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孤独
发布时间:2023-07-09 04:27:23作者:经藏网
一、序 幕
太阳渐渐地从山的背后落下去,松风在耳边如泣如诉,海面上又卷起一层层浪涛,远方那摇曳的归帆,点缀着黄昏的寂寞,碎玉般的浪花撞击在礁石上,溅湿了我的衣服。凄清的孤独悄悄地爬上心头,咬噬着生命的道道防线,直欲闯进灵魂的殿堂,对着自己唯一安全而保密的角落,发动了猛烈的袭击!渐渐的,渐渐的,感到了力不从心,生起了深深惶恐!直欲抛弃这个自己多年辛勤营造的生命花园。可是,仍然无能为力,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孤独在心中肆无忌惮地摧残着一切可以慰籍的花朵。残破不堪,凄绝无限!
它带走了我的一切,却没有把我带走!它包围囚禁了我,却说让我绝对的自由!这就是孤独留给我的所有!而我却也只剩下了孤独。
呐喊吧!在孤独中挣扎的人们;高歌吧!在孤独中沉默的人们;赞美吧!在孤独中再生的人们。如果没有认识到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陌生者;如果没有感受过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过路者;如果没有利用好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失败者;如果没有享受过孤独,那你就不是生命的主人!
我们看吧,孤独的现实是何等凄惨而又无奈,孤独的层次是如此复杂而又清晰,孤独的危害是这般严重而又频繁,孤独的解决是怎样错乱而又苍白,孤独的妙用是何其伟岸而又壮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人文教育的过于缺乏。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成长,同时老年化社会的逐渐到来。孤独,这个过去仅仅只属于丧父和无儿的人才能感受到的精神现象,正在社会上蔓延,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危害人们的心灵健康,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孤独也并不是可怕的敌人,就在于如何正视生命中的孤独现象,通过了解、适应、改造、超越等步骤,孤独却正好成为改变人生的起点。因此孤独又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认识生命真相和把握命运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愿与孤独的人们共同分享这苦辣辛酸。
二、孤独的来源与危害
古人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孤独地来,孤独地去,真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缠身。” 夜阑人静,卷帘寂坐,独自思之,哀哉可伤!人生在世,能够幼有所依,健康成长,老有所养,安享天伦,自然是人人追求的最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可是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存在着鳏寡孤独的四大苦人,古人便以此作为世上最苦难和最可怜者,所谓幼年丧父、成年丧夫、壮年丧妻、老年无儿。
然而,现在的科技社会,追逐物欲的膨胀,却换来了,伦理道德的滑坡,自我私利的暴涨,人情冷落,心态扭曲,外在环境逼迫,内在心灵空虚,徒有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虚名,暗藏尔虞我诈、自私自利之杀机。不但是形同虚设,而且如定时炸弹。东西文明的交错,恐怖分子的猖狂,虚拟网络的诞生,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人们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门,或者忙完一天的家务,等到夜里!夜又变得多么深沉可怕?!
夜,隐没了一切色彩,只告诉你——这是黑暗。
夜灯下,你静静地坐着,或者清醒地躺着,便感到了无奈、孤独、无助、惶恐、怨恨!致使你不敢面对自己裸露的心灵,深深地感到生命的空虚和无限的孤独。你才会知道生活在爱与欲之中的人们,受着如何揪心的痛楚!正如《佛说阿弥陀经》卷下说: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往独来,独死独生。当行至苦乐之处,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咎恶处,宿豫严待。当独升入远到他处,自莫能见去在何所,善恶自然追逐行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见《大正藏》卷十二,第312页中。)
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孤独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伴随着孤独离开这个世界,好象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摆脱孤独,又好象来这个世界专门为了证明孤独,忙忙碌碌不敢停下来面对孤独,仓仓促促却要急着去会见孤独。从少年开始,得不到父母亲人、同学玩伴的关爱,便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了孤独之中;青年时期,得不到异性恋人、同伙朋友的垂青,也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于孤独之中;中年时期,得不到上司领导、家庭爱人的器重,亦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了孤独之中;老年时期,得不到社会大众、子孙后辈的尊敬,又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于孤独之中。其实,纵然得到了这一切,也同样急急忙忙地迈向了孤独的坟墓!又有谁能够陪着你去聚下一次热烈而陌生的晚餐呢?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孤独的感受,还是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其深浅轻重、明显暗昧,差别很大。自然,由此而产生的危害乃至解决方法,就会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孤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根据其危害程度以及解决方法的不同,给予分开若干个层次:
第一是来源于自私——孤独是豺狼
对于人世间来说,自私似乎也是天性,古人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自私也有大小范围的不同,有:为自身而自私,为家庭而自私,为团体而自私,为国家而自私等,如果能够为天下而自私的,那就是所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化为所谓的“大公无私”了。我们这里讨论的自私就是“为自身而自私”,这样的人不管家庭爱人,不顾亲人朋友,不为单位集体,不想国家社会,完全局限在自我中心的桎梏之中,任何事情都是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利益,从来不替他人考虑,一旦成型,久而久之,心态扭曲,就会陷入于极端的孤独痛苦,不能自拔!
