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能得到什么”的观念转向“我能给予什么”
发布时间:2024-02-17 04:08:48作者:经藏网
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会有压力。为什么呢?因为总是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又不可能总是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焦虑、愤怒、恐惧、失望等。为了避免这种压力,我们就应该经常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也就是说你要经常想到去帮助别人。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有着切身的体会。记得在1997年,我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就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那个时候我不仅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讲过课,而且面对来自全国各地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干部不仅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课要讲得令他们满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学校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要请学员给老师打分。每一次讲课之后,学员就要看一看,你这个课讲得是不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不是生动,对他们有什么启示。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而要面临这样的考验,所以在正式讲课的前几个月,我一直寝食不安,因为我怕这个分数打得太低,最后和大家一对比,自己排在了最末,面子上很难过得去。所以我们自己注意观察一下,当我们有压力的时候,都是因为过分地执著于自己的利益。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压力。幸运的是,我当时正在准备心理调适的课,受到这方面的启发,我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于是我就转而进行这样的思考:我这次课能够给学员带来什么?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和帮助?结果我这样思考以后,就发现自己的压力大大的减少了,因为注意力不再放在自己的面子上,而在怎么样让学员有所收获上。这种想法促使我看了很多的材料,备课也相当的充分,最后学员对我这个课给出了好评。从这个切身的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他就会有烦恼和压力。
当我们从“我能得到什么”的观念转向“我能给予什么”的思维方式时,不仅会减轻烦恼、焦虑和压力,而且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因此,我们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简而言之,只有放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的观念,才能真正摆脱这些无形的束缚,得到心灵的解脱和自由,做到“心纯净,行纯善”。当我们真能这样做的时候,压力和烦恼自然也就大大的减轻了。所以为了减轻压力,我们应该经常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而不求回报和肯定。禅语说: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地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圆可方;不愁,快乐健康!的确,只有那些真正放下自我的人,才能活得轻松自在。(摘自《心态即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