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
发布时间:2020-07-21 10:19:03作者:经藏网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
本觉.始觉.究竟觉
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话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
觉的内容有三:
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人俱足,个个都有,大家都是自性天真佛,众生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众生虽然处在迷位,迷了本觉佛性,叫作‘不觉的众生’,可是众生虽然是迷而不觉,而本觉佛性从来都不曾遗失,也没有缺少。譬如有一个人喝醉了酒,有一个亲友把一粒摩尼宝珠放在这个醉汉衣服之中,这个醉汉不知道自己衣里放有一粒摩尼宝珠,认为自己很穷,生活困难,到处求人,讨饭度日。而衣里的明珠一定要经过他人解说,醉汉方能知道。
另外有一个贫穷的人,他的祖先恐怕子孙受苦,就预先把非常贵重的珍宝,埋藏在自己家里,没有告诉他的子孙。这个穷人不知道自己家中藏有珍贵宝藏,为了争取生存,到处问人乞讨,受尽了人间的痛苦。宅中宝藏一定要加以指示.才能知道。众生虽具有本觉佛性,迷而不知,在三界大道中,枉受生死轮回的苦恼,但是本觉佛性,在圣人分上也不曾增加一点,在凡夫分上也不会减少一点,真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二,始觉。众生把本觉佛性埋没在五蕴心身之中,而不自觉,现在看到佛教经书,听到大善知识的开导,得到这种外薰助缘,明白人人本来具有天真佛性。佛性又叫‘本来面目’,或‘无位真人’。过去一向都是不知不觉,今天方才开始觉悟。正是‘宅中宝藏,非指示而莫晓;衣里明珠,必解说而方知’。就像上面所讲那个贫人一样,家中虽埋有宝藏,因其祖先没有预先告诉他,所以迷而不知;又像那醉汉虽然藏有明珠,但是迷而不知。记得圆瑛老法师说:‘真虽本有,不方便显之,则终不能见;妄虽本空,不方便破之,则终不能空。’也就是说:‘真知妙心,虽是人人俱足,个个都有,如果不以方便法门来显发,是不能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的。’
但是,妄想烦恼如果不以方便法门来彻底破除,也是无法得到消灭。所以,在《楞严经》里面,佛对阿难尊者指示,要经过三番的破妄。第一破妄识无处,即第六意识的妄想心没有一定的处所。第二破妄识无体,即第六意识的妄想心没有真实的体性。第三破妄识非心,即第六意识的妄想心不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真如妙心。佛为令阿难尊者大开大悟,在二番破第六意识妄想心之后,就继续来个十番显见,显出我们众生眼根之中,能见的见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就是真如妙心。这就是佛用种种方便法门,来破妄显真,要达到妄穷真露的主要目的,使阿难尊者与在会大众,大家都要知真本有,达妄本空,是为始觉。
第三,究竟觉。一切众生,由于本觉内薰之因,再遇善知识开导,及看经听教外薰之缘,这叫作‘种子薰现行,现行薰种子’。内外交薰,因缘和合,所以才能够觉悟,发心修行,时时回光反照,以智慧断烦恼,得到惑净智图,复还本有心源,得到究竟清净,圆成佛道,是为究竟觉。
自觉.觉他.觉满
第一,自觉,是对不觉而说的。众生本具真如佛性。由于过去无量劫以来,被无明烦恼所障蔽,迷而不觉,现在觉悟众生本来与佛无二无别。诸佛就像一面磨过的镜子,众生就像没有磨过的毛坯。众生的毛坯虽然未磨,可是镜中光明俱足,一旦磨了,把粗尘细垢磨得干干净净,那本具光明就显现出来了,就如诸佛已磨成镜,岂不是一样光明?
有智慧的人,要透过譬喻,才易得到开悟。记得《楞严经》里面讲了一段故事,在楞严法会里,波斯匿王听到佛说:‘人的生灭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见性,也就是眼根能见色的见性。’大王恭恭敬敬地请佛开示。佛就问他:‘大王,你的身体是和金刚一样坚固常住不灭,还是变坏生灭?’大王说:‘我现在这个肉体,将来是要灭亡的。’佛说:‘大王,你现在身体还存在,还没有灭。为什么就知道今后一定要灭亡呢?’大王说:‘我这个无常变灭之身,现在看起来虽然还没有消灭,可是已观察到我的身体正在念念不停的变,就像火火烧木头,渐渐燃烧成灰一样的消灭殒亡。因此,我推知这个身体今后一定是要消灭的。’佛马上就赞许说:‘大王你讲的对。’
佛又问波斯匿王说:‘大王,年纪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了,你现在的容貌,和你在童年时代的容貌是不是一样呢?’大王说:‘完全不一样了,记得我在幼年时候,皮肤十分润滑光泽,到了年长,是血气充满,身体强壮。可是到了现在,真是一天天衰老下去,形貌正在不断地枯悴了,精神昏昧了,头发白了,面孔皱了,我的生命也是不会长久。’
佛说:‘大王,你的形貌不会一下子就变了吧?’大王说:‘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比十岁的时候老了一些,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比二十岁的时候又老了,可是到了现在,我是六十二岁的老翁,当然比五十岁的时候老多了。我这年龄不但是十年十年的变化,其实是年年变、月月变、日日变。时时刻刻,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在变化不停。因此四大色身,一定是终归变灭。’
佛说:‘就在你这个生灭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性,大王,你在什么时候看见那恒河的水?’大王说:‘我在三岁时候,我的母亲带领了我去参拜耆婆天,就是长寿天神。经过恒河时,就看到恒河的水。’佛说:‘汝三岁看恒河水与十三岁时看的恒河水,是一样呀,还是不一样?’大王说:‘那完全是一样的,无二无别。’佛说:‘大王,你不要悲伤,你十岁与六十二岁时,当然是不大相同,发白皱面,身体变坏,可是你三岁见恒河水时,和你六十二岁看到这恒河水,那能见的见性,是一样的还不一样?’大王说:‘完全没有两样。’
最后,佛对波斯匿王开导说:‘大王,你的面孔虽然会皱会变,但是你的能见见性永远不会皱,也不会变。那不皱不变的见性,本来是在你的生灭身中。’大王听了佛的慈悲开示,就忽然大彻大悟,直下承当。透过佛与大王的一问一答,充分说明了众生的色身肉体有生有老,而见性是不生不灭,这就是我们人的真心实性。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灭身中,有个不生灭的真性,能够称性修行,一定成佛,这就是自觉的道理。