一个过于自私的人,不但在行为举止上与周围的人拉开距离,而且会在自己的心灵上封闭禁锢。这样,他的内心就会越来越脆弱,思想也会越来越扭曲,在脆弱和扭曲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了孤独无助的可怜者!孤独就象一只贪婪的豺狼,吞噬着自私的灵魂乃至自私的整个世界。最后,只剩下孤独相伴随。眼睁睁而又无奈地受着这个豺狼的百般折磨,痛不欲生!在这个基础上,这种痛苦就不仅仅折磨着脆弱自私的心灵,而且也会危害到家庭社会的安全,给人类社会的和谐带来灾难!
人从小时候开始,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伦理教育,亦即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都是很容易陷入于自私、不讲道理的危险境地。有些人的思维特别奇怪!我看到有个人,他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去寻找人家,让人家一定要帮他借数万元钱,可是人家一下子也拿不出这笔钱啊,他就心怀嫉恨,认为人家不帮忙就是在害他,看到谁都没有看到人家那么不顺眼。这种就是恩将仇报的思维模式,他是求人家帮忙,无论能不能帮上忙,都应该感谢人家才对,而他却是恨死了人家。从这样的结果看来,如果人家真的帮了他的忙,那么,他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还会认为这是他自己本事好,才会有人愿意帮忙,从来想不起感谢人家,从来没有把自私放下。
曾经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北方某城市的一位十六岁男孩,用家里的菜刀将其母亲活活砍死,在母亲的脸上身上总共砍了三十一刀。然后自己换了衣服,偷取了家里的五百元钱,大摇大摆的与同学到游戏厅玩游戏。当警察问他为什么要砍他亲生之母的时候,他还很自然的说:“因为回家母亲不太理他,感到孤独,就看不顺眼了。”这就是典型的由于自私而带来的孤独,以及这种孤独带来的危害。这种危害已经到了悲惨的地步,随着各人的自私程度之深浅,其危害性也有大小的不同。
一般而言,由于自私而带来的孤独以及危害,有轻微和严重的区别:轻微的害处就是与家人和朋友无法勾通,亲人同事会看不起他,而他自己会担心已经拥有的物质财富或者名利受到损失。只能跟自己的所谓的财富和宠物等等勾通,也就是把心灵寄托在绝对不会侵害他的利益的对象上。从而成为了生活和人情的陌生者,享受不到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之乐。
严重的害处就是不但自私,而且处处侵害别人的利益,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同事,只要有利可图,就不管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不讲和睦,不顾信义,不怕非议,不知廉耻!小的危及家庭的维系,乃至单位公司的倒闭,大的危害社会国家的利益。
他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不作又觉得生活空虚无聊,这就是现代社会许多自私的孤独所带来的痛苦哀嚎和血腥教训!
第二是来源于性格——孤独是无家的流浪儿
只要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他在生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孤独的,只是有些人会很快就想方设法来解决,而有些人却是与生俱来的甘愿保存这份孤独,后者便是来源于性格的孤独,这种孤独可以比喻为“无家的流浪儿”,因为在这样的孤独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没有依靠,看世界人生,山河大地,亲戚朋友,没有一点可以依赖的,于是便独自欣赏“无语月如钩”、“观花落泪,看月伤心”,孤芳自赏,体会到安徒生童话中所说的大海聚沤,虚幻而已,也会觉得生存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又不能心甘情愿地就这样白白的来了一趟这个世界,因此,心中非常矛盾,却又无能为力!
