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已除,习气还在,难陀贪的习气和舍利弗瞋的习气是怎样断除的
发布时间:2023-11-09 04:06:29作者:经藏网通教与藏教同属界内教,还没有到中道实相,所以必得要有见思惑的正使或习气,作为受身的因缘。一个是“留惑”,一个是“扶习”,二者并不相同。通教说惑是“幻有”,即见思惑如幻如化,即便四谛(苦集灭道)也是如幻如化;既然如此,与藏教认为见思惑是“实有”,便不相同。通教以体空观,体达一切法如幻如化,“能断正使”,观行力一到的时候,就发真无漏,断见思的正使,把本惑断除。此时可入涅槃,但不入,为什么呢?“由本愿力不取涅槃”。
学佛的时候心量大,曾发菩提心,誓愿要自利利他,所以就“以神通力,扶思余习”,断了见思惑,有了种种神通的力量,就扶起思惑剩下来的习气。以习气种子,来帮助过去曾经造的业种子,“而得受生”,而有受生的因缘。通教菩萨的受生,最重要的其实是他的本愿力,正因有本愿力,他才可入涅槃而不入,而以神通力扶起思惑的余习,去滋润过去的业种子而投胎。所以是随着愿力而来,自由自在,与一般凡夫随业受报不同;人是被生死束缚住,而菩萨是“道观双流”。
“道”是“化道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他是以此来度化众生;而“观”是“空观鉴理”,同时又修体空观,观照真谛之理。“鉴”就是时时刻刻地观照,不离开真谛之理。所以是“带空出假”,已经证到真谛理(空),带着空出假,出来做一些度化众生的事情(假)。这就是游戏神通,“游”各个世间,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戏”,就好像演戏一样,生死是来演戏的,可以示现种种神通变化。目的是要“成熟众生,净佛国土”。何谓“成熟众生”?佛菩萨度化众生离不开三个历程─种、熟、脱,“种”就是种善根,有了善根进一步让它成“熟”,已经成熟的时候,最后令他得解“脱”,即了生死、成佛道。
像这样“种、熟、脱”,不断的利益众生。这里简单说“成熟众生”,就是让众生的善根成熟,能够了生死。“成熟众生”是利益眼前,“净佛国土”是利益未来,庄严、清净自己的佛国土。所以菩萨行六度万行,摄持众生时,其实也就是在利己,以一切诸行通通都是菩萨在庄严清净佛土之行。所以《维摩诘经》里说:“菩萨行布施,布施是菩萨的净土”。为什么布施是菩萨的净土?因为菩萨成佛的时候,所有能够舍的众生,通通来生其国,所以他这一国土的众生,大家都很能舍。
因为是菩萨行布施度时召感来的;乃至“持戒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所有持戒精严,行十善满愿的众生,都生到他的国土里来。所以他一方面在庄严未来成佛时的净土,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说“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无论藏教或是通教,都会提到见思惑的正使与习气。习气是什么呢?以下举证《大智度论》的事例让大家了解。
见思惑的正使是贪、瞋、痴等烦恼,贪、瞋、痴来的时候就会起惑造业,造业就是落下业种子,将来会随业受报。习气就不同,“非贪似贪”,例如贪其实已经断除,但是流露出来的却好像是贪;“非瞋似瞋”,已经断除瞋烦恼,不会发脾气了,但是流露出来的却好像还有脾气。那是什么呢?是正使断了,但习气还在,就好像木头已经烧了,但是还有木炭,再点火还会发红、烫人,假如烧成一团灰烬,再怎么摸也不会烫了,所以修行得进一步侵破习气。既然灰还在,就还是有那个影子,更进一步是连灰也不要了,所谓炭灰俱尽,这样断烦恼就更彻底了。《大智度论》中所说的“难陀之贪”,难陀是指孙陀罗难陀,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亲弟弟,也是净饭王的儿子,只是同父异母。弟子当中仪容第一,非常庄严,所以有的时候会被误认为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身长一丈六,他是一丈五尺四寸,只矮了六寸,表面上看不出来。佛有三十二相,他则具足三十相,缺了白毫相、两耳垂肩相。他的妻子是孙陀罗,所以称他为孙陀罗难陀。他的妻子也非常庄严,两个人在出家前十分恩爱。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看到弟弟还没出家,自己不能总是只“度”其他人,所以运用种种善巧方便,让难陀也出家了。刚出家的时候,他都忘不了妻子,所以有时候会偷跑回家,经过佛的劝诫,用了种种的方便,如曾运用神通化现孙陀罗的死相让他看,最后才断了他的贪爱烦恼,后来证得阿罗汉果。
但在经论里记载,难陀还有一点贪的习气,如果在有男众、女众的大众中坐,他都会先看女众一下,跟女众谈谈话,然后才跟男众答腔。这不是他还有贪爱的烦恼,而是贪的习气不自觉的一种表现。他已不会起惑,不会造业,但是仍会不自觉地流露习气。第二是“舍利弗之瞋”。在佛弟子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因为他领悟力强,所以佛在说《阿弥陀经》时以他为当机众。《大智度论》中记载,舍利弗有瞋的习气,此乃缘于过去“世”他有一生曾投胎为毒蛇。
有一次,这头蛇犯了大过,咬到了国王,国王马上请了能够对治蛇的大夫来,大夫收拾了这条蛇,还逼着蛇得把咬国王时放出的毒再吸回去。他在旁边摆着一个火盆,胁迫如果不吸的话,就马上丢入火盆里烧死。这时蛇心里头暗想:“毒既然已经放了,我宁可被投入火盆而死,就是不吸。”跟诸位说,“倔强”就是瞋的习气的一种表现,所以个性不宜太强,强就表示你脾气大。来到这一生,舍利弗虽已断了见思惑,证到阿罗汉果,但他的倔强脾气还在。
习气现前时,容易引起四众弟子的讥嫌,他们心中会想:“怎么阿罗汉还这样?”就好像木炭著了火,还会烫人,必须到了缘觉、菩萨之位,才把习气也加以断除。所以我们得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修行得对治自己的习气,而且要从重的地方先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