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金佛山古佛道场之古佛寺

发布时间:2023-01-29 09:24:38作者:经藏网
金佛山古佛道场之古佛寺

古佛寺,位于南川区金佛山古佛洞外,为华岩寺僧朗圆大师所复建。寺址后有洞,名古佛洞,为金佛山最有影响的山洞,号称世界最大的高山流水溶洞,为金佛山历代佛教所重视。洞内面积广阔,有可容数万人的大厅,洞中有石佛,天然所成,状若燃灯古佛,维妙维肖,极为难得。

据清《南川县志》载:“古佛洞,在石牛洞西,篝火径过凡数里,中有石人如古佛状。”古佛洞进口高约5米,宽3米,洞内又有上下两层洞穴,下层狭窄曲折,有8条支洞呈网状结构,其海拔之高,地质之古老堪称全国之最。进洞内左行直至嵌于北坡绝壁上的新月形出口,高20余米,宽40余米。极目远眺,天高云低,云绕山半,景色如画,气象万千。

相传蜀汉时徐庶云游天下,抵金佛山,见其风景秀丽,古洞幽渺,就隐居于此修道,后不知其踪。后世善信在此募化多金,建庙祀奉,名曰药王庙,以石条为墙,火砖为垛,青瓦覆顶。后来年久失修,建筑垮塌,仅存其名。民国年间,华岩寺僧朗圆大师发愿光复燃灯古佛道场,在古刹遗址重建有三间殿堂。

据民国《南川县志》之《后游金佛山日记》,所载金佛山古佛洞概貌:

已而日光阴曀,冷风刺骨,衣单难耐,遂归厂。饭后,作古佛洞之游。古佛洞,距朱角洞只三四十,偏金山北部。洞外地洞平迤,土肥草茂,宜种药牧羊。山顶多杨柳,高不逾丈,郁郁成林,无他卉木。洞口当小山下突出,高三丈,新建草屋三间以栖神,有顶无壁,益形落寞。进洞数十步,黑如子夜,空堂宽数丈,名观音堂。左有观音龛,右有小室,煤炉床榻俱备,洞僧住宿也。长夜漫漫,初入异常郁闷,疑不可旦夕处,僧住宅区久,亦习而字焉。惟行必以燎,採山中方竹乾而碎之,束为火把,光照四壁,游洞者必备数束乃敢前。自观音堂起,行十余分钟,达古佛堂。中途所经,逐渐低下,又极曲折。相传凡七十二拐,予未预闻,故不悉记。大约宽处二三尺,仄处仅能容人。至古佛堂,豁然开展,冷气袭人,仰不见天,不知其高。旁不见壁,不知其阔。茫茫如黑暗地狱,间闻水声滴沥,从顶下注成池,清澈寒冽,吕有小石,洁滑可爱。我辈绕堂游观,发声大啸,四壁皆应。有名大古佛者立堂东,高丈余。二古佛位堂西,高八九尺,皆粗奘,不甚似人。上覆红绫,黯败无色,香灰堆积甚厚。旁行数十步,长石卧地,名石棺材,形只略肖。又攻壁行至一处,名石戏楼,以火烛之,半岩有石突出,仿佛台形。人云上有米市,度亦不过,悬石数十,殽列错峙而已。堂之四壁,邃穴甚多,其通大洞口之路,无熟者前导,遂中道反,日已晡。

民国《南川县志》所载游记已佚名,其所见古佛洞情形,已是断爪和尚朗圆大师所建,古佛寺相当简陋,仅三间房屋,以茅草为顶,应是供奉燃灯古佛圣像。守洞之僧,住洞中观音堂旁,其间阴暗,常人难以久呆。古佛洞中最大的厅堂为古佛堂,可容纳十万人,火光无法照耀洞顶。数百年自然天成的古佛,就在堂东,旁边尚有两尊天然古佛,皆身披红绫。

由于山上香火萧条,洞中几无上人设拜者。看了石棺、石戏楼等,无人引导而返。一天光阴,已在洞中度过。过了一天,他又返回古佛洞,再次深入洞穴,再次探查古佛遗迹。由竹农周万成引导,因不熟悉古佛洞中路径而返,终于遇到了洞中朱姓尼师,满了他游玩古洞的心愿。又据民国《南川县志》之《后游金佛山日记》云:

