就是因为这个物质的色法和精神的心法互相的混乱造成的,让我们每天面对着生命的真相反而做出种种错误的判断,不能活在清净的心中去了知世界感受生命,太忙乱、思想太复杂、太粗,从根本上是落入了邪见的原因。所以说这是生命的一个规律,我们认识了生命的规律以后慢慢的这个方法也就出来了。
现在的科学也证明了我们大脑所有的思维、心理活动都和它密切相关。脑神经细胞刹那间有上亿次的变化,它的变化基本上都是物质的相生相克,也就是化学变化。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概念,几亿个甚至是几亿的几亿次方个这么多的概念,在我们的这么一念心当中刹那而过,我们怎么样捕捉到一个正确的目标呢?你思维出来的概念到底正确不正确呢?你的脑细胞记录下了过去的种种的东西,沉淀的多了就成了你的人格、你的思想、你的判断。这就是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为什么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而且每一个人的看法都偏重于自己的那个固有的模式。所以你就会发现这种错误的模式它是一种缘起,过去世已经培养,这一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又单独的培养,以至于现在我们很难自拔,这是生命的规律。
这些都是决定我们未来要走什么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心念。人,从他的规律来讲,是思想为主指导一切决定了未来的果,性格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培养的。这些虽然坚固但他们都是可以变化的,都可以培养出另外新的一种符合生命规律的模式,这就是禅修所要做的事情。所以说一切快乐是从禅修开始,而一切错误、邪见是从混乱的思维开始。我们真是日用而不知啊,天天和自己的心打交道而天天被自己的妄念所欺骗都不知道,所以人很可怜!这个妄念能到什么程度呢?它对于正确和错误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人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在每个人的境界,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他的理由,这是一个生命的黑洞,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我们也要如实的知自心。心的变化规律相当的复杂,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心的最根本的起因在哪里呢?还是归结为地、水、火、风、空。
我为大家做一个比喻:把我们的心比喻为车,把我们的地、水、火、风、空比喻为五头牛,这是我们的物质界,我们的精神界,眼耳、鼻、舌、身、意比喻为六头牛。心这个车往哪里去?十一头牛在拽它,但是分两个组,一个组是物质界,一个组是精神界。当我们的心念像一个光束一样在这个盘里面转,十一个心就是这一圈,心的光打到哪里的时候就是哪个做主,打到地大的时候我们就愚痴,内心愚痴黑暗,我们就睡着了;打到火大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会生出嗔恨;打入风大的时候,我们将变得非常的好动;打入水大的时候,我们的贪欲心就远远如潮水一般而来。这实际上都是生命现象当中客观存在的,但它显现的时候只显现一个,这个心念显现就是这个境界,其它的不显的时候我们就完全不知道它,这就造成了我们生命的感受当中的种种的断层。每天都是一种重复,你今天了解到这个贪,明天了解到那个嗔,它就像一个环一样,绝对不可以有出这个环的机会,一个接一个,所以这叫做轮回。心念不是攀缘这个目标,就是攀缘那个目标,所以心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懂得能怎么样,而它老是都在境上,出去的时候肯定注定了判断上错误。所以禅修,首先是擒贼先擒王,先把这个心(这个主观能动性像野马一样,它老是出去像个野马一样,找种种的外缘)管住,再去认识外在的外缘。这就是禅修在干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会得到一种关照的智慧,这就是禅修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你说这个十一头牛来拉着这个车,这个力量有多大?!怎么才能够让它们和谐?实际上很简单,你不主动乱动的时候,它们拉的力就互相抵消了,这是一个技巧,所以人要定住心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心老是在拉偏架,有时候主动的投向精神的方面,所以精神会影响物质,有时候会投向物质的方面,物质会影响精神。所以在这个点上看有三方面:一个是精神界、一个是物质界,一个是能观的心。一个是所观的境,所观的境呢就是物质界和精神界。但是我们平常不明白,我们以为境是心,所以把它有一个概念性的混淆。
