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香巴噶举与大手印
发布时间:2023-01-06 09:26:56作者:经藏网香巴噶举与大手印
◎问:看您的《西夏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想到西部的人文景观是这样的,很震撼,比我想象的要残酷,但更有深度和内涵。我想问问书上的东西有多少来源于现实?里面所涉及的佛教也跟我们印象中的不同,更为神秘,却又更接近真理,您在书中写到混沌和寓言,这些寓言想表达您的哪些见解?
●雪漠:《西夏咒》表面看来写的是西部,实际上写的是整个人类。当然《西夏咒》中诸多的人文景观都有原型,而且这里面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琼和雪羽儿的原型是朝圣的僧侣与罗家洞的一个女子,他们通过一种男欢女爱的方式进行修炼,实现了超越,得到了所谓的解脱。解脱实际上是自由。阿甲也有原型,他是我们那儿某一个地方的人,也是修行的僧人。当地人不太了解他,后来借一次瘟疫——他们说这个瘟疫是阿甲招来的,把老百姓的好多羊、马都害了——把他处死了。处死之后许多人认为这个阿甲还活着,还存在着,还以一种我们称之为鬼魂之类民间认可的方式存在着,而且有诸多的他和村里人发生关系的故事。这个故事按一些人的说法就是迷信,但事实上我们更应该理解为某一种思维,它是一种文化思维。中国西部的农村,西藏也罢,四川好多地方,甘肃好多地方,都有这种文化。比如,我母亲就认为死去的父亲经常和我们在一起,有时候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碎碗,她就会骂父亲,说不要抢着吃孩子的东西。这种文化认为人死后有一种灵性的东西存在,那块土地也有灵性的文化存在,比如土地神、守护神,他们认为狼是山神爷和土地爷的狗,要爱护它。所以,《西夏咒》中许多看起来神奇的东西,在我的家乡以及周边地区看来并不神奇。但是这个中间的某种描写,出于一种艺术上的探索,跟现在的作家描写的不一样,主要就是考虑到,中国作家因为受市场的影响,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不多,我想尽我的力量做一些事情,做一些自以为是的对文学本身的贡献。至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我就只能随缘了。
◎问:您绝不是自以为是的探索,而是在浮躁的年代里面给大家另外开辟了一条心灵解脱和自由的道路。您在这本书中除了写到西夏,您也说到心灵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知道您信仰佛教,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印度佛教传到中国来有很多的演变,在中国南方可能信仰禅宗、西藏信仰密宗,您在两个方面非常有研究,一个是香巴噶举文化,一个是大手印,您有过很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您有一本学术代表作《大手印实修心髓》。您现在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是怎样接触到香巴噶举文化以及对它有怎么样的接受和认识的过程?
●雪漠:《西夏咒》中专门谈到过两个主人公,他们信仰奶格玛。奶格玛就是印度非常著名的瑜伽大师,她创立了一种文化,其精髓就是大手印。奶格玛生活在中国宋朝的时候,正好和西夏同一个时代,她是非常有名的。西藏有一个文化大师叫琼波浪觉,他到印度把包括奶格玛大手印在内的诸多文化和礼仪传承了过来,在西藏的香地开始传播这种文化,叫做香巴噶举。香巴的意思就是香地的人。藏区有很多有意思的称呼,“巴”就是“……的人”,比如宗喀巴就是“宗喀地区的人”。香巴噶举就是由香地的人创立的一种噶举派文化。噶举的意思是口耳相传,它不重视文字,大多口耳相传。这个文化影响非常之大,后来西藏的藏戏就是香巴噶举的大师唐东嘉波创新并发扬光大的,现在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它是和西方的戏剧、中国的京剧齐名的戏剧流派。它也是香巴噶举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之一。香巴噶举传承了千年,从宋朝西夏的时候一直传承下来,直到今天还仍然以地下河流的形式传播。这种传播更多的是信仰一种精神。琼和雪羽儿就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者。
大手印既是教法,也是他们信仰的精神。大手印的“大”代表大胸怀、大境界、大悲悯,追求“有大悲悯而无热恼,有大快乐而无贪欲”。这就是大手印追求的一种境界,它认为人不能用地域、种族、民族、国家这样诸多的概念来划分,而要用一种超越诸多概念的一种胸怀和境界观照人类、地球、众生,甚至整个宇宙。有了这样的一种视觉和眼光,才是“大”。
单纯做到这一点不够,有的人心灵可以显得很大,行为却很渺小,这种人很多。所以,这种大胸怀也罢,大境界也罢,大悲悯也罢,要是不能用行为的方式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时候,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一定要用具体的行为来贡献社会,这是“手”。“印”就是超越和自由。什么是超越?世界像一个池塘的时候,超越就是塘中长出的莲花。人不要变成池塘里的泥鳅在里面搅来搅去,被各种欲望的淤泥把你困扰,把你诱惑,弄得你没有自由。人要实现超越,就是要超越这个世界上所有流行的观念、所有的欲望、所有的诱惑,实现心真正的自主,得到那种自由才叫超越。大手印文化认为,人只有证得明空智慧,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对于传统的大手印文化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诠释。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