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错了
发布时间:2024-02-20 04:06:31作者:经藏网
承认自己错了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究竟的结局,没有必要较真,“嗯嗯”就可以了:说你对,“嗯嗯”;说你错,“嗯嗯”,就可以了,就完全可以过关了,没有必要较真。这样何其自在!承认自己错了,就天下太平,那我们就错得有功德。
承认犯错并不是罪过,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个“替罪羊”。比如现在有八个人,事情出现问题了——“到底是谁干的?”只要有个人说“对不起,是我干的”,这就尘埃落定了,有个人认错就可以了。这个“替罪羊”就是菩萨。 能给别人当替罪羊,你就是菩萨!阿弥陀佛不是给我们当替罪羊了吗?他说:“你要到阎罗王那里去油煎火烤,那我的六字名号跟着你,我给你当替罪羊,你念我的名号,我替你下油锅……”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给别人当替罪羊,那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了,就是菩萨了。 没有什么对和错,要会认错,错得皆大欢喜,你不就高兴了吗?大家就会认为你有功德,“分怨共过盛德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必较真,人生很短暂,何必辩个对错呢?对了又如何,错了又如何? 何况,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烦恼。有的人到法师这里来告状——“师父,你看某某人怎么搞的,念佛人怎么都搞不好?”讲很多。 那我怎么判断呢?如果张三讲李四不好,而李四没讲张三不好,我一般判断是李四对,张三不对,因为李四没有来告状,只有张三来告状,“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我不会说谁对谁错,而会说:“这个事情你们自己好好解决吧,大家要和气。”我只能这么讲。但是比较起来,最起码张三讲李四,李四没有讲张三,可能李四比较有心量,比较柔软;张三可能心量不够。 最好耳根清净,不要有告状的。我要是说张三对,他会说:“你看,师父说了,我是对的!”旗帜举起来,扫倒一片。李四也来找:“师父啊,怎么是他对?不是我对吗?”那就只好学“你对他也对”那个老和尚了。 如果心中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对也可,错也可,有也可,无也可,无可无不可,这样的话,相对来讲,心性就会比较调柔。 “不说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不太容易的。不说是非的人,心中必须不存是非观念,对也可,错也可,那才有可能守住这张嘴。如果心中是非观念比较强,那能不说是非吗?不可能! 所以,心性要调柔,这是一门功夫。 讲了这么多,我都做到了吗?我也没做到,许多时候都没做到。那是我悟到的吗?我也悟不到,而是因为做事体会到的。 如果做事,就会面对很多人事,听到各种声音,听得多了,再笨的人也会稍微明白一点:“哦,原来这个地方要谨慎,不能随便讲。”“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像一个圆盘一样,一转,停在哪个点都不知道。”“原来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佛法因缘来看,心里就会很坦然——错了又怎么样呢?错了也很好啊。 要会妥协,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师父的要向弟子妥协,做执事的要向大众妥协。妥协是交流的一个技巧,不代表胆小,所谓“痴汉不饶人,饶人非痴汉”。 什么叫妥协?这个事情对方很坚持,顶在一个地方,那就要让步。往往谁让步呢?往往是高位的人让步,做师父的要让步,因为你位高,你不让步,做弟子的就被逼在墙角没地方了。因为低位的人比较弱势,而高位的人权力大。 人在高位,心要低,心低才稳当。一个很高的东西,重心低了才稳。如果在高位,心又高,说话又很冲,调子喊得又高,又不愿意妥协,从来不认错,那就麻烦了,底下人没法过日子了。所以要妥协。 妥协也代表着柔软。比如一件事情,你已经考虑了三天三夜,感觉很周到了,但是对方还是不满意,你就要认识到:“这个事情是我考虑得不周到。”的确是考虑不周,没有想到对方会这样。这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