在这时候禅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禅修也是在境上找,心我们不得见,也是在境上找。怎么找呢?虽然这个境很复杂,但它出现的时候基本的现象它都是以纷乱的念头的替换为它的固相,就是万念仍有思虑种种的不断的这种新的变化,变化它就是随着一个境,比如说我高兴我是想到了这个人我高兴,我嗔恨我是想到了这个能让我嗔恨的人我嗔恨,这个时候它的着力点在哪里?在这个人上,因为人而生起了高兴或者嗔恨,生起来的高兴和嗔恨是第二念,第一念首先就是它选的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就选一个禅修的目标,这个呢也不足以让你生起嗔恨,也不足以让你生起高兴,让你的心能够生起平稳地、不加取舍的这么一个境,这个境就是禅修开始的时候所缘的境。所以就很简单,这时候我们禅修,或者数呼吸或者念准提咒,这些境只会增长你的善法,或者说增长你平稳的心态,不会让你的心动摇不安宁。所以这叫做如理作意。这个理就是万法的平等,这个理而作意呢就是让你的心跟随着它,所以叫做如理作意。
前面我们从这个角度说了一下禅修以及原理。下面我们说第二个问题:生命力量的来源。
实际上这个生命它是不同的,从哪里证明呢?比如说今天天气很好你心情也很好,这是说明人和物质界是沟通的;今天别人说你好你感觉也很好,这是说明人和人精神界之间是沟通的;今天有一个由衷的欢喜,这是自己的潜能,人和自己的潜能是可以沟通的。生命的力量,它和外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生命是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在这种新陈代谢当中我们经历生老病死。宇宙也在新陈代谢,我们的心念也在新陈代谢,它的力量是受三种力量控制的,这三种力量再展开呢有正邪两面。我们去年大概说了一下,今天再讲一下。
先说正的三面,正的三面在精神境界就是佛;在物质世界就是良好的环境;在自我的世界就是一个符合生命规律的身体。所以禅修能够增长这三方面的力量,也能够和这三方面的力量沟通,这三种力量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禅修的增长的速度。
另外三种力量是什么呢?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邪的一个力量,就是来源于我们无始劫以来积累下的业缘而化现出来的魔障,所以人心当中有一个魔,它已经成为你的精神生命;还有嘈杂、纷乱、变化的环境带给你的困扰也是因为过去世积累形成的;对于自己,就是由无明所扰乱的混乱的身心状态,它们都会产生力量。
禅修不仅让负面的三种力量得到止息,还可以让正面的三种力量得到沟通增长,所以禅修真的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以及一切吉祥幸福快乐的来源,是我们穿越生死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没有禅修,你所说的那个精神境界再美好也会成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能让人多一些遗憾。所以禅修呢,我们一定要用心地去培养它,它对我们的生命意义影响深远,一切效率也要通过禅修展现,一切未来的生命趋势也要通过禅定来兑现。
有关修禅的方法,首先无非是调整两界,身要怎么样,心要怎么样。身如果坐端正,来源于身的方面的困惑将会减少;心如果能够安安稳稳的缘一个境,其它的恶法、污染法、魔法都暂时不能趁虚而入。所以我们接下来说一下禅修的身心准备。
人的生命状态是立体的,它在这个动、静之间有一个着力点,所以动、静、身、心构成了四维的元素,中间围绕的就是真心,心在这个动静身心之间要不断地去调整,所谓静呢就是禅,是禅修;动呢就是经行。在经行当中要掌握快和慢,在禅修的时候也要掌握心念的粗和细,这是要调整的。所以禅修的时候要作意,如何观察,禅修不是坐下来不做不想,而是像一个阀门一样,对于生命的这种洪流要适当的调节,它既符合自然生命的那种变化规律,也符合人性的潜能精神方面的规律。人类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到了释迦牟尼佛就算到了最高峰了,所以我们以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方法为主,带给我们一个个起点和高度以及正确性。所以我们依止佛陀不是有别的想法,而是通过学习佛陀我们可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唯佛才是大师,我们不是因为信佛而怎么样,而是因为佛对生命的规律解释得太透彻了。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要有这种意乐,要用这份心愿去探求,要有这份热情去面对这个事情,而且还要有智慧。因为你有了智慧才能分辩什么事情在你的感受里面是符合生命规律的,你才知道取舍,否则人生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跟着一个好的老师那就是释迦牟尼佛,这对我们今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方向,而且还要有信心。如果你通过智慧去判断,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向内找,那就要具备信心。热情、信心、智慧这是我们要着重培养的内在的品质。
