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省静人心
发布时间:2020-04-14 16:14:31作者:经藏网反躬自省静人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平静与和谐,因为这是我们缺乏的东西。人人都时常经历情绪的动荡和刺激,此外还有不和谐与痛苦;如果一个人因此而受苦,他的痛苦不仅只存在于他自身,这个人还会把自己的痛苦传给别人。对于受苦的人而言,到处都弥漫着激动的气氛,因此每一个与他发生接触的人,也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变得激动。我们决不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说起自己的祖母时,露出一副困惑的表情。她说祖母平时都吃素,还经常去听师父念经,外人都以为这个老人应该是性情平和的,但实际上家里人都很清楚,她的祖母脾气很大,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家人争执不休,家人念她年岁高,不敢和她争吵,但却深受其苦,因为老人脾气反复无常,刚才还好好的,一会儿又变得怒气冲冲。等到她消了气,家里人小心翼翼跟她提起来的时候,她也知道自己又乱发脾气了,但这只是一时的明白,过不了几分锺又开始发作。祖母曾经对自己的孙女说,她也不想发脾气,可心里就是乱得慌,忍不住要发火。
后来的一天,女孩陪祖母去听师父念经,鼓励自己的祖母向师父求教。师父对女孩的祖母说,虽然你茹素礼佛,暮鼓晨锺,经也读得很多,但你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了,那是因为你的心里没有家里人,没有其他人。你每天都在想,别人使你心烦了,但你从来没有想过你有没有使别人难过,你不能保持平静,是由于你关于自己的好处的杂念太多,所以,假使你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你就需要把家人、他人装到自己的心里,用“对别人的关注”来分散你关于“对自己的关注”的杂念。这就像点一盏灯,无论你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于用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会见到自己的影子,而且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只有当你把这盏灯点在自己的心里时,才不会看到影子。
后来再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她逢人便说自己的祖母年轻了很多,因为祖母发脾气的时候少了,眉头也舒展了很多,和家里人在一起都很愉快,这完全得益于一次小小的点拨。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应该自己保持平静,也应该与其他人达成平静。要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与其他人相处。怎样才能平静地生活呢?怎样又才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同时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呢?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让其他人也过上平静、和谐的生活呢?
有时候我们情绪很激动,如果想摆脱这种激动,就必须知道激动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使我受苦的原因是什么。当我们开始探究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只要我们的心中产生了不良的想法,我们就难免要变得激动。如果一个人心中存在着负面想法,他是无法与自己和他人平静和谐共处的。
家庭中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很多,有的人认为大部分时候都是孩子做得不对让父母伤心,但实际上,父母让孩子伤心的时候也很多,甚至要更多。
有位母亲颇有感慨地说了一件小事,那天傍晚,她在厨房里做晚饭,她的小儿子静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她并不知道,当她转身的时候,差点把孩子撞倒。她很不高兴,皱着眉头很粗暴地对孩子说:“一边儿去!”孩子低着头走开了,这位母亲也没太在意。吃晚饭的时候,孩子仍然把头埋得很低,没吃多少就离开了饭桌,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不懂事,她辛辛苦苦做晚餐,孩子却一点也不体谅她。不一会儿,母亲也吃完了,开始收拾餐桌,准备把一个盘子里的残渣倒进厨房门后的垃圾袋里,这时,她发现门后的一个空酒瓶里插着一束黄艳艳的野菊花,她很纳闷,想不起花是从哪里来的。
晚上,这位母亲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突然记起,孩子下午和伙伴上山玩耍,走之前曾跑到她跟前,说如果遇见漂亮的野花,一定会给妈妈带一束回来——这么说,厨房门后的花就是孩子带回来的,他站在自己身后,原来是想给自己一个惊喜啊!
这位母亲的内心回荡着一种声音:当撞倒陌生人,你有起码的礼貌,但你在所爱的家里,是不是太粗鲁?你没有看见孩子的礼物,没有看见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这时候,这位母亲万分羞愧,止不住眼泪开始流淌。
她悄悄地来到他的床边,“醒醒,小宝贝,醒一醒。”这位母亲的心中早已充满了慈爱,她轻轻说道,“厨房里的那些花是你采的吗?”
