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中的认识论与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2-02-25 08:59:58作者:经藏网这是我们香海禅寺第一次举办这样长时间的禅七。这样的活动对包括我在内的各位师父和义工们都是一个很好的挑战。这次禅修的一些同修,他们的面孔都很熟悉,所以我想大家应该都有禅修这方面的经历。你们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修正,觉得哪方面有什么不足、哪方面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指出来,以便下次我们办得更好一些。
中国的佛教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断层,旧的思想体系在目前的集体价值观中受到新的质疑,然而新的佛学体系却没有得到系统的建树。虽然辉煌灿烂的古典佛学留给了我们大量有益的文献,但是同时适合新时代的、变化发展中的佛学还在不断地探索、成长之中,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提升,所有的方法也都正在不断地成长。
昨天慧海法师教大家怎样拍打按摩自己的身体,我觉得这样拍打身体很舒服,好的东西就是这样,要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好的东西带回去。
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立场坚定、积极向上,努力用行动改变自己人生的人,听到好的东西就赶紧去贯彻实践它,这就是上士;而有的人听到道理以后,三心二意,将信将疑,做了两天就不做了,过段时间想起来了又如是做了两天,这就是中士;到了下士,即使听到好的道理,也因为觉得道理太可笑了而从来不去实践它。
所以,人生当中的取舍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当我们自己内心不需要的时候,别人是没办法强加给我们的。所以大家坐在这里的时候就要学会把心门打开,把自高我慢的那扇封闭的门打开,没打开的话,坐在这里就像一个木头,吸收不到营养。
禅修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让我们把分别在外的五根收回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一直在外境徘徊,看到好的喜欢,看到不好的就抵触;听到好听的话、美妙的声音就飘然若举,听到不好的话、不和谐的音程就全身起疙瘩,生出嗔怒之情。这就是我们的五根徘徊于外,所给我们带来的认识。我们若要改变这样的世界观,那么禅修就是最好的修正。禅修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内察,察出自己的情绪、思想、观念、认识中最根本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会随着外物的改变而改变。为什么佛教的思想是究竟的?就是因为他对物质世间的认识没有丝毫的挂碍,了了分别。
早晨起来,鸟在鸣、花在开、风在吹,一草一木的美尽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有没有以接纳的心去喜欢它们?我们看到这些景象内心当中有没有自然地升起一种喜乐呢?如果没有,那是你内在的烦恼太多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万物恢复本有的宁静,这时候每一颗充满喜乐的心而同样应当感到欢欣。不要因为光的消弭而感到失望,如果你的心跟着宇宙四时轮的规律,自然能够感到春夏秋冬、朝暮寒暑,都是美的,都值得去歌颂。 很多人跟我说师父啊,我打坐的时候看见光了,我说每样事物都有光啊,只不过那光被你的烦恼遮住了。当你打坐的时候你的内心慢慢清净下来,就能感受事物正向的一面、美好的一面。当你内在充满烦恼污浊的时候就永远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就会用抵触、负面的情绪去感知这个世界。所以,禅修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从邪修到正,从染污修到清净,从喧嚣修到安宁。其实,我们每天都能够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平常的时候觉察不到自己,因此才到寺里来禅修。
今天首先要讲的主题是“我是谁”。
在小说《二十四重人格》中,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了“我”的不同角色所思的各种念想,所为的各种事件。每一个认为“我”只是一个平面的人,都是受到现实无情的打击。我们在内拥有各种不同的人格,在外必须带上“人格面具”,饰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在企业里是中层、高管,回到家是父母的子女或者是子女的父母。我们从前是一个孩子,以后是一个老人,那么当我们渐渐长大,原先那个小小的我又去了哪里?我们到底是什么人?能做什么?我的行业在这个世界中属于什么档次、等级、状态,我在这个市场里又占了多少份额?大家有没有不断地往各个方面去参,找到自己当下的定位呢?我们都活得迷迷糊糊的,连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都弄不清楚,更别说了解自己内心的思想境界。当我们不了解自己,就没办法定位自己。