我们在禅修的时候要认识身体,坐姿很关键。基本上叫七支坐,具备七个要点。脚、腿能够双盘的就双盘,不能够双盘的就慢慢地坐,坐的时间长了腿也就软了就能盘上了,所以这要耐心,要忍耐,慢慢地去培养。坐姿正了以后人的烦恼自然就无影无踪了。为什么?就是刚才那句话,它们之间互相平衡了,生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一切负面的东西自然化解成了正面的东西。因为它平衡了,不受高潮和低潮的影响,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密法当中说腿代表了无明,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治这个无明。脚的方向伸向大地,大地里面就是黑暗,那我们这个脚抬上来的时候阴阳得到平衡,脚心向上的时候,这个黑暗当中也有地藏王菩萨。佛教的每一个菩萨都表示生命的某一种境界,也表示诸佛的愿力,那种精神生命是遍于一切处的。所以我们要知道诸佛真的是不会远离我们,我们不能从信仰的角度去求,我们要从诸佛的本质去和他相应,那个时候一切的时间、空间对我们都没有干扰了,我们将超越对立的世界而接触到生命的根本。这真的是福报太大了,对我们的生命太有益了,这是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做任何事情能和这个事情相比吗?!所以说这就是佛法的价值。
我们要这样去调整,我们的腰要坐正,腰是光明和黑暗的结合点,也是一切生命的来源,传统文化也在讲天人合一、天覆地载,天覆地载的是什么呀?是人!人是天地的化合,在人身当中腰就是化合的点,是一切生命的来源。所以我们天天和自己的身体打交道,我们却总被邪见包围,我们总把这个身体当做一个神来崇拜,喂它吃喂它喝,从来不愿意认识它。所以人是非常奇怪的。这是什么原因?邪见的原因!当我们认识到这个皮肤所包裹的内在的是一个生命能量新陈代谢的过程的时候,我们有了对于这个肉身的一个客观的关照和概念以后,就不会再对它起贪欲、嗔恨、我啊、你啊、什么啊等等,我们将超越对和错的种种的错误思想对于我们身心的束缚。所以在这个禅法当中,很多是观身的本质,它能够让我们破除这种邪见(对于身的这种邪见),客观如实真实的反映这个肉身它的一个位置。这个就叫做生命的规律。
我们的腰这样子坐正,腰就代表了水,腿呢就代表了土。传统文化当中把土放在一个非常尊贵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金、木、水、火、土,土占中央,中央是我们修行的位置。土呢,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它,没有光明代表着黑暗,为什么它能够在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平衡,它可以平衡金、木、水、火的妄动性。所以,以不动佛作为一切佛的核心,不动佛——生命是永恒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种生命境界,我们的身心要不动就叫寂静、涅槃、生命的安乐。不动不代表着内在的生命的这种交流不畅通,而是一种非常畅通的状态。
我们现在的身心是在过去这么多年的一直糟蹋干扰的状况下所组成的,就好像一个充满了种种毒素的一个瓶子一样。在禅修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身安宁下来,心有一个静的时候,这个免疫力渐渐的增长,这些毒素要往出排,所以我们感觉到非常非常的痛苦。那痛苦有时候都没有理由,就是坐一坐嘛,怎么那么痛?所以我们要客观的了解它,这就是佛法上所说的另一个概念“业障”。它在排的时候,它走的时候也要给你打一声招呼啊,来的时候是一起来的呀,所以这是生命的规律。你说除了忍耐还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始作俑者是我自己啊,无话可讲。所以就很简单,过了这几个阶段,慢慢的身心就畅通,身心就清净,这时,我们接受的能力和外在正面的东西交流的时候得有一个平台,就好像一个杯子你洗干净了,倒进来了什么东西绝对不会变质不会走样。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来和大家讨论禅修,因为它太重要了,它就是诸佛的秘密,诸佛的心,我们不可以草草的说它。所以大家这几天以来的辛苦我觉得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没有这个代价是不行的。
