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河北禅宗论坛“道安与河北佛教”举行
发布时间:2023-09-07 04:06:59作者:经藏网11月8日至9日,为期两天的第四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衡水冀州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道安与河北佛教研究”。
8日上午九时,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明影法师宣布第四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正式开始。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有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河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刘青,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委副主席曹保刚,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副厅长崔晓辉,南开大学资深教授孙昌武,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柏林禅寺住持明海大和尚,衡水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崔士霞,冀州市市长吴波,冀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甄瑞杰,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龚隽等。
开幕式上,冀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甄瑞杰代表冀州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介绍了冀州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他说,冀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黄帝和大禹时代,那时,冀州就为“九州之首”,冀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东晋高僧释道安,为冀州扶柳城人,是佛教中国化的奠基者,是中国僧制的首创者,佛门释姓的统一者,被誉为“东方圣人”。
河北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曹保刚在致辞中说,河北省禅宗文化论坛,是由当代著名高僧净慧长老在世时发起,由河北省佛教协会与河北省社科院哲学所共同举办的高规格的国际禅文化学术论坛。论坛创办之初,就把会议宗旨定位在研究与弘扬河北优秀的佛教文化,继承河北禅宗文化的优良传统,力争使河北佛教文化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每一届论坛都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道安与河北佛教研究”。净慧长老曾将道安列为中国佛教三个里程碑人物的第一位,加强道安大师的研究,对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河北省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民族宗教厅崔晓辉副厅长发表感言说,此次会议群贤毕至,可谓是佛教界,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已深深扎根中国这片沃土,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二十多年来,净慧长老带领河北佛教,始终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积极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提出了符合现实社会的“生活禅”修行理念,受到了教内外广泛关注和认同,形成了河北佛教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河北,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之一,是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主要弘法之地,是禅宗六祖慧能的祖籍地,是禅宗重要流派临济宗的诞生地。出生于冀州的道安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备受推崇。此次盛会,对于挖掘整理佛教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佛教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柏林禅寺住持明海大和尚致辞说:
河北禅文化论坛的举办,对繁荣禅文化研究、促进禅文化传播、培养禅文化人才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家师生前有连续举办五届之愿,我等后人惟有秉承先师遗愿,通过举办论坛,为禅文化的弘扬传播恪尽绵薄。
本届论坛主题是道安与河北佛教,在道安故里讨论道安,讨论河北佛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意味深长。恩师净慧长老生前认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那就是道安、惠能和太虚。他认为,三位高僧分别代表了中国佛教的中国化、大众化和现代化。
明海大和尚感念先师净慧长老,不仅是道安大师的敬仰者,更是道安大师思想的践行者。他倡导和提出生活禅,就是要积极探索佛教与今天的社会、时代相适应。
8号上午开幕式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先后作了主题学术报告。柏林禅寺住持明海大和尚将自己一年来对恩师净慧长老生活禅的深入学习的收获及践行、弘扬生活禅的情况与学界的朋友做了分享。
8号下午至9号上午,本届论坛分为“净慧长老与生活禅研究、道安法师研究、河北佛教研究”三个分论坛,共9场专题报告,开展学术交流。
11月9日,本届论坛闭幕式在上午10时许举行。江南大学邓子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闽南佛学院法缘法师,分别做了分组论坛的学术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夏年先生对本届论坛的所有学术报告做了万余字的长篇总结,台湾大学杜宝瑞先生代表与会学者发言,他对本届论坛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论坛的举办方表示感恩。
明海大和尚在闭幕式致辞中阐述了恩师净慧长老生前发起河北湖北两地举办禅宗文化论坛的重要意义。他说,本届论坛96篇论文极具深度,有些论述有独特创见,学者们的高见使论坛异彩纷呈,闪烁着智慧光芒。
他总结说:禅宗文化论坛为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互通有无,激荡思想,启发智慧,交流学术信息。
在基层举办学术论坛,也使各位学者有机会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走到基层,接触第一手的田野资料和信息。学者能够多一点机会来到基层接地气。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来到基层的学者的学术探讨,也能够激发基层的很多学者(包括学术爱好者)的学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培育基层的学术人才。有它的开放性,社会性,参与度和大众化。来到基层举办论坛也为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的新秀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一代又一代的学术人才不断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