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为何被称为“三藏法师”,这个名号来头可不小!
发布时间:2023-10-18 04:09:34作者:经藏网一般我们了解玄奘法师是通过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尤其是根据它所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几乎人人都知道,玄奘法师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历史,尤其是对于学佛人来说,很有必要对玄奘法师的经历有所知晓。
玄奘法师历经了千辛万苦,从印度为我们带回了梵本的佛经共六百五十七部。然后在唐太宗,唐高宗的大力支持下,竭尽全力组织全国最有学问的高僧大德将梵本的佛经翻译成了汉语,为后世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功不可没,他被人尊称为“三藏法师”,这个名号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来头可真不小。
相传,玄奘法师自幼聪颖异常,熟读中国儒家经典,并具有很高的修养,早就被人称为“文学神童”,料定将来必将会有大的成就。在他十一岁时,就已经熟读了《法华经》、《维摩经》等佛教经典。随着对经典的深入研究,他发现这些从西域传入的佛教经典杂乱无章,翻译过来的佛经,很多地方都有隐晦之处,让人琢磨不透,而且也很不完整,不成系统。这让他深感困惑,于是发愿,自己一定要亲自去印度求学。
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境管控是十分严格的,纵使他多方请求,也未能如愿,但玄奘法师并没有灰心,努力学习各国语言,等待机会。终于在北方遭遇灾荒之时,他趁机一路西行,孑然一身,闯过了重兵把守的玉门关外五烽燧,然后度过大沙漠,来到了伊吾,在高昌王派遣的使者护送下,顺利通过了西域十国,最终得以进入印度境内。这其中遭遇了无数的磨难,但是玄奘法师都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刚刚进入印度时,又遭遇了强盗,几乎丧命。最终排除万难,到达摩揭陀国,进入印度当时最高的佛教学府:那烂陀寺。这才开始了正式的求学。
由于他遍历了天竺诸国,而且又精通各国语言文字,学问深厚,因此名声显赫,受到了广大僧众的热烈欢迎。他多次代表那烂陀寺参加当时十分流行的宗教辩论大会,都获得了胜利,因此备受人们的追捧,被推为精通三藏的“十德”之一。佛教中把法师分为三种,精通经藏的叫“经师”,经藏就是佛陀说教的;精通律藏的叫“律师”,律藏就是佛陀制定的戒律;精通论藏的叫“论师”,论藏有的师佛陀在经中议论的,大多数是佛陀弟子们说议论的。而玄奘法师不仅通晓三藏,而且都十分精通,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三藏法师”“三藏十德”的名号已经足以肯定他的实力。
玄奘法师在印度留学了十余载,早已是名声大振的显赫人物,当他仍然不忘初心,把自己游历三十多国,遍访名师所得的所有佛经都带回了大唐,在皇帝的支持下认真的主持佛经翻译工作,并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崭新风格,开辟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高峰。
为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经典。我们现在之所以能遇见佛法,能有机缘接触佛法,深入全面的研究佛学体系,都要感恩于玄奘法师,实在令人赞叹。
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独家发布。欢迎关注留言,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