我们生命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来源地为因缘的气,一种是来源于天为因缘的气,它们交流在丹田。我们身体坐好以后,这个代表了智慧光明的阳气渐渐的会上升,上升的渠道就是脊柱,所以脊柱一定要坐正,要保持这个道路的畅通。这个时候如果难受呢,因为你的那个正气还不足嘛。但是你要拔,你看到年轻人他们阳气旺的时候,走到人跟前的时候觉得他很挺拔,那是什么原因?是气的原因。你看我们苦恼的时候都是一脸愁相腰也不挺,挺也挺不起来,这就是有什么样心就有什么样的形。反过来,说有什么样形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心,我们是逆着这个生命的规律来培养。我们开始肯定不会懂,当然首先要从形上去求,所以坐姿非常的关键。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个,和它失之交臂,那真的是永远没办法再去和它沟通了。所以我们要坐正。
首先是骨架,骨架要把它放正,脊椎和这个头保持一个相对的垂直,和大地成为一个90度,这个时候双肩要放松,脊柱垂直,下巴略收,这个头顶骨就和丹田对正,后面(师父指着脖子后面)这儿自然的往起拔,前面自然的收而不僵硬,所以现在很多病人,你像脊椎病特别的普遍,都是人心烦恼过重造成的,天地不沟通堵在这儿。那我们就这样子坐下来。这是有关身体的一些坐姿,要关照,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腹部,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肩部,这两个地方是一定一定要放松的,特别的放松,要不断的去观察它,我们的心一动这两个地方马上就起来,所以放下来的时候心也就放松了。
腿坐正,身体坐正,这样子基本上坐正了以后,这几个要点都具备了,这个时候腰垂直的往前来,往前来(师父示意身体向前倾),觉得你的臀部已经抬起来了,你的胯关节好像也整个拔开了,之后你再慢慢地返回来,这个时候返回来身体的重心刚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重心就有了,就好像一个不倒翁一样,它里面那个铅陀陀你就知道它在哪儿,这些都是窍诀方面的。这个时候,身的过程基本上就调整完成了。
下面是调整有关风。我们说地、水、火、风、空,风大还属物质界不属于精神界。但是这个风大在物质界最特殊,它的好动就好像精神界一样,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知道,我们这一期生命的存在是基于风——就是呼吸,呼吸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它是身心的一个枢纽,也是禅修的要害,如果风在不断地变化的话,你的心是很难稳定下来的。如果风在你身体的哪一个地方停留下来,就会形成障碍。如果这个风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时候,你必然就昏沉。所以禅修就好像要拿住一个宝剑,这个风呢就好像刀把一样,你抓不住风就抓不住禅修。所以风是在身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是要调整身,身调整好了再调整风。
风怎么调整?你的身体都坐的端端正正了,这个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风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我们这个时候要呼出三口气。实际上风啊,你看那个轮胎为什么那么坚强,就是因为风,到了一定压强的时候它就那么坚强,但是它里面没有气的时候它任何生命的价值都没有了。最坚硬的也是风,最软弱的也是风,柔也是它,刚也是它,所以它难以琢磨。但是要调整它也非常的简单,它的变化是在进和出之间。进出不平衡,我们就没办法控制它,进出平稳的时候心就住于光明清净,出去的多进来的少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接近于死亡,已经是一个下坡路。所以在禅修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培养那种平稳增长的风以促进身心的和谐,乃至于它的生命的真实境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身体里面预置的停留下来的风排出去。