孩子笑了,“嗯,我在树边发现了它们。我采了花儿,嗯,因为它们像你一样漂亮。我知道,嗯……你特别喜欢黄色的。”
这位母亲感动地说:“对不起,儿子。今天妈妈不该对你那么凶。”
他说:“哦,没关系,不管怎样我都爱你,妈妈。”
如果我们对待身边的人时不能用正面的念头去揣测对方的心理,这将会使多少“爱”遭到忽略和误解啊。
在我们的心中,负面念头是怎样产生的呢?不断地探究之后,我们会知道,如果某人的行为是我不喜欢的行为,如果某件事情是我不喜欢的事情,就会使我感到不快乐。当我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我的内心会变得紧张;当我希望的事情没有发生时,当我遇到了阻碍时,我的内心也会变得紧张——这时候,我的内心开始打结。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人们不希望的事情总在发生,希望的事情则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人们心里打上的结就会变得很难解开,人的整个身心都越来越紧张,无限膨胀的负面情绪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极为痛苦。
但仍然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问题,这个办法就是:让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坚决不发生,让我们希望的事情全都发生。为此,人们必须发展出一种力量,或者,依靠某人的这种力量。前提是,一旦我恳求这个人,他就会帮助我,让我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发生,让我希望的事情全都发生。然而,这可能吗?决没有哪个人能够一生都万事顺心,绝没有哪个人不会遇到任何他不希望的事。相反的是,总会有不如人意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来了,面对着我们不希望的事情,我们要怎样做才不是盲目的反应呢?要怎样才能不对自己施加压力呢?要怎样才能保持平静与和谐呢?
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人在研究,包括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研究这个问题的人都是一些聪明而神圣的人。他们通过研究,找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为了避免我们自己产生愤怒、恐惧或任何负面念头,我们就需要马上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站一下,或动一动,或是喝一杯水,这可以使人的愤怒就不再增加,甚至可以使人摆脱愤怒。还有一些办法,比如数数:一,二,三,四。也可以读一个字、一句话,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咒语,比如一个神明的名字,比如某个圣人的名字;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被转移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已经摆脱了负面的念头,以及愤怒。
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它可以避免你激动。然而这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通过转移注意力,只能把让人不愉快的情绪暂时压抑住,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经变得平静与和谐了,但压抑蓄积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天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人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悉心照料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内心。
有一天我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一位园艺工人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与特别照顾。
我不解地问道:“师傅!照顾花草,您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没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锄来锄去?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那个园艺工说道:“照顾花草,第一,对于那些看起来长得很繁茂,但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除去它们的枝蔓,摘掉它们的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第二,把花连根拔起植入另外的盆中,是让花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长;第三,特别地浇灌那些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起来像是已经死了,但实际上还活着;第四,松土,是因为土里还有种子,还会发芽。”
我一听这位师傅的话,就想到,这不正和教育孩子一样吗?
剪枝,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移栽植物,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灌溉枯枝,是在提醒人们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对他放弃,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松土,则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新机会茁壮成长!
人们几乎不会在自己生气的时候静下心来,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反省自己。当然,这是人之常情。人们愤怒时,呼吸会变得没有节奏,身体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气伤身体,这可是一点也不假。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但是,如果你经常训练自己,那么你完全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并积极地调整自己。
人们心中的不同思想和情绪,会与人的呼吸和身体感受产生联系。呼吸和身体感受表现人的思想和情绪。正因为如此,如果你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感受等生理状况,那么你也就观察了自己的内心状况。如果你的内心有问题,那么你是不应该逃避的,只有认真地观察自己,反省自己,才会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把自己的愤怒消解掉。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自己已经摆脱了愤怒,既然愤怒没有了,快乐自然也就来到了。
还有这样一个男人,他由于一些事务要处理,不得不到外地一段时间。他离家的时间不短,在他走之前,他的妻子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不过他还不知道,等他回家时,妻子已经生下了孩子。这个男人疑心很重,他觉得孩子不是自己的,很可能是邻居与妻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而留下的,这个想法一直扎根在他的心里,整整十二年都没有拔除。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本人对此事怀恨在心,他的妻子也因此而痛苦不已,男人对孩子的怨恨,更是使无辜的孩子忍受了十二年的痛苦。有这么一天,男人的弟弟来到他们家,这是弟弟很多年来的第一次造访,男人的弟弟在看到小男孩的第一眼时就说:“你们的孩子真像你啊!简直就是你的再版嘛!”弟弟的话说得很自然,而且也确实是真话,然而,男人却在十二年后才突然拔出内心的怀疑,就是弟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消除了他们一家十多年来的痛苦,因为男人认识到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这些年来,他一直被自己错误的想法折磨着,还有他的家庭,也被他的错误想法所折磨。