在历史上,或者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性格孤僻、内向而自怨自艾的人,还真是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贾宝玉也有这个性格,可以用“无故寻愁觅恨”一语道破!这样的人,在生活当中很难与周围的人分享痛苦或者快乐,别人的快乐会成为他的自卑,别人的痛苦也会成为他的自怜,他不会嫉妒别人,但会对比自己,不善于人际交往,更喜欢自己独处,说不清为什么凄凉,却清楚自己很无助!
这种孤独,一般来说不会带给别人的烦恼和痛苦,只会自己默默的承受着生命的负赘,其对个体生命的摧残和危害也是可怕的。因为生命本身的丰富多彩,生命内涵的灿烂明媚,生命现状的广阔博大,乃至生命所具有的和融快乐,他都没有办法真正的体会到,更不可能去享受或者利用这些生命的优质成分,只能局限自己,生活变得没有多大意义!在自己计较前程或者回望来路的时候,便会被孤独吞没,生命的海洋就会象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最恶劣的情绪就是郁郁寡欢,凄清孤苦!由于这样的人,很不善于表露自己的心灵世界,所以在历史上也很难留下他们痛苦挣扎的足迹,他们的生与死就如一缕青烟,不知道从何而来,不知道到何处去,划过了渺茫的夜空,又立即消逝于寥寂的虚无!犹如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在漫无目的地拖动着疲倦的身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对于难得的人生来说,实是一件极为可叹可惜的事情!
第三是来源于无事——孤独是金钱的奴隶
这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孤独症”,对于金钱看得很重,或者说自己的价值体现就靠金钱来衡量的,这可以判属于“金钱的奴隶”这个范围之内。人,一旦成为物质的奴隶的时候,他的生命力也就会大大的削减!正如《无量寿经》所说:“有田忧田,有宅忧宅,有妻忧妻,有夫忧夫!妻儿子女,共相忧愁。”有什么就为了什么来发愁,可是这些都已经拥有了,所以又不能更进一步的去做事情,亦即因为“无事”而感到孤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挠攮”了。
例如有个人,他在创业的时候,天天忙得不亦乐乎,晚上一躺到床上,马上就进入梦乡,而且还睡得特别香。可是,等他事业有成,基本上能够随心所欲的时候,他却反而睡不着了,一天到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作了些什么事情,很茫然、很空虚!特别是到了晚上睡觉之时,他的脚就不知道搁到哪儿能够舒服,把脚伸直不舒服,卷曲着睡也不行,搁到枕头上不安宁,挂在床沿边也不好受,总之,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他舒服酣畅地睡去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这就是“挠攮”的感觉,也是用来形容有钱的人,却又精神空虚的难过,生命受到了深深的折磨,非常可怕!
在这样的孤独之下,现代社会的各种怪现象就层出不穷,出卖肉体和灵魂的人,穿梭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暴殄天良和堕落之风,卷起于末法的阴霾死角!一个个生命的倒下,一次次家庭的破裂,一桩桩罪恶的涌现,一家家公司的倒闭,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在拥有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开始放松了对心灵的培育,让物质来代替生活的全部,从而失去了心灵的自由,越陷越深,无穷无尽地危害着人类生命,孤独真是个奴隶!