《孙子兵法》里讲,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力量,如何跟对方去战斗?别人能举起一百斤,你只能举起十斤,那你怎么跟别人去对抗?前段时间我看《孙子兵法》感触很多,其中讲到当别人比你强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时候,别人来攻击你,怎么办?那你就想尽办法逃,即使逃不过也要在别人面前装孙子,要韬光养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就是知已知彼。当我们没有实力跟对方抗衡的时候就要学会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这也是每个人要思考的“我是谁”的前提条件——给自己一个定位,保护你自己。
佛陀在没有悟道之前,跟各种各样的人学习,很多人都是他的老师。只有转益多师才是汝师,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学习到新的知识,思考更深刻的问题。你们觉得当老师好吗?我觉得不好。最幸福的应该是当学生,把老师的身份放下来,永远做一个谦卑的学生,这样自己才会成长,不断地吸收别人好的东西。你如果每天在台上不停地跟别人讲,讲到最后你还有什么可以讲?没有一颗当学生的心,到最后你的能量就被封闭。古来大德隔段时间都会去闭关,调整,自我反思。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找到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往哪里去? 我们设计万佛殿的万佛,它讲到了华藏世界,讲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容纳到一芥子当中,一芥子可以展现无量世界。就好像我站在这里似乎要比你们高一些,但是到了另一些场合我也很矮。但从外太空看我的时候是什么?连一粒灰尘都不如,若有若无的,我们小得根本看不见。《阿弥陀经》讲从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要经过10万个国土,人们都无法想象那里有多远。
我们作为一个学佛者,作为一个修行人一定要把我们原有的思维不断地打破。慧海法师教大家要有空杯的思想,而就连这个杯子的执着也要打破,杯子打破了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容器不存在的时候才能无所羁绊。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原有的思维模式打破,不断地自我打破,不断地自我超越。
这两天大家在禅修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问自己“我是谁”。
如果我是母亲就要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我是父亲就要像上天一样关怀你身边的人,你如果是个董事长就要呵护底下的人成长。所以,大家要找到我是谁才能定位好自己,定位好了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今天在香海禅修就要在这个过程里好好反思,时刻地活在当下,明白自己处在什么状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角色!而我们人往往不是这样,处在这个角色却做其它的事,所以我们活得很痛苦,因为你没活在当下,所有的烦恼都由此产生,你不断如果永远在计较、分别、比较之中,世间的痛苦就永远没有完结。
昨天有位女士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先生跟他第一任女友住在一起不回来了,她觉得委屈了。我就告诉她几个案例,我说濮院镇有一个老板把初恋情人带回家,告诉他老婆说,你就接受我有两个老婆吧!还有一个男人天天吸毒,总是不回家,妻子也痛苦。这种现象层出不穷,只要你的心不能接受这种状态,你就永远痛苦无边。萨特说,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我就给她两个选择,第一个,你能选择接受他目前的状态就不离婚;第二个,你如果不能接受他目前的状态就选择就离婚,这种痛苦跟谁去述说都没用,只能取决于你自己。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没有痛苦,因为我们有感情,我们的身体是血肉之躯。就像我上个月牙疼一样,疼到最后开刀我都没感觉了。佛在世时也要生病,我们这个是有相的身体,到最后都会坏灭,你要是希望这种有相的身体永远不会坏灭,你的知见就不正确,不正确的知见就会产生烦恼。
不要认为结婚了以后还会跟谈恋爱那时候的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你在变,他也在变,环境在变,所以要学会适应。比如一个企业刚开始市场很好,正在上升之中就很容易做成,走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降了,这时你发现自己再努力都没办法做起来,这就说明你没有了解到事物存在的规则。因为事物在变,而你的心没有变,你没能把握住事物运行的规律就会痛苦。大家要记住,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看待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的烦恼就这样产生的,你会变你的先生会变,你的孩子、公婆都会变。