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漫画《四十二章经》导读

发布时间:2020-11-22 11:16:40作者:经藏网

  漫画《四十二章经》导读

  宗舜

  《四十二章经》,一卷,全经约二千三百余字,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故称“四十二章”,一般认为是最早翻译成汉文的佛教经典。明蕅益大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解》中称此经:“‘四十二章\’者,约数标名。盖从一代时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简明者,集为一册,以逗此土机宜,所以文略义广,赅通四教,未可辄判作小乘也。”

  一、本经的传译

  与汉明帝求法传说有密切关系。本经的传来,最早的记载是《四十二章经》序(见《高丽藏》本经首及《出三藏记集》卷六所载)。其中说,后汉孝明帝梦见金人,因遣张骞、秦景、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今新疆一带)“写取佛经四十二章”。根据《广弘明集》、《历代三宝记》等相关资料记载,初传时间当在公元64―75年之间。

  二、本经的译者

  《出三藏记集》说竺摩腾译写,《历代三宝纪》所引《宝唱录》,又作竺法兰所译。《高僧传》卷一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后又说竺法兰译经五部,唯《四十二章经》现存。因而后来本经之通行本,皆题迦叶摩腾共竺法兰译。其住锡译经之地为洛阳白马寺。另有《历代三宝纪》称支谦译有一本,与摩腾译者少异。学术界对此存有争议,或谓《高丽藏》本即是支谦译本,或谓支谦译本已佚。圣严法师在《四十二章经讲记》中说:“我们虽然无法确定《四十二章经》的真正译者为谁,但却可以相信是和迦叶摩腾、竺法兰、支谦三个人有关系。这部经虽然是由许多人努力集合而成,但绝对是从印度翻译来的,而且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

  三、本经的异本

  现存主要的有五种:(1)《高丽藏》本;(2)宋真宗注本;(3)唐《宝林传》本;(4)宋六和塔本;(5)明·了童补注宋·守遂注本。其中,《高丽藏》本出于北宋初蜀刻,为现存各异本中最近于旧写本的一种,其后宋、元大藏经皆依之。经文前面有序,与《出三藏记集》所载者相同。明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则认为:“考其文义,《藏本》颇为未安,《遂本》文义俱畅。而遂师必无自撰佛经之理,其本必有所自。故知流通藏外者未必无善本,而不必全执《藏本》以为折衷也。”隆莲法师在《中国佛教》(“四十二章经”条)中指出:“《丽藏》本所据,乃南朝以来的旧文,而《宝林传》本为晚唐改作。六和塔本、守遂注本与《宝林传》本同一类型,真宗注本则是从《丽藏》本演变为《宝林传》本过程中间的产品。”今蔡志忠先生漫画所据为通行之明·了童补注宋·守遂注本。

  四、本经的真伪

  圣严法师在《四十二章经讲记》中讨论说:“由于这部经到宋朝时代,被禅宗祖师加入许多禅宗的观念及用语,故后代有人怀疑《四十二章经》不是从印度传来,而是中国人自己伪造的,特别是梁启超先生有这样的主张。近人研究《四十二章经》提出疑问者颇多,张曼涛先生主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十一册,就搜集了胡适、汤用彤、王维诚、刘果宗、梁启超、吕澂、印顺法师等八人所研究的文章。根据印顺法师的看法,虽然一般常见的《四十二章经》的版本中有许多禅宗的观念及用语,但是在《宋藏》(宋朝编成的《大藏经》,共计五○四八卷,也称《开宝藏》)与《高丽藏》中的《四十二章经》,并未见禅宗的内容及用语,应是最真实、最原始的。”由于本经各章的内容多见于阿含部经典,但文字更为简略,《历代三宝纪》引《旧录》云:“本是外国经抄,元出大部,撮要引俗,似此《孝经》十八章。”此说符合本经实际情况。

  五、本经的注疏

  本经汉文注解现存的有《宋真宗注》一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长沙叶德辉始据日本《缩藏》刻出单行。宋·守遂《注》一卷,收在《注佛祖三经》(即《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沩山警策文》)中。明·了童《补注》一卷,即补守遂《注》,每章前有四字标题,为今所沿用。明·智旭《解》一卷,较《补注》稍详。清·道霈《指南》一卷,成于顺治二年(1645),仅分章,无标题。清·续法《疏钞》五卷,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每章前也有四字标题,与《补注》略异。近代则有太虚大师《〈四十二章经〉讲录》、宣化上人《〈四十二章经〉浅释》、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等。