这些天我也看到,有些人知道这个方法,但是排的时候好像排的都不是很好,听声音也能知道,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慢慢地去体会。这个风啊,你在调整它的时候这个过程非常的关键,所以说有三声木鱼响,这个三声木鱼响每一次就是让你呼出一口气,不知道的人呢现在就知道了,念完经以后敲三声木鱼是干什么,今天是正式的和你们讲,要记住。这个气出的时候一开始不可以太猛,慢慢的甚至是听不见的,这是一种很自然以便于它那个闭在气脉里面的风出来的时候你给它开一个门儿,门儿要慢慢的开,你“咵”的一开这个不是里面的风出来了,而是外面的风把它给打回去了,这就会造成心的变化。所以慢慢地出,要慢、要长、要匀、心很平稳,你身稳了心也会稳,这时候是在排废气。这样基本上差不多(师父示范呼气的动作),最后出的时候我能听到那个声音很大,这也是不对的。它只是在最后有一些气,你不给它一点力量它自己出不去了,所以这时候稍微给它一点儿力量就够了,基本上坐在旁边的人是听不见的。旁边的人听见了,就是声音太猛,说明力度过了。这样以平稳的心排出三口气,这三口气在密法当中还有其它的观想,但是对于禅修来讲这个时候不做任何的观想。所以身、风(风也就叫做息)这两个层面都交代完了。
下面是调整心。心不可见,在作用。心的本体我们看不见,但它在思维的时候我们知道它的相,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相的变化,我们知道心在变化。在传统文化当中把心也分为三个层面:性、神、心,分为这三个层面是为了便于理解。养生在养性;养性在养神;养神在养心。心的某一个层面叫做神,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以前用的很多话,心神不安啊、神光返照啊,其实用的很多,但对它的体会不多,为什么呢?神就是一束光,它到哪里去呢?就是照我们所说的那十一头牛——五大和六识。中医上也有一句话叫做:“神乎神客其门”,平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这个意思。它这个神很神乎,瞬息万变,它到这十一头牛或者到这十一个家里去做客,它不进他们的门,它就是惹你,惹一下它就跑,所以它很神乎,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刚才门口来了一个人,怎么一下就不见了,你找了半天把你搞的乱哄哄的,是小偷啊?是什么呀?你想了半天也不明白。神就有这么一种规律,神乎神啊,神乎其神。所以古人有些话说的是非常的真实非常的到位,我们要用心的去体会。客其门,它就像一个不期而至的客人一样,它就在你的门口不进你的家,你想拽它,它早就跑了,它来的时候是坐的火箭,走的时候更快,来无影去无踪,天天在扰乱我们,造成我们种种的不安。所以这个神实际上是身和心信息不对等而起的种种现别缘起,所以我们现在要把这个神或者把这个心、把这个风、把这个身要调整在一个起跑线上。
身的要点就是人中,风的要点是呼吸,心的要点就是注意力,三位一体就叫修禅。所以我们说,调息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人中,调息的事情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逐步掌控的心,就是平稳的心态把这个神气收在人中(注意力放在人中),这时身也会和谐,风也会和谐,就会变得慢慢的有力气了,心变得有力量,一切妄念也不能入侵,这时候禅修呢就慢慢地培养。
只是这样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因为什么呢?它们三个人呆在一块儿会起矛盾,会起冲突障碍,那怎么办呢?要适当的调整它,怎么调整它呢?一个是从快慢上,一个是从力度的大小上。有的人这个注意力特别紧张地放在这里(人中),说明力度太大了;有的人呢心又特别软弱,都不知道这个目标,说明力度太小了,这是大小。快慢指的是风,风你不要管它,有的人不知道这个要点,老是想管它,想知道它,实际上这里不需要知道它。有的人神在这里(人中)——身体的要穴上,风经过它的时候你知道,经过它出来,经过它进去,你是知道的,保持一个知道就行了。有时候这个目标滑落了,你一管它风就会有快有慢,你意念一动风就动,所以不用管它,避免快慢。在这上面简单地重复保持一种觉知,呼吸不断的觉知,心可能有点累,你可以以这样的一个心态念准提咒,心不离人中念准提咒,在默照当中念准提咒,所要对治的就是昏沉和掉举。这时候你的心可能呢会非常的活跃,那这个时候适当的把它压一压,把目标不要放的那么清晰。有的时候心啊想昏昏欲睡,于境相不明了,你所持的咒都不知道了,你持的特别慢以至于忘失,这个时候就快点,也可以通过出声或不出声加以调节。总之我们开始是不可能感受到那种和谐的境界,就是在方法上先尝试,快、慢、动、静、出声大小、力度种种的方面,用我们传统的东西来讲就是不要走极端。法是拿来用的,在某一个时候呢把心调整的明晰一些,有时候呢压一下,就是这样,这就叫禅修。