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要培养自己的福报,我后面会讲到,有大愿者就会有大福报、大成就。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在一张纸在画一个圆圈,很多人就只会看到这个圆圈,很少去想这个圆圈以外还有那么大的空间。我们的思维应该是多向的,正向思维想不通,就用逆向思维好好再想一想。在我们的人生里面要学会把人生这个整体过程不断地放大,把目前发生的事情尽可能地缩小。玉树地震那多么人罹难而你还活着,你在为了你先生的事情而痛苦煎熬,而人家父母孩子可能一下子就没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找了很多烦恼。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大觉悟者,他的心像虚空一样没有边界,眼前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在他面前都不是什么大事情。所以,我们修什么?就是不断地把心放大,人家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说明你有一定的境界。所以,当我们碰到越大的事情就越要从容地应对,从容是从哪里来的?是要拥有开阔的心,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量想不痛苦都是不可能的。
人生是一次短暂的旅居,所以把禅修跟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禅修不等于你静静坐在这里,实际上行住坐卧,言谈举止时时刻刻都可以体现禅修的宗旨。
这次我在交大拓展训练的时候,一个房间住三十多个人,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呼噜声此起彼伏,这些人每个都是老板,都有一个大肚子,都是打呼噜的高手。有时候听着他们打呼噜打着打着中间断就断了,我还在等着他把后面的呼噜打完呢!这也是对我的一个成长,我平常不喜欢跟别人住在一起,进去的时候他们说给我单独安排一间,我说不用,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也要接受一下团体生活,我也要挑战自己的极限。我平常累的时候就观照自己的心,让它放松下来做一个深呼吸,拍打一下,精神很快又找回来了。所以,我们禅修的过程就是要跟自己的生活连在一起。累得实在不行了,回来就应该闭上眼睛,把心收回来,做几个深呼吸,这样你的能量又可以回来了。
我常把禅修比喻做止沸,经常拿一凉盆水放到沸腾的水中,沸腾就会止住,那锅水就不会烧干。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的,不断在沸腾的时候,水就会烧干,禅修就是那盆凉水,是让你补充能量的,我们身体的毛病都是自己正常循环当中出问题了,我们自己本来有一套免疫系统,自己可以调节自己,都是我们自己平常的时候自己没有注意。比如我那天牙齿痛,后来我就找到原因了,那时连续几天很晚休息,宋老师老是拉我去吃留莲,又吃了很多辣椒,这样一来就上火了。其实,我们本来都有一套非常好的免疫系统,这种免疫系统要靠我们自己去保护。
所以,禅修要跟我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回家吃饭的时候,感觉饭菜很美味,要记得赞美做菜的人;看到公婆、岳父岳母也要赞美他们;看到孩子,要学会欣赏他,甚至看到花草你也应该赞美它两句,那个鲜花就会与你产生物感,开得更灿烂更美丽。你们知道《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吗?连水都知道你对它的赞美,更何况你赞美的是人!我们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学会赞美别人,学会鼓励、欣赏别人,当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鲜活存在的时候,你身上肯定不会有毛病,癌症不会来到你身上。你不用去担心,担心本身就是一种毒素,就会使负面的东西在我们身上成倍地增长。我们要把任何担心都抛开,用清净喜乐的心活在这个世间,这样才会开心。我们人往往不会欣赏自己,不会欣赏自己所拥有和得到的东西,总是想着别人的东西,有对比的时候就很痛苦。刚才有个同修讲到别人开宝马,住别墅,总是去攀比,但是,我们自己拥有的别人也未必有,应该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好的。安静地思考自己的能力、地位等等,自己目前有多少资源就做好多少事情。
我最近经常讲,人要相信命运,很多东西是要因缘条件成熟了才能推进,条件不成熟你再怎么想都没用,事情还是做不成。一切东西的存在都有自在自为的规律,违背了原因和条件,你还想达到的那个目标就会很痛苦,就会像赶鸭子上架一样。
我们在面对困难、碰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跟着自己的情感去对抗,不要感情用事。比如你父母得了绝症了,在你有能力的条件下就去治疗他,实在不能治疗就没必要弄得两方面都痛苦。大家知道有一本书叫《人间正道》,后来拍成电视剧《天道》,里面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得了癌症,最后发现再努力也没办法,就只好眼见他父亲去世,结果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大家想一想在不可能医治的情况下放弃治疗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不过我们作为子女的,只要父母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要想法设法地去治疗他,如果治疗不了才选择放弃,这时候病人也能减少一些痛苦。