  六、本经的内容

  1.出家证果:说出家沙门持戒行道得果和四果的意义;

  2.断欲绝求:说出家沙门断爱欲、识心源、达佛理、悟无为,无念无作非修非证而得无上道。

  3.割爱去贪:说沙门道法应行乞士法,少欲知足;

  4.善恶并明:说十善业和十恶业;

  5.转重令轻:说有过应悔,改过灭罪,如病即痊;

  6.忍恶无嗔:说有恶人闻善来扰乱者,忍恶不嗔,则恶者自受其恶;

  7.恶还本身:说人以恶言骂佛,佛默无对。如送礼不纳,持祸自归;

  8.尘唾自污:说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又如逆风以土坌人还污己身;

  9.返本会道:博闻爱道,未必会道。奉行佛道,所得为大;

  10.喜施获福:说随喜人施亦得福报,如一火炬燃千百人之炬,火炬光明不减,所修之福亦不减;

  11.施饭转胜:较量施福何者最大;

  12.举难劝修:说天下有二十难;

  13.问道宿命:说垢去明存,犹如磨镜;

  14.请问善大:说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15.请问力明:忍辱者多力,除心垢者净明,得一切智而成佛可称为最明;

  16.舍爱得道:说爱欲尽,乃知生死所趣,道之所在;

  17.明来暗谢:说见道者,如持炬火入于暗室,其冥即灭;

  18.念等本空:说应念道不应稍忽,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19.假真并观:说恒念无常则得道疾速;

  20.推我本空:说念四大无我如幻;

  21.名声丧本:说虚名危身,如香自烧;

  22.财色招苦:说财色如刀刃上蜜,贪之割舌;

  23.妻子胜狱:说妻子、财富、情爱之患,甚于牢狱;

  24.色欲障道:说爱欲莫甚于色;

  25.欲火烧身:说爱欲之于人,如逆风执炬,有烧手患;

  26.天魔娆佛:说佛诃天女,如皮囊盛众污秽,一无可爱;

  27.无著得道:说修道者不为情欲所惑、众邪所扰,必得其道,如水中木顺流入海;

  28.意马莫纵:说慎勿信汝意,意不可与色会合;

  29.正观敌色:说不得看女人或与其言谈,见之当如母、姐、妹、子,如莲花不为泥污;

  30.欲火远离:说人为修道远离情欲,当如草避火;

  31.心寂欲除:说止息淫欲当先断淫心;

  32.我空怖灭:说无爱即无忧,无忧即无畏;

  33.智明破魔:说坚持修道之心,精进无畏,欲灭得道;

  34.处中得道:说学道调心,应如调琴弦缓急得中;

\

  35.垢净明存:说学道应渐渐去垢,如锻铁成器;

  36.辗转获胜:说人离三恶道乃至信三宝值佛世等九种难得;

  37.念戒近道:说离佛虽远,念戒必得道;

  38.生即有灭:说为道须念人命在呼吸间;

  39.教诲无差:说佛经如蜜,中边皆甜,皆应信顺;

  40.行道在心:说沙门修道,不能如推磨之牛,身行道而心不行道;

  41.直心出欲:说沙门行道,当如牛负重行于泥中,急求出离;

  42.达世知幻:轻视富贵如尘土,视金玉如砾石,乃至视诸法生灭如四季变幻。

  太虚大师在《〈四十二章经〉讲录》中归纳此经有四大特色:“文简,义富,书古,传洁。”并说:“故不但研大法者味其精蕴,即读古书者亦可资其讽咏;文字又少,即作学校课本亦佳。”在佛教界,则把《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和《遗教经》称为“遗教三经”。而禅宗门下尤喜诵习此经,故讲习、注疏不绝。

  蔡志忠先生游心法海,善知经义,以漫画图说儒释道各种经典,莫不直指要旨,深得三昧;今复以天然之颖悟,曼妙之画笔,将《四十二章经》和《八大人觉经》、《遗教经》之大意和盘托出,广说出家、在家应精进离欲,由修布施、持戒、禅定而生智慧,即得证四沙门果;勤修六度、广学多闻、发菩提心而圆成佛道。其内容不仅针对佛弟子行持有严格要求,也对现实人生富有启发意义,实为引导大众修身学佛、处事待人直至究竟解脱之道之善巧宝筏。

  蔡志忠先生书成,应三联书店编辑邀请,宗舜不揣浅陋,乐为导读,盼读者因标月指,获如意珠,是所愿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