那么禅修是正行,能够让我们有禅修的环境是来源于他的发心。所以我们在这个禅修之前要念那个发心的文:“我今发心不为自求……”这个偈子,它能够让我们的心力得到诸佛菩萨相应的加被力,从这个方法来讲是密法,从持准提咒有菩萨的加被来讲这是秘密禅。从这个角度,从调整风、心来讲,特别是这当中有一部分是密,就是有关五大的解释,平衡啊……,只有在密法里面才讲。关于数息安住这是如来禅当中的一些要点。所以我们在打完坐不管这一坐效果好不好,方法对不对,都不要管它,不要困惑,有不明白的你再学一学,以这样的一种平常心去修行很重要。
世间的人就患得患失,这是一种思想惯性行为。他老觉得,我的生命这么宝贵,这一坐我一定要有所得。但是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是大的得,是智慧。因为你不执着于它了,你才有了接受它的空间,你执着于它时连个空间都没有了。在世俗的生活当中屡屡能够证明这一点:你觉得越宝贵的我一定想拥有它的时候就越不能获得它。这是生命的一个内在的规律。就好像我们叫一个狗来,手里拿个棍,叫它它会来吗?它很害怕的。你觉得它不来就跑到它跟前去,那它跑的更远。你跑它也跑,你拿棍儿要打它嘛。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极端,这种错误来源于一种意识层面的自我的执着,避免这个障碍,不可得反而得。以这样一种平稳的心态抑制束缚你的禅修,不要有所得的心。在修行上坐之前不要有所挂碍:现在办什么事情?家里有什么事?公司有什么事?你人在这儿心早就跑了,心已经跑了就叫不回来了,所以身心都要俱在,有天大的事不要管它。但实在放不下拿个笔记本写下来,完了在后面写上一句话:“等我下课再处理吧”。笔记本一扔把它也就扔了。这都是过去一些修行人的经验。
我们在打坐完之后就是回向。打坐不见得是个善法,它只是一个方法,但是它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善法,甚至是无漏的法,这来源于它的发心。发心把它当中的杂质去除了,它成为一个纯净的善法。所以发心是为了追求生命当中的那种光明那种福慧自在的境界,这个时候你打坐所有积累来的东西它就照着这个设计往那边去发展。如果你在打坐之前想的是我要得到一个什么感觉,一个什么感受,你打坐时候积攒的那些能量它也按照你的心的不可思议的规律给你往这边排,心里想什么它就来什么。所以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历史上来看很多人就是发心不明确,要么走错了,要么走不远。带着种种生命的未来的苦果,不修行还好,一修行没有正知见,你就不可能有正发心,没有正发心,光求一个方法,最后只是一团糟,这个人只能称为一个比平常人更可怕的人。那平常人想害人还害不了那么多,那他现在掌握了一个利器,把原子弹拿在手里的人,它能害很多人(害很多人——不是害人是害已),他只会把自己的生命抛向了一个更加黑暗不可自拔的境地。所以说修行这个事情啊,要么你就不修,要么你就要走正道好好的修,做一个正常的人绝对是佛陀都赞叹的。所以一定要量已量法,对修行上面所设制的任何目标,你都要清楚的知道这个目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境界,你要慎重的对待自己的生命乃至于生活。因果它是一个没有好坏分别的规律,它不因为你聪明,不因为你种种的技巧就会饶了你。它是最公道,你怎么样的想它就怎么整你。所以最后就是回向。
回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回向净土。生命是不断变化过程的偶住,到真实境界即坚固,即极乐世界的境界。对于我们未来究竟安乐的代名词。如果成佛当然是一切目标的圆满,但是在这个中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站的话,我们今生又没能一次飞过去,掉下来怎么办?所以回向一个很安稳的保险——回向净土。回向净土和前面的发心目标是一致的,发心是理,回向净土是事,理事无碍你就得到那种生命规律的互用,再加上你中间的这种福力,他们三个互相限制互相增上,所以这是修行上面的技巧——发心、正行以及回向。在回向净土的时候呢,也有种种的其它,你看我们说:“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把你的多少善品都设计到里面来了。还是一句话,你怎么样设计它就怎么样成就。这是暂时的目标,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干嘛?还是为了成佛,就是换一个好环境以便于道能相续。所以后面还有一个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是一个回向。
