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如何认识佛与菩萨

发布时间:2020-05-21 09:25:56作者:经藏网

如何认识佛与菩萨

  释迦牟尼创建佛学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佛学历经沧桑,累遭劫难。但佛学以她不可灭的生命力顽强地生长,照亮着众生解脱之路,普渡众生走向觉悟和自由。

  时值今天,国泰民安,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佛学以其殊胜因缘大放光彩。如今学佛的人,亲近佛学的人已呈现空前盛况。面对这样一个资讯、知识、理念都在不断更新的时代,如何认识佛与菩萨,这无疑是学佛人必须首先解决的认识问题,因为若干学佛人的实践证明: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以后的学佛路就很难正信走下去,更莫说学有佛果。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佛缘,以自己多年的学佛修持体验,立意作这样一篇文章。若是对学佛人有所启示,我当随喜。

  对于什么是佛,佛学、佛教词、字典中,一般都将佛解释为觉者。从文字上这样解释佛,或者说下这样一个定义应该说是正确的。关键是一个觉字,觉什么?这是对佛认识的思考着力点。伟大的释迦牟尼,数十年吃尽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修持求法,他不仅为他自己找到了生命的答案,而因此揭示了世界、生命及一切自然变现的奥秘,为众生找到了光明,找到了归宿。

  释迦牟尼成佛以后,又用心良苦地在世间说法数十年,用尽种种教育方法,将自己亲身所悟告诉众生,普渡当世众生出离苦海。这位伟人涅槃以后,其弟子又将他数十年的说法,结集成千百卷佛经,以此救度后世众生,将佛在世的救度延续。故此,佛涅槃后,后人从经中得到智慧,从经中得到觉悟。这个觉就是觉悟出这个世界和生命的本体、本性,这是觉者的境地,这样的觉者就称之为佛。

  因为佛就是世界(包括生命)的本体。谁体证到了这个本体,谁就是佛,也即是谁觉悟到了这个本体,谁就是佛。在这里佛仅仅是一个名词,佛本不可说,但又得说,于是只好取这样一个名相。我们说释迦牟尼是佛,是因为释迦牟尼通达了这个本体。说惠能大师是佛,也是大师亲证到了这个本体。由此我们再来认识释迦牟尼和惠能成佛以后在世间说法数十年,思路就明朗了。

  他们成佛前后虽同是一副肉身,但后者与前者的根本区别是,后者悟到了世界和生命的本体,了知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现奥秘,已是一个无我的人,其肉身只是相,不是佛本身。故而释迦牟尼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我们:不能以相见如来。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佛就是无我之人。

  无我是一种什么境地,就是佛的境地,就是世界的本体,就是生命的本体。一部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的《金刚经》告诉我们,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佛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众生则是四相具足。而四相之中以我相为首,我相一生,众相即有,我相即无,余相不存。令人悲悯的是,我们诸多后来学佛人似乎并没有完全体察佛的这番心意,认为世上有佛,有菩萨,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等等,菩萨就是观世音等等。因此,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学佛人,都将自己与佛隔离开来,习惯于将自己托付给佛,托付给菩萨。信他们,拜他们,大多数人以为这就是信佛,这就是学佛。

  是这样吗?对佛的认识就是这样吗?学佛就应该是这样学吗?我们学佛人如此希望依靠这种外力来保佑正确吗?这是释迦牟尼在世间说法数十年的本意吗?这一切,颇值得我们学佛人仔仔细细思虑思虑。当然如果能完完全全将自己托付给佛,完完全全信佛、拜佛,那已是功德无量;但常人一个我字相缠,执着世境,执着我相,无时无刻以我为中心,以我为思量,那能放得下。

  从释迦牟尼创立佛学以来,古今中外学佛的人恐怕无以计数,而成佛之人说九牛一毛,好像也不为过分。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学佛人,好好地想一想,思一思。笔者以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后人学佛,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将这些名相定格在一个或数个具体人身上。更没有完全理解佛的本意,没有深解佛大慈大悲、普渡众生者的本心,使学佛陷入了一个误区。

  什么误区?不用心去学习佛的教诲,去体会佛所说的理义,去深思佛所说的法语。而是一味地认为释迦牟尼是佛,只见这个佛,不见佛所说的理,将这个佛供养着,信奉着,崇敬着,天天拜,天天进香,天天乞求,求佛保佑,求菩萨保佑,以为这就是信佛,这就是学佛。实质上这是见指不见月,只见释迦牟尼,不见佛,只见观世音,不见菩萨。这是我们学佛人的愚昧,是无明,是对佛认识上的偏见。天下学佛人如此信,如此学,又何能见佛。

  佛明明说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下同)。佛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但我们后人似乎不大听,或者说听了以后不大信,偏要以相见,以音声求,于是与佛无缘相识,无法同体。

  佛以一大事因缘而应世,是为众生揭示世界、生命变现的原理,是为众生找到生命的根源。并在世间作出修持的榜样,使众生懂得只有像佛、菩萨那样修持,众生才能得以彻底解脱。但是我们后学并未完全理解佛的本意,对佛的认识上常持偏见,常以世间之见去认识佛,认识菩萨。笔者丝毫没有不主张众生去进寺院拜佛、菩萨之意。因为以钱财供养,以心进拜,那都是一件增人福田、培植善根、增长佛缘的大善举。笔者一心是想告诉人们,一个真正学佛人,一个有志求法的人,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佛与菩萨,学佛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以上所说,我们对佛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即从总体上讲,佛是世界和生命的本体;从个体人来说,佛是无我之人。虽然总体和个体,其实都是同一境地;但分开来说,笔者以为对于初学佛人可以解决两个知见问题:一是佛是什么,二是要成佛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个认知就鲜明地告诉了我们,要成佛就要做一个无我的人;要修持成佛,就要朝着无我的方向去努力。若是学佛人具有这个理念,笔者以为无论是对于学佛人的生活,还是对于学佛人的修持,都是极为有利的。

\

  这个理念的建立,会使我们求佛不是向外求,修佛不是向外修。而是求自己,修自己。以佛的这个概念的建立,以此确定我们学佛人的着力点,笔者以为对于如何学佛,以及如何修持,都是极为有利的。由此我们再去寺院拜佛,去拜惠能肉身相,深知那都是一种依他所起的崇敬和信仰,是一种表达诚信的方式,是一种表示皈依的信念,是加重我们的佛缘,以坚定我们修持的意念,而不会使我们的见地住在相上。

  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一个有心求法的人,有了对佛的基本认知后,必须要树立自己本性就是佛的观念,这是修持佛法很重要的信念。佛在悟道之际就指出,众生都有无上智慧,都有佛性,是因为被妄念所掩盖,众生不能觉察。这就直接指出: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众生与佛,本自一体。惠能大师也指示我们说:「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六祖坛经》下同)。还说:「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佛的这些教诲,我们必须细细思索,深解其意。若是不能坚信自己本性是佛,将自己摆在佛之外,学是向外学,拜是朝外拜,哪能算是学佛人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与众不同,不同凡响,他第一次进寺院,五祖弘忍大师问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第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六祖坛经》下同)。看,好大的气魄,好高的气度。「惟求作佛」,除了惠能,谁人敢说这样的豪言壮语,所以惠能大师能成佛。

  后来五祖又对惠能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看,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见地,他不成佛谁成佛。我们平常人中有谁敢这样说,谁人对自己的佛性敢这样认知?惠能敢,于是他成佛。不敢说者,不敢有如此认定者,只能做众生。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实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理应以此为师去认识佛性,精进修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