第四是来源于傲慢——孤独是痛苦的哲学家
这样的孤独,在社会上并不是很多见,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抱怨或者牢骚,也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傲慢与偏见!特别是知识分子所感到的无能为力,或者理想不能实现,就会抱怨命运不公,以及叹息社会无奈,甚至怨恨国家民族不明不察!一般来说,会抱怨,会发牢骚,会呼叫呐喊的人,他是感觉不到孤独的,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发泄渠道,即使偶尔有点孤独的感受,也不会导致痛苦的程度。所以,真正严重的是不会发牢骚的,而且有着自己思想抱负的,假如没有足够的传统人文的素质训练,那就会在瞧不起庸俗无知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人能够跟他对话,知音难觅,便产生了傲慢,从而促使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痛苦的哲学家”了。
如果对人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仅仅局限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或者独特的思想上,那么,傲慢就是难免的,甚至是自然而然、不假造作的了。自以为有了超群拔俗的才华,有了独到高超的修养,有了各种优越的成绩,反正总是比别人要好得多,而他所面对的人,却个个都是平民百姓,人人都是庸俗无知。这样一来,就更加增长了他的傲慢,即使他修养很好,认真的为别人做事情,或者指导他人,但内心的那份“我执”,极为坚强固执,难以消融!于是,孤独的痛苦,便会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布满了生命的花园!比如悲观主义的尼采,就是典型的孤独傲慢再加上痛苦的一个哲学家!
这种孤独带来的危害也是不轻的,因为是一种有思想乃至有理论的孤独,并且是受到人们尊重的人的孤独,这份孤独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质,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读到了比较深层的孤独时,内心也会被这种孤独所占领,有时候甚至会不能自拔,在这种孤独中越陷越深,最终还有可能走上“不归路”!台湾的三毛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许多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最容易被这种孤独扼死!假如他们能够去除那一丝自以为是的傲慢,那就好说了,但总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傲慢对于人类来说,危害实在太大了。
第五是来源于生活——孤独是黎明前的黑暗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过顺利和违逆的经历,人们往往在顺利的时候得意忘形,在违逆的时候不知所措,追求光明逃避黑暗,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人生观!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是从生到死都一帆风顺,并且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事业的成就,任何思想的突破,都需要下一番苦功,都要作出应有的努力,才能够在机缘都成熟的情况下获得满足。然而,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无能代者!所以,每件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力量已经全部投入进去了,自己完全尽到了最大的能力了,但事业未成,愿望还没有达到,此时,内心的孤独和恐慌就难免会出现!
特别是在黎明之前,梦中醒来,四肢无力,头脑清醒,生活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事业是否会成功呢?即使成功了又能怎么样呢?就会自己不停的询问自己。看看周围的人,个个都是鼾睡深深,“茫茫天地间,幽幽一孤旅”的无奈与孤独,便淋漓尽致地在心中表演,对于人世间的林林总总,顿生厌烦或者远离的想法。很容易产生消极避世的念头,对于生活和他人的感受,也会越来越麻木不仁,原本是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如今却心灰意懒,百无一用!这种孤独,就是生活当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
如果不会善加了解这些孤独的情绪,那么,这些孤独也会给他带来生命的负面作用,轻微的就是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沉浸在自己设置的孤独圈套之中,严重的还会不顾家庭团体,该自己尽的义务,不能很好的完成,该自己做的事情,总是丢三落四,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没有激情,没有依靠!真的很可怜!
第六是来源于修养——孤独是圣贤的寂寞
古人说:人是万物之灵!这句的意思就是:人能够改变自己,而万物却只能听凭自然。这就是人能够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生命进行修养,修改和养育!没有哪一个人生来就是圣人或者伟人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谓:古之成就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不群的才华,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向!通过这样朝着生命的真相不停完善自己,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把生命中的真善美慧挖掘出来。而当你对于生命有了某种比较透彻的认知之后,实际上就会与周围的人群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在有修养的人看来,是很清楚的,原因也是很明白的,但就是没有或者很少有人到达这样的思想境界,境界虽然有高低差别,其孤独的感受却一样都是来源于修养。
如李白的名句“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还有范仲淹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生命就是圣贤的孤独。再如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之时,就很感慨地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虚云老和尚所说“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的境界,智旭大师“若得二三子,慰我一生思”的感叹!都是属于通过了对生命的透视之后,而感到与众不同,却又没有办法尽情表达的孤独。
另外,在各种修行人的修道过程中,也会把这些生命中的本具孤独感,逐渐逐渐地挖掘出来的,而且还有境界层次的千差万别,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凡夫和圣人的两种,凡夫的孤独需要有人指导,才能够透过难关,获得更新的人生境界。而圣人的孤独就绝对不会有任何负面的作用,那是生命中的一种强而有力的原始力量,圣人们都会善加利用,因此,这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孤独,是一种悲壮的力量,非常伟大而又壮观!