下面还有一个目前的回向,我们回向三皈依的圆满,因为三皈依是一切道的根本,我们生命当中有一点点的凉风吹过那都是因为三皈依的加持。如果我们没有依靠的话,任何善事,哪怕正常地思维一件事情都是非常非常的困难,所以三皈依是现法乐住的所缘缘,是眼前的事情。我们回向三皈依,是回向大乘的三皈依,所以说:“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我们皈依佛也希望众生达到皈依佛的一个境界,这都是大乘的一种发心,因为我们修的法都是大乘的法,你就知道大乘的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一个是祈祷:“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这是祈祷我们修行的时候顺缘具足,吉祥一个词就都代表了。之后祈祷上师、三宝(上师、本尊、佛、法、僧、护法)以致给我们提供修道时的种种便利。这个仪轨的设置也是面面俱到,但是不增不减不繁,重心还是落到禅修上,因为禅修很重要。我们前面讲只有禅才能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实践的基础。佛法就是要实践。
关于禅修的过程、作意、方法、要点等等都讲了,大家要把它弄清楚。在这七天当中,如果有哪个方面还不太清楚,就赶紧问,然后再整理一下以便于回去修行。因为这七天只是一个学习,要掌握这些要点,实际也上不容易。
下面是有关经行的一个方法。实际上传承当中有很多密意,如果你不了解就会以为这只是一个走路。因为不了解,你好像认为它就是一个什么作意,实际上都不是。我们那天大概讲了一下经行的方法,这中间有一个要点,就是说观察三处:涌泉、丹田、头顶(百会)这三处,要大家去注意。把这三点在走路的时候能找着,恐怕最少也得一个星期。能找到一念,如果能让这个念相续不断,大概需要49天。实际上按我的观察,我讲了很多次了,现在还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几年了,我不是讲了一年,没有一个人。所以我们在学法的时候,一个方面要用心,一个方面要谦虚。我所讲的话你没明白之前要好好的学习,不要着急,不要互相的问,这个方法真的很深。这是第一步,把这三个点找着。
第二步是抬脚跟。这个找着了以后你才能够抬脚跟。它当中都是为了调整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由于空大在这个时候不起现行,所以不调节。我们这三点掌握了以后,抬脚跟的时候地大和水大会上升,本来地大和水大是往下走的,它这时候会上升。火大和风大会降低,它们本来是往上走的,飘扬的,它们这时候是往下走。这是逆转生命的规律。所以古人也说:“定中用功有十分,动中用功才能得一分;动中用功有十分,梦中用功才有一分;梦中用功有十分,死的时候才能得一分的利益”。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方法发心都是为什么做准备呢?是为死做准备。在穿越生命枢纽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实证实修,谁也帮不了你。生前说得天花乱坠,死的时候一样痛苦。所以我们要明白佛法很难很难明了,因为佛法是从没有我执的情况下存在的一种生命状态,和天地万物同体的一种生命状态。我们现在所有的思维分别都是和“我”相应的,就算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境界。所以佛法太深了,很难说明白,只有你自己去体证才能慢慢的了解。
首先你要信你才会皈依,之后你才会听闻正法,才会有这样的理解。听闻正法是为什么做准备?是为修证埋下一个伏笔。但是当你修证起来以后你会发现,哦,自己当时那个望文生义的理解和感受完全是错的,所以叫做行起解绝。你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所有的理解都是错的。所以我们不是说佛法的可贵在实践吗?实践以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和你现在绝对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佛法上一直要保持一个谦虚谨慎的态度,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去认知佛法,去实践它到底是什么样?佛法的要害到底在哪儿?那我们最起码有个事儿干么。
我们在佛法当中不会指天指地指星星,指来指去不知道往回指,落入种种知识的分别,落入种种装饰的境界。我们每天吃饭会吃吗?走路会走吗?睡觉会睡吗?我们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实际上最起码的生活的方法都不懂!所以要脚踏实地认真的去学习,我们一个人再聪明还没超过百岁呢,人类的实践已经几千年了,我们从哪里去知道它!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自己而不是为了和别人较真,什么错和对,什么是与非,都不是它所缘的境,和它没任何关系。只有你稳稳当当的自利了,你才能够利他,所以大家要确认佛法就是要自私自利。你如果连自私自利都不知道,你还说什么利他呢?你无非是想把别人变成你的奴才而已!拿一个思想去要求别人而已!世界变成一个互相指责的世界,反过头来这个因果还会落在你自己的头上!