二十九日,晨起天气清爽,绿树远山,美丽无边。雀鸟声喧,仿佛春景。清晨遨游厂外,快我胸襟,即在下地,亦春光去后不可多得之景也。饭后,从周万成再游古佛洞,值洞僧他出,到大洞之路渠亦茫然,不得已仍寻昨日迹,至古佛堂逡巡一度,怅然返矣。

归途,遇寺僧翩然归来,系一女妮,姓朱,年约二十余,拜凤凰寺断爪和尚为师。予等喜甚,与之偕返。稍事休息,央渠引导,仍先至古佛堂偏观,听僧详指。是日天气特佳,云雾尽消,举火高照,堂顶四壁,隐约可见。顶如倒悬之釜,高约十余丈,逐处清闲洁净,可笑者,洞僧先于怪石(所谓古佛者)前烧香化楮,跪泾泥中,五体投地,膜拜不息。口称古佛古佛,佑我佑我,我是真心修炼。沿途犹累,称好仙山好修炼,足见迷信入人之深,以非牛非马之顽石,而得如此拜仰,不知石公亦何修而得此,真造化也。

由古佛堂出大洞口,约三四里,初行极宽,多滴水声,途畔多少硝旧迹。路如蛛丝,非熟悉不能辨。周万成亦能烧硝,时取路旁泥,投口俱云,硝质甚重。渐行洞身渐小,极仄处不地一二丈,经过所谓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者,皆石浆滴成,若人躯干肘股,遇俗即以诸佛号加之,一倡十和,匍匐礼拜,焚顶烧指于其间,与天方人拜火,埃及人拜虫鱼鸟兽相去无几。此风不息,为国之辱。

初进洞时,气候温和,愈深愈冷,至不可耐,复渐次微煖,与初进时相似。已而阳光射入,心开目朗,出人不意,则到大洞口矣。游人至此,恍然洞天福地,别一世界。举首遥望南川城垣及东西北三路地势,了如指掌。闾阎扑地,烟火万家,各地早稻已收,惟水潀、铁村坝、冷水关数处,尚一片嫩黄,如金铺地,掩映晴光,为时秋增丽。计洞口纵横约二三十丈,岩隙中倒生草地数茎,俗呼灵芝,距地不过丈余,然以二三丈竹竿搅之,仍远距如故。击以石子,力矩者弗达,人因此奇焉。余亦拣石子数十枚,跃起骤击,偶下一茎叶,长三寸余,宽约五分,有斜纹。周万成喜欢欲狂,云此神物也,从无人夺得,君今其获神助乎?余云,此必系光学关系,因洞口成半筒形,地心隆起,斜光反射,遂视远若近耳。以余素击石子之距离测之,此穴距立人处总不下十余处,翟翟竹竿远莫能至,不待言也。余之偶中,缘身轻而运力巧,何神之有?此草虽不能名,看亦寻常,何灵之有?谈笑留连约一钟久,乃转牛角洞。

此番游玩古佛洞,得遇断爪和尚朗圆大师女弟子朱姓者,得其引导,深入洞穴,得见悬岩上的洞口,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美不胜收。民国时期的乡间小寺,乡民称呼出家人,多以俗姓为首,如焕然大师俗姓张,名张和尚,断爪和尚女弟子俗姓朱,叫朱尼师。这种民俗间的称谓,并非对僧人的不敬,只是民间的一种习惯罢了。至于古佛洞有多少弟子常住,文中并没有交待。

据村民任昌文讲述,其家父任照云原为在家火居道士,常去金佛山中采药,与金山各寺住持相交甚笃。曾听其讲过,民国年间,古佛寺仅有僧尼“朱贞发”住锡。解放后,还俗至“李教坪”安家。朗圆大师,幼即出家,历栖数寺。左手自股以下,断自胎中,人呼为断爪和尚。

于邑东凤凰寺里许,别抅草庐,为诵经入定所。日二次赴寺会食,不待呼召,适及饭熟。发毕反庐,无卧榻,惟一木机诵经外,即冥坐其上。常至一日有余,寂然不动。否则绕行庐外不轻言。徒侣叩之以未来事,言往往有验。圆寂后葬于银杉树岗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