在上述六种来源的孤独中,前面五种都具有强大的危害性,只有第六种的圣人没有任何危害,而第六种的凡夫的孤独,则需要通过认真谨慎的调节才能够不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这里只是对于孤独的来源作了一个大致的划分或者归类,实际上,孤独的类型和来源远远不只是这些。比如因为失去感情的孤独,这就可以归入于生活或者性格,有的甚至也可以归入于自私的范畴,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这里只是指出一种倾向性的存在。而人类的各种文明,也正是符合于这六种的孤独和痛苦而出现的,其目的基本上是为了解决这许多的烦恼。社会上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宗教的出现,无不带着这些问题在不停地研究开发,企图给予更好的解决。我们在这里进行浏览,看看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人人都有的孤独!
三、孤独的解决与妙用
当我们面对孤独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排除这种难忍的心痛呢?我们是否想到过孤独具有不可思议的微妙功用呢?我们是否知道孤独其实能给我们无穷奋斗的生命力量呢?你是在孤独中挣扎呢?还是在孤独中沉默?抑或在孤独中再生?
这里,我们对于孤独的解决方法,作一个简单的回顾,着重在于启示孤独的妙用。
我们先来看对于孤独的解决,这是个目前社会存在着的大问题,整个社会都弥漫在孤独惶恐的焦虑和不安之中,当然不是这篇小小的文章能够解决问题的,这里就思考其大概的趋势和解决的方向,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自私的孤独是由于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和所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现在社会各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最根本的治理方针,拜金主意和唯物主义的相互勾结,伦理滑坡和精神空虚的必然结果,导致了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人情冷漠,重利轻义等等现象。因此,培育自他互利的思想,养成向上的精神,便能够使自私的人从个人的小我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博大精深的生命海洋,与身边的人群,乃至社会大众,共同享受这个世界的色彩斑斓,丰富内涵!
第二,性格的孤独则可能是先天性的,不过,这也可以通过家庭或者社会学校的教育,主要是引导,使其明白性格的局限,从而不停地突破这种孤独的性格,便能获得新的生命力量。如果是已经成年了,那种孤独的性格有时候会与众不同而感到格格不入,极不自在,这就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训练来解决,也就是:常常与自己逆!特别是在小事情上面,比如不爱说话,那就常常故意使自己去说,一开始可能会讨厌自己怎么爱乱说话,几次之后,就会习惯了,不再讨厌自己和别人说话太多,这时候不爱说话的性格就会得到调节。总之,性格上内向孤独而且有局限的人,总有不自然的环境跟随着,要摆脱这种环境,还是从内心当中克服自己,与自己作对,有过几次经验,这种习惯孤独的性格便会松动,从而告别了孤独带来的漫漫黑夜!
第三,无事的孤独是因为忽略了精神的生活而导致的,当一个人不明白精神生活是生命的重心时,他就会仅仅以金钱或者物质荣誉等等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一旦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他就会非常的空虚与痛苦,不能自己!这就应该反省自己,从生命中寻找精神的食粮,比如为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福利,通过物质的基础,再把注意力转移到知识学问或者身心的修养,也就是转移努力的目标,这样就不会成为守财奴一样的孤独。
第四,傲慢的孤独是古今有之,所谓“恃才傲物”,他有自己的绝对优势,感到身边没有人能够交流,谈话对不上口,便觉得很无聊!这种傲慢性质的“痛苦哲学家”,只要对他自己的人生观做一些有效的改动,便不再孤独,例如觉得自己的思想有过人之处,那就想方设法把它延续流传下去,那就需要教导别人,或者通过书本的形式流传下去,这样一方面有可能会遇到能够理解并且信奉你的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忘却了别人的庸俗,总之,通过让自己忙起来,和悉心的教导后人,来解决内心的空虚和孤独,这是有才学的人所应该秉持的人生之道。
第五,生活中的孤独实是难免,就象每一个黎明前总是有一段黑暗,在我们每一件事情将要大功告成的时刻,总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或者不知所措。生活中有些事情跟我们毫无关系,只要我们看到了或者听到了,哪怕是传说,也会引起心情的波动。此时,应当奋起直追,力挽狂澜,不顾一切阻力和困苦,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千万不要退却,因为这样退却的话,那就会一辈子都陷入了孤独之中,永远难以超生了。
第六,这是由于修养而产生的孤独,所有的孤独,只有这种孤独是心甘情愿地自己寻找来的,因为这是每个人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现象,从凡夫一直到成佛,从生命的愚昧无知一直到究竟觉悟,在每个转折的阶段,都会出现轻微或者严重的孤独情形。唯独在凡夫阶位的时候,需要一一透过,每进一步都会有孤独情形出现,若能够把持好自己的远大目标,每一次山穷水尽之后,都会有柳暗花明迎面而来,然后自己也很清楚对生命的内涵又多了一层的了解和把握,痛苦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欢乐,可以说是“用眼泪庄严的净土”吧!在圣人位时的孤独,那是原原本本的“无比伦”,所以,圣人的孤独没有副作用,只会更加完美地把孤独的力量释放出来,让所有的众生都回归自己生命的美妙花园!