人活在这个世间要遵循因缘法则,如果不遵循,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结果还是得不到什么收获。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明白我是谁,我在哪里?就像我以前学英语一样,我的语言天份特别差,整个学校就我英语最差,后来还跑到厦门去学日语,我很刻苦地学,没想到别人学几天就超过我了。我在宁海将近四年,就连最简单的说吃饭我都不会讲。我这种言语的天赋很弱,在学生时代很渴望把英语学会,甚至规定自己每天要背多少个单词,自己的房间到处贴着单词,发现还是不行就放弃了,不想再浪费时间了。这也是在告诉我们人要遵循因缘法则。我经常讲敬天爱人,大自然的法则不能违背。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冬天寒冷了就应该多穿点衣服,但是很多女士还是穿的非常少,年轻的时候还好,等到你年老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是人,我活在这个世间,衡量万物,同时也被万物所限制、所衡量。我们在万物中不过是一个点,因此不能以点概面。就像外面的草一样,很多人都说要打什么除草剂之类的,我说不需要。还有我们寺院到了冬天树木就开始掉叶子,你今天扫了只是扫今天的叶子,明天掉下来的叶子你还是要扫。你一口气想把后面所有的东西都解决掉是不可能的,每天要做的就是当下的事情。只要你努力把每一个过程做好,原来期待的结果就自然地浮上来了。当我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知道后面该往哪里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期待美好的结果,但是如果结果能不能按你的预期实现呢?那就要一步步慢慢地做起来。人生路上,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所处的位子,属于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明白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才活得痛苦。
今天要讲的第二个主题是“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有大福报必有大成就、大业绩”。
我经常跟一些年轻人讲,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位为一个有大愿力之人。愿是理想,愿是人生方向,愿是人生期待的美好结果,愿越大成就越大。一个有大成就的人,他的爱慈济众生,芸芸众生都会成为他力量的推动者。世界上的大型企业之所以能遍布五大洲,是因为它的每一个产品,所推动的理念都能普泽到很多人。一个世界首富必然有非常大的心量,他的出现能把许多问题解决掉,解决的问题越多,他的成就越大。首先要想到是为了别人,有一颗想帮大家解决问题的心。
德鲁克的管理学就讲到了我们每个人存在这个世界都是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定位好自己之后,就要思考如何把这个点运作得最好。比如说我们寺院的客堂,你在客堂工作,就应该把接待客人的工作负责好,寺院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点。当人人各司其职,都能把它运作好的时候,这个社会才能良性地运转。但是我们人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自己的观念里面总是想着我要得到什么,而不是付出,不是去帮助这个社会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的愿力为什么发不起来?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我们经常会忘记自己在这个时间属于什么样的角色。现在很多企业都讲企业文化、企业的定位、市场份额等等,而把最根本的东西忘记了,做起来就很辛苦。招一个员工不是为了让他天天给你赚多少钱,而是联合在一起去完成一个使命,把这个枢纽运作得更好,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你做,也不是为他做,而是形成一个共同的、面向大众的、能够产生更大福祉的使命。所以,我告诉寺里的义工,你们来这里不是帮贤崇法师完成理想,而是一起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个平台惠及更多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创立“和基金”,要完成一个什么理念?其实就是一个义工银行,义工银行运作好了以后就解决了将来自己的养老问题,不用依靠家人和国家。我健康的时候帮助别人,然后把时间存到义工银行里面,不健康的时候把这个时间取出来用,这样就不需要依靠子女。这个方法如果运作得好,以后的养老院就不需要请外面的人。我们旁边有个养老院,早上起来大家把凳子搬出来一起晒太阳,从早上晒到晚上,这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因为他活着要消耗社会的资源,这个时候你还健康就可以去扫地、拔草、种菜、帮别人按摩等等,为什么不去这样做呢?