我们通过向外、向内,通过身、心,通过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种种的互相的对立,才能最后得出佛法的目标是指向哪里的。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最起码是睁开眼睛了,看了一眼我们天天生活的地球,我们天天面对的身心,到底它的客观规律是什么样的。我想这才是对我们人生有一些现实意义,最起码我们不冤枉啊。所以就很简单,这个经行的方法,第一步找到三个点;第二步抬脚。抬脚是怎么抬?每一步下去的时候,这个重心意念你的脚要变的非常的有力。这方面我也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脚都是飘的,这代表我们的身心不坚固,身心不健康,都是飘的,没有几个安稳的。你看有的人走路的声音“噗蹋、噗蹋”,有的人“空、空、空”,这都不是健康的声音。它非常有力但你听不出声音。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反过来可以求,通过这个行可以求,所以走路的时候那个脚不能分的太开。就算你是外八字的人,这个时候你心是安稳的时候,脚尖往内收,往里面收一点,虽然你是外八字但是你的气就会收回来。你的心不可以散乱,散乱的时候脚自然朝外。古代不是有一个最不好的一种威仪吗?像竹林七贤簸倨而坐。你身都是散的,你说你到了哪种境界了,你那是玄而又玄。从这一点就知道他们的下场很难堪。有些理想是不可以实践的,所以不要把它作为人生的价值。把脚调整好,身体上下一条线,你观照骨架,关照这三个点,身体自然就不会歪。所以迈出一步心就在那里,稳稳当当的,走、走……,同样地不能紧张,身体不能紧张,心也是一种非常自在安然地走。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七天能学会都很不错了。
你走一百步都是和过去的无量苦在作对,因为过去它适合这种方法。人走路是习惯性的走路,现在是主动性的调整,而且步步是很难以改变,调整起来非常的费劲。所以开始要慢,如果你的心念能够把握住上面说的这三个,那也可以快,但是以心不散乱紧张为主。所以说经行 是这个阶段对这个禅修的一种辅助,也不着急说一定要把它搞明白。
但是禅修我们现在安排的不多,我们前几年打七的时候都是八座大概要九个小时,九个半小时吧,有两座还是三座是一个半小时。我们第一年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就是下面的那个房间里,那是相当的苦,都是没有学过佛的人,甚至什么都没接触过的大有人在。接触过传统文化的人都还是有点基础嘛。所以这个道是修出来的,这个道不逼也修不出来。但是也不能逼的太狠,你要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心,如果到了一个极限,它会拉警报,你就休息一下。
这七天是学习禅修的方法和经行的方法,照着去做。但是天气特别的热,所以先把这个方法记住,特别有关经行,是最不好掌握的,有空的时候你先实践一下,看有什么问题好问。你们回去以后,环境也不好,真的也很忙,要想再提起这个心力来真的很难。但是这个经行也不着急,能把这个禅七慢慢的学会就好了。禅修到了某一种境界的时候,就会自然要求想运动,这个身体它知道。所以那个时候你们都还可以再用功。现在这个时候你的身体还入不敷出,精神老是不够,所以可以不修这个经行。但是方法要明白。
第一步把这三个点关照;第二步脚非常的有力,在走下去的时候重心落在涌泉穴。把脚后跟能抬多高就抬多高,抬的时候重心落在前面,身体还是正的、直的,但是不紧张。紧张不紧张就看肩部和腹部,腹部一提起来马上就知道这是紧张,甚至它提起来了你也不知道它的意境,反照它的时候就知道“啊,还是紧张”。所以古代说气沉丹田嘛,就是腹部下垂。那把这个脚后跟抬起,最起码一年之内都是够用的,等一年之后禅修也进步了,知道“法、报、化”差别是什么的时候,再随顺那个调整,有关经行,修法方面也有修“法、报、化”三身不同的相应作意之差别。
好,那今天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