据实而言,孤独虽然能够毁灭人生、家庭、社会,但是也能够挽救人生、家庭、社会,这就是常常说的:善利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而且孤独的妙用还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极为微妙壮观!那么,这个孤独又是如何起诸妙用的呢?
首先,孤独是爆发的前奏。孤独具有一种比魔鬼还要厉害的力量,可以说是生命中比较重大的力量之一,它可以把一切躁动顿时停止下来,可以把一切沉寂顿时沸腾起来,就象汽车换档一样,正负的两面,往往要通过“〇”再重新开始,孤独就是处于“〇”的状态,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此时的生命正处在一个极大的转型之中,如果能够把握好这种瞬间的真空,一切命运就从此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其次,孤独是回归生命家园的必经之道。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衣食住行而奔忙一辈子,对自己的生命完全不理解,根本不明白生命中具有哪些内涵,几乎是生命的陌生人,实在有点可惜!而当你深入探讨生命内涵的时候,在你逐渐能够回归生命本然状态的时候,孤独便是“回家”的必经之道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尝过孤独的滋味,他就没有真正的生活过,更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
最后,孤独是修道者攻破无明的最后一关。这是在修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景象,那种感觉就象被闷在皮球里面一样,喘不过气来,四周好象都很圆满,就是一片黯淡无光,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是非人我,一切都是那么圆满,一切又都是那么无奈,整个身心就象被捆绑得丝毫不能动弹,只想冲出这种困境,但又是无能为力!这种困境,尤其是在参禅的人,参禅参到根本无明现前的时候,便是这种情形,真可谓:百般无奈,一片茫然!憨山大师说参禅者此时需要念诵《楞严咒心》才能透过去,整天云里雾里,不知生死为何物,不知佛法为何物,急躁伤心时时涌现,寂寞孤独更是充斥,一般人到此也有沉沦堕落的,也就是找了个热闹的地方将自己“永远埋葬”了。但是,如果好自为之,知道这是修行的一道重要关隘,放下再放下,直到真真切切地品味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小事情的乐趣时,都是:无我无人无世界,有花有月有楼台!便可顿时超越生命的重重关锁,获得了真正的新生。黑暗没有了,唯有光明!无奈烦闷没有了,唯有自在洒脱!顿时身心世界,改头换面!当可庆快平生,感叹何幸如之!唯有佛法恩德,生生报之不尽!孤独,岂非绝大之妙用耶!!
如佛所说,智慧和解脱都是在孤独时发生的,如果懦弱的人逃避孤独,那也就等于逃避了智慧和解脱。
四、尾 声
月光静静地洒落在我的身旁,海风吹拂了我的梦幻,波涛音乐般美妙,回旋在我的耳边,内心宁静而又明亮!如果你害怕或者逃避,真的是好不冤枉;如果你真诚接受,那就是生命的乐章!此时此刻,天地悠悠,山河梦醒,人生如寄,岁月茫茫。过去、现在、未来……!我一身的清凉,偎依在波澜壮阔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