所以,我想以后通过“和基金”创立一个这样的机制,只要我健康就是一个资源,只要我健康就可以帮助别人。我们是社会的枢纽,我们的存在是帮助社会解决问题,所以,才有“和基金”等诸多的想法。
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向社会索取多少,而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为社会解决问题的角色,你以后的成就就能够无穷大。这就是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有大福报就有大成就,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为什么从古至今有那么多人在顶礼佛陀?不是他能保佑你什么?不是的,其实是他教你的智慧能让你得到快乐、得到解脱、得到自在、得到喜乐,佛陀这种思想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因为他而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下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作用,思考一下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为了争取名利才显示出我自身存在,那么你自身的德行不够的时候,即使给你名望也驾驭不了。我经常讲富贵有三种:第一种如山中花草,自己春天绽放,秋天结果,这是用德行得到的富贵;第二种像盆里的花草,通过人的培植才能开花结果,这是通过功名得到的富贵;第三种则是靠权力得来的富贵,就像把花从地里捡起来插到花瓶里一样,今天看上去很漂亮,两三天就枯萎掉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富贵能持续下去,就需要你的德行,就要像山中的花草那样一到春天就自然而然地绽放。我们要发大愿力,为这个世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的力量可能很小,只要你去努力和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提倡“爱的裂变”,只要你把爱通过自身推广开来,人生就会有变化,通过你传播给十个人,那十个人能够再传播给另外的十个人……
找到自己就知道如何去做。一般人衡量一个人只看他的财富有多少,名望有多少,头衔有多少。我在外面经常收到很多名片,那些人头衔真多,一张印不完印两张,还要折页,那么多的头衔实在的也就一到两个。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衡量别人成就的标准。佛教里面讲的是要用减法,不断地减,减到为无,减到为空,等到你内心当中对名闻利养的追求归零的时候,你身上所产生的能量会成倍数地增加,以前是加法,但是归零之后产生出来的就相当于乘法。当你开家长会的时候,在幼儿园里还显示自己是个董事长,这样难道不愚蠢吗?那个场合你和工人、农民一样,就是孩子他爸,就要把所有的包袱卸下来,归空才能自在,才能谦卑,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小的时候学习新的知识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效率越来越低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的时候你拥有一颗谦下的心,感觉自己是一个孩子,因此将自己放得很低,而谦下就是最大的高贵,这使你学会最多的东西。
每天禅修就是要让自己归零。我们每天都有烦恼产生,障碍在自己身上层出不穷,因为你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固体,一个固体跟另外一个固体碰到一起,矛盾就由此产生。空性就是把自己认定为无,像虚空一样,什么东西过来都没有关系,那你还有烦恼吗?还有计较吗?还有我慢、我执吗?当这些东西都没有的时候,谁都伤害不了你,因为你让自己空掉了,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最究竟的大智慧,当你空的时候,在你心中可以升起无量无边的大智慧。
我们这个地球飘浮在空中,那些宇航员都在外太空的时候都在那里飘,为什么我们没掉出大气层之外?为什么我们不会掉出地球之外?因为我们的业力、执着、欲望强强地把我们的心捆绑在这个地球之上,离开了就活不了,这就是业力,是与生俱来的欲望深深地把我们绑在三界中。所以,要把这个世间困扰你的东西都解除掉。你对这些有一丝一毫的贪恋、执着、放不下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不能得到解脱,不能归零,不能归空,你就不快乐。归零、归空就是我们每天禅修要自我观照的一个修行方法。
最后一个要求就是要专注、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专注其实也是归零的体现,你心中没有归零的思想根本做不到专注,大家坐在这里还想着家里、公司、朋友等等,你就不能专注当下,不能专注当下就得不到多少东西。专注也是我内在要修的一个方向,我经常不专注,开车的时候有时打手机还发短信,最近我到上海都不开车,改坐火车,坐火车可以看书。有一次坐火车我也抵触了很长时间,因为那个车是四位数字的火车,再加上这车是跑远途的,卫生打扫得不好,刚进去的时候特别难受,臭味实在难闻,后来时间久了就感觉好多了,也就接受了,其实这都是我们内在的情绪在抵抗。大家这几天来这里禅修,来了就把心安下来,时刻关注自己的心,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训练,最主要的就是把这种关注当下的理念与日常起居做有机的结合。当你生活中时刻处于这样的状态,身体就是打开的而不是绑紧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是包容而不是敌对,负面的东西都会改变过来,很多事情你就能做好。这是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看待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方法。
今天就到此结束,我们这个禅修讲课讲得太多了,应该还是让大家自己多修,在这里只是播一个种子,要得到收获还要大家回去以后的坚持,回去不坚持讲得再多都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