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念佛的微妙道理

发布时间:2024-04-11 04:04:41作者:学典国学网
念佛的微妙道理

心本来是没有念的,有念起来就乖离了心的理体。但是众生无始以来,习惯于妄想,不容易遣除,现在佛怜悯我们,教我们念佛,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的无上微妙法门。

众生学佛,有无量修行的方法,其中念佛法门是最直接、最便捷的路。而念佛法又有多门,现在只要持名一法。就可以概括无量修行法门;因为持名就是持这心,心包括千千万万修行法门,如四谛、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恒河沙数一切法门,没有不摄收在内的。

又因为佛有无量德性、无量功能,现在只用四字名号,足以概括这一切。为什么呢?那是由于“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的全体是一心,也包含著众德,如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的名称,都是这名所摄,包括在这一名之中。

持名有数种:一、明持,就是出声称念,二、默持,就是无声密念,三、半默持,就是微动唇舌念,也就是咒家所说的金刚持;还有计数持和不计数持。在这些持念中,又各分事和理,不断的忆念,叫做事持,不断体究,叫做理持。

什么是忆念呢?听到佛的名号,就经常想念,用心称念,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只这念,没有第二念,也不为贪嗔烦恼等念头所杂乱。如《成就光明定意经》所说,“在环境寂寞中是心,在众多烦恼中是心,甚至在称誉讥谤、利害得失、善恶等处都是心。”这样,在事上是做到了,在理上还没有透彻,所得到的只是信力,因为还没有见道,所以叫做事心。

什么是体究呢?听到了佛的名号以后,不但经常忆念,还随念反观,体察审究,寻究根源。体究到了极点,与自本心忽然契合。这中间还有两种分别:一、如“真如、佛性”智不二。能念心之外,没有佛为我所念,这是智外没有如。所念佛外,没有心能念于佛,这是如外没有智,既不是如,又不是智,所以只是一心。二、寂照难思“不可思议”。

若说是有,那末,能念的心本体是空的,所念的佛了不可得,若说没有,可是能念的心,灵灵不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若说也有也没有,可是有念无念都不见,若说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但是有和无念都存在。

不是有,所以常寂,不是没有,所以常照,不是也有也没有,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所以不寂不照,又照又寂。这情况是言语说不清,思想搞不通的,没有办法来形容,只是一心罢了。到这里能所的情况消失了,有无的见解没有了,唯有清净本然之体,那又有什么能杂乱它呢?能见到这一真理的,叫做理一心。

由于事是依理而起,理是从事得到显现,所以事和理是交互为用,不可偏废的。然而著于事相,能念念相继,功夫是不会白费的。相反的,执理而还没有明心,又不重视实行,这就会受到落空的祸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