你能说自己就是绝对正确的吗?很可能当你仍然固执地自以为是的时候,你就已经伤害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你当初确实错了。
所以说,内省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人们身外的现实状况是原有的,不可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是自己应对这些外在现实的内心。很多人很长时间以来都不了解自己的内心,而使人愤怒的最根本原因又恰恰是隐藏在人们内心里的,而不是来自身外的,我们觉得有些事情让自己高兴,有些事情让自己不高兴,这种盲目的心理,造成了我们的愤怒。
觉察自己的呼吸和内在变化——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招,它对于保持心的平衡很有好处。这是一种回到自己的途径,你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继续关心使你愤怒的事情,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使你愤怒的身外之物就丧失了对你的作用力,你再不会对它们的刺激有所反应,你的痛苦也因此而渐渐减少,最终,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很清爽,你的状态不仅恢复到了生气之前,甚至还变得更加安适。
一定要多多练习观察自己内心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摆脱自己的负面念头。当你的内心变得纯净,变得没有负面念头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发爱心,你不仅爱自己,还会爱大家,你的爱会变得广博。不纯净的心无法爱众生,也不会慈悲地对待他人,不会对别人所遭受的苦难感到痛心,这样的人也不会分享别人的快乐。人们应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是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所在。
有两兄弟感情深厚,但哥哥很为弟弟担心,因为弟弟有个缺点,从不反省自己平时的行为,哥哥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开导弟弟。这天哥哥说要熬糖浆给弟弟喝,他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这位哥哥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但他似乎忘了把小锅子从火炉上拿下来,因此虽然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哥哥看上去很着急,弄得满头是汗。弟弟在一旁看了觉得很好笑,对哥哥说:“你这样是做是白费气力的。锅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这时,哥哥对自己的弟弟说:“是啊,我犯了个愚蠢的错误。平时我老是说别人这不对那不好,从来就不想想是不是自己不对,就好比熬糖浆,不把火灭掉就吃不到糖浆。我不去想自己哪里不对,又哪儿有资格说别人不对呢?”听罢这话,弟弟的脸一下子红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保持平静的心,那么他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不管是在哪一方面,这样的人都不会给其他人制造不愉快的事情。更进一步来说,平静的心能够使一个人心平气和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能影响周围的人,使他们也变得心平气和,这样,到处都是平和的氛围,人们又怎么会动不动就生气呢?
如果上面的弟弟能够很好地领悟哥哥要给他讲的道理,那么他应该知道,在指责别人之前,他应该先指责自己,他要先指责自己总是怀着一颗不自省的心,总是事事都要比较,看别人是否对得住自己,那么他自己呢?他是否又对得住别人呢?既然要挑剔别人,就首先要挑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又谈何去获得别人的原谅呢?
只要能从始至终都保持内心的平衡,那么,在对待身外事物的时候,人的心胸会很博大,有一种超然的风度。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可以以此为借口而冷漠对待身外之物,而且,超然决不是冷漠的代名词,超然的人不会逃避问题。如果是一位修行非常深厚的师父,他不仅不会漠视他人的痛苦,相反,他还会以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接下来,他不会不理不睬,他会想方设法帮助对方,使对方渐渐脱离痛苦,对于受苦者,他的胸怀是宽广的。这样的人,是一个慈悲的人,也是一个满怀着爱的人。这些都能够使他比别人更加冷静和沉着,于是,他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更强,如此一来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使人痛苦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上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将会有多少人能够成功地消解自己的愤怒啊。
人们一定要了解自己,而不应该仅仅只听从他人的意见,别人说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或是可行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他人的劝告是没用的,甚至是误导的,如果我们真的很了解自己,就不必因为不知道该不该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发愁了,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出主意。
接下来人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控制自己,比如在某一个时间里,把意念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你不一定要调整呼吸,但你一定要集中意念,仔细观察自己的呼吸,你的呼气是怎样的,吸气又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关注,在这个关注过程中,我们的心会变得平静,激烈的东西会少很多,你的敏锐程度是与你的专注程度成正比的。一旦你的心彻底静了下来,你就可以更敏锐地关注自己了。
人们都不妨试试以上提到的办法。没有一个人能够逃避痛苦,痛苦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而消解痛苦的办法,也大体是相同的,痛苦也不分人,不管是哪个种族的人,哪种宗教的信徒,所有人的痛苦都是痛苦,所有人的愤怒也都是愤怒,愤怒会让人们变得激动,所有人的激动也都差不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愤怒,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做一个小总结,我们会发现,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愤怒的办法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审查自己的内心。只有当每一个人都主动维护道德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和谐和平静才能得以实现。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是一件有益的事,因此很多人都对此持赞成态度。既然审查自己的内心能够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那我们为什么要持反对态度呢?