第二,觉他。佛开悟以后,以大慈大悲之心,怜念众生在迷不觉,就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再来辗转教化他人,使人人都要发菩提心,一心修行,舍除妄想执著,愿现真如妙性,个个成佛。二乘圣人没有利他行愿,观三界如牢狱,非常可怕,视生死如冤家,十分痛恨,所以他们自觉以后,不去利他。佛是慈航普渡,救济众生,自觉以后,更要觉他。所以经中说:‘自觉已经圆满,再去觉悟他人,所有古佛如来,应现人间度生。’这就是觉他的道理。
第三,觉满。菩萨为了上求佛道,断除五住烦恼(五住烦恼:见惑一住、思惑三住,尘沙惑无明惑合一住),证得四智菩提(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得到慧足。佛为了下化众生,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勤苦修行,住世一百劫,修习相好庄严的福因,俱足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得到福足,有了福慧两足,自他二利,功圆果满,所以称为两足尊。是三觉圆满,万德俱足,为人天导师,堪称为觉行圆满之人,这就是觉满的道理。
法身.报身.化身
佛有三身。
第一,法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尽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印度话‘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清净法身,犹如虚空一样的,圆满周遍,十方世界。
法身有‘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二种。自住清净法身:是众生本来俱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众生分上,叫作‘佛性’,在无情万物方面,叫作‘法性’。经中有说:‘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离垢妙极法身是佛在因地之中,修德有功,离了五住烦恼,断了二种生死(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得证无上菩提道果,究竟成佛。过去有一位香严禅师,听到扑竹声音,忽然大悟,他说:‘扑竹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苏东坡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法身佛。
第二,报身。报身是‘智慧’积聚,就是积聚一切种智以为身。智慧究竟圆满,妄惑彻底断除,叫作‘圆满报身’。‘卢舍那’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的意思。
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二种。自受用报身:就是佛的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得证菩提觉法乐,与涅槃寂灭乐,这是根本智,以真智住真境,是佛自己受用的报身(真境:指常寂光净土)。他受用报身,就是《华严经》所说:‘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可是二乘圣人,是有眼看不见佛的卢舍那身,有耳不能闻佛的圆顿大教。十地菩萨根机大、智慧大,就能够看到报身佛的无量无边相好庄严,这是得后得智。正如赞佛偈说的,‘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报身佛的庄严相好,是为了十地菩萨发心大士所得受用,是他所受报身。
第三,化身。化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
化身佛有‘示生化身’与‘应生化身’二种。示身化身佛就是应众生之机,以大慈大悲之心,能够大权示现。从兜率宫降生人间,到净饭王皇宫为悉达多太子,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离兜率、降皇宫、入母胎、出母胎、出家、降魔、转*轮、成佛道。这是小乘教的八相。如果说大乘教的八相成道,就是除了降魔一相,换上住母胎一相。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一切与佛有缘众生统统度尽,到了八十岁,就入大涅槃,于无生之中示现受生,于无灭之处而示现灭度。这就是《释迦如来成道记》开头说的二句:‘净法界身,本无出殁。大悲愿力,示现受生’的道理。此即示生化身佛。
应生化身佛就是随类化身,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所以说,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能够双垂两种相好庄严:一种是‘劣应身’,一种是‘胜应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寂灭场,示现一千丈高大的卢舍那佛的身,为地上菩萨说圆顿大教的《华严经》,这是现胜应身。另一方面,同时又在鹿野苑现一丈六尺高的老比丘身,为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三转四谛*轮(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是佛现劣应身。
总之,释迦牟尼佛能够分身十方世界,微尘刹土,普渡众生。这即是‘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违。’就像洪钟挂在架上,叩之则鸣,月亮悬在天空,能于水现影。古人说得好,‘千江有水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真是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力的境界。这就是化身佛。
上面所说佛的本觉、始觉、究竟觉;自觉、觉他、觉满;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种种道理,本来都是相互连系、互为因果的。也就是说:因为有了本觉,才说始觉,然后就有究竟觉。因为有了自觉,才有觉他,最后达到觉满。因为有了法身佛,才有报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这正是《大乘妙法莲华经》中‘由本垂迹,开迹显本,废迹立本。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的道理。恰如莲花一样,花开莲现,花落莲成。
总的说来,释迦牟尼佛,一生应化事迹,不可思议境界实在太多,举不胜举,说不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